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53025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阁夜》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阁夜》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阁夜》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阁夜》教学设计.pdf(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阁夜教学设计与反思阁夜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1、因声求气,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重难点1、把握诗歌风格;2、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 1 课时课前自学1、熟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把握节拍。2、感知诗歌格律.3、将诗词散文化,理解每句的句意。4、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诗人的悲慨中对什么事最感忧伤?5、对比鉴赏:阁夜与旅夜书怀。知识链接1、诗人回顾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

2、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2、杜甫诗歌中的两种风格:(1)沉郁顿挫,“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杜甫处于干戈扰攘的乱世,奔走衣食,贫病交加,但在诗歌中,抒写的却不局限于他个人的苦难,而是更多地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周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深厚的感情,宽广

3、的胸襟,使得他的诗歌体现的不是一种委琐贫弱的感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充实而有力的“悲而壮的激情,这就使他那多半言愁的悲剧题材的作品表现为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2)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3、题解、写作背景“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n)、郭英乂(y)、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n、苏源1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杜甫

4、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断地迁徙飘荡,深感寂寞悲哀。他忧时伤乱,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蜀相、登高、登岳阳楼这三篇律诗,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思想情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蜀相一诗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仰慕之情,也对自己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登岳阳楼一诗,作者

5、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的感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这是他晚年客居夔州西阁时所作。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教师点拨。1、初读要求:(1)正音:景:jng 日光;霁:j 雪止;(2)押韵: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押 ao 韵,偶句押韵;(3)节拍:2212 22-12。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岁暮/阴阳/催/短景,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天涯/霜雪/霁/寒宵。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野外几家哭声,传来

6、战争的讯息;夷歌/数处/起/渔樵。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卧龙/跃马/终/黄土,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2、再读诗歌,感知诗歌格律.注意:诗歌的对仗和平仄。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对仗。律诗中,颔联和颈联是严谨的对仗,如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平”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去、入三声.平仄在诗词中是交错使用的。可概括为: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

7、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如本诗前两联2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3、有感情自由朗读,把握诗歌的大体内容。明确: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学习目标二:探究品味,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三、学生阅读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分析讨论。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明确:“岁暮阴阳催短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天涯霜雪霁寒宵是写诗人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表达了诗人对

8、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和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万般感慨集于笔端,又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忧伤.当我们读到“野哭千家闻战伐”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诗人也流下了揪心的泪水。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明确: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革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

9、柔。鼓角之声在星河包容天地的动荡之中显得越发萧瑟悲凉,星河波澜壮阔的动荡也仿佛是应和鼓角之声,二者所传达出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精致。这两句创造了一种雄浑悲壮的意境,同时蕴含着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3、背诵本诗。【方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记录四、归纳小结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1、归纳本诗的表现手法?说说它

10、们的表达效果。【明确】句采用正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这句描写时光短促,景象的凄凉,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生短促,一事无成的悲凉心情.句采用对比手法,描写美丽的大好河山与战乱频繁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现战乱的悲惨景象,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与欣赏美景的矛盾痛苦的心情.3“五更鼓角声悲壮”这句用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写鼓角之声从侧面烘托夔州一带的的不太平.句“卧龙”采用借代的修辞,“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的典故,说明没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谁能收拾战乱的残局?公孙述是贤是愚作者不加评判,但可以肯定是由他们让人联想到战乱的现实,表达作者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又无奈的矛盾痛苦心情。句直抒伤时

11、感事的无奈情怀,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2、归纳答语言风格题的步骤:(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朴实无华、华美绚丽、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五、比较阅读: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答案:1、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

12、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六、拓展训练2008 年高考北京卷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

13、,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明确: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明确:(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学习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