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46373320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屈原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屈原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屈原列传(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那么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那么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 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 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 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

2、也。注释:楚指楚国王室。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 尹,相当于上大夫.志)同“记”。(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伐自我夸 耀。(离)同“罹,遭遇,糟受(灾难或疾病)。13.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因谗之日()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2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15.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13.于是,就 痛恨、痛心14.讲信义而被猜疑,忠诚而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15.上官大夫嫉妒屈原的才能,嫉妒屈原受楚怀王宠信,抢夺屈原制订的宪令未果。 【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与

3、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 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 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 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 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 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 小人阻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那么不为朝廷

4、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 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 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 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2007山东青岛)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日: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 夺,故为龙舟以逐之。后汉黄琬,祖父琼,为太尉,以日食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琬年七 岁,时在旁,日:“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对。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 必往祈借。齐有一足鸟

5、,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日:“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日:天将 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注释】屈原:战国楚国诗人。以:在。舟楫:泛指船只。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 角黍:即粽子。黄琬:人名。琼:人名,即黄琼。太尉:官职名。诏:召见。况:比方。初: 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燎:燃烧。炬:火把。祈:乞求。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兆: 预兆,征兆。7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题1分,共4分)(1)&竞渡谓:(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何:(3)从夕达互旦:(4)定为大雨之兆是:8 .以下选项中,与“舞干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招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行

6、者休于树(酵翁亭记)B.骈死干槽杨之间(马说)C.皆以美干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9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译文:(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译文:10 .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2分)答:11 .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答:【参考答案】12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谓:称 何:为什么 旦:早晨 是:这13 C解析:“舞于殿前”的“于”是“在”的意思,C的意思为“比”。14 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忧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15

7、.赛龙舟、包粽子16 .刘峻好学【参考译文】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河而死,楚国人(在这天)乘着船去救他,称之为“竞渡”。 又说:“五月五日(往江里)扔粽子来祭祀屈原,担忧(肉身)被蛟龙抢去,所以做龙舟用 来驱逐蛟龙。”后汉人黄琬,他的祖父黄琼是太尉,(黄琼)把日食的情况上报朝廷,皇太后召见他 问他日食食去的有多少,黄琼回答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黄琬七岁,当时在黄琼身旁,说,为 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形状)就像初升之月的样子。“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 太后。刘峻家里贫穷却爱好学习,常常点燃麻制的火把,从黄昏读到早上,有时睡着了,等 到惊醒了又接着读书,常常担忧自己的见识不广博。听说有与众不同的

8、书,必定前去祈求借 阅。齐国有只一只脚的鸟,在大殿之前舞动。齐侯拿这件事问孔子。孔子说:”这只鸟叫 商羊。孩童中有歌谣唱:天将要下大雨的时候,商羊就会手足舞动。,这是下大雨的征兆 啊。“后来果真下了大雨。(2018河北)【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9、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 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 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肖离?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日吾闻之,新沐 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 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 自投汨罗以死。(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醵: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白的样 子。温蟾(hud):尘

10、渣重积的样子。8 .解释以下句中的加点词。岂不诚为大丈夫哉以顺为正者被发行吟泽畔遂自投汨罗以死9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各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10 .【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1L屈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举世混浊”时却 单独“怀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说“”(用甲文中的语句作答), 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螃”,自投汨罗而死,这也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 中所说“。请你另举一例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 言概述他的事例。【参考答案】(8)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

11、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 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句意:以顺从为做人原那么的。正:标准,准那么。句意: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被:同“披“,披散。句意:自己跳到汩罗江死了。遂:于是,就。(9)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册k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重点词: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

12、,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句 意:(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重点词:夫,句首发语词,表议论的开始,不译。而,表转折关系。句意:聪明贤哲 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够随 时势变化改变(自己)(10)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根据 【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语句概括为:大丈夫要讲仁德, 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根据【甲】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以概括 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那么。根据【甲】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13、 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概括为:大丈夫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 摇、屈服。(11)此题考查学生的比拟阅读能力。屈原生活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 独醒”的时代,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保持自己的节操志向。所以,用孟子的话 来说就是:不得志,独行其道。他自投汨罗而死的行为也印证了孟子的“舍生取义(舍生而 取义者也)”的观点。在列举历史上能被称为“大丈夫”的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他的事 例时: 要注意人物与事件对应起来,准确无误。答案:(8)真正,确实;标准,准那么;同“披“,披散;于是,就。(9)(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聪明贤

14、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能够随世俗的变化而改变。(或者:圣人不拘 泥于外物,能够随时势变化改变(自己)(10)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 那么;不能被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11)不得志,独行其道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例如一:文天祥拒绝高官 厚禄的诱惑,誓死不降元。例如二:苏武持节牧羊终归汉。【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拟高。【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

15、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 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 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 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那么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 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单独行走 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 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屈原走到江边

16、,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 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 ”屈原说: “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 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 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 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 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 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

17、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 ”于是写下了 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2020内蒙古通辽)【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 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

18、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 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 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醵?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日:“吾闻之,新沐 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 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嵯乎!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 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醵: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洁的样 子。温蟆(hud):尘滓重积的样

19、子。(1)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故不为苟得也 被发行吟泽畔所欲有甚于生者遂自投泪罗以死(2)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 那么,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参考答案】(1)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同“披”,披散;介绍比拟的对象,可译为 “比”;于是,就。(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整个世界 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

20、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 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 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 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 即可)(4)例如: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 够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 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

21、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参考译文】【乙】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象干 枯的树木一样。一个渔翁看见就问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 ”屈原说: “全世混浊却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却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翁说:“聪 明贤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顺随世俗的变化。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 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 使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用手弹去冠上的灰尘,刚洗过 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我) 宁愿跳入水中,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 ”于是写下了 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2019四川遂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