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与布局研究_夏保林[1].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777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与布局研究_夏保林[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与布局研究_夏保林[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与布局研究_夏保林[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与布局研究_夏保林[1].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27卷第 1期 2009年 2月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ZhenSzh u Institute of Aerc)nautical IndustiyManagment Vql 27 N? 1 Feb 2009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与布局研宄 夏保林 5吕连琴 3 (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2.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Q 3.河南财经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 摘要:中原城市群目前急需解决空间一体化的整体协调、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 保护等问题。打造大郑州都市圈,促进区域均衡

2、发展,建设黄河南北两条工业发展带,构造生 态功能体系框架是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战略思路。而形成 “ 三圈、四带、多中心、多层次 ” 的 城市功能格局,建设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的城市规模结构和集群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则构成中 原城市群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空间战略 中图分类号:玫 90 文献标识码 : A 河南省政府已明确提出了实施中心城市带 动战略,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 快速实现中原崛起的城市化发展方针。而目前 中原城市群发展中一个较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制 定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为城市群的健康有序发 展提供良好的区域发展空间。为此,必须在全面 分析中原城市群

3、空间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 宄城市群的空间发展和结构布局,提出科学合理 的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思路。 一、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 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 9个省辖 (管)市、 14个县级市、 33个县、 340个建制镇。区 域土地面积 5. 8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的 35. 1%;总人口 3 950万人,占河南省的 41%。 2006年区域实现生产总值 7 084亿元,地方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430. 6亿元,城镇化率为 41%。中 原城市群集聚了河南省 60%的城市,这些城市空 间分布紧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670人,是 我

4、国中西部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中原城 市群的空间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区域城市化发展较快,中心城市实力较弱 文章编号: 1007 9734 (2009)01 0032 05 中原城市群发展较快,是河南省 推进城市化 进程的重要依托和重点区域。但郑州作为中原 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实力较弱,尚不足以担负起 “ 龙头 ”的重任。 2006年郑州市区人口约为 290 万人,同期武汉市为 410万人,西安市为 465万 人,差距明显。 2 城镇分布相对密集,布局交通指向型明显 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部地区城镇最为密集 的地区,也是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城 市数量约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 60%,城镇分布

5、密 度为 7. 2个 斤 是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的 1. 4倍。 大中城市多沿京广线、陇海线、焦枝线分布,其余 等级的城市和小城镇虽散布在各中心城市周 围, 也多分布于国道、省道等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尤 其是发展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周围更是有多条交 通干线通过。 3. 城镇土地扩展较快,用地矛盾较为突出 随着中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城市群内城镇 建设用地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从 1995年 到 2006年,郑州市建成区面积从 108 _增加到 254 城市人口从 132. 4万人增加到 290万人, 均扩展了一倍多。但随着本区域基础设施以及 城镇,尤其是村镇居民点等建设用地的快速扩 收稿日期

6、: 2008 12 09 基金项目:河南省建设厅重点规划项目 “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 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夏保林,男,河南商水人,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博士生,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相关研究工作。 第 1 期 夏保林,吕连琴: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与布局研究 33 张,区域耕地资源迅速减少,建设用地日益紧张。 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城市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用地 矛盾。 4. 区域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 ,城市职能特色 不够突出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 区域,工业布局空间上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特 征。区内各城市虽有一定职能差异,形成了具有 一定实力和基础的专门性产业,但从总

7、体来看 , 各城市间的工业部门存在较为严重的趋同现象, 机械、食品、纺织、化工、医药等工业是很多城市 的主导行业。 5. 城市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 总体上看,郑州市及其以北区域相对发达, 包括许昌、漯河、平顶山、开封以及洛阳市南部山 区的南部区域发展相对落后。省会郑州与其他 城市之间,以及各城市之间,发展基础和水平都 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有相对发达、工业化程度 较高的郑州、洛阳、新乡、焦作、平顶山 等大城市 以及济源、巩义、偃师、长葛、禹州等小城市,还有 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业地区, 如开封所辖的兰考、杞县、通许等县,洛阳所辖的 嵩县、洛宁、栾川等县。 &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较

8、为突出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原城市 群区域内的水体、大气等均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污 染。城市群的资源性行业(包括采掘业、冶炼业 和电力 )增 加 值 占 工 业 增 加 值 的 比 重 高 达 43. 2%,比全国平均水平 2& 9%高 16. 3 个百分 点 。 其 中 济 源和 平 顶 山 分 别 达 到 70 . 5%和 6& 4%。产业结构中资源性行业比重偏高导致 以下两种情况出现:一是环境遭到了污染和破 坏。焦作和平顶山等城市,由于长期开采煤炭 , 造成了包括地面塌陷、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问 题。二是资源逐步枯竭,接替产业不能顺利发 育,对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和其他功能的发挥产生

9、 了重要影响。 二、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问题的解决路径 综上所述,目前中原城市群在空间发展方面 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 整体协调问题,城市群产业布局问题,城市群区 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和空间 管制问题,以及城市群区域环境保护和 治理问 题,等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空间发 展方面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发掘地区优势,依托区域市场体系建设, 构造开放型的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格局 河南省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充分利用 城市群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 势 ,抓住国家加入 WTQ中国成为当代 “ 世界工 厂 ” ,以及国家开发西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大

10、 好时机,从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出 发,通过城市产业选择、职能配置和基础设施建 设等各方面的积极运作,广泛开展城市协作,积 极引进东部沿海地区资金技术,促进具有中原地 域特色、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相辅相成的城市群的 形成和快速发展。充分体现并发挥城市群的经 济辐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向城市群集聚,加快 区域城市化进程。 2 建立功能强大的中原城市群空间组织结 构,强化中心,沿轴扩展 在中原城市群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城市发展 的内在规律,依据不同城市空间集聚类型特点 , 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逐步建立起规模 结构适宜、职能分工明确、空间组织有序、城乡协 调发展的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体系,使

11、其真正成 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原城市群的 城市发展要突破现有理论的局限性,强调区域 整 体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强化郑州核心城 市的中心带动作用,利用主干交通线,构筑中原 城市群区域产业经济空间发展轴线,推动城市群 的快速发展。 3. 区域统筹,整合力量,打造发达的中原城 市群经济隆起带 从中原城市群整体发展和提升综合效益的 角度,统筹安排城市布局、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 建设。各城市之间要在城市用地形态及扩展方 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综 合协调,通盘考虑,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尤 其要下大力气开展现代化的区域交通等基础设 施建设,利用铁路、轻轨、高速公路等现代化的

12、高 速交通网 ,依托各级中心城市,构建联系便捷的 城市经济圈。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城市之间、城乡 之间的差别,使人们无论身处城市群哪个城市 , 都可以尽享现代都市之便。 4. 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原城市群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 34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第 27卷 注重改善城市及区域环境质量,贯彻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追求城市建设、人口增长、资 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和谐,提高城市 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在实行区域环境综合整 治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碧水蓝天。尤 其要搞好有中原特色的生态环境整治和城市园 林绿化,充分利用自然

13、条件和风景名胜资源,改 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通过 有效措施,建设人口密集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的城市区域。 三、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战略思路 基于以上思考,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战略 思路可概括为:打造大郑州都市圈;建设黄河南 北两岸工业发展带;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均 衡发展 ;保护自然环境,构造城市群生态功能体 系。 1.打造大郑州都市圈 ,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要加快郑州中心城区及其卫星 城市的一体 化发展和融合步伐,构建大郑州都市圈,通过产 业层次、综合经济效益和城市综合职能的提高, 形成大郑州都市经济区,强化其在中原城市群的 中心地位,提升整个城市群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

14、力。建设并打造郑州都市圈,使其迅速成为全国 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的核心,是促进中 原城市群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郑州都市圈结 构上可分为两个圈层,第一圈层为荥阳市、上街 区及中牟县,与郑州距离在 10 _ 20鸣第二圈 层为新密、新郑、巩义、登封等城市,距离郑州 20 _ 70的郑州与周边 7个市(县区 ) 以农田 (都市型农 业)、绿地隔离,产业互补,形成都市核 心区卫星城结构。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新郑、巩 义、登封等卫星城建设,荥阳、中牟等市县可适时 撤市(县)设区,完善郑州都市圈空间发展体系。 2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从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阶段方面看,中原城 市群的发展应突出均衡

15、和一体化特征,尽可能地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目前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内 部地域差异较为明显,相对来说,南部、西南部地 区经济实力和城镇发育较弱,尤其是工业化水平 较低,和中北部区域相比,在发展基础和发展水 平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实现城市群的一 体化 和快速发展,应在优化中北部空间发展和布 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并提升许平漯地区发展 水平,提高城市群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区域 均衡发展,增强地区整体凝聚力和经济辐射力。 3. 整合资源,建设黄河南北两条工业发展带 目前黄河以北新乡、焦作、济源一带 ( 即南太 行产业带)及黄河以南郑汴洛之间城镇分布密 集,工业化程度较高,是河南省工业发展的核心 区域

16、。郑汴洛一带的上街、荥阳、巩义、偃师、新 安、孟津、中牟等县市以能源、建材、化工、机械为 主导,新乡、焦作、济源、洛阳吉利一带的吉利、济 源、博爱、沁阳、孟州、辉县、卫辉及新乡、长垣等 以化工、能源、建材等产业为主导,经济实力较 强,工业发展势头一直较好。但由于长期以来各 自为政,缺乏一个科学合理和统一实施的发展规 划,布局散乱,规模效益不够突出,且环境污染严 重。应在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交通条件下,结合 产业生产、运输、销售的运营规律和内部协作需 求,整合区域工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建设黄河 两岸带状工业发展区域,即发展郑洛汴城市工业 走廊和黄河北工业发展带 ,进一步加强这些产业 发展轴的空间

17、协调,扩大集聚、集群的空间效果 , 统筹安排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以此为依托,壮大 中间地带的产业规模,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 业带,推动整个中原城市群的成长和壮大。 两条工业带应以区域协作、结构优化、适当 集中、集群发展为重点,依托各自的优势条件,整 合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建立区域间 联合发展机制,以群体的共同发展参与区域竞 争,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此,要研宄现代 市场及环境条件下的集群发展和区域联合,以区 域整体发展力量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为目标,发 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工业带的发 展和结构优化要顺应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 城市职能选 择及空间结构布局的调整紧密结合

18、, 重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注重区域基础 设施的完善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生产服务功能 的提高,为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 础服务条件。 4. 保护自然环境,构造生态功能体系框架 在中原城市群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中,必将引起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高度集中, 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受到高度重视,确保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及区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动中原崛起,首先要建设生态中原,要把整治 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作 第 1期 夏保林,吕连琴: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与布局研究 35 为中原城市群城市扩张、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的 首要任务。为此,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应把构造

19、 区域生态功能体系框架、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 的战略内容。通过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 理,基本实现中原城市群区域内碧水蓝天、大地 披绿的目标。 四、中原城市群的总体空间结构布局 中原城市群的总体空间结构和布局应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 三圈、四带,多中心、多层次 ” 的城市功能 格局 在中原城市群区域空间格局中, “ 三圈 ” 是指 按照城市发育程度及区域空间联系紧密程度,以 郑州为核心把城市群分为三个圈层结构。第一 层次是郑州都市圈;第二层次是以郑州都市圈为 中心,以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 河、济源等城市为结点,构成中原城市群紧密联 系圈;第三层次为外围辐射区。 “

20、 四带 ” 是指以主干交通骨架网络为依托 , “ 两主、两副 ” 四条城市发展轴。主轴一为沿黄河 由东向西的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 310国道组 成的复合发展轴,主轴二为自北向南由京广铁 路、京珠高速、 107国道组成的复合发展轴 。两条 主轴是中原城市群联南贯北,促进产业集聚的重 要轴线,是中原城市群中经济最密集、具有较强 发展活力的区段。副轴一是由连接新乡、焦作、 济源、洛阳的铁路和公路构成的复合轴线,副轴 二是由连接漯河、平顶山等市的漯阜铁路和高速 公路组成的复合轴线,这是中原城市群与长江三 角洲取得紧密联系的又一通道和经济带。 中原城市群城镇体系由核心城市、区域副中 心城市、地区中心

21、城市、地方中心城市和小城镇 五个等级构成。从发展现状上看,洛阳、开封、新 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等市又分别是各区 域的中心城市,因此城市群的 功能组织及各级中 心城市的职能选择要在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及各 城市分工明确的原则前提下,充分考虑区域中心 城市周边环境,把发展基础和区域需要作为职能 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要通过职能分工提高各 级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经济带动力,通过 洛阳带动豫西的发展,通过开封带动豫东的发 展,通过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带动和影 响城市群周边其他区域的发展。由于中原城市 群内便捷的快速交通网络 ,周边区域通过与次中 心城市的联系,即取得了和河南省经济核心区

22、即 中原城市群整体的联系,从而也实现了中原城市 群有力带动全省 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 2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的城市规模结构 城市经济具有典型的规模收益递增规律,规 模越大,城市集聚产业人口的能力越大,效率越 高。中原城市群需要一个高效率的发展环境,要 在很短的时间内走完工业化先发国家和地区几 百年走过的道路,必须选择效率较高的大城市发 展模式来加速工业化进程。目前城市群的整体 吸引辐射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与各级中心城市 规模普遍较小、实力不强、区域竞争力弱有很大 关系。在我国扩大开放,加快向市场经济转轨, 大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下,充 分发挥大城市特别是区域大型中心城市的龙头 带动

23、作用,扩大资金、技术、人才、设备和管理经 验的引进吸收,加快区域内外各种资源的整合 , 对于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原城市群应遵循经济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行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 策略,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规模效益,以大城市的 发展带动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其他城市的 发展。大力加快郑州和洛阳、开封等区域中心城 市的发展,积极扩大城市经济规模,适度拓展城 市框架,扩大人口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壮大其经 济实力和区域影响力。在水资源和 用地条件允 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各中心城市规模,拓 展城市发展空间。城市的土地开发,要在紧凑布 局、优化结构、改善环境的原则下

24、,放开发展,城 市规模框架的拓宽及其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应 适当超前。 3.集群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依托城 市,集群发展,构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和区域 辐射力的产业体系。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加强 产业在空间资源上的整合与集聚,按照产业发展 的规律,引导产业的集聚集群进程。要充分利用 主千交通沿线城镇集中布局的有利条件,结合产 业生产、运输、销售的运营规律 和内部协作需求, 加强这些产业发展轴的空间协调,扩大集聚、集 群的空间效果。以建立完善的区域联合发展机 制、建设较好的投资环境和优美的区域生态环境 为目标,促进城市群产业发展轴的快速发展。中 36 郑 州 航 空 工

25、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第 27卷 原城市群重要的产业发展轴有郑洛汴城市工业 走廊、京广产业带、南太行产业轴、洛平漯产业 轴,等等。城市群的工业布局应和城市发展布局 紧密结合,工业带要和城市发展轴相结合,工业 区的发展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坚决杜 绝过去那种乡镇工业分散布局的局面,不在城镇 以外的农村区域布置工业。 中原城市群产业体系的发展还应依托郑州交 通、信息枢纽,利用河南及其周边区域的大市场优 势,整合物流资源,构建郑州、洛阳两个相互促动、 协调发展的物流枢纽,形成以郑州物流枢纽为核 心,与全国物流市场相衔接的现代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丨 1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

26、康社会规划纲要 R. 2003. 丨 21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组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7-2020) K|. 2008. 丨 3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中原城市群发展总体规划 Rj. 2005. 丨 4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 2007 2020 ) R. 2008. 5j夏保林,李润田 .产业带动,双向推进:中原地区城镇 化的根本道路 I 经济地理, 2000 (3): 64 67. ( 责任编辑 : 张静) Study On the SPatialDevelopment and Layout in Zhongyuan C ity Cluster XRBac

27、t 1於 2, LVLian_QjA (1. College of Enviiorment and Plann jig Henan Univers Kaijfeng475 4 ChPa 2. Henan Instimte ofUiban Plannpg Design C , LTQ Zheng4i U45 Q Chpa 3. Henan College of F尥 ance and Ec ncmic, s Zhengzhou45 2 Cha) Abstrac.t TheDevel 如 ent of Zh ny uan CiiyClustermust canbSe 1he Present spa

28、ce characteristics launch scientific space layout and carry out 1h pcwerfil strategy Ji space dveloRnent This textmajiiy canbJies 1he target of developjig Zh ngyuan City Cluster strangy ihat Put pward by govemnent of Henan piovJic, e startwilh 1he analyzes of ihe present space characteristics in cit

29、y cluster and key Pioblons such as district in_ tegiation Jiustiy layout Jifrastiucuire constmction etc which need 10 be resolve Quich put piward cwn viovpojit 10 1he guy Jig ideology pr JisistJig Ji ci 权 cluster s space development Ji fituip ihe 10 诅 1 way Ji space strategic deve Rnen, t and 1he 10诅 1 space stiucmre and layout as ihe city s fjnction stmcmre of M ihree mm, s pur tapes many centers multilayers ihe scale stmcuire taking bS cities as ihe predaninant and 1he industiy dveloRnent systm of gaiherjig 10 a cluster etc Keywords Zh ny uan ciiy cluster space devel Rnert space strateg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