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2593633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66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 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第5 5课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部编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中外历史纲要上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重、难点1.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2.难点:“十六国与北朝”的民族与政权。核心素养1.1.时空观念: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时间,383年的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

2、都洛阳。2.2.史料实证: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三国与西晋时期的分裂割据,东晋与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北魏孝文帝改革。3.3.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开发,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4.4.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统一奠定了基础。5.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间轴(政权更迭图)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西晋东晋(317-420)十六

3、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316)灭灭灭灭一、一、三国与西晋三国与西晋(一)三国鼎立的形成魏:220年,曹丕曹丕称帝,定都洛阳洛阳,国号魏。(国力较强,略占上风)蜀:刘备刘备称帝,定都成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吴:孙权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建业,国号吴。 (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一、一、三国与西晋三国与西晋(二)三国与西晋1.1.西晋建立: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2.统一:统一:263年,曹魏的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80年,西晋灭吴,完

4、成统一。一、一、三国与西晋三国与西晋(二)三国与西晋3.3.五胡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4.4.八王之乱:八王之乱: 26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16年之久。5.5.灭亡:灭亡: 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匈奴贵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与南朝(一)东晋1.1.东晋建立:东晋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

5、晋。2.2.士族阶层士族阶层(1)士族阶层: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士族阶层形成。(2)高门士族: 逃到南方的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落。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与南朝(一)东晋拓展: 魏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

6、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与南朝(二)南朝1.1.南朝宋的建立:南朝宋的建立: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2.2.南朝:南朝: 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3. .六朝:六朝: 都定都建康,南朝四国+之前的吴和东晋。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与南朝(三)江南开发1.1.原因:原因: 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2.表现表现 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

7、、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3.影响:影响: 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交融。二、东晋与南朝二、东晋与南朝(四)南北对峙(1)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2)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三、三、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一)十六国时期1.1.十六国出现:十六国出现: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成汉,合称“十六国”。2.2.民族融合情况:民族融合情况: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

8、各族之间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存在。3.3.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后来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迅速崩溃。曾稍有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三、三、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一)十六国时期地图三、三、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1.1.北魏北魏(1)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2)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 时间:5世纪后期 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

9、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婚。 影响: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三、三、十六国与北朝十六国与北朝(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2.2.政权更替政权更替(1)东魏西魏: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2)北齐北周: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

10、朝。(3)隋统一:北周灭掉北齐,不久,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三、三、东汉的兴衰东汉的兴衰(二)光武中兴1.1.东汉建立:东汉建立: 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汉光武帝。2.2.措施措施: 政治: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控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整顿吏治。 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思想:重视儒学。3.3.结果:结果:社会经济发展,政局稳定。三、三、东汉的兴衰东汉的兴衰(二)光武中兴措施总结措施措施目的(作用)目的(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府开支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

11、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济重新发展释放奴婢文化 重视儒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得到了继续发展三、三、东汉的兴衰东汉的兴衰(三)东汉衰败1.1.社会危机社会危机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 党锢之争: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因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遭到严厉镇压。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2.2.黄巾起义黄巾起义 爆发:184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领导黄

12、巾军起义。 结果:相继被官军各个击破。 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四、四、两汉的文化两汉的文化(一)史学成就1.1.史记:史记: 西汉中期司马迁司马迁撰写,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2.2.汉书:汉书: 东汉中期班固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断代史。四、四、两汉的文化两汉的文化(二)文学成就1.1.汉赋:汉赋: 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2.2.乐府诗:乐府诗: 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3.3.五言诗:五言诗: 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四、四、两汉的文化两汉的文化(三)科技成就1.1.医学医学: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2.2.数学:数学: 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3.3.造纸术:造纸术: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感 谢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