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获奖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教学设计16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270358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获奖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教学设计1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获奖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教学设计1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获奖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教学设计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获奖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教学设计16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优质 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教学设计16篇)2022-11-07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 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 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 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 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 文章的动人之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培

2、养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 弟间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 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结合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习作者 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步骤】一、布置预习1、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3、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 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 体接受和获取信息。)二、情景导入情严厉自责风筝第一课时教学

3、设计篇5【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 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几个孩子放风筝的情景,点击后,画面出现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 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 风放纸莺。2、ppt课件: 本课要求会认及会写的生字词。宋代寇准的诗纸鸯: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 可托,终共白云飞。(3)明朝徐渭的诗风鸯图:柳条搓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 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上青天。3、借助课后“资料袋”的内容,引导学生课

4、前查阅有关风筝的 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谁能把看到的画面向大家说一说?(根 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以及 风筝的来源。4、交流资料,展示查阅能力。教师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古代风筝的七个名称:纸鸯、风莺、风鹤、鹤子、纸鹤、纸鸦、 纸鸥。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 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 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童

5、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 情。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1、整体感悟: 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 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 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 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2、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 朗读。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 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

6、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依”的认读及“依然”的意思。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 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练习朗读。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展示朗读。3、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 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 翩飞舞二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5)展示性朗读。(6)拓展:复习村居:看到这些孩子放风筝的高兴劲儿,大家都会 想到一

7、首诗村居,还记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吗?出示课件,引导读背:村居清高鼎草长驾飞二月天,拂堤 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鸯。村居描写的是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明朝还有一位诗人写 了一首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歌,要不要读读?出示课件,引导诵读:风鸯图明徐渭柳条捷线絮搓绵,搓够千寻放纸莺。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女 上青天。我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秋天放风筝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学想读 读描写秋天放风筝的诗歌。宋朝有个诗人寇准就写了 一首描写秋天放 风筝的诗,大家想不想读读?出示课件,引导诵读:纸莺宋寇准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下课后,老师会把这两首诗抄写给大家,愿意背诵的同

8、学4、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 的心情。 理解“垂头丧气”:老师告诉大家,“垂头”就是低着头的意 思,哪位同学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相机指导认记“丧”字。(4)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 读,相机指导。(5)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四、识字写字略。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6东莞市厚街镇湖景中学范远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 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2、阅读与学法指导:质疑法与讨论法。自主、合作

9、、探究的学 习方法。3、情感与思想教育:感悟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 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 课文。2、难点:文章深层的情感体验与思想教育。课前准备课室学生四人一小组摆设,以便讨论问题,教师打印好“思考” 与“讨论”的问题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风筝这一课。内 容,从中我们了解了儿童时候鲁迅先生与他小兄弟之间的亲情,但从 现在看来,鲁迅先生却是一看到风筝,就想起儿时对小兄弟放风筝和 做风筝的态度,心里面就只有悲哀和沉重。那后来几十年过去了,鲁 迅先生的心情有没

10、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 习、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意义。(板书:风筝)二、问题探究1、教师指导朗读。(强调声音、语调、速度、感情的把握,以读为本,理解内容) 师: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下面我们来齐读课文的后半部分: 第5段至第12段,注意朗读时的语速和情感。(学生阅读时教师细听,检查学生的朗读水平)2、教师引导问题探究。师(齐读完后):刚才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说明大家在家还是 非常认真地阅读了课文的。师:课文前面部分讲到了鲁迅先生出于“好意”,“关爱”小兄弟, 不允许他放风筝,还把他做的风筝毁掉,后来他是怎样认识到错误的 呢?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5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1、,寻找问题的 答案。(指名朗读,学生思考)师: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生:好!师:那大家听完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学生思考,拥跃举手回答)生:他是看到一本书之后,知道自己错了的。师:有没同学补充,回答完整一点?生:他是偶尔看到外国一本关于讲述儿童的书,明白了 “游戏是 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J所以他认识到了自己儿童 时对小兄弟的行为的错误的。师:大家说对不对?生:对!(齐声)师:对了,中年后的鲁迅先生是看到外国一本关于讲述儿童的书, 才明白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正确 的观念的。那么,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文中讲到了他受到了惩罚,那他受

12、到了什么惩罚?(学生思考,教师边板书:明理)生:心情很沉重。师:从哪句话里可以看出来?生:(七嘴八舌)“我的心好像变得铅块,很重很重地堕着”。师:对了,鲁迅先生明理之后,开始自责,而心情也便变得更加 沉重起来。(边讲边板书:沉重)这一段大家还有不理解的地方中吗?生:鲁迅先生看到外国一本讲述关于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呢?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鲁迅先生后来知道儿时犯了错误应该 庆幸才是,为什么会觉得不幸呢?思考一下。(学生积极思考)生:因为他认识到儿童时对小兄弟犯的错误,是对他一种精神上 的虐杀,在今天看来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幸的。师:好,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生:可能鲁迅先生认为自己儿童时

13、,受到的封建思想、观念的影 响,是非常不幸的。师:这两个同学的回答都非常好。对兄弟精神上的虐杀、对封建 观念、封建思想的批判这对鲁迅来说都是非常不幸的。既然,鲁迅先 生知道自己错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生:想办法向他的小兄弟说明。生:向他的小兄弟认错,并想办法弥补。师:对了。几十年过去了,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念念不忘,想办法 安抚小兄弟曾经受伤的心灵。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 个人呢?生:知错就改的人。生:很珍惜兄弟间的感情。师:不错,这两位同学答得很好。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敢于 承认错误,对兄弟间的亲情非常看重。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可贵精神之 处。在我们的同学当中,也有很多同学就有他

14、这种精神。(教师边讲 边板书:严于解剖自己,敢于承认错误,珍惜感情)师:几十年过去了,他想用什么办法来补救呢?行得通吗?生:鲁迅先生想过用两种方法弥补:他先想送风筝给小兄弟,陪 他一起放风筝,但又觉得他们都已是中年了,所以,又想跟小兄弟讲 明这件事,希望得到他的原谅。师:对了!既然他想了两种尝试想弥补以前的过失,请求小兄弟 的原谅,但小兄弟的态度又如何呢?大家想一想。看能不能从课文中 找出表示小兄弟的态度的话。(学生快速阅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明事)生:小兄弟的态度是这样的:“有过这样的事吗? ”师:前面鲁迅先生最希望听到的是什么话?生:(齐声回答)“我可是毫不怪你呢? ”师:好!听到的与希望

15、的完全不同,那么,按道理小兄弟既然记 得了,心理应该是轻松起来才对的,可是,鲁迅先生的心情是不是变 得轻松起来了呢?生:(齐声回答)不是。师:那心情是怎样的?生:(齐声回答)沉重下去。师:没错,心情还是那么的沉重。(边板书:沉重)你们想想: 他听到小兄弟的话,为什么会沉重?你如何理解“有过这样的事 吗?”这句话?(学生思考,各抒已见)生:小兄弟是真的忘记了。生:小兄弟并没有忘记,因为他不想把旧事重提,不想伤害兄弟 间的感情。生:小兄弟可能是忘了,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他们生活在封建黑 暗里,当时人们的思想十分保守,觉得听从父母、兄长话是理所当然 的,所以从来没把这样的事当成是不开心的事。师:嗯,这

16、几个同学回答都非常好,说明大家都有认真思考,能 把自己的意见讲出来,学习就要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三、讨论研究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最后一段,大家先仔细阅读,小组讨 论投影片上的思考1,呆会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好。(打开投影机,显示问题1、课文最后语句应该如何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 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学生阅读后热烈地讨论“思考1”)(请学生自愿读“思考1”)师:刚才大家都非常认真地思考,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个组表现得 最好,先看第一个问。哪个小组来回答?生:因为作者也不知道小兄弟究竟有没有原谅自己,所以他觉得 这悲哀是无可把握的。生:因为作者不

17、曾忘记自己儿童时对小兄弟精神虐杀,而这种悲 哀是一直让作者心情沉重着,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悲哀。生:作者原来想到小兄弟会原谅自己的,但小兄弟的回答却是作 者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悲哀。(还有一些类似的回答)师:好,几个小组回答都很好。都有自己的见解,最主要的这无 可把握的悲哀是由于作者对小兄弟的反应是原来意想不到的。下面我 们来看第二个问。生:因为作者心情沉重,想忘掉这伤心的事。生:因为作者一看到春天,就想到这件事,心情就不好,所以宁 愿躲到严冬中去。生:因为作者不敢面对现实,想逃避它。师:没错,作者看到春天就会想起风筝,想起儿时对小兄弟的精 神上的虐杀,心情就会很沉重,所以他想摆脱这种

18、沉重的心情,忘掉 这个悲哀。下面我们来看下一道讨论。(投影讨论2:文章结尾说:“四 周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的冷气”,这里的“严冬”、“寒 威”和“冷气”指的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师:停下来,我们来看看你是如何理解这“严冬”、“寒威”和“冷 气”的。生:“严冬”可能指的是封建制度或封建观念等。也可能指的是 社会的黑暗和恐怖。“寒威”和“冷气”是指作者因此而产生的沉重、悲哀的心情。生:我觉得“严冬”除了讲当时北京的寒冷的冬天外,还象征着 当时社会的黑暗。“寒威”和“冷气”就是指作者当时的沉重的心情。生:“严冬”还可能指当时中国社会的形势还处于黑暗中。师:大家回答得都非常好。这:“严冬

19、”除了讲当时北京的寒冷 的冬天外,“严冬”还可能指封建制度和封建观念等,还象征着当时 社会的黑暗。“寒威”和“冷气”就是指作者当时的沉重的心情。也 是对当时封建制度、封建观念和社会的黑暗的批判。(板书:对当时 封建制度、封建观念和社会的黑暗的批判。)四、拓展体验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我觉得有必要让大家来讨论一下,看屏幕(投 影:大家你如何看待文中“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 天使。” ?)游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尤其是你们这个年 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呢?(学生讨论,都举手想表明自己的观点)生:我认为这句话不是很正确,现在许多厂商为了获得很好的利 润,做一些有害的玩具或游戏,比

20、如说打游戏机,很多同学整天打, 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影响了学习,打久了还会对眼睛有害。生:我也觉得有些不对的地方,我们也有很多同学打游戏机,整 天玩而荒废了学业。生:我觉得有对的,也有不对的,现在生活中,有很多游戏、玩 具有的有益于开发智力的,如数字游戏,拼图游戏等等。生: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比如上体育课时,老师给我们安排 的游戏,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体能等。师:刚才同学们回答得很有水平,我们是中学生了,对一些物品 应该也有自己的看法,有是非的分辨能力。对待玩具和游戏,关键的 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它们才是最主要的,好的我们支持,不好的我 们就应该抵制它。(下课铃响)师:好啦,这个

21、问题大家课下还可以继续讨论一下,作业是课 后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下课五、板书设计:21、风筝鲁迅明理一一沉重明事一一沉重严于解剖自己,敢于承认错误,珍惜感情对当时封建制度、封建观念和社会的黑暗的批判。六、教学说明本课教学重在内容的理解、问题的探究上,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教 师提问的问题比较多一点。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连贯、紧扣 文章的内容,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师的 “导”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才能追随教师,积极、主动地思考, 才会沉浸在整个教学当中去。获奖情况:东莞市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三等奖。作者邮箱: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7曾丽霞作者单位:湖北监利县新兴中学创

22、意说明: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 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有些难句除了指 导学生多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 养发问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读。这篇散文诗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 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人 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领会写作意图。一、导入新课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 感受的回忆。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

23、同时播放春之声圆 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 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 营造氛围,自然导入。三、整体感知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 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 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四、合作探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 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 解。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 什么?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步骤

24、如下: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4、你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2题要让学生品味课 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 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 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3题要让学生学习鲁迅知错就改, 可贵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 观。4题体现新课

25、标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和表达有自 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 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 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二、整体感知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 概括:这是一个 的故事。2、略说人物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印象?学生大致会这样说: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 弟走出户外去活动

26、,对健康有多重要。)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从“可鄙” 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 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三、研读“悲哀”1、朗读体会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 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 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 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2、合作探究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

27、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 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 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 种惊异和悲哀?“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 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 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 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 义?四、思维延展1、讨论主题感悟警句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 为何

28、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 句,请找出来,齐读。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例如: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 奇妙无穷。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 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 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2、联系生活讲述故事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 家听。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块 乐

29、、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 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3、进入文本 与人对话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 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 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 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 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束语: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 无怨恨,这

30、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 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 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 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 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 柳放纸鸯”,结束新课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8一、课题的确立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 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 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 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

31、。其二,风筝篇幅较短, 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文 学性”、“思想性”、“革命性”,为学习鲁迅其它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其三,风筝所忆叙的内容是和“大概十岁内外罢”的“小兄弟” 之间的“风筝事件二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基础。其四,关 于鲁迅及其作品和有关资料很多,容易查找。结合课标,探究教学的目标可确定为四点:一是学习选定角度、 自主赏析课文。二是学习从图书、网络等途径查寻资料。三是学习联 系信息资料及生活体验进行思考。四是运用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写作小 论文的训练。二、过程设计与尝试第一阶段:课内文本研读性探究第一步:引导学生确立“小论题”,进行初步探究教师

3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屏幕显示下列三个论题,引 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初步探究。1、风筝的文学性(鲁迅是“文学家”)2、风筝的思想性(鲁迅是“思想家”)3、风筝的革命性(鲁迅是“革命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从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形成 “判断”,确立自己的探究“小论题”,进行小论文的初步写作。屏幕显示,教师点拨:风筝的文学性,可从下列具体的角度进行探究:1、由景及事,缘事抒情一一试谈风筝的结构美。2、生动传神,形象传情风筝的人物刻画。3、相关、相对、相反一一风筝的联想和比较。4、第二步:创设情境,论辩交流,把探究引向深入以研讨会的形式,由课代表主持,先由小组代表宣读探究小论文, 然后

33、进行质疑答辩,互动起来,把探究推向深入。第二阶段:课外拓展性探究1、教师印发资料:“鲁迅及风筝简介”,“对课文主题的不同 理解”,“如何评价我,“我是不是鲁迅”,“风筝与雏型一一我 的兄弟比较”,“对课文结尾一句的理解”,“由风筝想到的”等,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达到对文本的纵深拓展探究。2、教师提供中学阶段要学习的鲁迅作品篇目,以及鲁迅作品有 关集子,如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朝花夕拾、野草 等,学生选择阅读,达到横向拓展探究。3、学生通过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有关鲁迅及作品的评论 文章等相关资料,并结合时代信息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写一 篇小论文。4、老师批阅论文,适时指导讲评,上墙展

34、览,期末装订成册, 颁奖鼓励。三、课后反思本次探究性教学,采用层进方式,立足文本进行拓展。通过尝试, 学生“探究的未必是人类的未知,但是他们的未知”,主要有三个方 面的提高:一是从过去被动的听老师讲到自己主动“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这一转变,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训练了良好 的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二是从风筝走近鲁迅,了解了鲁迅先 生及其有关作品。三是初步掌握了通过研读一一找依据,质疑一一查 资料,选题一一撰文等过程,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结合课标看,语 文版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就编入风筝,可见, 编者匠心独具。因此,教师的备课,不可忽视备编者的编辑意图。第 二,引导学

35、生探究,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努力。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9一、背景介绍这篇课文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 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风筝。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 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促进 学生生动活泼且主动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可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 和学习活动,而且当学生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 感。在学习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 建构起新的、更深层的理解;在学习者交流过程中,他们的想法、解 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外显

36、化,因而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 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在学习者为解决问题面进行的交流中要达 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完整的认识体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重点问题我解决和思维拓展环节,采取 了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问题的设置,给学生铺设好的阶梯,为合作 学习创造基本的条件。在合作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分工合作,组内 成员也各有分工,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合作可使学生自主解 决本节重点难点问题,在小组汇报成果之后,各组可取长补短,互相 补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本课中合作学习与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 学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更强,思考问题也更加深入。二、教材分析鲁迅先生的风筝,是

37、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的一篇散文。 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 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 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 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 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三、教学理念我这节课的设计是围绕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展开的。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会文章内容。2 .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3 .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文章主题思想。(二)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8、:1.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兄弟 间的情感。4 .学习作者自我反醒的可贵品格。5 .理解作品中对封建教育思想的批判。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难点:通过作者心理变化的描写,理解作品中对封建的教育思想 的批判性。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打开记忆的相册,童年无数美好的回忆浮现我们脑海,其中“风 筝”就像报春的使者,首先冲开我们记忆的闸门。清代诗人高鼎的村 居一诗中曾有“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的诗句,可见“风筝”在孩子的心中是倍受欢迎的玩具。可在文学家鲁迅的眼里, 它却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但不爱它,而且嫌恶它,这是为什 么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

39、风筝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二)初步感知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注意思考概括出文章的主要 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提示问题:1.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6 .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三)合作讨论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1 .“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呢?(联系上 下文回答)2 .“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从 中你能看出其它什么社会意义来?3 .是什么使“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我”为什么心情沉重?从中你能看出鲁迅先生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 ?4 .末段的语句如何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40、为什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 ?让学生展开想象,先在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畅所欲 言。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进行,不必面面俱到。(四)思维拓展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 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你有过和文中这个故事类 似的经历吗?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五)迁移训练当你正常的游戏或爱好,被父母或老师阻止时,你会怎样做?你 会对父母或老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写一段能够打动你的父母或 老师的话语,让他们改变对这些事的看法。(六)小结本文叙写了一件在小兄弟的心里中已忘却的儿时锁事,在“我” 醒悟到

41、这件事是对小兄弟心灵、精神的残酷虐杀后,强烈的愧疚使“我” 的心一直很沉重。这既体现了对兄弟的挚爱,也表现了 “我“善于反 省和自责,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七)作业:把迁移训练形成文字,整理成一篇随笔。(A)最后在童年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师生齐唱)(九)教学反思在教完风筝这节课之后,我的同行和学校领导对我的课堂教 学进行了细致的评价和研讨,使我受益匪浅。在广泛倾听评价意见和 建议的基础上,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对新理念指导下的 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一、成功之处。1 .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对于鲁迅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 难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42、由 浅入深地学习,基本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并了解了本文在描写 方法上的技巧。2 .本节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组内成员分工明 确,而且组与组之间也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使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学到了更多知识,并且增强了团体合作意 识,学会高效率地学习。3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虽然文章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相隔的年代 久远,但都是发生在孩童时代的故事,所以学生愿意接受。通过正确 引导,学生也能意识到,作品中所批判的封建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存 在,这就激发他们联系自身实际来理解课文,有话可说,有理可讲, 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二、不足之处。1 .部分环节流于形

43、式,没有落到实处。合作过程中也有的同学没 有完全参与进来。2 .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3 .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不够,教师引导较多。4 .教学经验不足,课堂上和学生的沟通不够充分。三、心得体会。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得到一些启示。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 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 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 效调控作好充分的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 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 指导。合作学习应与

44、有效的接受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合作学 习的教育功能。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 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 发展。1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如何既做到符合课堂需要,激发学生 兴趣,又不致过于花哨,落到实处。2 .如何及时捕捉教学契机,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提高课堂教学 质量。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恳请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指正。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10.从儿童教育角度去理解(陈根生)正因为风筝发表后影响颇大,因而作品中那位施行“精神虐 杀”的封建儿童教育的兄长,是不是作者自身呢?亦即作者写的是不 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呢?这

45、个问题一直为人们很感兴趣。这样,鲁迅的 亲属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孜孜请教的对象。鲁迅的三弟周建人解放前 就写道:鲁迅有时候会把一件事特别强调起来,例如他所写的关于反 对他的兄弟糊风筝的文章就是这样。实际上,他没有那么反对得厉害, 他自己的确不放风筝,但并不严厉地反对别人放风筝。几十年来,周建人同志数次回答此类询问,直到80年代他还给 访问者明确作答:我不记得有这回事。但是,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同志却持不同的说法。她在谈话中是把风筝中的“我”与鲁迅、小兄弟与周建人当作同一个人来向人们 介绍的。1956年的金色的秋天,北京市北海少年之家举行鲁迅纪念 会,许广平同志应邀在会上向少年儿童们作报告说:鲁迅长大

46、后曾检讨自己对待兄弟有些太凶了。他还说过一件事: 有一次,放学回家后他不知道弟弟(周建人)到哪里去了,后来看见 他在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里糊风筝,他觉得这是件没出息的事,就把 弟弟的风筝撕毁了,当他长大后觉得这样对弟弟是很不对的。曾对弟 弟提起这件事,他弟弟说有这件事吗?我都记不得了。后来鲁迅伯伯 就说,他不记得这件事使我更不好受。还说:自己做过的错事应该牢 牢记住,并不是人家不记得就可以过去了。许广平同志的讲话获得广泛的赞赏,不少鲁迅研究家写作鲁迅传 记时都是认真使用风筝中所提供的材料的。那么,周建人同志的话全错了吗?问题当然也不会这么简单。因 为风筝里明明写过,早在当年小兄弟“他什么也不记得

47、了“。但 是,即使风筝写的是作者自身的经历,却也不等于鲁迅在执笔时 对原材料没有取舍,没有突出,没有必要的渲染和强调,否则,恐怕 就难以取得预期的艺术效果了。而且,以上仅是就创作素材而言,重要的是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所喜鲁迅两位亲属都是一直从儿童教育角度来谈风筝的。周建老 明确指出:“我想他所以这样写,主要是批判当时一些人对儿童的不 正确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在理解风筝主题为批判封建的儿童教 育思想和方法,提倡近代儿童教育的科学观念,这不就统一起来了吗? 两位鲁迅亲属的话在精神实质上还有什么根本分歧存在吗?(选自鲁迅名篇问世之后,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从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王崇志)风筝叙写了 “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 情的经历。作品中的“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且不准自己的小兄弟 放,有一次还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