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完成.pdf

上传人:半** 文档编号:4194838 上传时间:2021-05-0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59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完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完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完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完成.pdf(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MG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文综历史文综历史) 24(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24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 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墨子(C)(C)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分析】【分析】 本题立意在于

2、发挥历史学对于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导向作用。试题缘于教材 中的基本历史知识,通过概述墨子一书中有关科技方面的论述,联系教材中关于墨子 思想及代表底层劳动人民等知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C。 25(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25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 表 2 所示。 表 2“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3、(D)(D)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分析】【分析】 本题提供了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表,要求考生准确获取和深度 理解表中所列出的各种信息,并进行有机的综合与概括,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表中列有 4 种 藩镇类型, 分别将各类型藩镇的数量、 官员任免(人事)、 赋税供纳(财政)、 兵额与功能(军事) 的基本情况,展现给考生。从中能够发现,实际上唐朝后期大部分时间内,真正割据的只有 河朔型藩镇,在全国数十个藩镇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唐朝在“安史之乱”爆发后, 还能延续 160 多年统治;且直到“黄巢起义”之前的百余年间,

4、维持了基本的政治稳定,所 以正确答案是 D。而 A、B、C 选项,都是从表格材料的某一栏提取的片面信息,且均不准确。 MG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从官员任免(人事)方面来说, 除了河朔型藩镇, 其他都是听命于中央的, 但这是客观的情况, 并不能得出藩镇“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这样的结论,而且将河朔型藩镇排除在外,也是不 全面的。从赋税供纳(财政)方面来说, 唐后期许多藩镇是不给中央上交两税收入的,“控制 了朝廷财政收入”自然无从谈起。事实上,唐后期的中央财政收入,除了藩镇上交的两税

5、外, 还有盐、铁等中央直接掌握的税收。从兵额与功能(军事)方面来说,河朔型藩镇是割据自立 的,而中原型藩镇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防遏河朔型藩镇,二者之间是一种制衡的关系,但要 说“彼此之间攻伐不已”则过于夸大了,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并且边疆型藩镇主要是防御 外敌,而东南型藩镇兵额较少,一般不参与藩镇间的斗争。但 B 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 中学历史材一般对藩镇持负面评价,容易导致错选。本题选项设置有干扰性,层次感较强, 需全面理解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合理的解读,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 综合能力。 26(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26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

6、布着成百上千个 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 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A)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分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 确、合理的解读及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试题以考试大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为考点, 试题材料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即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北宋前期, 随着制盐技术的进步,私人开办的盐井遍布井研县一带,工匠聚集,这反映了北宋民营手工,这反

7、映了北宋民营手工 业得到了发展,故业得到了发展,故 A A 项正确项正确。工匠靠“佣方身赁力”为生, 虽然能与井主在工作条件方面 进行讨价还价,但却不能说手工业者的地位提高,故 B 项错误。在井盐生产过程中,雇佣劳 动较为普及,但却不能说北宋时期,其他行业中雇佣劳动已经普及,C 项以偏概全,故错误。 本题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盐业生产的过程, 未提及盐业买卖的过程, 故 D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 27(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2727)图 6 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 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 明当时(B)(B) MG

8、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图 6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分析】【分析】 本题立意在考查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迁移能力。A 项落到书画的发展上, 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掌握历史时序,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明初对外交流并未促使中国 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故排除。C 项考查的主干知识是“海禁”政策, 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掌握历史时序的能力,当时“海禁”政

9、策还未解除,故排除。D 项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释历 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从题干中明朝君臣把长颈鹿称为“麒麟”来看,外来物品的 传入显然并未推动传统观念更新,故排除 D 项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 质的能力,从题干中明朝君臣把长颈鹿称为“麒麟”来看,外来物品的传入显然并未推动传 统观念更新,故排除。B 项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 下进行分析的能力。题干所设置的新情境,明显反映的是朝贡贸易,再由以“麒麟”称呼长 颈鹿可知,这个新情境反映的是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故选这个新情境反映的是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故选 B

10、 B 项。项。 28 (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28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 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 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 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C)(C) 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分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解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 力,同时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关照,使考生通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在舆论宣传方面的较

11、量,正 MG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确认识到近代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争取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等方面的重要性。在这一 场战争中,日本是侵略者,在道义上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清政府是受害者,本可以争 取国际舆论的同情、支持和外交主动。然而,日本政府积极进行外交公关,把中国和日本分 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它。日本的舆论公关与清政府的不作 为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出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和不熟悉用近代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故故 正确答案为正确答案为 C C。A、B、

12、D 在时间或史实方面与题干不符,均为错误项。 29(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29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 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 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C)(C)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分析】【分析】 社会主义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争论发生在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一些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反对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认为“绝对不能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

13、”,认为中国唯一 的病症是穷,救治的方法是用资本主义的方法发展实业。其代表人物是张东荪和梁启超。马 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纷纷著文反驳张东荪、梁启超的言论指出:“除了中国劳动 者联合起来组织革命团体,改变生产制度”,是无法挽救中国的。经过这场争论,马克思主 义扩大了思想阵地,认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在思想上为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故 C C 为正确项为正确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 马克思主义在争论中传播的历史作用,以及正确解释历史的能力。确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 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事;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和“消除了知识分

14、子在救亡 图存方式上的分歧”不符合题意,A、B、D 为错误项。 30(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3030)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 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 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 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A)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分析】【分析】 MG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

15、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叙述、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外交政策,属于高中历史学科的 主干内容。从题干材料可知,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步伐越来越近, 英、法、美等国被 迫与中国共产党接触,希望与中国共产党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在这 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思考将来的外交政策,对于西方国家的试探不 作明确的主张和答复, 认为既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种留有 余地的做法一方面是由于有关建国的各项工作尚未直接提上

16、日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共 产党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并结合国际局势的发展来处理对外关系,这正与中国共产党所强调的 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相一致。故本题正确答案是。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A A。另外三个选项,“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 党政权的支持”和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均与史实相违背;“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 支持”从题干材料看不出来,而且也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 31 (20182018 全国全国卷卷)图 7 是 1953 年的一幅漫画, 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 手持“邀 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D)(D) 图 7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

17、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分析】【分析】 本题需要考生对所提供的图文材料予以解读和理解,侧重考查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题干以考试大纲“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探 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为考点,引导考生学习新中国建设的成就, 树立他们科学的历 史观,坚定理想信念。1953 年我国正式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当时全国人民以高度的政治觉悟 和生产热情投入建设中。题中漫画为 1953 年创作,资源勘探队员手持“邀请函”唤醒沉睡 中的各类矿产资源

18、“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新中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 MG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气魄。所以正确选项为所以正确选项为 D D。A、B、C 选项所反映的史实都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可排除。 32(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32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 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 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D)(D) 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

19、 【分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的 能力。本题以诗歌素材入题,力求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西方古代政治史的主干知识, 说明在古代雅典城邦治理中,除了具体的改革法令以外,道德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法治 和德治相得益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有值得交流与互鉴的价值。梭伦改革之 前,雅典城邦实行的是贵族专权的奴隶制度。贵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拥有许多特权,与普 通公民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公民因欠债而沦为贵族的债务奴隶。作为古希腊的 “七贤”之一,梭伦虽然出本题旨在考查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 准确、合

20、理的解读的能力。本题以诗歌素材入题,力求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西方古代 政治史的主干知识,说明在古代雅典城邦治理中,除了具体的改革法令以外,道德也具有不 可或缺的作用。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有值得交流与互鉴 的价值。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城邦实行的是贵族专权的奴隶制度。贵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 拥有许多特权,与普通公民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公民因欠债而沦为贵族的债务 奴隶。作为古希腊的“七贤”之一,梭伦虽然出身于商业贵族家庭,但其看重的并非是常人 所关注的物质财富或金钱,而是作为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人不能因为财富而丧失应有的品 德,这样的认识也是梭伦超越常人之处

21、,反映了梭伦对雅典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的关注。梭 伦不再迷信神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的传统认识,而是转向思考人与现实的关系、人的地位和作 用。这首诗歌说明,面临日益动荡的社会局面,人的道德比财富更为重要,道德具有永恒的 价值。由此可见,梭伦并非反对已有的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也不是抨击一直存在的贫富差 距,更非表达实现权利平等的主张。A、B、C 项不合题意。正确答案为正确答案为 D D。 33(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3333)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 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 “通 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

22、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A)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MG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特别是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在能力要求方面,考查考生说明历史现象能力。马克思主义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的指导思想,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是对考生的基本要求

23、。本题设置的情境是近代 欧洲正义者同盟接受马克思革命理论的过程,紧扣马克思主义生这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主 干知识,体现了对必备知识的考查。材料中有三个要点:正义者同盟改名提出新口号、同盟 目的的规定。只要考生掌握和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基本内容, 就可以知道这三个要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相符。 但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在正义者同盟改名之后,故 B 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 产阶级的斗争可以排除,A A 项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为正确项。项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为正确项。C 项和 D 项均为马克思主义诞生

24、的历史背景,不能够说明正义者同盟改名等变化的历史现象,可以排 除。B、C、D 三个干扰项从时间上排除,考查了考生将特定的历史事实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 分析的能力。 34(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34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 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 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发生的认识(B)(B)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分析】【分析】 此试

25、题以英国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为切入点,着设重考查学生阅读并获取有效信 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独立思考,从所学主干知识中发现问题, 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关于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研究,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形成的 认识也有所不同。传统学者认为,英国较早具备了的技术、市场等有利的经济条件,是工业 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随着研究史料的不断充实以及研究视角的扩展,也有学者认为,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得以较建立是英国较早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后,以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可以采取一系列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了工业革命 的发展。还有学者认为,英国煤铁等

26、矿产资源丰富且便于开采利用是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 重要因素。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与深入,从不同方面解释了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MG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也使得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更加全面使得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更加全面。据此据此,正确答案是正确答案是 B B 项项,A、C、D 项不 正确。 35(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3535)图 8 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D)(D) 图 8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

27、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分析】【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并辨析历史信息的能力。试题设置的情境是联合国成员国在 19451975 年间的数量及各洲成员国比例构成的变化情况, 对应的知识点是教材主干知识 “世 界多极化趋势”中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属于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在 19451975 年间,随着 联合国成员国的数量不断增加,各洲联合国成员国的构成比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945 年,来 自美、苏两大国控制下的美洲与欧洲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绝大多数,而来自非洲和亚洲的 成员国数量较少;到 1975 年,美洲与欧洲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比例下降至一半以下,而 来自亚洲

28、和非洲的成员国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占 50%以上。由此可知,随着联合国成员国的 数量不断增加,第三世界的力量在迅速崛起, 和平力量在不断壮大;相反,受美苏两大国控 制或影响的国家,在联合国所占的比例日益下降,反映了美苏两大国的控制力在不断衰退。 无论是 B 项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 项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还是 D 项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加强,显然并不能从图中反映出来, 因此皆为干扰项,故正确项为故正确项为 A A 项项。 41(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4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材料一 宋代

29、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 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 MG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 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 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

30、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 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 1997 年底,全国共有 91 万个村民委员会的 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 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 年颁布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 积极作用。(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

31、史背景。(9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 分) 【分析】【分析】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是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内容, 从中也 可反映出中国人民探索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治理、推进文化传播的曲折前进的历程。开 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村民自治运动更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 响。目前,我国正处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时刻,基于中国国情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极其重要,不仅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提 高社会文明水平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世界其他

32、国家的社会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因此,总结中国历史上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演变以及经验 教训实有必要。本题意在选取中国历史上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三项重要制度(乡约制度、城镇 乡地方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 作为典型例证,部分地从纵向贯通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 的发展、演变,通过简明扼要的材料激发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考查考生对古代乡约制 度、近代城镇乡地方自治制度和现代村民自治制度的特点、意义的认识。本题考查的知识 点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宋明理学、专制主义,近代的民族危机、西方思想传播、清末新政和现 代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等,都是高中历史学科的必备主干知识。考生作答本题, MGTMGT 整理整理2

33、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除了需要具备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等能力外,还需要应用到多项学科 关键能力,如:客观叙述历史事实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说 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 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 的能力,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等。本题第(1)问有两个问题,即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 度的变化和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考生需要在全面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

34、学知识 进行合理解读的基础上,淮确理解乡约制度的内容和特征,客观叙述和说明宋代到明清时期 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评价乡约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归纳、概括 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材料一,可知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以道德 教化为主到增加宣讲“圣谕”的内容、从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两 个方面。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别从维护社会秩序、发展 生产、 促进文化传播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2)问要求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考生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以分别从清政府的内忧外患、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和 清末政

35、治制度改革等三个方面作答。本问因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中国近代史必 备主干知识,作答的难度不大。 第(3)问要求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本题题干指出村民自治是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 即其相对于以前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而言具有伟大的创造性的意义。考生再结合所学知识, 把材料三的有关信息置于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 就不难答出若干条意义来,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推进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本题作为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不仅考查了多个 必备主干知识点和学科关键能力,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历史学科立德育人的正确导向, 引

36、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对于历史的创造作用,并加强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答案要点】【答案要点】 (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3 分)乡约组织从 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3 分) 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 分)有利于发展生产;(2 分) 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 分) (2)背景:内忧外患;(3 分)西方民主思想传播;(3 分)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3 分) (3)意义: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 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 MGTMGT 整理整理

37、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每项 2 分,答出其中两项即 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 4 分 【评分细则】【评分细则】 (1)乡约制度的变化和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 分) 一 、乡约制度的变化(6 分) 1.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3 分) 只答出只答出“宋以道德教宋以道德教 化为主化为主”或或“明清宣讲圣谕明清宣讲圣谕”一点的给一点的给 1 1 分;答出两点的给分;答出两点的给 3 3 分。分。“宣讲圣谕宣讲圣谕”如

38、果答成如果答成 “加强思想专制加强思想专制”等,也相应给分。等,也相应给分。 2.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推动设立;(3 分) 替代答案:关于替代答案:关于“变化变化”, 如果考生从乡约组织内容的变化(宋以道德教化,明清增加了宣讲如果考生从乡约组织内容的变化(宋以道德教化,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圣谕”)、乡约组织形)、乡约组织形 式的变化(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乡约组织实施范围(从式的变化(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乡约组织实施范围(从“一些地方一些地方”到到 “广泛推行广泛推行”);(范围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扩大 也可以)乡约组织功能的变化(从也可以)乡约组织

39、功能的变化(从“惩恶扬善惩恶扬善”到到“思思 想统治想统治”)等四个角度回答,每点也给)等四个角度回答,每点也给 3 3 分,但总分不能超过分,但总分不能超过 6 6 分分( (内容增加内容增加 功能增加功能增加) 二、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6 分) 1.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 分) 只要答出只要答出“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秩序”或或“加强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中的一点中的一点,就给就给 2 2 分分;答有利于答有利于“中央中央 集权集权”、“维护君权维护君权”,也给分。,也给分。 2.有利于发展生产(2 分) 答有利于发展答有利于发展“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社会经济社会经济”也

40、给分。也给分。 3.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 分) 只要答出促进了道德提高、发展等意思的,都给分只要答出促进了道德提高、发展等意思的,都给分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 、文化素养)。、文化素养)。 (2)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 分) 1.内忧外患。(3 分) 凡答出:社会矛盾尖锐、各地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救亡图存、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成为凡答出:社会矛盾尖锐、各地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救亡图存、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成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列强入侵等,皆可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列强入侵等,皆可得 3 3 分分 (清政府腐败(

41、清政府腐败 救亡图存运动救亡图存运动 自强运动)。自强运动)。 2.西方民主思想传播(3 分) 凡答出凡答出;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 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 学习西方代议制学习西方代议制、 学习西方政治自读等学习西方政治自读等 皆可得皆可得 3 3 分分 西西 方自治制度传入方自治制度传入 救亡图存思想广泛传播(思想解放救亡图存思想广泛传播(思想解放 民主共和思想民主共和思想 不得分)不得分) 3.3.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 凡答出:清末新政、清政府改革政治制度、清末预备立宪等,皆可得凡答出:清末新政、清政府改革政治制度、清末预备立宪等,皆可得 3 3 分分 答答“维新变维

42、新变 MG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法法”不给分不给分 关联弱,但后有与清政府政治改革想联系又可得分,关联弱,但后有与清政府政治改革想联系又可得分, 自救运动自救运动 救亡图存运动救亡图存运动 如果考生答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亦可得分,但本题总分如果考生答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亦可得分,但本题总分 不得超过不得超过 9 9 分(实业救国分(实业救国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 有错别字都不得分)。有错别字都不得分

43、)。 (3)村民自治的意义(4 分) 以下三点,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总分不得超过 4 分。 1.从民主的角度谈自治的意义 如如 “促进基层民主的发展促进基层民主的发展” 、 “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 “增增 强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强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增强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积极性增强村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积极性”“”“保障村民对基层社保障村民对基层社 会的治理会的治理”、“有利于村民当家作主有利于村民当家作主”、“提高了村民主人翁的地位提高了村民主人翁的地位”、“使村民更好地行使村民更好地行 使自己的权利使自己的权利”、“更多地参与民主决策更多地参与民主决策”、“

44、增强当家作主意识增强当家作主意识”等(有利于村民对本地等(有利于村民对本地 的治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加强村民自的治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提高行政效率,推动、加强村民自 治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治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 不给分)不给分) 2.从基层治理制度的角度谈自治的意义,如如“加强了国家对农村的治理加强了国家对农村的治理” 、“健全了国健全了国 家治理体系家治理体系”、“促进农村治理制度的健全促进农村治理制度的健全”、“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推动乡推动乡 村治理的

45、规范化或现代化村治理的规范化或现代化”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3.从农村社会的角度谈自治的意义 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答出一个方面即可。如如“促促 进了社会的稳定进了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解决农村的纠纷有利于解决农村的纠纷纷和矛盾,维护社 会安定”、“有利于农村的和谐发展”、纷和矛护社会安定护社会安定”、纷和矛盾纷和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维护社会安定”、 “有利于农村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农村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建设”、“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有助有助 于建成小康社会于建成小康社会”、“促

46、进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社会主等。(社会主 义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的发展的体现、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义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的发展的体现、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42(20182018全国全国卷卷42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 1719 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 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 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

47、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 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 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 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 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 MGTMGT 整理整理2012018 8 年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全国卷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解析 (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卷) 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48、(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 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分析】【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是近年来修改后的 历史学科高考考试大纲新增的要求,旨在引导培养学生从发现问题入手的自主学习、创新思 维和能力。 本题的情境为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文学作品往往折射出该时代的许多重大历 史现象,能够成为了解历史的重要素材。本题以小说作为材料,实现了情境设置的创新, 贴 近现实生活,增加了考生对试题的熟悉感和亲近感。鲁滨逊漂流记的不同情节反映出了 近代早期新航路开辟和大航海时代、殖民扩张、奴隶贸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许多重大 历史现象

49、, 能够成为了解历史的重要素材。 本题以小说作为材料, 实现了情境设置的创新,贴 近现实生活,增加了考生对试题的熟悉感和亲近感。鲁滨逊漂流记的不同情节反映出了 近代早期新航路开辟和大航海时代、殖民扩张、奴隶贸易、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许多重大 历史现象,均为学生学习的主干知识,可以供考生提取情节,保证了试题的开放性,让考生 根据自身对历史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避免应试教育的死 记硬背。本题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小说情节反映出历史现象,但本身并非历史真实。本题 要求要求考生首先从小说中提取一个情节,然后指出该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后概述 和 评价该历史现象,展现出将阅读文学作品与分析历史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思维过程。 本题考查 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历史学科各项能力的全面考查。首先,考 生在发现问题过程中,需要对小说梗概进行整理,从中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 息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