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776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doc(8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硕士学位论文 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 以靖港古镇为例 学 科 专 业 _ 专门史 _ 学 位 类 别 必科学学位 专业学位 研 究 生 姓 名 _ 傅酸 _ 导 师 姓 名 、 职 称 张灿辉副教授 _ 论 文编号 _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 一二年五月 古民 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 以靖港古镇为例 The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Developing Ancient Residence Houses in Industrial Way - Take JingGang Ancient Town for Example 研 究 生 姓 名 _ 傅璇 导师姓

2、名、职称 张灿辉副教授 学 科 专 业专门史 研究方 向 文 化 产 业 与 管 理 史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零一二年五月 分类号 密级 学校代码 10542 学号 200920524065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文化 已经成为民族 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特别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方式的转 变,使人们对于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古民居作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开发古民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文 从“开发”这一角度对古民居进行研究,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开发古民 居,怎样开发古民居两个方面展开。其中为什么要开发古民居,笔者 在绪论部分从文化

3、产业的发展壮大,旅游的蓬勃发展,全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几个方面加以说 明。而怎样开发古民居,作为文章的核心部分,笔者狠抓“产业化” 三个 字,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以长沙市望城区靖港古镇作为研 究对象,确立产业化开发模式,并加以推广,这些内容主要分布在文 章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笔者介绍了国内外古民居的保和 开发状况,并根据这些状况,提出了我国古民居开发的建议,笔者强 调:一、古民居的开发不仅要体现古民居的自身价值,也要注重古民 居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将人文环境莉自然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不是个人行为,必须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共

4、 同完成,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传媒和当地居民的作 用,使古民居的产业化开 发更加合理化。在第三部分中笔者首先对靖 港古镇进行文化资源价值的评估,一方面确定其具有产业化开发的价 值,另一方面在评估的过程中明确这一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在开 发过程中加以充分利用;其次笔者根据评估的结果,政府的政策规划 确定发展的模式。以靖港为例,长沙市政府、望城区政府己经将望城 规划为旅游开发城市,旅游是这一地区的重要特色。笔者以这一规划 作为背景,在开发的过程中从产品、市场、营销方式三个方面建立开 发模式:在产品方面,注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建立传统 工艺产品的品牌;在市场方面,利用湖南传

5、 媒优势,立足省内市场, 拓展省外市场,开发国际市场;在营销方式方面,根据靖港古镇的自 身条件和地理位置,建立望城地区旅游产业集群,以靖港、铜官、乔 口三镇为核心,结合长沙大学城的优秀科研资源,以集群的方式 靖港古镇打响知名度,提高靖港古镇的开发层次。 古民居的开发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在古民居的开发过程中,应该明确 古民居的开发是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的,不管是怎样的开发方式都是 为了能够使古民居被保存下来,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见到实物而不 是影像或图片,能 够更加真实的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 的民族自豪感。在开发过程中保持着一种创

6、造未来文化遗产的心态,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古民居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古民居,产业化,幵发模式,靖港古镇III Abstract With China entry into the critical period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aspects, culture has become important source of national cohesion and creativity, particular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t

7、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make people expressed a strong desire for the rich cultural life. The ancient residences are the physical carri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u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residences becomes the social issue of concern. This article takes “development” as

8、 its study perspective, focusing on why to develop the ancient residences and how to develop it in the paper. Among them why to develop the ancient residences, the author mainly explain it in the introduction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a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from culture, the tourism of b

9、ooming developmen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way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the introduction. And how to develop the ancient residences, as a central part of the article, the author centers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drawn upo

10、n the experience from home and abroad, taking Jinggang ancient tow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stablish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mode is extended. The conten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introduced protection

11、of the ancient dwellings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the author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of our country ancient dwellings development by emphasizing two points. Firstly, the ancient residences development not only want to reflect the ancient reside

12、nces own values, but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residences, with the cultural 4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combined. Secondly, protecting the ancient residences is not a personal behavior. It must be integr

13、ated with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complete the pow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media and local residents in the role of the ancient dwellings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ore reasonable. In the third section, first of all

14、, with assessment of the value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Jinggang town, to determine its with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value, and to clear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so that during development to make full use of; secondly, the author propose a defini

15、te development patter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and the policy of the government. Take the Jinggang ancient town as an example, because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Changsha and Wangcheng city government has been planning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it is an important

16、feature of this region. The author taking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s a background,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product, market, marketing three aspects to establish development pattern: In regard of products, they should be mad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ing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

17、 the product brand; In terms of marketing, we should take hunan media as advantage, develop the province market to domestic market, eve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the marketing way,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onditions of the ancient town Jinggang and geographic location, establish the tourism indus

18、trial cluster region in Wangcheng, with Jinggang Tongguan Qiaokou as the core, comb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of the university city of Changsha university city, to establish reputation for Jinggang ancient town in this way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Jinggang ancient town. Anc

19、ient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process, which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ancient residences, we should kn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house i

20、s based on protection, no matter what kind of development mode it is all for the ancient house can be preserved, so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can not only see the real things not image or pictures, but also feel our ancestors intelligence in real way, which can strengthen their national pride. In the

21、process of development remain a creating 让 le future cultural heritage mentalit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y, making the value of the ancient residence get sufficient used. Key Words: ancient residence house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the JingGang ancient to 目

22、录 摘要 . I ABSRACT . Ill 绪论 . 1 一、 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 1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2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 6 四、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7 第一章国内外古民居开发与保护状况 . 9 第一节国外古民居开发与保护状况 . 9 一、 法国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状况 . 9 二、 英国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状况 . 1 三、 日本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状况 . 11 四、 意大利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状况 . 12 五、 德国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状况 . 13 第二节国内古民居的开发与保护状况 . 14 一、国内古民居保护状况 . 14 二、国内古民居使用与开发状况 .

23、14 第三节国内外古民居保护与开发方式的可供借鉴之处 . 16 第二章我国古民居的产业化开发价值评估 . 18 第一节相关概念介绍 . 18 、文化资源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 18 二、可度量文化资源与产业化 . 18 第二节我国古民居价值评估 以靖港为例 . 19 一、 靖港古镇的基本情况 . 19 二、 靖港古镇的文化资源价值评估 . 20 第三章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 以靖港古镇为例 . 36 第一节靖港古镇开发状况简介 . 36 一、 靖港古镇开发的背景 . 36 二、 靖港古镇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36 第二节靖港古镇产业化开发的建议 . 38 一、 产业化开发的原则 . 38 二、

24、 产业化开发的建议 . 39 第三节我国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的推广 . 49 . 51 参考文献 . 53 附录 : . 56 附录二 . 59 附录三 : . 62 辟 . 63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64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 绪 论 、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因为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风格。造成了我国“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风貌。 作为古代人类居住的地方,古民居可以说是当地文化的代言人,是当地历史信息、 文化沉淀、民间风俗的物质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我国物质文化遗产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基于古

25、民居这一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考量,研 究古民居的现状,重视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对于继承 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保 护文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是集中体现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早 在1999 年 10 月,世界银行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会议上明确指出:文化是经济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将是世界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政府更是 在政策、法规上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动力支持,各省也都把发展文化 产业作为重要战略来抓,在经济结构布局方面都把文化产业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

26、国新的支柱 产业。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发 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何使我国形成像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业、英国 的唱片业、德国的传媒业以及日本的动漫产业这样具有自身特色的支柱产业,在 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突出自身特色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 ,如何凸显自己的优势 呢?笔者认为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错的选择。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 史,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最好的资源。为什么好莱坞的电影里、日本漫画里越来 越多的出现中国元素,其实是大家都看到了中国传统元素的价值。而作为中国元 素的实际持有者是不是更应该使这一元素发 挥其更大的价值呢?古民居无论从 建筑形象、建筑装饰等一系列物质文化角度

27、,还是从民俗习惯、工艺水平等非物 质文化角度,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开发古民居是我们发扬中国传统文 詹大成 .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研究 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9:1 范建华 .文化软实力如何“硬起来” .胡惠林,陈听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C.上海人民出 版社, 2009: 43-47.硕士学位论文 2 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随着物质的丰裕,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的提 升,物质生活的需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休闲娱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游戏、影视体验

28、、社会活动等休闲活动,提高了人们整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使人们可以感受到乐趣、轻松和愉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关调 查显示 ,目前我国居民的休闲消费方式正在从感官消费向体验消费转变。古民居 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方便居民进行亲身体验,同时古民居所蕴含的历史价 值、文化价值,使人们的体验上升到了艺术欣赏的高度。这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休 闲方式,而且使休闲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我国古民居主要分布在偏远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交通多有不 便。古民居的长期闲置,虽然减少了人为的破坏,但是自然力量的长期侵蚀,使 古民居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要改变这一状态就必须在

29、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对古民居进行产业化开发。通 过产业化开发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 入,完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上都是从实际的角度来阐述选择古民居产业化开发的缘由和意义。其实从 理论的角度来说,对于古民居产业化开发的研究也是极具价值的。由于我国地域 辽阔,古民居的形式多样,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镇和古村落等大型的古民 居,从建筑、旅游、文化遗产管理的角度,对古民居的幵发提出了很多的看法, 有些已经付诸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将古民居和产业化联系起来还比 较少见。产业化本是一个经济概念,对于产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领域, 大家都知道盲 目的产业化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

30、污染,而合理的产业化则是 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就是想通过合理的产业化开发模式,既保护 古民居,又能对这一文化资源加以利用,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 当地及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而目前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研究古民居的情况比 较少,加大这方面的研究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理论的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民居的研究,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已经得到了业内的重视。到二十世纪 八十年代末,古民居的研究虽然还是停留在建筑的角度,但 是较之前有了一定的 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 发展。已经开始涉及到传统民居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因素、气候地理等自然 条件以及使用人的生活、习俗、信仰等对建

31、筑的影响。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民 居研究打破了建筑学这一专门领域,开始向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人类 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气候学、美学等多学科扩展,由单学科 研究扩大到多方位、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这里主要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建筑学的 角度以及旅游开发的角度对古民居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的概述。 (一)从文化遗产的角度 古民居作为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内外专 家的重视。 在西欧,由于国家遗产管理制度的改革,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学术界 对于文化遗产的研究一直非常的重视,而隶属于文化遗产的古建筑,也日益成为 专家学者的宠儿。从现有文献的数量来看,国外学者的

32、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遗产 的保护和规划、遗产和社区、遗产和政府、遗产旅游的影响以及旅游者行为等方 面。从现有文献内容来看,国外对遗产旅游 与遗产管理的研究已经开始从遗产地 研究转向遗产旅游者研究,再向遗产旅游者与社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研 究转变;从遗产保护的“硬”技术研究转向遗产保护的“软”技术;从遗产旅游 的哲学与心理层面的研究转向遗产旅游市场研究;从纪念物、文物、建筑等遗产 的研究转向游客体验与遗产保护的互动研究。 通过对上述研究领域与研究趋势 的分析,笔者发现国外关于文化遗产的研究日趋完善,个案研究、实证研究,保 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研究成果的多学科共同关注,保证了理论的坚实性;特

33、 别是遗产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研 究,为实际管理中理顺关 系、协调利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国虽然是文化遗产大国,却不是文化遗产研究大国,在历史上,我国就已 经有遗产保护的传统、观念和实践,但是没有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 概念、方法和逻辑体系。 目前关于文化遗产的研究我国主要借鉴国外的研究理 论,模仿国外的研究风格。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研究、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遗 张朝枝,保继刚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一综述与启示 J.旅游科学, 2004, 18(4): 13. 徐高龄 .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

34、遗产保护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3.硕士学位论文 4 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的研究、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遗产经营管理的研 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先进技术的研究、文化遗产的价值功能及保护原则等基 础性内容研究等 7 个方面。 $如阮仪三、林林在 其论文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 原则中提出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原真性原则,并用以剖析了当前文物古迹的 修缮、重建和新建仿古建筑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和问题。 李传义在近代城市文 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中,从重点历史街区和建筑群、一般性历史街区 和单体建筑方面着手提出了科学建构近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想。 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看,相对于文化

35、遗产这一大的概念,古建筑的相关研究 较少,也没有形成一个领域,而笔者将古民居这一古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对 这方面的研究加以补充和完善,促进该领域尽快形成。 (二)从 建筑学的角度 古民居作为典型的地方建筑,是当地人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人文风情以及 当时的技术水平建造的,是当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对后世的房屋 建造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建筑装饰的 艺术鉴赏、建筑本身的保护技术研发运用以及国外技术经验的借鉴成为了这一领 域研究的重点。 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对于一些地方的古民居还是有相关著作的,一般而 言这些著作都是通过对当地古民居的状况进行描述,进而

36、向读者展现当地的人文 风情。如陈旭、阿印主编的古民居;仇晓风著的三晋古民居 建筑新论; 王玉德、沈远耀主编的湖北古民居;章锐夫主编的湖南古村镇古民居; 南喜涛著的天水古民居都是用实体展现人文。 对于古民居的保护,这方面的文章就比较多了。专家学者往往从单个的实例 出发,由点及面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方法。文旭涛、陆伟在近代建筑文化遗 产的保护再利用观念一以旅顺太阳沟历史风貌区保护为例中以旅顺“太阳沟” 近代历史风貌区为例探讨了近代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和策略,提出了整体性保护 与原真性利用相结合的保护观念和保护基本思路。 黄松在保护建筑遗产构建 杨丽霞、喻学才 .中 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J.旅

37、游学刊, 2004, 4 (19): 85. 阮仪三、林林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J同济大学学报, 2003, 14(2): 1-5 李传义 .近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J,华中建筑, 2003, 5 (21): 90-93 文旭涛、陆伟 .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再利用观念一以旅顺太阳沟历史凤貌区保护为例 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 5 和谐社会中以上海市为例,提出在制定社会政策、强化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 以及吸引和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保护建筑遗产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措 施,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不仅如此很多专家学者还借鉴国外的宝贵经 验,针对我国古建筑的相关情况提

38、出相关的保护意见和建议。如朱宇恒、陈瑜在 意大利古城西耶纳及其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启示中就通过论述意大利古城 西耶纳建筑遗产的特色以及意大利建筑遗产的保护概况,分析了我国在建筑遗产 保护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一些启示性意见和建议。 裘国伟在塞 纳河沿岸的古建筑 欧洲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报告之一中,通过分析了巴黎塞 纳河沿岸古建筑的现状,用他们的成功经验来指导我国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利 用。 (三)从旅游开发的角度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充裕,旅游成为了人们缓解心理压力,摆脱生活苦闷、 愉悦身心、交流感情的重要选择。旅游业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古民居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一直以来都备受

39、游客的欢迎,关于古民居的旅游开 发的研究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 目前针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专著主要集中于古村落、古市镇的旅游开发,关 于古民居旅游开发的专著较少,但是相关的论文已经达到相当的数量,如:俞世 海的中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应用模式研究;陈晨的区域规划中 古民 居旅游开发研究;陈晨的区域规划中古民居旅游开发研究 咸宁刘家桥 旅游开发调查;王波,伍百军的南江古民居旅游开发浅议;李广宏,席宇斌 朗山古民居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探讨;钟先丽的赣南客家古民居旅游开发探 析等等。这些论文大部分都是以一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性的提出关于这 一地区古民居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措施。 根据上文简述,我们不难发

40、现古民居的研究在国内外是备受关注的。多学科 的视角使古民居的研究更加全面具体。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从产业化这一经济角 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 2002, 23 (2): 68-72 黄松 .保护建筑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门,同济大学学报, 20%, 17(5): 30-36 朱宇恒、陈瑜,意大利古城西耶纳及其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启示 门,城市问题 , 2005 (4 ) : 82-89. 裘国伟,塞纳河沿岸的古建筑一欧洲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报告之一 门,南平师专学报, 2005, 24 ( 2 ) : 88-90. 度来研究古民居的开发还是比较少的,可以说是根本没有的。很多时候我们强调 保护古民居的开

41、发是当地政府、当地居民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那么守着它就是保 护吗?笔者认为,只有在“利用”中“保护”,以产业发展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支持社会进步,促进社会稳定,这才是社会责任感的核心体现。这也是我选择产 业化这一视角来研究古民居的目的所在。 硕士学位论文 6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古民居又称古建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文物” ( 即 “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前者包含器物、文书、典籍、服饰、艺术 品等后者包含古迹、古建、遗址等。“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包括民间艺术、口头 文学、语言、工艺、习俗、节庆礼仪等 ) 的定义,古建筑属于“不可移动的文 物”。 古 民居可以成为“建筑遗产”

42、,它既不同于“标本式”的文物建筑,也并非包括所 有老旧的建筑。它是指具有一定综合价值的历史建筑,其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 个方面:首先,它是介于新生和失传之间的一种存在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趋 于消亡;其次,它是一种见证物,凝聚着人们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是叠加的历史 信息的载体;第三,它具有社会性,从物权的角度看,个体对某一建筑遗产拥有 所有权;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而言,它牵系人们的整体利益,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古民居强调的是一个“古”字,所谓“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 6种含义: 1、古代 ( 跟今相对 ); 2、经历多年的; 3、具有古代风格的; 4、 真挚纯朴; 5、古体诗; 6、姓氏。在辞

43、源中有三种解释: 1、时代久远 ,一 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与“今”相对; 2、不随时俗,根底深厚; 3、姓。 结合两者的解释,笔者认为古民居应该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在时间的考验过程中 能够保持当时的风貌,被人们重视和关注的人类居所。是能够反映当地的人文风 情,代表当时社会工艺水平的。因此,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古民居至少应该拥有上 百年历史,有自身文化价值和产业化价值的古建筑物。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每个地区根据当地的自然人文风情形成了自身的文化, 造就了古民居不同的形式,如北京的四合院、黄河上游地带的窑洞、江南水乡的 古民居、客家的土楼、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吊脚楼。它们或以古城的形式出现、 徐

44、高龄 .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3. 黄松 .保护建筑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J, 同济大学学报, 2006, 17 (5): 30-36. 古民居、客家的土楼、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吊脚楼。它们或以古城的形式出现、 或以古镇、古村落的形式出现、甚至有些还是以单个的建筑出 现。而就目前的开 发形式来看,我国的大型的古民居开发,已经有相当的发展,有些已经如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以及皖南西递、宏村古村落。有的已 经打响了知名度,成为休闲必去的旅游胜地,如江南的六大古镇(周庄、同里、 南浔、乌镇、古民居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 7 西塘、角里)。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