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6958071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州苏轼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久【注】本词作于嘉裕七年(1062年),作者时任凤翔府签判,与监承事张元康交好。皂 貂:黑貂制成的袍服。靴刀:置于靴中的短刀。下级迎接上级时全副武装,以表礼仪的隆 重。风流:传为美谈的事;膝上王文度:指父亲宠爱儿子,世说新语方正说王文度 的父亲“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下本词送别回故乡秦州看望妻儿的好友张元康,以表达对他

2、的不舍与祝福。B.上片开头两句直接扣题,不仅点明张元康“省亲”的缘由,还交代“省亲”的去向。C. “白马,“皂貂,留不住回家心切的张元康,而别后回望则传达出朋友分离的伤感。D.下片想象张元康到家时的情形,集中描写“花似雨”“絮初飞”“夹路迎”三个场景。2 .词作结尾运用“膝上王文度”的典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杂诗十二首(其四)东晋陶渊明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上,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注】!【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3、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第二句借用典故,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B.三四句既写出了诗人对骨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C.五六句写诗人终日纵情沉湎于饮酒抚琴,展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自在随心。D.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率,蕴含哲理,体现了陶诗“淡而有味”的风格。3 .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偌。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劝君慎所用,无作神兵羞。注本诗有删节。原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当时作者担任左拾遗,位居 谏官之列。李都尉:具体

4、指何人不详。神兵:西晋张协称宝剑为“希世之神兵”。3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扣题,“寒黯黯”突出古剑寒光逼人,“几千秋”点明铸剑所用的时间。B.接下来的四句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进一步渲染这柄宝剑剑光冲天,超凡脱俗。C.随后八句集中表现古剑的“本性”,其刚直的品质和宁折不弯的正气无与伦比。D.全诗依据由外到内、由剑到人的顺序展开,每句诗都写古剑,但具体角度不同。34 .前人认为这首诗“节甚峻,识甚远。请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刘禹锡昨日看成送鹤诗,高笼提出白云司。朱门乍入应迷路,玉树容栖莫拣枝。双舞

5、庭中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三山碧海不归去,且向人间呈羽仪。注此诗作于大和二年,刘禹锡结束了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任主客郎中,掌管 少数民族及外国宾客接待之事,时年56岁。3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目上看,此诗为唱和之作,白居易赠鹤给裴相公,并写了一首诗与鹤作别,刘禹锡 唱和而写此诗。B.颈联实写鹤在裴相公家中的惬意生活,富有画面感,描绘了一幅鹤舞庭中、月下长鸣的 生活场景,别具风情。C.尾联借鹤言志。三山碧海再美好,鹤也不归去,而要留在人间,展示仪态之美,以此来 表现作者的心志。D.这首诗笔墨所及,亦鹤亦人,物我交融,既描绘了美好的意境,又是诗人的自

6、我写照, 也是自我诫勉。36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钱起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3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爽气”开端,既描画出秋天万里晴空、清爽明朗的自然景色,又带给读者轻松爽 朗的感受。B.颔联两句,用“凤沼”“尧天”称颂太平盛世、用“不知”“但觉”表露出诗人现实的处境和感 受。C.颈联“砧杵”意象的使用,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将游子思乡、寂寞怀友 之情融于景物中。D.全诗前六句的写

7、景与第八句的抒情本不相干,但有了第七句的过渡,结句的抒情就显得 水到渠成,非常自然。38 .有人说这首诗看似是一首写景诗,实则是一首投赠诗,依据是什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屣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注】此诗写于诗人推行新法失败,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3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语奇妙,“取”“酬”二字赋予春风以生命,花虽凋谢,诗人却于清阴中倍感慰藉, 透露出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B.颔联略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风味,抒写小路蜿蜒曲折,树木葱茏茂密,屋宇 隐约

8、可见,有动有静,更显生机与活力。C.颈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刻画出园中主人的形象, 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心境。D.这首诗对仗工稳,通过描写半山园的晚春景象和诗人的日常活动,展现了王安石隐退生 活的一个侧面,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感情。40 .清代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此诗:“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尾联 分析这一特点。参考答案L A2.照应题目中的“省亲”和上片开头的“情几许”;生动形象地展现亲人相见的动人场景; 凸显了张元康与父亲之间的深厚感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 “看望妻儿”错误,“送张元 康省亲秦州“

9、,“省亲”指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故选A。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谁得似,风流膝 上王文度”,谁能比得上王文度被父亲搂抱着坐在膝上这样的美事呢。即张氏到家后,出现 如“风流膝上王文度”似的或泪流满面,或相对无言的镜头。呼应标题中的“省亲”,与开头对 照,叫人喊出“一曲阳关情几许”的动人心音。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张氏父子那种天伦之乐 趣感动众乡亲的场面。这是不同寻常的父子关系,而且集典型化了的中国传统人伦美的血统 关系。用王文度借喻张元康,表现了张氏父子的深挚关系。3 . C.示例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鄙弃虚名,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快乐的人生态度。通 过与“

10、当世土”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当世土”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 矛盾冲突。“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身随名灭,“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 的鄙弃。示例二: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与快乐。通过与“当世土”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 不愿像他们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人生短暂,身随名灭,不必为虚名所 困用“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 “终日纵情沉湎于饮酒”理解有误,诗句中的“肆”意为“陈列,摆设”。另外,“沉酒”的感 情色彩也不对。五六句写诗人终日饮酒、奏乐

11、,杯中美酒从不干,展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自 在随心。故选C。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手法和人生态度的能力。(1)“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意思是:邪像当世士人们,内心充满了矛盾冲突,有如 冰炭相加那样!通过与“当世士”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当世士”一样,为名 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2)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意思是:身亡同样归坟墓,用此空名导向前。人生一世, 终归坟墓,不须称扬空名。“空名”,正是当世士们所追逐的标的。追逐空名的人生,终是丧 失自我的人生。独立自由的人生,才是真实不虚的人生。两种人生之价值,谁正谁负,诗中 已揭示得明白。所以,“百年归丘垄”

12、叹人生短暂,身随名灭,“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 对“空名”的鄙弃。综上分析,这四句表达了作者鄙弃虚名,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快乐的人生态度。5 . C.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 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奸佞的不屑;而孟诗用“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更多地表达 了诗人正当年富力强,希望得到引荐,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的愿望,体现了积极进取 的精神状态。【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C. “发泄内心的愁闷”错误,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 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

13、这是何等气势,因此该句表现的“豪迈的气 概”。“扣舷独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愤慨。故选C。6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情感需要结合诗人生平、诗歌意象等进行比较鉴赏。张诗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的“表里 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 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 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 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

14、夫。 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一 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 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 莹,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 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 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中,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 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与愤慨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对奸佞 的不屑。孟诗

15、中,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 和磅礴的气势,引出下文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 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 地产生羡慕之情。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7 . C.爱情的伟大。湘妃与舜帝的爱情坚贞长久,诗中用“千年”“长伴”“老不死”说明时间久 长而爱情之花永不凋谢,“湘妃”

16、是爱情生死不渝的历史凭证。“湘妃”故事的悲剧意义打动人心。舜死后,湘妃泪洒斑竹,痛哭而亡。舜帝葬苍梧,湘妃 死湘水,两地峰峦隔阻,两人却心意“遥相通”,这种相爱不相伴的痛苦与感伤深入人心。【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能够在苍梧与湘水之间自由往来“错误。颈联是借典故,写湘妃与舜帝只能像楚襄王与巫 山神女那样在梦中相见,这里写的是不能相见的悲苦,而非能够自由往来的欢乐。故选C。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首联用“千年”“老不死”“长伴”说明时间持久,“湘妃”本来因痛哭而死,但“死”并非爱情的终 结,相反,真正的爱情将永世长存,其凭证便是永远年轻的“筠竹”。

17、诗人从最具神话色彩的 斑竹写起,是因为斑竹是湘妃洒泪而成,是“湘妃”爱情生死不渝的历史凭证,表现“湘妃” 爱情的永世长存。颔联通过蛮娘的歌声充满整个寒空,舜帝所葬之处一片静绿,只有红花点 缀其间,一动一静,情景交融,表现湘妃对舜帝的思念之情。颈联写湘妃与舜帝两地阻隔,只能在梦中相见。舜葬苍梧,妃死湘水,两地相距虽不甚远, 但峰峦隔阻,还有云山雾障。在此无可奈何之际,只有像巫山神女那样,梦中能得一见了。 尾联与开篇相照应,极写湘妃死后的悲痛与孤寂。“巫云蜀雨”虽可在梦中短暂相聚,但大量 时间却忍受着死别的熬煎。其难以排遣的愁怨仿佛云雾烟霭一般,凝聚于洞庭湖宽广的空间。 当秋日来临之际,更增添了思

18、念的痛苦与悲凉,从而让“湘妃”故事的悲剧意义深入人心。9 . A10.黄补阙南迁“非天意。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不符合天理,事理)。黄补阙为人正直, 一心谏主,是为直臣。“喧然公论在“自有他人替黄补阙抱不平。【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 “难舍难分的心情”理解有误。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黄补阙正直谏言的肯定以及对其被 贬的义愤之情。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难滞楚南春”是说黄补阙不会在南方被贬谪、滞留太久,很快就会回到朝廷。诗人这样这样 说是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此次被贬并非皇帝本意,诗歌起笔说“得罪非天意”,这里的“天”指的是皇帝,“非天意” 是说

19、黄补阙南迁不是皇帝的真实旨意;当然如果把“天”理解为“上天”,则此句意思是黄补阙 南迁不符合天理,事理。总之,这就意味着他会很快回朝。二是黄补阙本人的人品和才华,诗歌颔联说他“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说明他是因为劝 谏住上,不防伤了某些人才导致被贬,这恰恰说明了他的忠直敢言;颈联又说“自古有迁客, 何朝无直臣”,“直臣”二字是对黄补阙的高度评价。由此我们得知,黄补阙为人正直,一心 谏主,是为直臣。这也是他不可能长期被贬滞留南方的理由。三是有人替他鸣不平。诗歌尾联说“喧然公论在“,“公论”“喧然”,说明很多人在议论黄补阙 被贬一事,大家都替黄补阙抱不平。这是他“难滞楚南春”的第三个理由。10

20、. C.李诗用动作直接传情。笛声响起,征人不约而同“回望”,通过一个拟想中的动作来写 思乡之情。高诗巧借曲名传情(或借景传情等)。高诗拆开了“梅花落的曲名,三、四句 既是写实,描写风传笛曲,夜之间声满关山;也构成了虚景,仿佛风吹故乡的落梅花片,一 夜之中,将香和色洒满关山。【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营造了温暖而静谧的气氛”错误,李诗形容沙似白雪,月如秋霜,气氛是凄寒的。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抒情特点的能力。高诗,“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 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

21、”三字拆用,嵌入“何 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 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 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 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泗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 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 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 李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 尽的

22、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 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 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 的深重和急切。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用动作直接传情: 笛声响起,征人不约而同“回望”,通过一个拟想中的动作来写思乡之情,写出了人物不尽的 乡愁。12 . D.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词上片写人、灯、月,渲染出杭州元宵节的热闹与繁华景象, 表达对杭州的思念。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密州再无江南之诗 情,

23、这让作者倍感寂寞。作者仕途不顺,感叹人生衰老失意(初来密州的寂寞和年龄老大的感慨)。“寂寞山城人老 也”可以看出远离京城的寂寞。心怀百姓,对密州人民生活感到忧虑(对国计民生的忧患)。比起自身遭遇,作者更关心 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连年蝗灾,民不聊生,令作者担忧。【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这里的,霜露,与前文,霜,的表达效果一样,也是强调月光的皎洁”错误,“火冷灯稀霜露下” 的意思是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此句中的“霜露”应为自然界中的霜露水气,与后文的“云 垂野”形成统一的景象。故选D。1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作者到密州的第二年上元节,触景

24、生情,在词的上片回忆了杭州热闹繁华的上元节,表达了 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怀念,思而不得见亦为一种寂寞。“寂寞山城人老也”中“寂寞山城”写出了 密州上元节的冷清,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 凄清无趣。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 在杭州上元节灯红通明的反衬下,密州“火冷灯稀霜露下“,可见不比杭州,此处冷清、贫穷, 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寂寞山城人老也”中,“山城与杭州和京城比起来地处偏僻,可以看出作者有远离京城、仕 途不顺的寂寞;“人老也是作者年龄老大的感慨。“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作者在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

25、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 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可见此处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令作者担忧,使这位刚到任 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作者心系民生,也感内心寂寞悲凉。15 . D.旅途艰辛,无所归依的羁旅之感。作者客居异乡的悲苦、孤寂之情。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思念。【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表达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理解错误,“建德非吾土”化用王粲登楼赋中的“虽信 美而非吾土兮。意思是建德虽美,却不是我的家乡,并没有表达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 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前两联借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

26、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两联抒情,具 体交代了愁思的内容。“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意思是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 友。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怀念 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 西头的扬州旧友。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 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诗人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 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

27、的。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所以, 此诗还表达了作者仕途失意,前途迷茫的抑郁苦闷。16 . C.对志向的坚守。诗人处于困境之中,不但不会改变志向,反而会更加坚守志向。对知己者的感激。知己者了解诗人的艰难处境,诗人感激知己者,表示要保持高尚的节操。【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错误。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独自抚琴瑟 于山林之中,周围松涛阵阵,风波飒飒与瑟音相唱和,风清瑟凉,楚楚感人,为我们勾画了 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林隐土图。写诗人独善其身,与风波为伴的清贫境遇,并不是“因为自己 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

28、赏工故选C。1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第一联用松柏不改其“青青之色”起兴,并以此相喻来引发第二联,写贫士志坚,恪守人生准 则,不改其道,不为他图。这一比兴为志士守节增添了庄严的色彩。第三联写独善其身,与 风波为伴的清贫境遇,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林隐土图。诗人独自抚琴瑟于山林之 中,周围松涛阵阵,风波飒飒与瑟音相唱和,风清瑟凉,楚楚感人。表现了诗人处于困境之 中,不但不会改变志向,反而会更加坚守志向。第四联写知音,潇湘瑟里、风波声中有失意的悲凉,只有知音才能听到,感受到,并为之感 动下泪。这一联没有明写,实际是与郭郎中对话,郭便是诗人心中的知音。第五联以激动的

29、声调呼出“永存坚与贞”这样的志向,以此报谢知音之恩、知音之情。孟郊是一介贫土,与友 表心意,不重物而重情,更显露出清贫高雅之风。19 . A.白居易谪居卧病,期盼丝竹之声;叶梦得即将得见家乡山水,觉得丝竹之声并不一 定是必须的;因为叶梦得对回到家乡满怀期待,认为放怀山水足以快慰生平。【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A. “也叹人生之秋,为全词奠定基调”错误,没有“叹人生之秋”之意,词人由眼前秋景想到 家乡“酒醋初熟”,可以品尝“妒脍茄羹”,引发归乡之情,而且结合标题欲还吴和下阕想象 中的家乡明澈的山水之景,词人对归家是期盼的,所以并无人生之秋的叹息,也未为全词奠 定

30、基调。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品味诗人情感的能力。先看白居易琵琶行中写“丝竹”流露出的情感。“终岁不闻丝竹声”意思是一年到头听不 到管弦的乐器声”,诗人是被贬谪卧病“沼阳城”,这个地方偏僻荒凉没有音乐,所以这里写“丝 竹”流露出的是对音乐的期盼。再看叶词。“何待更须丝竹”意思是哪里还需要丝竹之声。结合“来往未应足。便细雨斜风, 有谁拘束。陶写中年“可知,词人想象自己回到家乡,便有细雨斜风,生活悠游自得,可以 娱乐养性,没有音乐又有何妨!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对回乡满怀期待,认为悠游山水即可怡 情,丝竹不是必须之物,由此可见归乡心切。20 . D.先叙写自己现实中种柳的事,然后想象未来的

31、人会笑谈今天种柳的佳话,又想象未来长 大的柳树会造福于民,最后又回到现实,表达自己能对百姓有恩惠和教化的希望。【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寓含了对自己终将被重用的信心”错。此句是诗人自己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 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人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 国,有利于民。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结构的鉴赏能力。抓住“现实和未来自然转换”,找出“现实”和“未来”的内容,看看是如何“衔接”的。首联写现实,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写自己作为柳州刺史,今日在柳江边种柳;然后 展开想象,“故事”就是“掌故”,先想像自己

32、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 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接着继续想象,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 美好的希冀: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人云 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最后回到现实,尾联诗人运用了“思人树” 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 同身受。22 . C.“莺语入帘长”是从听觉写,写出了帘外悦耳的鸟鸣声传入室内,更增添了室内的幽静 雅致。“春塘雨过波纹乱”是从视觉写,写出了春雨落在塘里,激起一圈圈细小的波纹互相交织而 显得零乱的景象,独具意境。“花坞风回蝶

33、翅香”是从嗅觉写,不仅写出了风吹来了花香,沁人心脾的美好感觉,还发挥 想象,似乎那采花回来的蝶翅也带着花香,独具意趣。【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是说美景能够把酒意驱走“说法错误。“尽日竹烟消酒去”的含义是作者整日都在竹林里 饮酒,因为作者在竹阴中流连的时间长,酒意似乎都已退去,不是说美景能够把酒意驱走。 故选C。2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有时莺语入帘长”描写的是黄莺啼叫的声音,是从听觉进行描写,描写了黄莺的叫声穿 过珠帘传入室内的景象,以声衬静,更增添了室内的幽静雅致。首联“幽鸟曝新阳”,颈联“春塘雨过波纹乱”是从视觉进行描写,描写了春日

34、里小鸟静静的在 阳光下晒太阳和春雨落在塘里、激起一圈圈细小的波纹互相交织而显得零乱的景象,描写生 动形象,意境深远。颈联“花坞风回蝶翅香”描写了从花园风中传来蝴蝶翅膀上的香气,是从嗅觉进行描写,“蝶 翅香”其实是花香,作者此处发挥想象,说闻到了那采花回来的蝶翅也带着花香,独具意趣。 全诗调动各种感官进行描写,生动形象的为我们描绘了生机勃勃、美丽的春景图。25 . C.情境真实。茶叶生长的季节,茶人生活的环境,采茶的场景都符合生活的真实。情 感真实。皮诗流露出采茶劳动的愉悦,陆诗真实地道出了茶民生活的艰辛。【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细嫩的茶叶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

35、样,竞相发芽开枝,应节生长”错误。作者所述不是“茶 叶”,从标题和诗歌内容可知应写“茶人”的劳动。到春日农闲的时候,他们就来到北山下,“似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 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因谗言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36、,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5.下列对上述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一叶”展现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既写物境也写心境。B.孟诗前四句写景气势宏大,描写洞庭湖的雄伟壮阔景象,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 胸襟。C.张词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的愁闷。 D.孟诗中“舟楫”这个典故使用得体端居耻圣明”,言不甘闲居,借此向张丞相表白心事。 6.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 分析其思

37、想感情的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湘纪李贺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湘水。蛮娘吟弄满寒空,九山静绿泪花红。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注】神娥,此指湘妃。蛮娘,南方的姑娘,此指湘中村女。吟弄,吹奏由斑竹制成 的箫笛一类乐器。九山,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据山海经载,舜死,葬于九嶷山。 烟梧,烟波浩渺的苍梧山。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与东风期”,是说“茶人”好像和春风相约过一样,来进山采茶了。故选C。2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从“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闲年北山下,似与东风期。雨 后

38、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可知,皮诗和陆诗都非常真实地描绘了茶人的生活环境和他们日常 采茶的生活场景,这两首诗表现的情境都非常真实;从“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可知,皮诗流露出采茶劳动的愉悦;从“雨后探芳去,云间幽 路危”可知,陆诗通过对茶人雨后在险峻的山林间辛苦采茶的描述,真实地道出了茶民生活 的艰辛,这两首诗表现的情感都非常真实。27. B(1)描绘引水成功后享春酒、听水声的情景,激起友人的兴趣。(或:唤起友人的助人 之乐/让友人感受到助人的快乐。)(2)称赞竹林景色清雅,可赏风月,可栖凤凰,博得友 人的好感。(3)说明砍竹于美景无损,也尽量不造成干扰,打消友人的疑虑。【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

39、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鉴赏能力。B. “诗人一边一边”错误,”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一句是作者想象引 水成功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也可以听到水从竹竿中流过的声音,这是虚写,并不是实 有其事。故选B。2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本诗是作者请求陈季张家里砍竹竿来引水入厨,诗写的巧妙有趣,体现出作者充分考虑友人 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的特点。在诗的颔联“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中,作者说引水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 还可以在夜间谛听流水之声,这是多么高雅之事啊,如果引水成功,朋友也可以享受这种高 雅了。颈联“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是说砍竹做成引水管后能让厨房清

40、洁,而所砍的竹 子也不会对朋友家的风景形成破坏。引水之后,再也不要去井旁担水,所以厨房中也不会有 洒落的水迹,而所砍之竹并不多,并不会对朋友家的竹林美景造成破坏,这是劝友人不必为 砍竹所造成的影响担心。尾联“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惊”,是说自己砍竹时会轻手轻脚,尽量少产生噪声, 但即使自己再注意,还是免不了对朋友造成一些惊扰,还望朋友包涵。29 . C.借贾谊年少有为却徒然流泪的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借王粲的典故, 抒发自己羁旅漂泊、抑郁不得志的苦楚。借范蠡功成名就后退隐江湖的典故,表明自己虽 渴望辅佐君主,又将在功成后归隐江湖的淡泊心态。【解析】3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解

41、读和鉴赏能力。C.“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困厄之中,但仍向往如鸩雏一般展翅高飞”错误,作者引用庄子秋 水的典故是为了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淡泊心态。故选C。3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颔联首句 “贾生年少虚垂涕”用贾谊典故,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 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 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纤抑郁。借贾谊年少有为却徒然流泪的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 遇的愁苦之情。颔联第二句用王璨典故,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

42、幕,都属寄人篱 下。借王粲的典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抑郁不得志的苦楚。颈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 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 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 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 业之志。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31. D32.对春天离去的怅惘哀伤。首联以迎春送春的对比,表达了伤春之情。(或以残花凋零, 兰露如泣,融情于景,抒发

43、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哀伤之情)对人生易老,年华已逝的悲叹。 借佳人对镜发现容颜改变,抒发对年华已逝的悲叹。贬谪他乡,困顿不得志的郁闷。诗人 用屈原(贾谊)的典故,表达理想落空的郁闷。【分析】3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一醉忘机,意味深长,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错误,只有在醉中才能忘却世俗烦庸, 与世无争,恰恰表现出诗人对现实人生的失意和痛苦。故选Do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昨来迎春”“今日送归”暗含对比,颔联“残妆”“含露泣”等词写暮春时节兰花凋零、兰露 如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离去的伤感和失意。颈联“容颜改”写佳人对镜发现容颜改变

44、,表明时间流逝,借此作者抒发了对年华已逝,人生 易老的慨叹。颈联中“心事违,指不得志,结合注释/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贾谊”可知,诗人用屈原(贾 谊)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和他们一样,被贬他乡,客居异地,人生困顿,理想落空的郁闷。 33. A34.答案一: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剑与人自然融合;咏剑其实也是自励,借写 古剑的超凡脱俗来表达自身的崇高志节和远见卓识;表达自己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以国 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的信念和节操。答案二: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剑来写人,表现自身的崇高的气节与远见卓识。 写宝剑的寒光闪闪、质地坚硬来表达自身的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崇高志节,借以自我勉励。 以

45、宝剑愿意为国诛杀奸佞,却不愿报私仇小怨,来表现作者愿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 恩怨的远见卓识。【解析】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词的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A.“点明铸剑所用的时间”错误。几千秋”指古剑铸成以来已经历了几千个春秋,即指存在时 间。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词主旨内容的能力。“节甚峻,识甚远”意指崇尚的节操和高远的见识。分析前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时可以从这两个 方面加以思考。从标题“李都尉古剑,看,本诗为咏物诗,作者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将剑与人自然融合,借 剑来写人,表现自身崇高的气节与远见卓识。诗中“寒黯黯”“湛然秋水”,写古剑外表华美,锋利无比;“精刚无与僖”,写古剑品质端正,

46、 无与伦比。作者借宝剑的寒光凛凛、质地坚硬来表达自身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崇高气节。 诗中“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写“古剑”愿意去斩断奸臣的头颅,愿意充当杀伐谄佞的先 锋,为国为民除掉奸邪。这两句诗咏物喻志,表现了诗人愿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 的远见卓识。34 . B.颔联用借代的手法,以“朱门”和“玉树”指代权贵富豪之家,这里指裴度(相公)的府 邸,鹤进入富贵之家,不再挑拣栖身之所,而是选择安身立命。托物言志,作者借鹤表达 自己久经贬谪,年岁已高,重入庙堂实属不易,欲实现用世之志,就不再计较于职位高低贵 贱的无奈。【解析】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 “颈联实写鹤

47、在裴相公家中的惬意生活”错误,颈联是诗人想象鹤在裴度家中的惬意生活, 是虚写。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理解颔联的意思。“朱门乍入应迷路,玉树容栖莫拣枝”意思是“初到富贵之家应会迷失 方向,容许栖身玉树不要再挑选枝头工然后结合所用技巧品味效果。这里是“朱门”和“玉树”使用借代修辞,代指豪富权贵之家,结 合诗歌标题“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可知,具体是指裴度的府邸;这两句诗是想象鹤 在裴度府邸的生活,刚入豪门鹤“应”会迷路,劝鹤不要计较栖身之地,无需“拣枝”,因“玉 树容栖”,结合注释作者的情况来看,“刘禹锡结束了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任主 客郎中。作者长久身处贬

48、谪之地,此时回到长安,终于有了施展之地,显然是借“鹤”入裴 府来说自己重回长安,劝鹤不要计较栖身之所实则是说自己不要计较职位高低,因为此次重 回实属不易,流露无奈之情。36 . C.标题有“上中书李侍郎”字样,表明是写给一位姓李的中书侍郎的。尾联以丞相称李 侍郎,以书生自称,委婉表达希望李侍郎能够接引自己,让自己有出头之日的愿望。唐人 有写诗展示自己的才华,投赠当权者以求得赏识,得到推荐,从而步入仕途或得到重用的习 惯。【解析】3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此处的“砧杵”没有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从上下文看,诗人登高远望,心 情是愉悦开朗的。“游子思乡、寂寞怀友”也于诗无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