组织行为学综述(一).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543742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综述(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组织行为学综述(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综述(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综述(一).pdf(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组织行为学综述(一)组织行为学综述 摘要: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从 20 世纪 60 年代作为独立的学科,到 80 年代分化为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至今其重点关注的问题既有一贯的核心问题,也有一些热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含义和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未来展望等内容。关键词:组织行为学,发展,研究方法,展望 Summary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has

2、 nearly a hundred years history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arly industrial psychology.Human relations theory and behavioral science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From the 1960s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o 1980s differentiated into macro-and micro-organization

3、behavior,organization behavior focus on both core issue and hot issues.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development,research and future prospects and so on.Keywords:organization behavior,development,research,future prospects 1 引言 现代管理体系认为,管理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使一个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或使

4、一个系统从低级有序变为高级有序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对当今的企业管理者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课题。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在国际化进程中突破企业本身的局限,实现与国际同步,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以系统的管理知识和理论为依据,进行科学管理。组织行为学作为现代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商管理的主干课程,是专门研究一定组织与环境中相互作用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加强这门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够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者对所属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的预测、引导和控制,协调企业、团队、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便获得最佳的经济

5、效益和社会效益。2 组织行为学的含义 各种形式的组织不仅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满足着我们许多重要的需求。组织管理中的决策和行为,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个人、其他组织和社会。因此,了解组织的功能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广泛影响是十分重要的1。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它涉及对人类行为的理解、预测和控制2。人们普遍这样描述组织行为学:通过研究和理解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机构模式,来改善组织绩效和效果3。3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近几年许多北美的组织行为学家把自 20世纪初以来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001927 年,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271965 年,以霍桑实

6、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 X 理论Y 理论阶 3 段;1965现在,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组织行为的现阶段。3.1 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但这些思想基本上停留在经验和朴素的认识上。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西方引来的。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我国已经逐步开展工程心理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研究,但管理心理学的起步较晚。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 60 年代我国学术界对西方正在迅速发展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知之甚少。直到 70 年代末期,我国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业部门感到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调动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心理学界也感

7、到需要开展有关生产管理中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正是这种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下,管理心理学才逐步得到发展。1980 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组织行为学的起步。中国行为科学学会成立于 1985 年,实际上是组织行为学会4。目前,我国有两个工业心理学的专门研究机构从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工业心理研究室,另一个是杭州大学的工业心理专业。它们均为管理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此外,全国还有若干个管理心理学硕士授予单位。从 80 年代开始,已培养出 20 余名博士和近百名硕士,他们已成为我国组织行为学研究队伍的骨干。全国许多高校的管理学院都从事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和研

8、究。从 80 年代起,我国翻译出版了一批国外较有影响的著作,如夏恩(Shein)的组织心理学、马斯洛(Maslow)的动机与人格、麦柯米可(McCormick)等人的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以及一些以“组织行为学”命名的其他著作。1985 年出版了第一部由我国学者卢盛忠编写的管理心理学教材,随后,又出版了许多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著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类著作有上百种。在这个领域内,也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激励、人员测评、领到、决策和跨文化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2 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组织行为学有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组织变革

9、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重组、战略管理、跨国公司或国际合资企业管理的研究呈现强劲势头,由复杂性增加而导致研究的注意力全面转向整个组织层面。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革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模式、干预理论以及变革代理人的角色。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领导行为研究。受权变理论的影响,先后出现了多种领导理论。在组织变革中,管理决策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在个体层面上,组织行为学比较注重决策和判断中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判断决策问题;在组织层面上,组织行为学主要分析不同背景下的决策模式、权利结构和参与体制,并特别重视决策技能的开发和利用。与组织

10、变革密切相关的还有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它们也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点。第二,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行为学更加关注研究管理者决策、技术创新和员工适应中必须具备的胜任素质,更加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和开 4 发人力资源。相应的组织行为学研究由原来的局部、分散转变为整体、系统。目前有关胜任特征评价、个体对于组织的适应性和干预问题的研究等人力资源问题正向纵深发展。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在跨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比较研究、科技投入的行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劳动力多元化、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均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组织行为学家把组织作为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来看待和研

11、究,研究领域已突破传统框架,涉及管理培训与发展、工业业绩评价、管理决策、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跨文化比较等新领域。第四,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组织行为学认为强调生产率与强调工作生活质量并非相互排斥的。如果工作生活质量不令人满意,是很难实现高生产率的。相反,高的生产率是拥有改善工作生活质量所必需资源的先决条件。组织行为学越来越重视有关工作满意度、雇员安全与健康、组织文化、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压力管理等方面内容的研究。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人们为何越来越重视组织行为学?主要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人为中心

12、”的管理。4.1 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 组织行为学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劳资关系矛盾斗争寻求解决办法的结果。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是资方的目标,而改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福利待遇是劳方的要求。资方追求效益,劳方期待公平,满足生活和人性方面的需求。劳资矛盾的加剧,比如,引发的大规模罢工、关闭工厂等,会使得劳资双方两败俱伤。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劳资矛盾非常突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认为,劳资双方不应为争夺少得可怜的一小块利益而喋喋不休,而应设法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产出和利润,提高工资和改善条件。只有这

13、样,大家的日子才好过,双方也由过去的心理对抗变为心理协同。泰勒运用“时间动作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Taylor,1964),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雨果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18631916)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心理学之父”,首次在英国伦敦出版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为心理学和工业效率(Munsterberg,1913)一书中,芒斯特伯格明确提出,他的目标在于去发现:(1)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最适合;(2)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

14、人的工作中获得最大和最令人满意的产出;(3)企业如何去影响工人,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最好的结果。芒斯特伯格的著作,又得到莉莲吉尔布里斯(Lillian Moller Gilbreth,18781972)创新思想的补充。在 1914 年出版的管理心理学(Gilbert,1980)5 一书中,吉尔布里斯就想把早期的心理学概念应用到科学管理实践中去。她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她强调,在应用科学管理原理时,必须首先看到工人,并且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要。工人很多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工作的单调,而是因为管理人员对工人的关心不够。她首次提出“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力图把早期心理学的概念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去,但在当时并未

15、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把心理学应用到管理方面的另一位重要的早期行为科学家是沃尔特迪尔斯科特(Walter Dill Scott,18691955),他于 1900 年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写过许多关于把心理学概念应用于广告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书(Scott,1908),还写了一些关于有效地选拔人才等人事管理实务方面的著作(Scott,1961)。从 20 世纪 20 年代起,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心理学在研究工作环境中越来越重要,工业心理学开始兴起。4.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模型(一)研究方法 传统组织行为学家关心的是组织理论内部的逻辑一致性,即设法保证得出的结论是从一系列数据中合乎逻辑地推衍出来,

16、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数据来自于实验室实验,而不是来自现实的组织及其行为。20 世纪 30 年代至 70 年代末,这种实验室研究方法在组织行为研究中颇为盛行。但到了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组织行为学以实验室实验为基础的传统方法论体系受到质疑和挑战,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并不适合现实的组织,理论脱离实际。由此引发了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转向外部有用性的体系。这种以现实有效性为基础的研究方法面向现实的组织,强调研究的现实意义,发展一种直接与现实组织相联系的概念模型和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除了实验室实验或现场实验等传统方法外,包括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

17、案例比较法、现场研究法等。(二)一般模型 组织行为学在三个层面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个体水平:主要研究个性特征、知觉、价值观和态度以及能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群体水平:主要研究沟通模式、领导方式、权力和政治、群体间关系和冲突水平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组织水平:主要从正式组织的设计、技术和工作过程、组织文化、工作压力水平等对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影响。个体、群体和组织心理和行为的结果总是通过特定的外部有效性表现出来,从而显示心理和行为(自变量)与行为有效性(因变量)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自变量有时通过中间/中介变量影响因变量。根据哈克曼(Hackman,1983)对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如果以下三个

18、标准得到满足,就可以说个体、群体或组织在有效地从事工作:(1)组织的产出(产品或服务)超过那些接受、评价或使用这种产出的个体或群体所需要的最低质量或数量标准;6(2)从事目前工作的经历有助于提高组织进一步完成新工作的能力;(3)组织中的人在本组织中工作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满足程度的提高。表现这种行为有效性的指标较常见的有:效果;效率;缺勤;离职;工作满意度。效果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方向、目标正确,做正确的事;后者指快速地实现目标,正确地做事,少走弯路。组织行为学模型就在于通过定量的数学方法揭示个体、群体或组织心理和行为及其行为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三)研究框架 我们

19、不能孤立地研究人的行为,因此有必要了解人的行为与组织中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这需要考察组织的正式结构、要执行的任务、工作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管理的过程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5。图 1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而又方便的分析框架。人的行为管理过程组织环境环境影响组织过程和工作的执行环境影响改善的组织绩效 图 1 一个方便的分析组织行为的框架 5 未来展望 由于加速推动变革,未来组织的结构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组织的主要形式将为“项目小组”或“特别工作组”,因为它具有适应变化要求的能力。组织结构作为关系组织健康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概念,将日益受到重视6。参考文献:1 A summary of s

20、ome merits in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ory and the role of management is given in Mullins,L.J.The 7 Organization and the Individual,Administrator,vol.7,no.4,April 1987,pp.11-14.2 See,for example:Luthans,F.Organizational Behavior,Seventh edition,McGraw-Hill(1995).3 See,for example:Robbins,S.P.and Judge,T.A.Organizational Behavior,Twelfth edition,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2007).4 陈国海,方华,刘春燕.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1.5(英)劳里马林斯.组织行为学精要.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4-8.6(美)安德鲁.组织行为基础.1985,251-2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