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心理学历年试题.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22187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4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心理学历年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统计心理学历年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心理学历年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心理学历年试题.doc(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计心理学历年试题2001年北京高教自考“心理统计”试题一、 单选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为了解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数目是多少,需要制作( C )P12 A、次数分布表B、次数分布图 C、累加次数分布表D、累加次数百分数的分布表2、7789101112在这一组数据中,比中数大的数据数目是( A )P27 A、3B、3.5 C、4D、4.53、当一个次数分布向左偏斜时( A )P33 、mdnB、mdn 、mdn D、Xmdn4、有时实验结果的次数分布图上会出现双峰,产生真正的双峰的原因是( B )P18 、

2、数据差别过大、数据的性质不同 、分组的组距不合适、数据过于集中、已知某班学生的反应时分布的180ms,即有的人的反应时比180ms( A ) 、短 、相等 、长、接近相等、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最高点在横轴上确切位置的是( A )p52 、 、 、在下列哪中情况下,求水平数分布的标准误须用自由等( C ) 、n=30B、n30 C、n30 D、n358、如果要检验一个平均数大于另一个平均数是否达到显著水平,须用( B ) 、双侧检验、单侧检验 、双侧检验、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已知甲.,R乙.,两种情况下回归预测准确性是( D ) 、甲乙、甲乙 、甲乙、没一定关系、某实验用被试人,设置四种观察条件,

3、得到了四种观察结果,其8.74,自由度为( B ) 、 、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当横坐标代表的变量不是连续的数量,而是不同的 计数数据 时,就只能画 直条和直方 图。P13、把一个分布中较大的一半数据,再分成两半的那个 点 就是 第三个 四分点。、表示 集中 趋势适合用中数的情况下,表示离中趋势则宜用 四分差 。p41、散布图中各点如果都落在一条直线上,说明数据间有 完全 的 相关关系 。P64、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称作 平均数的标准误 ,可根据样本的 标准差 来估计。、虚无假设是假定要检验的两个 总体 平均数是 没有 真正差别的。、如果样本平均数之间的差异,由于抽样误差造

4、成的 概率 较小,就可以认为总体平均数之间有 显著 的差异。、已知=.5y+2,当 Y =120时,预测的值为 62 。、在进行检验时,如果数据只有二组或df 1 ,就需要进行 校正 。、方差是标准差的 平方 值,又叫均方或 变异 数。P45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全距P9 一个分布中最大的数值的上限减去最小数值的下限,就得到全距。(全距大,说明这组数据分散;全距小,则较集中。使用时注意:1、无极端值;2、比较两个分布的全距时,当两个分布所包含数据的个数相等或差不多时才能使用)、正态分布P16 是一个单峰曲线,中间高,两边逐渐下降,在正负一个标准差的地方有拐点,两端永远不与横轴

5、相交,两侧完全对称的钟形曲线。、显著性水平 我们所选择的推翻虚无假设的概率叫做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交互作用P196 一个自变量对反应变量的影响因另一个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一个因素几个水平的效果在另一因素各水平上的变化趋势不致时,就称这两个因素存在着交互作用。四、 简单应用题、下面是测定两组儿童食指两点阈(mm)的结果被试号 一二三四五六 盲童 .正常儿童 .() 分别计算各组两点阈的和。() 那一组儿童的食指分辨两点的能力较强?() 那一组儿童的两点阈比较一致?为什么用而不用比较?解:()、盲童食指两点阈的平均数:X1=x1/n=11/6=1.83 盲童离中系数:CV=(S1/X1)10

6、0=(0.75/1.83)100=40.98 正常儿童食指两点阈的平均数:X2=x2/n=29/6=4.83 正常儿童离中系数:CV=(S2/X2)100=(1.47/4.83)100=30.43 () 盲童的食指分辨两点的能力较强。 () 正常儿童的两点阈比较一致。使用而不用比较是因为两组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差异较大,不宜直接比较。应转化为离中系数,用相对量来比较离散程度。、某工厂欲试行一改革方案,为了解群众意见,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120名职工中有79名赞同,根据这个结果能否说明全厂职工是赞同实施改革方案的?() 先确定和q值,再计算mp和p。() 计算值() 根据值回答问题解:虚无假设:

7、全厂职工不赞同实施改革方案。备择假设:全厂职工赞同对实施改革方案。(1)职工的意见不是赞同就是不赞同。所以p=q=0.5 mp=np =60 Sp=(npq) = (0.5)(0.5)/120=5.48(2)Zp=(Xo-mp)/Sp=(78.5-60)/5.48 =3.38(3)查正态分布表,因为现在要检验赞同实施改革方案的比例是否大于机遇,要用单检验。 当Z=2.33时P=0.01,而求得的Zp=3.38大于2.33所以可以在0.01的水平上推翻虚无假设,认为全厂职工对实施改革方案显著赞同.、已知二组测定反应时的实验结果如下:(与九五年的简单应用题第一题完全相同)组别 n X(ms) Z(

8、t) P 甲 1000 198 3 .01 乙 1000 197 (1) 能否说明甲乙二组的反应时有显著差异?为什么?(2) 计算2值(2t2-1/t2+n1+n2-1)(3) 根据这个实验结果应如何下结论?解:(1)、不能说明甲乙二组的反应时有显著的差异。因为它存在着两个问题:、在统计检验中,Z值与SXD有着反比的关系参,也就是说Z值与样本大小(n)有着正比的关系。N越大,Z值越大,越容易达到显著水平。该题中的两个平均数的差异并不大。而得出的P.01的结论,可能是N大而造成的假象。两个组的平均反应时仅差1ms,这个差值处在计时钟的误差范围内,很难令人承认这个平均数差异的精确度。(2)、w2=

9、(t2-1)/(t2+n1+n2-1) =(32-1)/(32+1000+1000-1) =0.004.01 (3)、根据实验结果的w2.01,可为这个实验的效果很差,即两组间平均反应时的差别与自变量的联系很弱。因此,原来只通过统计检验得到非常显著的结果是不可靠的五、综合应用题某研究兴趣在于早晚的记忆力是否有显著差异,随机抽选名被试,请他们早晚背不同的英文单词几天后检查结果如下: 附表值表(这就不打出来了)记忆保存量 早 晚 10 10 (1) 分别计算早晚保存量的平均数(2) 用简捷法计算值提示:()2n/n(n)(3) 计算,并查表检验(4) 根据值回答问题解:首先提出虚无假设与备择假设:

10、 HO:1=2 HA:12(1)、早晨的记忆保存量的平均数:X1=x1/n=38/6=6.3 晚上的记忆保存量的平均数:X2=x2/n=46/6=7.7(2) 用简捷法计算值记忆保存量 早 晚 10 10 XD -2 -2 1 -2 -1 -2X2D 4 4 1 4 1 4得XD =-8 X2D =18(X1X2)/X2D(XD)2/n/n(n1) =(6.3-7.7)/ 18-64/6/65 =-2.9(3)检验df=n-1,6-1=5 根据df查t表,双侧检验df=5一行,临界值t.05/2(5)=2.571(4) 、t2.9t.05/2(5) 2.571 P.05 结论:推翻虚无假设,早

11、晚记忆保存量在的.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八、设计题用组间设计方法与组内设计方法分别设计实验,来测定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无标准答案,大家都做做看)2002年北京高教自考“心理统计”试题一一、 单选(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 157.5这个数的上限是( C )A、158 B、157.75C、157.55 D、158.52、 在比较两组平均数相差较大的数据的分散程度时,宜用( C )p48A、全距 B、四分差C、离中系数 D、标准差3、 下列哪个相关系数所反映的相关程度最大( D )A、r=+.53 B、r=-.69C、r

12、=+037 D、r=-0724、 已知平均数=4.0,S=1.2,当X=6.4时,其相应的标准分数为( B )A、2.4 B、2.0C、5.2 D、1.35、 某班200人的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其平均数=12,S=4分,成绩在8分和16分之间的人数占全部人数的( B )A、34.13% B、68.26%C、90% D、95%6、 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和样本的大小( D )A、没有一定关系 B、成反比C、没有关系 D、成正比7、 为了避免偏性估计,用来推测总体的样本应该是( C )A、任意抽选的 B、随意抽选的C、随机抽选的 D、按原则抽选的8、 XY两个变量间隔正相关,R=.76,其回归是( B

13、 )A、似合的一条线B、准确的两条线C、确定的一条线D、拟合的两条线9、 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同一组被试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是( A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10、 双因素实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有三种,组内设计、组间设计的和(A )A、混合设计的 B、单因素设计的C、多因素设计的 D、多水平设计的二、 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 当知道了几个数 不相等 的数据的平均数后,要计算这些平均数的总平均值应采用 加权平均数 的方法.P242、 集中 趋势是说明 数据集中 趋势的代表性的统计量3、 若散布图的所有点自坐标原点沿对角线从左下到右上散布

14、,说明两个 变量间 的相关为 完全正相关 。P644、 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是通过把各原始分数和 平均数 相减再用 标准差 去除来实现的P535、 统计推论中的第一类错误是把 随机 误差误认为是总体平均数的 真正 差异P966、 随机抽选样本,是指总体温表每个成份都有 同等 的机会被 选中 。P757、 从总体中抽取出很多N相等的样本,计算出的 一 个样本平均数的次数分布,称为平均数的 样本 分布P788、 在两类刺激实验中,实验也可以安排成三个一组,被试从三个里挑一个,这时p等于 1/3 ,q等于 2/3 。P459、 在双因素实验的结果图中两条直线平行,说明二因素对 因 变量的影响 不

15、存在 交互作用10、 当两个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结果是P=.06时,按习惯被认为是差异不显著,此时如判定为差异显著,其可靠性等于 94% 。三、 名词(每小题5分,共20分)1、 大样本 心理统计里,规定n30时为大样本,大样本查表用正态分布表。P792、 成功的概率 在二项实验中,被试选对的概率,即做出正确反应的概率。P1443、 主效应 是指单一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因变量的作用。检验单一因素各个水平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称为检验各因素的主效应P1964、 W2 是自变量(X)和反应变量(Y)间联系的强度。(Y)随(X)变化的比例越大,这个实验的效果就越大。P340四、 简单应用(每小

16、题10分,共30分)1、 某测验兴趣在研究空间位置的记忆能力的男女差别,分别抽取男女各8名被试的成绩如下:被试 1 23 4 5 6 78 男1098111211124 女8 65 6 8101151) 分别计算男女分数的Q1、Q2、Q32) 比较男女两组的成绩3) 比较男女两组的分散程度解:1,先把两列数据从小到排列一下。被试 1 23 4 5 6 78 男4 8 9 10 11 11 12 12 女5 5 6 6 8 8 10 11男被试分数的Q1位置在2.25,Q1=8.25,Q2位置在4.5,Q2=10.5,Q3位置在6.75,Q3=11.75女被试分数的Q1位置在2.25,Q1=4.

17、5,Q2位置在4.5,Q2=2.75,Q3位置在6.75,Q3=92,比较两组的成绩用平均数:男被试的记忆成绩好于女被试的记忆成绩。3,男被试的四分差Q=(Q3-Q1)/2=(11.75-8.25)/2=1.75女被试的四分差Q=(Q3-Q1)/2=(9-4.5)/2=2.25因为女被试的四分差大于男被试的四分差,即女被试比男被试在中间50%的数据的分散程度要来的大。2、 某班50名学生分别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进行了两次测验,结果如下:学期初测验:平均分=45.0分,S=6.0分学期末测测:平均分=52.0分,S=7.2分,R=+.40如果某学生学期初测验得60分,那么他学期末可能得多少分?提示:

18、1) 计算回归系数B2) 计算A,列回归方程式3) 利用回归方程,推测出该生学期末测验分解:1) 计算a:axy=Y-bxyX=52.0-0.4845.0=30.42) 把求出的a,b代入,得到从X预测Y的回归方程式:Y=0.48X+30.43) 回归系数b:bxy=r(Sy/Sx)=0.40(7.2/6.0)=0.484) 当学期初测验X=60时,根据回归方程可预测出该学生的学期末测验成绩,把X=60代入得:Y=0.4860+30.4=59.23、 计算机键盘置于什么样的角度,打字时最舒适,询问了75名微机操作人员,结果如下:角度 0 15 30度喜爱人数 25 40 10问人们的感觉是否存

19、在显著性差异1) 计算出喜爱人数的假设平均数F2) 计算出X2值3) 查表检验,并根据P值回答问题附X2值表DF P.05 P.012 5.99 9.23解:虚无假设H0:F1=F2=F3=F1, F=(f1+f2+f3)/3=(25+40+10)/3=252,3, 查2值表,df=2时,2=9.23,p=0.01,而求得的2=18比2=9.21大,所以可以推翻虚无假设,认为至少在两个角度下喜欢的人数在0.0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五、 综合应用(共20分)1、 随机抽选男女被试各36人进行敲击实验,结果(次/分钟)如下:平均值 S男32.05.2女38.26.0问:男女被试的敲击速度有无显著差异

20、?1) 分别计算男女组的SX值2) 计算SXD值3) 计算Z值4) 根据P值回答问题解:1, H0:12,Ha:122, 男被试敲击速度的标准误为:,女被试敲击速度的标准误为:。3, 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标准误为:4,5, 查表检验,被试间的大样本,应该查正态分布表,又因为是双侧检验,所以临界值为Z.05/2=1.96,Z.01/2=2.58。-4.772.58,P.016, 结论,男女被试敲击速度的在.01水平上差异显著,男快于女。2002年上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二心理统计试卷(委托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

21、分,共10分)I准确数是与实验完全相符的数据,如 ( D )P5 A刺激的强度 B刺激的面积 C呈现的时间 D被试人数2当数据分布不完全时,表示集中趋势须用 ( B )P27 A BMdn CMo DS3常用的相关统计量除等级相关系数外还有 ( C ) A点二列相关 B复相关 C积差相关 D多重相关4 我们把某类事物的全部叫做总体,总体是( C ) A有限的 B无限的 C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D固定不变的5已知某小样本=107S=274n=26,则等于( )0.53 A.63 B.61 C.26 D.556当统计检验表明P=06时说明显著的可靠性有 ( D ) A6 B96 C006

22、D94%7对于t分布来说,在m1960这个范围内所包括的面积 ( B ) A95 C=95 D=998,这样大的差别只凭抽样误差造成的可能性有( D ) A25 B1 C 10 D5%9当相关不完全时,相关图可综合为两条直线,叫做回归线,它们的斜率永远是 ( A ) A 110在回归方程式中,是 ( B ) A准确值 B预测值 C平均值 D猜测值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数据分组以后,每一组所包含的各数据都要有一个代表性的数据,通常是以每一组的中点当作这一组中各数据的代表。2数据的集中趋势指的是代表_数据_水平的数字指标。3当一组数据牛有个别的极端数值时,它的集中趋势_就要用_。4

23、常用的离中趋势指标有全距、四分差、_和_。5积差相关系数是用两种变量的分数计算出来的,表示相关时 _和程度的数字指标。6所谓虚无假设就是除_以外不加任何_假定7正态分布是二个中间最高,两侧逐渐_,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左右_的钟形曲线。8当统计检验表明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差异不显著,说明_样本可能来自_总体。9当两种变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时,一种变量有向另一种变量的平均数_的趋向,这现象叫做_。10X2是实际_次数和假设次数_程度的指标。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离中趋势2加权平均数(w)3相关和因果关系4第一类错误四、简单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两组被试做同一次心理测验,

24、各人所得分数如下:被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甲组 4 7 6 8 3 7 16 5乙组 2 6 10 9 8 10 5 6(1) 分别计算甲组、乙组分数的Q1、Q2和Q3。(2) 比较甲、乙二组被试的测验成绩。(3) 比较两组数据的分散程度,说明哪一组的集中趋势代表性大。212名学生在两项心理测验中的得分如下:学生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测验分43 42 49 37 51 36 57 31 56 51 49 46乙测验分 6 3 14 6 1 24 1 12 5 21 1 11问甲乙 两项心理测验成绩有无相关?其相关性质和相关程度如何?(1) 分别

25、将两种分数转换为等级数。(2) 计算(直线等级相关系数)值。(提示:)(3) 根据计算结果回答问题。3.某测试测得普通人和运动员的反应时如下:n s t p 普通人 1000 232 85 47 01运动员 1000 215 75(1) 是否能下结论说两差异显著?为什么?(2) 计算d 值。()(3) 根据d值,说明应该如何下结论?五、综合应用题(20分)为了检验年龄和性别对数字记忆广度(个)的影响,随机选出四组被试,结果如下: A1(2岁) A2(4岁)2.753.751.755.75B1(男)B2(女)(1)完成A 2B2S4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df SS MS F PA1 25B1 1AB

26、1 9 9S(AB)12 11 附F值表P组内df组间df 1 2050131013 9553412 30820050014771 6942120 180000500112475 389933 69300500114460 32008-4-20(2) 以年龄为X轴,记忆广度为Y轴,画两条直线图。(3)根据F检验结果,说明两个主效应(即年龄、性别)分别对记忆广度有无显著影响。(4)根据F检验结果,说明年龄和性别对记忆广度有无显著的交互作用。2003年北京高教自考“心理统计”试题一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1、

27、中数在一个分布中的百分等级是( A ) A、50 B、75 C、25 D、50-512、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 D ) A、平均差 B、平均误 C、平均次数 D、平均值3、 两个N=20的不相关样本的平均数差D=2。55,其自由度为( B ) A、39 B、38 C、18 D、194、 在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当Z=2。58时,说明( D ) A、P.05 B、P.01 C、P.01 D、P=.015、 在一个二择一实验中,被试挑12次,结果他挑对10次,那么在Z=(X-MB)/SB这个公式中X应为( C ) A、12 B、10 C、9.5 D、10.56、 当XY间相关程度很小时,

28、从X推测Y的可靠性就( A ) A、很小 B、很大 C、中等 D、大7、 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在下列哪种还必须况下不可以用正态分布来表示二项分布的近似值?( A ) A、N10 B、N=10 C、N30 D、N108、 在心理实验中,有时安排两组被试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做实验,获得的两组数据是( B ) A、相关的 B、不相关的 C、不一定 D、一半相关,一半不相关9、 运用非参数分析时,要求处理的数据是(D ) A、十分精确的 B、注明单位的 C、大量的 D、等级形式的10、 在X2检验时,遇到下面哪种情况时不宜再用X2检验?(B ) A、F10 B、F5 C、F5 D、F10二、 填空

29、。(每小题1分,共10分)1、统计是一种 方法 ,它要在 实验设计 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2、用曲线图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时,如果两组被试的人数不同,就 不能用绝对的次数比较用 次数百分数 进行比较。3、在集中趋势的指标中 中数和众数 不受极端数值的 影响 。4、当平均数大于中数或 众数 时,曲线向 右 偏斜。5、当一种变量增加时,另一种变量也随着 增加 ,说明这两者间有着 正相关 关系。6、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 相关 系数 不一定 等于零。7、正态分布因其M和 不同而各异,M值大,曲线的集中趋势在横轴上越偏 右 。8、无论总体分布是否正态,从中抽取许多大样本,其平均数的分布都趋于

30、正态 分布。9、统计检验结果的显著与否是 相对 的,它的科学性表现在说明了 推论正确 可能有多大。10、显著检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两个 总体 平均数据的差异是否显著地大于 抽样 误差。三、 名词(每小题4分,共20分)1、 X2检验 称为卡方,它是实际观察次数与假设次数偏离程度的指标。2、 双侧检验 它的特点是总体谁强谁弱没有方向性,它的否定区在分布的两端,如.05检验水平,在分布的两端各有.025的否定区,大样本查正态分布表临界值为.05水平1.96;.01水平2.58。小样本根据df查t表 3、 回归方程式 从一变量的数值预测另一变量的相应数值的直线方程式,当两个变量部分相关时,有两个回归方程

31、式。4、 df 能够独立变化的数据的数目。四、 简单应用(每小题12分,共36分)1、 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极学生对声音的反应时ms如下:被试: 1 2 3 4 5 6 S 小学生:300 331 265 287 390 402 51.24中学生:279 236 287 242 304 276 24.10问:1) 两组 的平均数和CV各是多少?2) 从什么数值看出哪组学生的反应较快?3) 从什么数值看出哪组的平均数代表性较大?2、10个被试的视觉和听觉反应时测定结果如下:被试号:12345678910视觉: 179180180190193198200203240250听觉: 150135130

32、1401401501401471502801) 分别将两种反应时转换为等级数据。2) 两种反应时的等级相关系数等于什么?3) 这两种反应时的相关性质和相关程度如何?综合本题具体条件说明相关系数的含义。3、 为了解生病对选择反应时(S)的影响,某医生随机选了二组被试各5人,结果如下:健康者:1,2,2,3,3患者:3,3,4,5,51) 分别计算二组的平均反应时2) 完成下元旦A2S5方差分析表变异来源 df SS MS F PA 18.1 8.1 /S(A ) 6.8/3) 根据上表P值确定二组反应时的差异是否显著说明疾病与选择反应时的关系(同1996四2)附F值表P 组内df 组间df1组间

33、df2.05 47.71 6.94.01 421.2018.00五、 综合应用(共14分) 某教员为了比较两种语文教学法,在小学四年级中随机选出两组被试,每组10人,两组的成绩(分)如下:平均分S第一组甲法 8.9 2.8第二组乙法 10.22.11) 分别计算各组的SX值2) 计算SXD值3) 算出Z值4) 说明两种方法的成绩差异是否显著显著水平如何?2003年上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二心理统计试卷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34、1计算分组数据中点的公式是 A BC D2当二组数据中有大或小的极端数值时,集中趋势宜用 A Bmdn CMo D或mdn3已知一个分布的Q3=20,Q1= 8,那么Q就等于 A6 B14 C12 D134一个Z分数分布的平均数永远等于 A 1 B0 C +1 D 土15已知两个不相关大样本平均数差D=15,标准误S=090,则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A.05水平显著 B.01水平显著 C不显著 D.02水平显著6当Z=1时,从平均数到Z包括总面积的 A6826 B30 C 10 D34,137达到显著性水平所需要的z值,在单侧检验时比双侧检验时 A小 B大 C相等 D大的多8Bxy是代表从Y预测X

35、的 A离中系数 B等级相关系数 C回归系数 D相关系数9在双因素实验的交互作用图中两条直线平行,说明二因素对反应变量的影响 A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B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C有交互作用 D没有交互作用10当两组数据分布的重叠程度为67,实验结果中等时,d值 A =0.2 B 0.8 C =0.6 D =0.5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1对一个样本的_,为了解总体提供了必不可少的_。12四分差说明一个分布中间_个数据的_程度。13等级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_表示,它要求处理的数据是 _形式的。14在其他条件_的情况下,总体的离中趋势越大,则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就_。15推翻 假设的概率叫做统计检验的_性水平。16从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_(m2) 是以_分布为根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