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与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上传人:悠远 文档编号:9329262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蜘蛛与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蜘蛛与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蜘蛛与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蜘蛛与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蜘蛛与蛇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2、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注释】飙:暴风,这里是“迅速”的意思。 盬():吸、饮。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小惠未徧 小大之狱 蜘蛛引丝疾上 昂首欲吞蜘

3、蛛,而势稍不及 2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甲】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详略得当。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的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余的略写。这对刻画曹刿的形象和突出中心起到很大作用。B. “蛇意稍倦”和“目似暝,意暇甚”两句中“意”的含义和用法都相同。C. 【甲】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情况。D. 【乙】文中主要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蜘蛛斗蛇的全过程,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4、面句子。(4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2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选文进行阐述。(3分)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参考答案】21(4分,每小题各1分) 徧,通“遍”,遍及、普遍(答出通假0.5分,意思0.5分)。狱,案件。 疾,快。 势,情势。 22C(3分)(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23(4分) 当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呢?(译出“肉食者”和“间”,各0.5分。语意正确、语句通畅1分。) 蜘蛛仍然返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译出“还”和“如是”各0.5分。语意正确、语句通畅1分。)24(3分)答案:甲文中曹刿待齐人

5、三鼓后抓住战机出奇制胜;乙文中蜘蛛待蛇稍倦时,乘其不备,奋力跳下,抓住蛇头拼死不动,至蛇死亡。两文都告诉我们弱者如果抓住机会,也可以战胜强大者。(只回答出道理得1.5分,结合选文内容回答得3分。)【参考译文】【乙】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顺势往上)而高度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了,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蛇。蛇发怒,(又)回过头来想要吞掉它;蜘蛛便顺着丝飞快地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走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又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做了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

6、将头趴到地上。蜘蛛趁着它不注意,迅速奋身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疯狂地跳跃颠颤摔打(身子),直到死掉。蜘蛛就吸饮它的脑髓,吃饱后(就)离开了。(2017四川遂宁)【甲】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蜘蛛杀蛇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

7、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略有改动) 【注释】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踞:趴。 盬(g):吸饮。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好事 B虎大骇,远遁 遁 C果腹而去 果腹 D蜘蛛引丝疾上 疾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1)驴不胜怒,蹄之。(2)蛇复昂首待之。12填空。(4分)(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A”到“觉无异能者”,再到“B”。 【乙】文“

8、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C ”。(请用选文原句填空)(2)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方法不同:甲文侧重描写虎的 A ;乙文侧重描写蜘蛛的 B 。13驴和蜘蛛的斗争过程,引人深思。请任选其中一种,说说你从它身上得到的启示。(2分)【参考答案】10.(2分) A喜欢多事; B逃跑; C吃饱肚子; D飞快(迅速)11.(4分)(1)驴不能忍受(或“禁不住”)愤怒,用蹄子踢虎。 (2)蛇又昂着头等待着(吃)蜘蛛。12.(4分)(1)甲文:A 以为神 B 技止此耳;(各0.5分)乙文:C 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1分)(2)A

9、心理, B 动作。(各1分)13.(2分) 示例:从驴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从蜘蛛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1)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2)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攻其不备,也能出奇制胜。【参考译文】【乙】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顺势往上)而高度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了,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蛇。蛇发怒,(又)回过头来想要吞掉它;蜘蛛便顺着

10、丝飞快地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走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又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做了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趁着它不注意,迅速奋身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疯狂地跳跃颠颤摔打(身子),直到死掉。蜘蛛就吸饮它的脑髓,吃饱后(就)离开了。(2012云南昭通)【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蒲松龄螳螂捕蛇)【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

11、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注释】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踞:趴。盬():吃。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1)闻崖上有声甚厉 渐近临之(3)久之,蛇竟死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2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4分)(1)之反侧倾跌之状 蛇复昂首待之 (2)以以刺刀握其首 以首俯地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然审

12、视殊无所见。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4分)2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参考答案】2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22(1)的它,指蜘蛛(2)用把2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2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2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13、。【参考译文】【甲】有一个姓张的人,偶然在山谷溪边走路,听到山崖上传来很凄厉的声音。他就找寻道路爬山崖偷着看。只见一条身围有碗口粗的大蛇,正在树丛中摆来扑去,不时用尾巴击打柳树,柳枝被打得纷纷折断。蛇不断地辗转翻腾,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控制着它。可是仔细观看又一点也看不出什么,姓张的人非常疑惑,逐渐靠近上去,才看到原来是一只螳螂占据在蛇的头上,用螳臂紧抓着蛇头,无论蛇怎样颠扑都掉不下来。过了好长时间,蛇终于死了。再看蛇的额头上的皮肉,都已经破裂开了。【乙】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顺势往上)而高度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

14、走了,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蛇。蛇发怒,(又)回过头来想要吞掉它;蜘蛛便顺着丝飞快地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走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又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做了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趁着它不注意,迅速奋身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疯狂地跳跃颠颤摔打(身子),直到死掉。蜘蛛就吸饮它的脑髓,吃饱后(就)离开了。(2005年浙江嘉兴中考试题)蜘蛛与蛇薛福成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一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

15、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庸庵笔记)注:飙:暴风。这里指迅速。盬(g:)吸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既克,公问其故齐师败绩果腹而去如是者三四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A登轼而望之 而势稍不及 B 战于长勺苛政猛于虎也C蜘蛛乃盬其脑 今乃掉尾而斗 D 以首俯地 以尾击柳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将鼓之欲穷其林殚其地之出我将东徙温故而知新 (A) (B) (C) (D)4下列

16、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夫战,勇气也”相同的一项是B(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5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原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去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6(甲)文中鲁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在彼竭我盈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意稍倦,以首俯地之时,乘其不备,致蛇于死地。(请以文章原话回答)(甲)(乙)两文揭示的一个共同道理是弱者如果能抓住机会,那么弱小者也可以战胜强大者。【参考译文】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顺势往上)而高度略微差一点。时间长了,蛇将要走了,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蛇。蛇发怒,(又)回过头来想要吞掉它;蜘蛛便顺着丝飞快地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走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又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做了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趁着它不注意,迅速奋身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疯狂地跳跃颠颤摔打(身子),直到死掉。蜘蛛就吸饮它的脑髓,吃饱后(就)离开了。(2002年浙江宁波市中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