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6708415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行学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行学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行学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行学说》.ppt(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哲学含义一、五行的哲学含义1.五行始见于五行始见于尚书尚书.洪范洪范,即,即“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木,四曰金,五曰土”。人类生活的五种基本物质资料。人类生活的五种基本物质资料。2.一气分五行,五行同一气。一气分五行,五行同一气。3.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二、五行的医学概念二、五行的医学概念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中国古代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整体性的思维形态,属多元结构联系的整体思维形态。的一种整体性的思维形态,属多元结构联系的整体思维

2、形态。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一、五行各自的特性木曰曲直: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木。火曰炎上: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火。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火。土曰稼穑:土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土。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土。金曰从革: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金。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金。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

3、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水。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属水。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取象比类法、推演络绎法五行与自然、人体对应表五行与自然、人体对应表五行五行自然自然人体人体方方位位季季节节五五气气生生化化五五味味五五嗅嗅五五色色五五音音五五脏脏五五腑腑形形体体在在窍窍其其华华在在液液在在志志木木东东春春风风生生酸酸臊臊青青角角肝肝胆胆筋筋目目爪爪泪泪怒怒火火南南夏夏暑暑长长苦苦焦焦赤赤徵徵心心小肠小肠脉脉舌舌面面汗汗喜喜土土中中长夏长夏湿湿化化甘甘香香黄黄宫宫脾脾胃胃肉肉口口唇唇涎涎思思金金西西秋秋燥燥收收辛辛腥腥白白商商肺肺

4、大肠大肠皮皮鼻鼻毛毛涕涕忧忧水水北北冬冬寒寒藏藏咸咸腐腐黑黑羽羽肾肾膀胱膀胱骨骨耳耳发发唾唾恐恐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难经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相互克制、制约相互克制、制约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

5、,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相乘:五行相乘:相乘为过度的克制相乘为过度的克制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五行相侮: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相侮即反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A.某一行太强;某一行太强;B.某一行太弱某一行太弱母子相及: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子病及母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相乘相乘相侮相侮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

6、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二)说明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统一(二)说明人体与内外环境的统一(三)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三)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传变相生关系传变(1)母病及子:母病及子:病变从母脏传到子脏。病变从母脏传到子脏。肝肾阴虚肝肾阴虚(2)子病及母:子病及母:病变从子脏传到母脏。病变从子脏传到母脏。心肝火旺心肝火旺2.相克关系传变相克关系传变(1)相乘相乘 肝气犯脾(木乘土)肝气犯脾(木乘土)(2)相侮相侮 肝火犯肺(木侮金)肝火犯肺(木侮金)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协助疾病的诊断(四)协

7、助疾病的诊断(五)指导病证的治疗(五)指导病证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 药物的颜色、气味药物的颜色、气味2.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确定治则和治法确定治则和治法(1)治则)治则相生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相克相克抑强扶弱抑强扶弱(2)治法治法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相生关系相生关系确立的治法确立的治法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实则泻其子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肝肾阴虚肝肾阴虚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肺

8、脾两虚肺脾两虚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肺肾阴虚肺肾阴虚肝旺泻心法:肝旺泻心法:心肝火旺心肝火旺肾实泻肝法:肾实泻肝法:相火妄动,封藏失职相火妄动,封藏失职利水祛痰法:利水祛痰法:肺肾同病,痰壅咳逆肺肾同病,痰壅咳逆心火泻胃法:心火泻胃法:胃热熏心,神志不宁胃热熏心,神志不宁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相克关系相克关系确立的治法确立的治法抑强扶弱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肝气犯脾(胃)肝气犯脾(胃)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脾虚水泛脾虚水泛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肝火犯肺肝火犯肺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肾阴不足,心火亢盛肾阴不足,心火亢盛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一)气、

9、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一)气与阴阳不可分割,气与阴阳不可分割,阴阳来源于气的变化。中国古代哲学界阴阳来源于气的变化。中国古代哲学界将阴阳二气视作一元之气自身的变化结果将阴阳二气视作一元之气自身的变化结果。宋。宋张载在张载在易传易传太极阴阳学说的基础上太极阴阳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出了“气有阴阳”,“一物两体”学说学说,其认为其认为“一物两体,气也”(正蒙)。医学六要指出:“气为动静之主。”动静统一是气的存在动静统一是气的存在状态。气的运动源泉在于气本身具有克制与反克制的能力。这种状态。气的运动源泉在于气本身具有克制与反克制的能力。这种克制与反克制的作用就是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克制与反克制的作用

10、就是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气是阴阳的矛盾气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统一体。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故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阴阳的对立统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规律。阳的对立统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规律。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二)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二)五行为气的五行为气的5 5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云笈七笺云笈七笺吸收了吸收了阴阳五行思想,根据阴阳五行思想,根据“元气本一,化生有万”的理论,的理论,阐述了气与五行的关系,谓:阐述了气与五行的关系,谓:“一含五气,为水、为火、为木

11、、为金、为土”,“元气分而为五行,五行归于一气”。白虎通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由于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由于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所以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所以五五行实际上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生,五行统一于一气。如行实际上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生,五行统一于一气。如此就将五行多元物质结构概念统一于气一元论的单一物此就将五行多元物质结构概念统一于气一元论的单一物质概念之中。质概念之中。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三)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三)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降阳,地出阴,阴阳合而生五行

12、”(李觏删定易图序论一),即,即五行本原于阴五行本原于阴阳之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阳之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产生五行。“阴变阳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阴阳之为五行,有分而言之者,如木火阳而金水阴也;有合而言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阳,而乙丁己辛癸皆阴也。以此推之健顺,五常之理可见”(御纂情理精义卷十)。即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即太极生阴阳,阴阳化五行。行。总之,总之,“本是一气,分而言之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吴澄吴文正公集答人问性理)。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阴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阴阳五行均为气

13、之消息变化。阳五行均为气之消息变化。阴阳学说旨在说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阴阳学说旨在说明一切生命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两个矛盾方面。方面。就人体而言,就人体而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揭示了生命运动的动因、源泉和最一般最普遍的联揭示了生命运动的动因、源泉和最一般最普遍的联系和形式。系和形式。五行学说具体地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结构关系及其调五行学说具体地说明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结构关系及其调节方式,即人体整体动态平衡的特殊规律。节方式,即人体整体动态平衡的特殊规律。所以,中医学言所以,中医学言脏腑必及阴阳而寓五行,论脏腑的生克制化又必

14、赅阴阳。健脏腑必及阴阳而寓五行,论脏腑的生克制化又必赅阴阳。健康的本质是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调康的本质是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调节阴阳,以求得机体整体平衡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节阴阳,以求得机体整体平衡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所谓所谓“治病必求其本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于阴阳也本者,本于阴阳也”。而。而五行相五行相生相胜的多路调节则是调节阴阳的具体化。生相胜的多路调节则是调节阴阳的具体化。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四)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四)阴阳言气的矛盾对立,五行说明气有生克,两者相互阴阳言气的矛盾对立,五行说明气有生克,两者相互渗透,相

15、互包涵,渗透,相互包涵,“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阴阳则赅五行,阴阳各具五行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具阴阳也举五行即赅阴阳,五行各具阴阳也”(戴震(戴震孟子字义疏孟子字义疏证证天道天道)。“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引阴阳之气也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引阴阳之气也”(类经图翼类经图翼运气运气)。)。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气化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气化是一个自然过程,气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内部一个自然过程,气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内部的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阴阳有动静,五行有生

16、克,于是的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阴阳有动静,五行有生克,于是形成了气的运动变化。形成了气的运动变化。气一元论更具气一元论更具“本体论本体论”性质,旨在说明天地万物的性质,旨在说明天地万物的物质统一性,人之生死,全在乎气。阴阳五行学说更具方物质统一性,人之生死,全在乎气。阴阳五行学说更具方法论特征。法论特征。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五)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五)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气、阴阳、五行都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气在与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阴阳、五行的纵横联结中,构成了成了气气阴阳阴阳五行的逻辑结五行的逻辑结构系统构系统,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特点。中医学按着这一自身的特点。中医学按着这一逻辑结构,从气逻辑结构,从气阴阳阴阳五行五行的矛盾运动,阐述了生命运动的矛盾运动,阐述了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构筑了中医学的的基本规律,构筑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六)气、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