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共39题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4956080 上传时间:2021-11-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共39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共39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共39题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题(共39题附参考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专项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12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结合“澹澹”和“竦峙”两个词语,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3阅读观沧海,回答以下各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的“水何澹澹洪波涌起”主要是

2、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此处写景,动静结合。诗人先写_,再写_,写景由动到静;然后由写山岛上静态的丛生的树木、茂盛的百草,转到写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的波澜,这是由_到_。(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极富想象力。请你用自己的话将这几句诗在头脑中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4观沧海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_”“_”“_”“_”等都是远观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

3、之宽广。5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中画线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6诗人所观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

4、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8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所展现的画面。9两诗中画线句的抒情方式各有什么不同?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了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B诗中融情于景,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随君直到夜郎西。”C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深深的担忧之情。D“左迁龙标”和“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都是地名,

5、是王昌龄降职远调之地。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2诵读诗歌要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恰当的诵读往往更能让人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请体会诗歌前两句蕴含的情感,说说前两句应该如何读才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13请赏析这首诗借月抒怀诗的最后两句。 14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

6、歧路,儿女共沾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诗歌,语言精妙,意蕴深远,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16诗人为什么要寄“愁心”与“明月”?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7、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7诗歌以描写“杨花”“子规”起笔,有什么用意?18对于诗歌的最后两句,清代沈德潜评论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分析这两句“新”在何处。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9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2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的情怀? 21阅读古诗,回答下列各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展开想象,用生

8、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八、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2请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23这

9、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九、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甲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释)“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24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B甲诗颈联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C乙诗前两句写重阳节诗人遭遇战乱,但依然想要登高、饮酒的愉悦心境。D甲乙两

10、诗中都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乙诗还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25阅读画线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在你头脑中呈现的画面。26“青山”“绿水”常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山”或“水”字的诗句。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7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别致,写诗人在北固山外的驿道旁做客,又要在镇江之北乘船前往其他地方,暗含旅途奔波之意。B颔联描绘了一幅的美好和谐画面: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

11、在高远江天。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并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冬末春初自己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既描绘了时序交替的景物之美,又蕴含新陈更迭的哲理之味。我们还学过哪些写景叙事中也寄寓着丰富道理的古代经典诗句,请举出一例古诗标题与具体诗句。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9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

12、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30“小桥流水人家”的景物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感色彩是否一致?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十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3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3阅读天净沙·秋思和枫桥夜泊,完成下面题目。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枫桥夜泊张继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首诗均为诗人身处人生困境时的

13、作品,都刻画了_的游子形象,并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_的气氛。十二、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日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4从古典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散曲中的_,“天净沙”属于_名。35曲中的“断肠人”指_。3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思”就是指在秋天里的思绪情感。B“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C“古道西风瘦马”是对游子生存状态的具体描写。D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14、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7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被中原音韵誉为“_”为历代所传诵。38“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9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附:参考答案1“澹澹”是水波荡漾的样子,是动景;“竦峙”是高耸挺立的样子,是静景。两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2本诗借景抒情,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句意为: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澹澹

15、:水波摇动的样子。竦峙:高高耸立。这两句是曹操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动态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静景,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大海的壮阔。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诗歌开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景抒情,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

16、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3(1) 海水 山岛 静 动 (2)火红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每天仿佛从宽广无垠的大海上冉冉升起,傍晚时分又缓缓落入到大海的怀抱;星光灿烂的银河,横贯在深蓝的夜空中,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海面,也仿佛发源于大海之中。【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写作手法的把握。“水何澹澹”一句描写了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写出了海水的动态。“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写出了山岛的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山岛上静态的丛生的树木、茂盛的百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的波澜,这是由静到动。2.本题

17、考查诗歌画面描绘。解答此类题型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划线句的意思: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注意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把月亮、太阳的升落以及银河的灿烂景象描绘出来。语言要简洁,不能遗漏画面内容。 4 日 月 星 汉 5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展现出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8、【分析】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观沧海中,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英雄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据此回答即可。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这几句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

19、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有虚写部分,从而引发豪情万丈。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展现想要建功立业的志向。 6示例:雄浑壮阔,气势非凡,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7示例: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诗,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分析】6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和宏伟气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实写大风大浪的景象

20、,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虚写了诗人眼前的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可据此作答。7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意思是: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体现了这首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的特点。 8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自然中枯朽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

21、勃、欣欣向荣的景象。9观沧海画线句运用间接抒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画线句运用直抒胸臆(直接抒情)观沧海中画线句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画线句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分析】8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需结合诗句的意思。再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即可。此句意思为: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示例:残破下沉的孤舟旁,一艘艘新船正乘风破浪,一面面风帆正迎风前行;枯老衰败的病树旁,一株株新苗正蓬勃生长,一棵棵大树正欣欣向荣。9本题考查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观沧海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

2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这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间接抒情,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是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这是直接点明酬赠题意,抒发胸怀,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0C11示例1: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2: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3:情景交

23、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分析】10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杨花和子规鸟,称为“颔联”有误;B.杨花“漂泊无定”,子规叫着“不如归去”,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因此突出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D.“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故选C。1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要求从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拟人:句子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行为,希望它陪伴好友,运

24、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奇特的想象,托月寄情,把明月想像成知心人,让它作为自己的替身或知己,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情景交融:明月本是自然界的景物,诗人在诗句中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赋予明月,让明月化身为自己的知己,伴随友人到被贬之地。将明月随人移动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巧妙地交融在一起。 12第一句,“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

25、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13示例:这两句诗想象奇特。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不能当面向王昌龄诉说自己的关怀,但明月当空,千里可共,于是自然想到让明月把他的“愁心”带到“夜郎”去。这就将明月人格化,诗人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认为它了解自己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分析】1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所以朗读时要深沉低缓,表现出伤感之意。“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突出道路之艰难。所以“过五溪”要重读,以突出遥远之意,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牵挂之情。1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后两句抒情

26、。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修辞方法,抒发的格调高昂,更显出诗人在与友人惜别之时的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寄情于景,更多地表现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

27、切与同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抒情手法的能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

28、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思念和祝福。 15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16借此抒发对友人的担心、思念和关切之情。(意对即可)【分析】15此题考查了学生故事内容及诗句理解。“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杨花落尽子归鸟声声哀啼。其中用到了杨花和子归鸟两个意象。这一句侧重于写景,景中暗含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所以,作者通过写 “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渲染烘托了暮春时节的令人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16考查对诗文写作技巧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9、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陪伴在友人身边,采用了寄情于景的方法,既对友人劝勉宽慰,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担心和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7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杨花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暗喻诗人关怀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18新在诗人想象奇特上,诗人和朋友天各一方,便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友好的使者,表达了对朋友的牵挂、思念、慰藉之情。【分析】17本题考查意象的理解。前两句的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

30、标尉,要经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悲凉的气氛,表达关切之情。18本题考查手法的理解。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

31、一,故而有新意。 19“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20设问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分析】19本题考查诗句中词语的赏析。“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传神地刻画出广阔浩淼的意境。20本题考查诗句表达方式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一问一答,是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式。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

32、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因为是“客路”,又值旧年将尽、新年到来之际,自然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1(1)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和风吹来,恰好把帆儿高悬,船一路顺风驶去。(2)示例:1.修辞方法:这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两两对仗,词性相同,句式工整,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交替。2.炼字:“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时

33、光荏苒的场景。3.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3)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分析】(1)本题考查再现诗中画面的能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句意: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要展开想象,结合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和风吹来,恰好把帆儿高悬,船一路顺风驶去。(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从内容上看,这两句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34、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从炼字上看,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从修辞上看,这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江春”,“生”“入”,“残夜”

35、“旧年”两两相对,句式工整,形象生动,朗朗上口。而且,“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字“入”字赋予“海日”和“江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的交替。(3)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22D23抒发了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分析】2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说法错误,应该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选D。2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

36、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作者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24C25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波平浪静,一叶白帆迎风飘扬,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26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解析】24C.错误,乙诗前两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

37、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和浓郁的思乡情绪。故选C。25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描述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景物“潮水”“阔”“风”“帆”的特点,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即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为: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26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所写诗句含有“山”或“水”字即可。示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38、明又一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7A28示例一:游山西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示例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27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A“客路”是指旅人前行的路,并非是指诗人在北固山外的驿道旁做客;故错误;故选A。28本题考查知识迁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本诗的哲理句,哲理句往往景物作为意象具有特殊意义。示例一: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39、,摆脱主观成见。示例二: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29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落在绕满枯藤的老树上。小桥下,流动着溪水,潺潺水声,清脆悦耳。旁边还坐落着几户人家,古旧的道路上,萧瑟的西风中,走着一匹孤寂的瘦马。30一致。“小桥流水人家”呈现的是一种清雅、安适的景象,衬托(反衬)出游子的孤寂和思乡之情。【分析】29本题考查对诗歌中画面的描述。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画面进行描绘。此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由九个意象组合而成,在描述时要根据诗歌的主旨展开想象,进行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

40、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华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描述时,要忠于原诗,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30本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理解。“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幽静而甜蜜的景象,画面中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

41、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景物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感色彩是一致的。【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31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32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分析】31本题考查炼字。“古道西风瘦马

42、”的意思: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瘦”是用来形容马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32本题考查体会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这首小令勾勒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愁肠百结,不知归宿何方,透露了游子怀才不遇的悲凉、孤寂、愁苦的情怀。“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直接抒情,“断肠”二字形象表现了游子思乡的程度。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33漂泊孤独 凄清伤感 【详解

43、】天净沙·秋思此曲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渲染出无限凄凉悲苦的气氛,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枫桥夜泊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渲染了凄清伤感的氛围,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孤独之感表达出来。据此,两首诗都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气氛,刻画了“漂泊孤独”的游子形象。34 小令 曲牌 35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36D【分析】34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及诗句内容的把握。小令是词调体式之

44、一,指篇幅短小的词。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35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由诗句“古道西风瘦马”可以理解骑在马上的人就是下文的“断肠人”,也就是“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作者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36D有误,“枯藤老树

45、昏鸦”不是诗眼。诗眼是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诗人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故选D。 37秋思之祖。38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39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分析】3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全曲无一个“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秋郊夕照图,表达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小令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38本题考查诗词写作手法的分析。“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幽静而甜蜜的景象,画面中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