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教学设计汇编.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8762546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阁夜教学设计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阁夜教学设计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阁夜教学设计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阁夜教学设计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阁夜教学设计阁夜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阁夜是人教版中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散文观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的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诗歌。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诵读吟咏,深刻体会诗歌的情感流淌。学习这首诗歌,通过朗读吟诵,整体感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深厚的困难的感情。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赏析这首诗歌,后面的学习就比较顺畅了。学情分析:中学语文必修教材中,已经了解了杜甫其人其事,学习了杜甫的诗歌作品,如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方面呈现了杜甫的形象。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理解阁夜还是比较简单的。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通过吟咏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困难

2、的深厚的情感。过程与方法:吟咏诵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韵脚,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通过吟咏诵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怀。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歌教学过程:一、导入: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珍宝。在唐诗的领域内有两座高峰,就是李白和杜甫。李白以其飘逸豪放,被称为“诗仙”。而杜甫以其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圣”。前一个单元我们刚写过李白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歌阁夜。二、知人论世:解题:阁夜:西阁之夜,西阁即作者寓居的夔州西阁。夜,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诗人是

3、因什么不眠呢?当时诗人寓居的夔州发生战乱,连年不息,杜甫的几个好友也相继离世,他自身又孤苦伶仃,漂泊在外,社会的动荡担心,加上身世的凄惨,他在这个不眠之夜用笔记录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了这首诗。三、赏析诗歌:1、一读,读准字音:景(jng ) 霁(j)留意韵脚:宵,摇,樵,寥。押平声韵,读时,拖长字音。2、二读,读出韵律:节拍:2212 2212。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3、三读,把握诗意:首联:催,说明时间飞逝,寒,不仅写雪后初晴天气的寒冷,

4、还写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冬季白天的日子越来越短,自己浪迹天际,客居他乡,雪后初晴的夜里更冷。诗人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他的这种对人生的悲慨就更深厚了。颔联:“鼓角”示意的是斗争,“声悲壮”是从听觉角度写的。“星河”、“影”是从视觉角度写的。五更时听到鼓角的声音很悲壮,三峡上,星辰的影子随波摇动。颈联:郊野之外百姓的哭声传来了斗争的消息,渔夫樵夫唱起了夷族的歌谣。尾联:运用典故,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一代名人最终成为一抔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漫漫长夜里,我孤独无聊难耐。4、四读,品尝情感:通过朗读,我们发觉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悲伤?明确:

5、“岁暮阴阳催短景,天际霜雪霁寒宵。”作者慨叹时间飞逝人生短促,表达客居天际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表达对百姓因斗争而劳顿的痛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是作者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伤,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5、五读,品尝语言:朗读本诗,选出你最喜爱的一联,说一说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创建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明确:我最喜爱颔联。此联上句从听觉角度透露出凄惨的斗争现实,下句从视觉角度写壮丽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奇妙地放在一起,创建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与星河汹涌澎湃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样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

6、加广袤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这句通过声音来写斗争,视听结合,上下句对仗,用典故,示意天人感应,表达出诗人深厚悲壮的情怀。6、对读: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旅夜书怀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明确: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在阁夜中,短景、天际、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丽,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

7、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袤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丽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相互比照,相互生发,特别和谐。四、课堂小结:全诗写阁夜无眠的所闻所见所思,从寒宵到五鼓,从时局到先贤,从国家历史到百姓生活再到个人命运,气象雄浑,忧思无穷。全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以声音来写斗争,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渲染斗争的气息,手法含蓄

8、,更加痛切地表现斗争带来的灾难,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良知的作家,他流离失所、生活困顿,却通过自己的笔为民请命,为百姓代言,是时代的最强音。这或许正是杜甫的宏大之处吧!五、作业布置:1、背诵默写这首诗。2、依据学过的杜甫的诗歌,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六、板书设计:阁夜 杜甫首联:时间飞逝 客居天际颔联:声音写斗争星河动摇 听觉、视觉、对仗颈联:百姓哭声 渔樵歌声 听觉尾联:卧龙跃马 寂寥无奈 用典(原意、用意)阁夜教学设计2学问目标观赏并领悟本诗的艺术特点。实力目标诵读品尝本诗的意境。情感目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相识。教学重点鉴

9、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相识。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共同回忆杜甫的生平、思想等状况。二、解题这是一首年終時感懷的詩,写景、写情,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蜀中有崔盱、郭英义等相互残杀,百姓遭殃,诗中的“野哭千家”就是这次战祸的写照。杜甫常常情思诸葛亮,这是他从内心崇敬的一位贤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三、诵读诗歌师范读、生齐读四、鉴赏: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际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

10、什么要素?注释:阁:指四川夔州西阁。岁暮:年终。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霁:雨停初放晴或雾散了、雪不下了,都可用“霁”來形容。寒宵:寒冷的夜晚。“岁暮”,交代时间转瞬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际”,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际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示意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注释:五更:指早晨三點到五點這一段时间。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星河:星辰与银河。星河影动搖:星宿动搖,是境內有戰爭發生

11、的徵兆。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惊慌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注释: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斗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夷:指当地少数民族。渔樵:指渔夫和樵夫。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闻战伐千家野哭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注释:卧龙:

12、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漢時,他独立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足智多谋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座钟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伤。诗人在知交零落(好挚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子)的状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

13、黄土”自我劝慰,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五、韵译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际,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斗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孤独无聊。六、评析: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孤独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七、小结:1、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奇妙地合而为一。2、三个用典(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深厚地传达了诗人在夜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破裂的山河、零落的知交而难以抑制的内心的伤痛。八、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