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6372230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5.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ppt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的建立与巩固国家的的建立与巩固第第5 5课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标课标】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成就。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成就。

2、核心概念: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核心概念: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开发、民族交融开发、民族交融目次子目标题学习聚焦1三国与西晋三国与西晋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短暂统一。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短暂统一。2东晋与南朝东晋与南朝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3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 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任务1:阅读课标内容、浏览教材子目标题和学习聚焦,提炼核心概念及关键内容。二十四

3、史二十四史动 荡一、动荡与政权更迭三国(220-280)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南朝(420589)266316蜀吴魏 任务2:试着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标准或理由。示例:分为三个阶段: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划分标准:国家统一还是分裂考考你:分别判断下列地图所示政权,并按先后排序。BCDEFABCDEFA衣冠南渡:衣冠南渡:永嘉之乱,匈奴攻永嘉之乱,匈奴攻破晋都,西晋灭亡。破晋都,西晋灭亡。永嘉之乱后,西晋统永嘉之乱后,西晋统治集团南迁,史称治集团南迁,史称“衣衣冠南渡冠南渡”。少数民族少

4、数民族内迁:内迁:匈奴、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从人口学视野看政权更迭的影响人口迁移流动人口迁移流动人口数量锐减人口数量锐减9 (晋元晋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时人为之语曰:“王与王与马,共天下。马,共天下。”晋书晋书.王敦传王敦传士族士族专权东晋晋时期出期出现的士族与皇的士族与皇权的共治。的共治。“庾与马,乱天下庾与马,乱天下”,“桓与马,争天下桓与马,争天下”,“谢与马,安天下谢与马,安天下”,“王与马,弱天下王与马,弱天下

5、”。从司马家的“悲惨”境遇看东晋政治的特点一、动荡与政权更迭 政治推动力l局部统一的出现,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局部统一的出现,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l长期分裂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长期分裂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l为结束分裂局面,统治阶级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为结束分裂局面,统治阶级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努力。二、动荡与区域开发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锄草),果隋贏(通“螺”)蛤,不待贾而足,地執(通“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皆(通“疵”)窟(懒惰、瘦弱)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

6、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泛指钱塘江下游平原)带河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泛指陕西关中地区)之间,不能比也。荆城(泛指长江中游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泛指长江下游地区)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梁)沈约宋书教材P30 任务3:相比于西汉时期的江南,南朝时期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锄草),果隋贏(通“螺”)蛤,不待贾而足,地執(通“势”)饶食,无

7、饥馑之患,以故皆(通“疵”)窟(懒惰、瘦弱)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泛指钱塘江下游平原)带河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泛指陕西关中地区)之间,不能比也。荆城(泛指长江中游地区)跨南楚之富,扬部(泛指长江下游地区)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梁)沈约宋书教材P30 任务3:相比于西汉时期的江南,南朝时期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并

8、结合教材,分析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变化:农业发展;商业发达;鱼盐业发达;手工业发展。原因:原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潜力巨大;发展农耕经济潜力巨大;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东晋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开发出来了,使隋唐封建经济得到比两汉增加一倍的来源;东晋南朝对历史是有贡献的,不能因为政治上是偏

9、安,轻视它们的贡献。”范文澜(历史学家)“魏晋十六国时期是一个政治最混乱、战争最频集的时代,而在黄河史上的魏晋十六国时代,却偏偏是一个最平静的时代。”(谭其骧,历史地理学家)请运用历史和地理两门学科知识,试着对该时期的“黄河安流”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以务农为本的汉族人口的急剧衰退和以畜牧为生的羌胡人口以务农为本的汉族人口的急剧衰退和以畜牧为生的羌胡人口的迅速滋长的迅速滋长,反映在土地利用上,当然是耕地的相应减缩,牧场,反映在土地利用上,当然是耕地的相应减缩,牧场的相应扩展、黄河中游土地利用情况的这一改变,结果就使下游的相应扩展、黄河中游土地利用情况的这一改变,结果就使下游的洪水量和泥水量也相

10、应地大为减少,我以为这就是东汉一代黄的洪水量和泥水量也相应地大为减少,我以为这就是东汉一代黄河之所以能够安流无事的真正原因所在。河之所以能够安流无事的真正原因所在。”谭其骧: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从历史上论证黄河中游的土地合理利用是消弭下游水害的决定性因素从历史上论证黄河中游的土地合理利用是消弭下游水害的决定性因素 北方经济北方经济的的恢复恢复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 太和十四年(490年),关中大旱,高闾的奏疏却说:“一岁不收,未为大损”。魏书卷五十四,高闾传 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自葱岭已西,至于

11、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魏书卷七十九,成淹传二、动荡与区域开发 经济驱动力l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与持续发展。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与持续发展。l北方经济的恢复。北方经济的恢复。l南北经济的渐趋平衡。南北经济的渐趋平衡。三、动荡与民族交融 材材料料 公公元元528528年年,梁梁武武帝帝派派陈陈庆庆之之护护送送北北魏魏北北海海王王元元颢颢(孝孝文文帝帝拓拓跋跋宏宏的的侄侄子子)回回洛洛阳阳,在在宴宴会会上上陈陈庆庆之之大大言言不不惭惭:“魏魏朝朝甚甚盛盛,犹犹曰曰五五胡胡。正正朔朔相相承承,当当在在江江左左。”但但是是当当他他目目睹

12、睹洛洛阳阳旧旧貌貌换换新新颜颜,一一派派欣欣欣欣向向荣荣的的景景象象,说说:“自自晋晋、宋宋以以来来,号号洛洛阳阳为为荒荒土土。此此中中谓谓长长江江以以北北,尽尽是是夷夷狄狄。昨昨至至洛洛阳阳,始始知知衣衣冠冠士士族族,并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摘摘 编编自洛阳伽蓝记自洛阳伽蓝记(1)陈庆之之对洛阳的洛阳的态度前后度前后发生了怎生了怎样的的转变?(2)态度度转变的背后反映了怎的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的历史信息?史信息?民族隔民族隔阂仍存在;洛阳仍存在;洛阳发展;北方文化复展;北方文化复苏、社会、社会进步步从从轻视到肯定、到肯

13、定、赞许19措施:措施:迁洛阳迁洛阳 穿汉服穿汉服 说汉语说汉语 改汉姓改汉姓 定门第定门第 通汉婚通汉婚 用汉制用汉制原有姓氏原有姓氏现在姓氏现在姓氏拓跋拓跋元元原姓原姓现姓现姓原姓原姓现姓现姓丘穆陵丘穆陵穆穆步六孤步六孤陆陆贺兰贺兰贺贺独孤独孤刘刘贺楼贺楼楼楼勿忸于勿忸于于于尉迟尉迟尉尉纥奚纥奚嵇嵇 影响:影响:顺应顺应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缓解了民族矛盾,民族矛盾,促进了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北魏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出现奠定基础。奠定基础。呜呼!自隋以后,名呼!自隋以后,名称称扬于

14、于时者,代北之子者,代北之子孙(泛指(泛指鲜卑后裔)十居六卑后裔)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哉!教材教材P33问题探究材探究材料料民族交融:不同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的现象。任务4:根据“民族交融”的含义,从本课教材中找出关于“民族交融”的史实依据,并归纳民族交融的主要途径。三国时期三国时期:蜀蜀、吴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吴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东汉东汉西晋西晋:西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江南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江南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时期:十六国学习汉族典章制

15、度十六国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各族频繁接触各族频繁接触。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孝文帝时期: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东晋以来东晋以来:主要途径主要途径:地方治理地方治理;民族迁徙民族迁徙;友好往来友好往来;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战争战争“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国人(鲜卑人)。城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氏、羌。胡,南是氏、羌。设使丁零死,正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可减常山、赵郡郡贼;胡死,减并州;胡死,减并州贼;氏、羌死,减关中;氏、羌死,减关中贼。”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的战书据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概括民族交融过程中呈现的特点。“胡

16、化胡化”,双向,双向艰难曲折艰难曲折三、动荡与民族交融 民族凝聚力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任任务5:观察察十六国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治者族属表,十六国政,十六国政权名称有何特点名称有何特点?结合材料二思考,合材料二思考,为什么要取什么要取这样的名称?反映了什么的名称?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教材(教材P31P31)材料二材料二羯人石勒、氐人苻羯人石勒、氐人苻坚,都因都因拥有有长安、洛阳两京,自居安、洛阳两京,自居“中国中国皇帝皇帝”,反指,反指东晋晋为“司

17、司马家儿家儿”“”“吴吴人人”。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南朝政政期,南朝政政权和和东晋晋一一样,自,自认正正统所在,斥北朝所在,斥北朝为“索索虏”;北朝政;北朝政权则以占据着以占据着传统的中原的中原地区,遂以正地区,遂以正统自居,反自居,反骂南朝南朝为“岛夷夷”。胡阿祥胡阿祥回望魏晋南北朝回望魏晋南北朝:五条:五条线索与七大特征索与七大特征特点:特点:继承前代中原王朝或皇朝的国号(成承前代中原王朝或皇朝的国号(成汉、二、二“赵”、三、三“秦秦”、五、五“燕燕”);出自中原王朝政区名称(五);出自中原王朝政区名称(五“凉凉”)。)。原因:原因:拥有正有正统,政,政权合法,百姓支持。合法,百姓支持。问

18、题:华夏正夏正统观念深入人心念深入人心四、动荡与华夏正统 文化认同力正统观念及其指导下的正统实践,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正统观念及其指导下的正统实践,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u一、动荡与政权更迭政治推动力u二、动荡与区域开放经济驱动力u三、动荡与民族融合民族凝聚力u四、动荡与华夏正统文化认同力 “在分裂再现之时,中国人并不自安于分裂。分争各方总是力求寻得恢在分裂再现之时,中国人并不自安于分裂。分争各方总是力求寻得恢复统一的路径,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感情、经济联系、政治交复统一的路径,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感情、经济联系、政治交往,也往,也自然而然地孕育再统一的条件,使统一成为全社会不可抗拒的潮流。自然而然地孕育再统一的条件,使统一成为全社会不可抗拒的潮流。”田余庆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秦汉魏晋史探微小结三国(220-280)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南朝(420589)266316蜀吴魏东汉25220581618隋朝统一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上承秦汉、下启隋唐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