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399344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孟子学习目标贰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叁合作交流,正确分析并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壹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主张,流利地诵读课文。走近走近“孟子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主张“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害民。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是“四书”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

2、响。请你说说,“四书”的名字是什么?鱼?熊掌?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生字词,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初步感知1你能读准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读音吗?初步感知初步感知乡 羹 妾恶 箪 蹴wxingdngngcqi初步感知初步感知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断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初步感知初步感知2结合课下注释和积累的文言词句,疏通文意。(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辟”同“避”,躲避。“辩”同“辨”,辨别。“得”同“德”,感恩,感激;“

3、与”同“欤”,语气词。“乡”同“向”,先前,从前。(3)特殊句式。鱼,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所恶有甚于死者()初步感知初步感知(2)词类活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数量词用作名词,优厚的俸禄判断句,“也”表判断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所恶有于死者甚”初步感知初步感知(2)句子释义。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这种心,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如果用脚踩

4、踏着给人(吃),连乞丐也不肯接受。初步感知初步感知(2)句子释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初步感知初步感知小组合作,结合以上内容疏通文意。然后全班以接龙的形式进行展示。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舍生而取义者也。开篇运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

5、样通过类比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论点。比喻论证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文章第一段是怎么论证这个论点的?正面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不义反面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何不用也?何不为也?对比论证合作探究合作探究3第一段结尾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舍生取义的本性,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持“本心”。合作探究合作探究4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说一说。举例论证、对比论证(1)为了尊严宁死不受施舍的例子。(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的例子。(1)将“一箪食,一豆羹”与“

6、万钟”进行对比。(2)“乡”和“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今”的做法为“失其本心”。合作探究合作探究5本文所说的“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本心”指人固有的善的羞恶之心。“失其本心”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坚守天生的善性。“失其本心”之后,人就会成为一个不仁不义的人了。羞恶之心是善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心”丧失,“义”也就随之丧失了,也就不能做到“舍生取义”。反之,只有坚守“本心”,才能做到“舍生取义”。内容主旨内容主旨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然后以“嗟来之食”和“万钟之禄”为例进行阐述,最后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谢谢观看勿失本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