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具准备实践活动).docx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4266663 上传时间:2021-07-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具准备实践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具准备实践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具准备实践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师备课参考(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具准备实践活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参考周次教学内容课时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实践活动1-3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1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3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4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性质。难点: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玻璃杯、面巾纸、塑料瓶、气球、锥子、注射器、橡胶堵头、水。1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2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2空气有质量11能用实验和

2、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3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重点:认识空气有质量的性质。难点:用小棍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操作细节。(如何让小棍平稳、怎样给气球充气、怎样给充足气的气球打结、如何把气球挂在小棍上、如何放气等等)。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各种称量物品、细长棍、线绳、支架、票尾夹、打气筒、气球、电子天平、皮球。1测一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2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3热空气和冷空气21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2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

3、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3利用模拟图推想风的成因。重点: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难点:烟在冷热瓶中流动实验;理解风的成因。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蜡烛、火柴、纸蛇、细线、铁架台、大塑料袋、水槽、玻璃瓶、玻璃片、线香、热水、空矿泉水瓶等。1让纸蛇转动。2让“热气球上升”。3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4-7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土壤的成分1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样态。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2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等重要成分。重点:发现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难点:做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包含各种成分的土壤样本

4、。2学生分组材料:(1)采集土壤的工具:小铲子、瓶子等;(2)观察土壤的工具:托盘、培养皿、小棍、筛子、放大镜等;(3)研究土壤的工具:纸巾、250 mL烧杯(或一次性透明塑料杯)。1采集土壤。2观察土壤。3研究土壤成分。5土壤的类型1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重点:观察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征。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样本,土壤渗

5、水性实验装置(包括过滤杯、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水。1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颗粒。2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6肥沃的土壤1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3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4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做肥料袋的材料(透明塑料袋、香蕉皮、菜叶、草根、土壤)。1自制肥料袋。7保护土壤1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都做出了哪些贡献。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

6、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3能够举例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4.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什么和怎么做。重点: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做。难点: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解释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的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托盘、一块草皮、土壤、铲子、洒水壶、水)。1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8-12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8认识固体1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3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重点:认识固体的性质。难

7、点: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纱巾、羽毛、面粉、积木、粉末、尺、量杯、玩偶、盐或沙子、粉笔、纸、蜡块、铁锤、剪刀、小刀、塑料垫板等。1认识固体的质。2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9认识液体1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2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3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重点: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难点:学会使用水平仪。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油、水、牛奶、蜂蜜、液体流速板、量筒、烧杯、电子天平、两个相同的小瓶、水平仪等。1认识液体。2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3认识水平

8、面,使用水平仪测量水平。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1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2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作出合理解释。3能用不同的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些混合物分离开来。重点: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解释比较结果。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来。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黄豆、玉米粉、绿豆、电子天平、小托盘若干个、量筒、木屑、铁屑、红糖、沙子、磁铁、网筛、烧杯等。1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2把混合物分离开来。11把盐放到水里21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2能测量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3能用

9、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重点: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难点:知道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沙子、盐、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定量勺、糖、泥水、矿泉水瓶、石子、脱脂棉、黑纸等。1比较沙子、盐的溶解。2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3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1315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12河流与湖泊11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水(湖水)的来源和河流(湖泊)的地形特点。3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

10、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重点: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难点: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各种水体类型的卡片;淡水生物卡片和湖泊底图;河流与湖泊模型制作材料。1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13地下水11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2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3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重点:知道地下水的成因。难点:多人合作完成简易水井模型的制作。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简易水井模型。2学生分组材料:

11、泉水、井水等地下水图片;简易水井模型制作材料。1制作简易水井模型。14海洋11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2乐于探究海水与淡水的不同,学会搜集证据推理出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杂质。3通过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4通过阅读和交流,知道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重要资源。重点:探究海水又苦又咸的原因。难点:体验海水淡化的简易方法。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海水又苦又咸的探究材料;简易海水淡化装置制作材料;海洋生物卡片和海洋图等。1比较海水与淡水,了解海水发苦发咸的原因。2制作简易海水净化装置。15珍惜水资源11通过交流水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

12、,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2乐于多人合作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能说出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3了解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措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愿意身体力行,节约水资源。重点: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难点:完成体验活动,分析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原因。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托盘、透明塑料杯若干、注射器(10毫升)、量杯(1.5升)、标签纸、塑料小勺子3把、染色水若干。1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2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16-17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6人的呼吸11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

13、作流程。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之间的不同。3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体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重点: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难点:观察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1教师材料:人体半身模型或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澄清石灰水、塑料袋。1比较我们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17运动和呼吸11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三种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2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增强健康意识。重点:能够用测量的方法收集和呼吸有关的数据。难点:能够分析数据并得出相

14、应的结论。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带刻度的塑料瓶、水槽、吸管、计时器、记录单。1测量三种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2测量自己的肺活量。18食物的旅行11能通过图示、指认、模拟等“解暗.箱”的方法,知道并能描述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3能够有意识地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重点:能够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难点: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1教师材料:有关消化系统的人体半身模型或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印有消化器官的围裙、模拟食物在消化道内运动的材料(漏斗、软塑料管、气球、胡萝卜块)。1认识消化器官。2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

15、的运动。19食物与营养11能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2知道食物含有的七大营养素,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能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3能够依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评价自己的饮食结构。能够根据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食谱。4意识到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重点:了解食物的七大营养素及作用。难点:依据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模拟配餐。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碘酒、土豆块、萝卜块、花生及辅助材料,食物卡片。1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2用食物卡片模拟配餐。18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2-31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出满足需求的手工皂,并向同伴展示。2了解并实际经历工程活动的六个环节。3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工程师,进一步激发运用工程技术创造美好世界的愿望。重点:在设计并制作手工皂的过程中,了解工程活动的六个完整环节。难点:对制作的手工皂进行测试改进。1教师材料:教学课件。2学生分组材料:皂基、量杯、水浴锅、电子天平、手套、模具、牛奶、蜂蜜、干花、刮刀、食用色素、基础油(精油)、滴管等。1制作手工皂。19期末复习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