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970045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摘要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而中职院校运用何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则成为了摆在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中等职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狠抓理论,稳抓实践。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方案入手,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技能实施教学。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高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中职教育现状近几年来,出现在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普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和关注,那就是:一方面各中职学校使尽了解数去寻找生源,而另一方面各中职学校收到的用人信息是一波未平又起新波,更让人困

2、惑的是,在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却找不到用人单位较为满意的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笔者作为一名中等职业教育的参与者,不禁要反思,中职院校到底应该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中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规格特征为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即具有明确的高层次性;其职业特征是操作群体中的管理者“高级蓝领”,或是管理群体中的运行者“应用型白领”,亦称为“灰领人才”或“银领人才”;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

3、单地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故而,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厚实的实践能力是中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目标,而培养出能迅速的适应具体岗位环境,胜任岗位技术要求,顺利实现就业并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潜力是中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现实目标。中等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也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狠抓理论,稳抓实践。在现实中职教育中,重视实践已经为大多数中职教育者所共识之处,然而必要

4、程度的理论知识教育绝不可轻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故而理论教学环节中,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是通过课程教学实施的,那么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哪些教学环节?都要根据所从事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其次,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以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形成能力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体系,然后将其按实际工作要求分解为若干综合能力、专项能力、能力要素,而后按能力要素的要求选设相应的课程单元。使每个课程单元中的各个内容模

5、块与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要素相对应。最后,有选择,有强烈针对性的实施讲授,以期真正有利于的培养实际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实践课,坚持“课前有纲,课中有场,课后有考”的三有程序. “课前有纲”是指,每一科实践课必须事先制定严格的“实习教学大纲”,每一次实习课必须严格的按照大纲的培养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课中有场”是指每一次实践课都应在实训场地组织教学,增强实践课的感性认识,间接培养学生适应以后工作环境的能力。“课后有考”是指,每一次实践课在完成一项实践技能教学活动后,应及时的予以操作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整套以现场测试为主要方式、以现场指导教师为考核主体、以行业标准为基本内容的校内实践课考核管理办法,并在一定阶段组织校内和校外间关于操作水平的竞赛,以此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间互相交流的目的,并借此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间“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最后,以期达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水平的目的!21世纪,我国的中职教育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时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则是实现技能人才培养首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希望笔者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狠抓理论,稳抓实践”的观点对于研究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会有一些帮助!参考文献1马庆发. 当代职业教育新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2张家样,钱景舫主编. 职业技术教育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