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综论_秦艳琼.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179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谣综论_秦艳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童谣综论_秦艳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童谣综论_秦艳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谣综论_秦艳琼.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性 声 明 本 人 郑 重 声 明 : 1 、 坚 持 以 求 实 、 创 新 的 科 学 精 神 从 事 研 究 工 作 。 2 、 本 论 文 是 我 个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究 工 作 和 取 得 的 研 究 成 果 。 3 、 本 论 文 中 除 引 文 外 , 所 有 实 验 、 数 据 和 有 关 材 料 均 是 真 实 的 。 4 、 本 论 文 中 除 引 文 和 致 谢 的 内 容 外 , 不 包 含 其 他 人 或 其 它 机 构 己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 5 、 其 他 同 志 对 本 研 究

2、 所 做 的 贡 献 均 已 在 论 文 中 作 了 声 明 并 表 示 了 谢 意 。 日 期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 人 完 全 了 解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有 关 保 留 、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 学 校 有 权 保 留 学 位 论 文 并 向 国 家 主 管 部 门 或 其 指 定 机 构 送 交 论 文 的 电 子 版 和 纸 质 版 : 有 权 将 学 位 论 文 用 于 非 贏 利 目 的 的 少 量 复 制 并 允 许 论 文 进 入 学 校 图 书 馆 被 査 阅 ; 有 权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内 容 编 入 有 关 数 据 库 进 行 检

3、索 ; 有 权 将 学 位 论 文 的 标 题 和 摘 要 汇 编 出 版 。 保 密 的 学 位 论 文 在 解 密 后 适 用 本 规 定 。 作者签名 : 目录 癱參參參 “ 鲁 參參 “ 馨 “ 元 和小儿瑶云,打麦打麦三三三,乃转身曰,舞了也 。 这首唐宪宗元和年间的童谣,很多学者理解 为是儿童们边歌边舞欢庆小麦丰收时唱的, 三三 三 指六月三日打麦时节。然而研究者发现,据 某些史料记载,这首童谣是用隐喻的手法记 述了唐宪宗元 和十年(公元 819 年六月三日,宰相武 元衡入朝途中遭宦官指使的歹人伏击 被害的事实 5。 另外,自先秦开始,方术和阴阳五行学说兴起,谶讳之风盛行,加之东周

4、列国志栽,有 红衣 小儿降临人间造谣,通过童口流传人间。所谓红衣小儿就是指荧惑星,荧惑星是火星, 故称 红衣 小儿 。 荧惑说 是中国童谣产生的异说,从现有资料看,是论最早见于典籍的 大概是三国志 “ 吴书 “ 陆凯传:在吴主孙唯不顾国情民力耗费巨资,不远数千里之遥迁都武 昌、民怨沸腾的情 况下,左丞相陆凯上疏力陈利弊。陆凯在引童谣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 昌 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 昌居 之后说: 翼星为变,荧惑作妖,童瑶之言,生于天心 足 明天意。 这大概就是后来童 谣 荧惑说 之所本。真正把童谣与阴阳五行学挂钩而陚予一定 理论色彩的是唐初名相房玄龄。在 他带头编撰的晋书 “ 天文志中说: 凡

5、五星盈缩失位, 其精降于地为人。岁星降为贵臣:荧惑 降为童儿,歌遥嬉戏;填星降为老人妇女:太白降为 壮夫,处于林麓;辰星降为妇人。吉凶之应, 随其象告 6。 自此,童谣又被人为地賦予了谶 3 据考证,这首童谣写的是西汉赵飞燕的故亊 “ 赵飞燕本是阿阳公主家的舞女,身材苗条,姿色迷人 “ 被称 帝选 进后宮立为皇后。赵飞燕不能生育,但她妒嫉别的宮女生的孩子继承皇位,便阴谋将宮女生的孩了 “ 一个 一个 地害死 “ 成帝死后五年,赵飞燕以 残杀继颺 的罪名废为平民,感触后宫,自杀而死 “ 4 南宋绍兴三年(公元 1133 年 ),浙江发生地震,地上生出白毛,韧不可断 .天灾又加兵祸,当时朝廷军卒

6、常抢 掠妇女,故每每有母子随军而行,世谓之老少军。这首童谣是对当时现实的描述 “ 5 引自陈鼎如、赖征海编 古代民谣注析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104 页 . 6 度理论界将此处 象告 理解为 眾吿 ,即 众告 然据美国纽约 East West Forum(中外论坛 ) 双 月刊 1995 年第 5 期学者与古天文栽 ,)此系传讹。这里的 象 是指物象,即物之象,在此 ;、 V 为天象、 星 象。它是一种神秘的天文符号。文章指出,我们的老祖宗就是根据天文崇拜而确定了一种文化的选择,认 为各 种天象、星象均是对人世间吉凶祸福的一种预示而对之敬若神明。如丨 1 月之蚀、 星出现为凶兆,

7、罕见 的 五 星连珠 (金木水火土五星相随)为吉兆等。这种民族心理结构与 荧惑说 心理结构均为模式。 天象 作为一种神秘的天文符号来 預告 人间凶吉,若曲解为 眾 告 .己改变了原总。此讹时能出白 汉 字简繁之误,众多征引者在査阖 典籍时 , 误将 象 字看成繁体 聚 象 眾 形似,就简化 l u 为 众 为严 谨起见,在此研究者将其改回 , 期 望引发童谣研究者们进一步的探讨 “ 注:此文作者尚未 6 考诂楚。 6 玮功能,蒙上了一层诡异玄怪的巫术色彩。 荧惑之说更是直接导致童谣被当作政治运动的工具:童谣乃荧惑星下凡表达天意的说法 深入 人心,所以历史上众多起义造反运动均藉儿童之口散布舆论,

8、令大众以为谋反实乃顺应 天意,从 而获得民众的大力支持 7。对于统治者来说,意识到童谣的巫术性易被别有用心的人 利用之后,他 们从法律上来禁止撰造童谣 .唐代统治者曾将童谣称作 诗妖 ,并下令禁止, 和小胖子就是表达对于儿童之爱的佳作。 二、五四之后的童遥搜集与研究 五四期间,北京大学的歌谣周刊创刊,引起了一股收集民间歌谣的热潮,北京大学 中国 民俗学会编辑的民俗丛书中关于童谣的书就有: (朱 立民 )。另外朱自清、顾颉刚、周作人、娄子匡、钟敬文等人在对民间歌谣整 理研究的同时,均对 童谣有所著述。 在童谣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中,周作人是一位最先进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正是因 为他, 童谣才有

9、了一个现代的名字 儿歌 。 1913 年,周作人在绍兴县教育会月刊上刊登 绍 兴儿歌征 集启事 ,一年之后只收到一份投稿, P 是周作人独立搜集, 就所见闻陆续抄下, 共得儿歌二百 左右 ,随之写了儿歌之研究。从此以后一段时期,周作人更致力于童谣理 论方面的研究探 索,他撰写了的有关童谣的文章有:中国民歌的 价值( 1919)、 周 刊发行词( 1922)、 读 ( 1923)、吕坤的 ( 1923)。 11 11 转引自中国近代文学大系 “ 民间文学集( 1840-1919),钟敬文主编, k 海书店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15, -719 页。 9 周作人对童谣的讨论,承接了他 人的

10、文学 12 、和 儿童本位 等在当时中国来说属丁 “ 启 蒙性质的观点。在一系列研究中,周作人首先正本清源,拭去了蒙在童谣上的迷信尘垢: 儿歌是 儿童的歌讴之词,古言童谣 ,他还给将童谣分为母歌和儿戏两大类 13 14。同时周作人 还将儿歌用 于儿童教育,由于儿童学语,先音节后词意,与幼儿学语,先节奏语调,到能说 话时才能复述歌词 的发展顺序是一致的,所以周作人认为 此儿歌的所由发生,其在幼儿教 育上所以重要,亦正在 此 , 若在教育方面,儿歌之与蒙养利尤切近 幼稚教育务在顺应 自然,助其发达,歌谣游戏 为之主课 。周作人强调童谣的思想内容必须 应儿童身心发展之 度 ,强调 儿童之本能的兴趣

11、与趣味 , 若达雅之词,崇正之义,反有所不受也 。他一如 既往地反对只重视童谣的智识与教 训,从而处处用心穿凿,挖掘深意的做法: 中国家庭教育 的弊病在于不能理解儿童,以为他们是 矮小的成人,同成人一样的教练,其结果是一大班的 少年老成 到了现代,改了学校了,那 些 少年老成 , 主义也就侵入里面去。在那里 依法炮制,便是一首歌谣也不让好好的唱,一定要撤 上什么应爱国保种的胡椒末,花样是时 式的,但在那些儿童可是够 受了 之后的童谣研究,多是作为一小部分而散落在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理论书箱中,薄薄 几页 里被一笔带过。真正关于童谣的理论著作,当数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的儿歌浅谈 (1979)。在书

12、 中,蒋风从历史及发展、特点及教育作用、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对儿 歌进行了分析,最后 还针对现代儿歌创作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 民间文学手册( 1982) 书抓住童谣在来源、特点、流传方式方面的特点,给童谣下 了 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 劳动人民及其子弟在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欣 赏趣味 的前提下,以简洁 生动的韵语创作并长期流传于儿童中间的一种口头短歌 。并且,该 手册从内容 入手,将童谣分为生活性童谣、思想性童谣、知识性童谣、趣味性童谣四大类。 同时他们认为,童 谣在儿童的生活中有着相当大的教育作用。 对童谣进行全面集成、研究 、 概 述的要算朱介凡先生。他在 199

13、0 年出版的中国儿歌 中对 1500 多首童谣进行分类叙述、讲解,并对童谣的起源与分类、内容与形式、结构与风格 等作了全 面的概括与分析。 1996 年,为响应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的呼吁及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的号召,北京 亚联 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家书店联合发起一项活动,在中国范围内征集当前依然流行丁 “ 孩童 和老人 之口的传统童谣,集成一书 中国童谣 M。 在叶春生、李惠芳、吴超等民间文学家的理论著作中,均可见到从起源、语言特点、内 容、 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等方面对童谣的分析,这些理论对研究者的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近年来学术界对童谣的研究依然很少,而且出于不同的视角,对童谣的看法自然也不同

14、。 u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用提出所谓 人的文学 ,即 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 m 问题,加以 记 录研究的文字 , 人道主义 指的是是 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 S , W 此周作人将新文学 的 本质界定为 重新发现人 的一种手段,根本目标在助成人性健全发展 “ 13 母歌是儿童尚不能 a 语,母亲与他嬸戏,用以抚慰他时所唱的歌,可细分为催眠歌、 #儿歌、人事歌。儿 戏是 儿童自歌自戏之词。又可细分为游戏歌、谜语、叙事歌等。 14 郁宁远主编,中国童谣,中国妇女儿童出版社 1996 年版。 10 在研究者査阅的文献当中,绝大部分的研究是从历史和文艺两个方面进行的,历史学的研究 多

15、是从 文化学、民俗学的角度,对童谣尤其是传统童谣做考证和比较,并结合历史背景对童 遥进行分析, 在这里,童谣是记载某一时代历史的文献。比如论客家童谣的文化功能 15 文中,作者认为客 家童谣生动地反映了客家地区的文化背景、风土习俗和审美情趣,它在一 代又一代客家人口耳相授 下,起到了传承客家文化的作用,既给客家人的童年带来了欢乐, 也对客家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有着 重要影响。它的文化功能表现为 :娱情功能、教化功能、贮藏 功能(唐群, 2005)。文艺学则多是从 词汇学、语言学、美学等方面入手对童谣进行分析, 曾 爱娥( 2005)在其硕士论文童言童语、童 心童趣一 -传统民间儿歌语言探析中,从语

16、音 特色、语汇特征、语法特点和修辞方式四个方面入 手对传统童谣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并将传 统童谣语言与儿童生活阅历,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审美取 向以及儿童语言习得相结合,在系 统描述儿歌在语音、语汇、语法以及修辞方面特点的同时,探索 其对儿童语言、生活知识及 伦理道德和个性培养等方面的教育意义。专门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童谣 的比较少,大部分与 文艺学结合在一起 “ 还有民间文学方向的研究者运用心理学、民俗学、教育学、 美学、语言 学等学科的知识,从共时与历时角度来探讨了民间儿歌也就是童谣的基本特征。研究认 为, 民间儿歌的特征有六:游戏性、愉悦性、巫术性、自创性、地域性与时代性。(周书云, 2003

17、) 最 近几年,对童谣的研究有很多是集中在 灰色童谣 、 另类童谣 上面,研究者们归 纳了该类 童谣的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时代背景、大众文化、儿童文学创作、学 校教育、家庭教 育方面的一些不合理因素被认为是 灰色童谣 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国外研究概述 童谣在英文中是 “Nursery Rhymes ,英国有本著名的童瑶集叫 MotherGoosc ,中文译为鹅妈 妈童谣集。它里面的童谣在英国流传时间相当久,有的长达数百年,总数约有八 百多首,有幽默 故事、游戏儿歌、谜语、催眠曲、字母歌、数数歌、绕口令、动物歌等,都 是英、美人士从孩童时 代就耳熟能详的。比如下面这首: Humpty

18、 Dumpty sat on a wall Humpty Dumpty had a great fall All the kings horses And all the kings men Couldnt pul Humpty Dumpty together again16 再有: Cross Patch, draw the latch Sit by the fire and spinlke up a cup, and drink it up Then call the neighbors in17 15 嘉应学院学报 (哲学杜会科学 )第 23 卷第 5 期, 2005 年 10 月,第

19、16 页。 16 大意为:蛋在断崖之上孵着,孵着孵着掉下来了,就算聚集了国 F 所有的马,就算聚集了国丨 “: 所有的亡了 “ ,蛋 也不能再恢复原来的样子。英文中 Humpty-dumpty 是蛋的意思,卞典毕 .解释为胖矮人,其源头可能正在于 此。 17 大意为:克劳斯帕奇,画上门插销,坐在炉子和纺车边上:拿起一杯茶,把它喝光,然后把邻居们叫进来。 通过对国外文献和书籍的査询,发现国外对童谣的研究比较丰富多样。有对童诵的来源、发 展历 史的考证研究的,有从时间上对童谣的梳理的,还有很多是从儿童读写能力的获得的角 度进行研 究,比如有研究者认为在读写能力的获得方面接触童谣的儿童比未接触过童谣

20、的儿 童有明显优势 ( The Importance of Nursery Rhymes,Danielson,Elaine,2000)。另外,也有研究尝 试将童谣里的戏剧元素 整合到学前课程里面,还有人专门研究童谣里面的科学常识等等。 12 第二部分概念上的认识:什么是童谣 一、童谣的概念 童诵,在古代亦被称作 孺子歌 18 19、 小儿摇 小儿语 20 等, 童子 、 孺子 、 小儿 皆指儿童,由此可见,童谣的主人是儿童,它须得是出自儿童之口,否则不应专称 童 谣 ,而应称 民谣 了。但是古代相当一部分 童谣 ,聱曲晦涩,传递的是成人的思 想和看 法,不过是借用了儿童之口,来加强其神秘巫术的

21、性质。现代的童谣概念,一般指的 是儿童喜欢 的、适合儿童的那一类有节奏的韵文,其内容纯朴率真,声调自然顺口,且形式 并不固定,因而 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念唱。 现代的童谣,更多地被称作 儿歌 ,但是由于人们对儿歌的范围有不同理解,二者是否 可 以等同视之,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二、童摇与儿 歌 儿歌是什么?这似乎不言自明,其实有很多人没弄清楚,混滑甚至弄错了概念。研究过 程中, 研究者一再地被问到、也不断地自问着这个问题:童谣和儿歌有什么区别?收集资料 过程中研究 者还发现,不管是文献记录还是人们的观念,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仍处于较为混乱 的阶段: 儿歌 一 词,很多人把它理解为儿童歌曲,譬如(小小读

22、书郎、小燕子、蜗牛 与黄鹂鸟等这样 一些循着固定乐谱而唱的歌曲,音像市场上和老歌、军歌、流行歌曲等等 并排放在一起的 儿歌 便是证明:也有人认为儿歌就是那种儿童们喜欢说的短小而且押韵 的 顒口溜 ,比如 城门城门 几张髙、(你拍一,我拍一、 、金波的蝴蝶蝴蝶你找谁这些格式、韵 律更为 自由,讲求形象和意境的儿童诗都赫然在内。 22 周作人:儿歌之研究( 5V78 贞,转 自朱自淸中闽歌谣。 16 言中的真实反映。歌谣一经产生,便会像 风 一样,迅速地在民众口头流传开去,并不断 地被 人加工、修改、补充和完善。 原始人类为了生存的生产劳作,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也产生了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便 有了

23、交流的需要,于是语言逐步产生。意识和语言的发展构成了歌遥产生必不可少的条件。 尽管原始 形态的语言只是简单的呼声,但它既用于交流思想又用在指挥和协同劳动动作中, 当它和某种笨 重劳动相结合的时候,又往往具有简单的节奏和韵律,这便形成原始歌谣的雏 形 “ 关于歌谣的起 源,鲁迅先生曾做过一段通俗生动的说明: 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 创作的。可惜没有人 记下,也没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 也不会说的,为 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 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 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 一个人叫 杭育杭育 ,那么这就是创作 倘若用什么记号留 存了下来,

24、这就是文学;他当然 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 杭育杭育 派。 36 的确,人在劳动中,特别是负重时,会自然而然地发出喊声。一般情况下,这只是一种 机能 性的生理反射。可是当原始人集合在一起,同时发力,把一段大木或者别的什么重物抬 起来,迈 着整齐的步伐, 杭育、杭育 地把它搬到远处去,这情形就不一样了。这场面至少 包含了两重 创造性因素:一是群体对协同动作、整齐步伐节奏的认知:二是运用前呼后应的 声音节奏 劝力 的发明 “ 人类艺术天才的萌动,正是从对节奏的体认开始的 37*所以,无论 是对动作节奏的感知, 还是对声音节奏的应用,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看, 杭育、杭育 的节 奏应和,实在是人类最早

25、 的艺术劳作。虽然它是那样原始、那样粗糙,可毕竟还是一种始发 性的创造 “ 这,便是人类最早 的劳动之歌,歌瑶的原始,便从此跨出了一步。 语言和意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丰富了词汇,加强了联想力,因而原始人类的表达又有 了进 步:一方面, 呼声被运用到劳动之外更广阔的范围,另一方面,只有虚音的呼声逐渐被 填上实词, 具有了一定的内容和思想,成为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的形式。这时的歌 谣,已跨出胚胎, 走向初期成长的道路。 古歌谣的另一个起源,是出于原始宗教, 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敬仰,于是歌颂 其 威灵,赞叹其功烈 38。显然,这样的歌谣是在特殊的场合和时间才会出现的,因此,如果 从真正

26、 民间 的角度来看,前面所说的表达内心和描述劳动场景的原始歌谣更常见于原始 先民生活当 中。 由于年代悠远,文字较晚出现还有记录工具的局限,原始歌 谣的全貌,已很难考定了一 一因 此它们像 风 一样,刮一阵,从这里到那里,最后飘然而去,后来到周初,有采诗与 献诗的古 制 39,便有了 诗三百 传于后世,民间的歌谣才算真正开始载入史册。我们都知道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年版,第 270 页。 39 周初的清明盛世,王者为了考察政绩,需要采列国之诗 以观民风 , M 时,为了寻欢作乐,也需要采集 民 间歌谣制作新声,于是,民间歌谣得以被搜集和采录。 17 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 雅 ,有 正

27、的意思,雅音,也就是正声,是宫廷的典雅音乐,小 雅 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 以舞蹈。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 15 组风 本是乐曲的统称。 15 组国风并不是 15 个国 家的乐曲,而 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共 160 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 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如果承认雅和颂是 雅乐的话,那么风便是 土 乐 了。因为它是日常百姓在唱他的日常生活。朱裹曾说,风诗 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 相与咏歌,多言其情也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邶风 “ 静女 中的亙相期约 周南 “ 关雎中的

28、切切思念 * 41,还有卫风 “ 淇奥中对心仪男子的赞美 与思慕 42 43“ 其实 风 里面不仅仅谈感情, 还有对劳动的赞美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 芣苢,薄言有之;也有对统治者的不满:硕鼠硕 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亦有 对生命的嗟叹蜉蝣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 忧矣,于我归处?总而言之,不管是 表达情爱,还是描述生活,再或者慨叹天地,不知不觉间民间 歌谣从生活中浮现出来,它的 形成和流传是如此自然,毫无做作之态,在人们还无察觉之时,就已 经浸润到生活之中。它 那活泼生动的语言和真朴的内在情感总在打动 着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广大民 众,长久地附着在 街头巷尾,以其原始的形态做

29、为民众生活的点缀,并积淀成一种具有深厚的历史 生活内容和 审美情感的、极有意味的审美形式,这一形式更是 孕育一切语言文学的艺术母体,又 是滋 养人性完美人格的生命母体,更是后世人们修验理性、探索未来的精神母体 。 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间歌谣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是人 类物 质生产方式和广泛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显示反映,它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联,它包括社会 生活的诸多 方面,也包括人化的自然美,同时还包括人类对社 会、对生活、对自然的感受, 它是漫漫历史长河 中,人类精神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民间歌谣产生的初期并没有下意识的分类,更没有明确地以儿童为

30、对象 的创作,非要说哪首民谣是专门以儿童为对象而编、而唱显然不合逻辑。因此我们的观 点是:童谣 其实很早就己存在,可以说它和民谣同样古老。但是,和 童年 一样,这些带 有着一定的时代 精神认识的概念,尽管早就存在着,却一直因为认识上的黑暗而未被 发现 正如大家熟知,在人 类初期,幼人的独立世界并没有被发现,那时候的幼人,其实就是小了 一点的成人,他 们没有属于 自己的衣服、生活用具、活动场所以及文化,成人勾儿童之间没 有界限或者界限很模糊,因此很多 学者认为那时候 儿童 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儿童尚未 被发现,何谈童谣。 显然,原始的歌谣就是全民的歌谣,如果非要有分类的话,也只是叙事谣和祭祀谣以

31、及 劳动 谣这样的区分,基于传唱主体而创作或分类的歌谣是没有的。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童谣,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43 郁宁远:歌者与传者,选自中国童谣中国妇女儿童出版社 1996 年版。 18 : 在那个时候可能并不只是在儿童口中流传。直到后来,民间歌谣发展到一定水平 .内容愈见 丰富, 流传愈加广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岁月中,有些歌谣经过儿童自 己的选择而 一代代流传了下来(只有那些真正属于儿童的歌谣才能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

32、),与 此同时,有人开 始分门别类地对民间歌谣进行研究和记载,或许是出于某种目的,又或许是 认识到儿 童与成人的 不同,他们将传唱于儿童中间的那部分歌谣单独整理出来,童谣的被; 命 名 和记录也就顺理 成章。尽管如此,真正称得上第一本的童谣集出现,却己是在清朝了, 是郑旭旦的天籁集, 比诗经晚了上千年。 童谣的来源 上文所探寻的,是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童谣的起源问題。接下来我们将要分析的,是横 切面 上儿童口中的童瑶传自哪里的问题。 就个体而言,其生命中接触童谣,我们或许可以有这样一个很温暖的幻想 : 将将朵朵 接篮里发出一个有节奏的声音 .这个声音吸 I I 了一旁的母亲,她举起手, 拟 小儿

33、态重复一遍: 将将朵朵一一 婴孩立刻被这声音逗乐了 .成千上万的婴孩都在摇篮里 被这声 音和动作逗乐,也听到了生命中的第一首童谋 . 幻想毕竟是幻想,少了科学的严谨,所以没有说服力。的确,要仔细分析某则童谣的出 处或 来源而且让人信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研究者深入了解、分析了所搜集到的 童谣之后, 对其来源作出的归纳总结。 童谣首先是说出来的,而儿童的发展特点又决定了文学作品大多是通过听觉的形式被他 所感 知,听自人嘴,说于己心,这种口耳之间的传播决定了童谣的来源:人。什么人?成人 和 儿童 .周 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中说, 儿歌起源约有二端,或其歌词为儿童所自造 .或本 大人所作,而儿

34、童歌之者 1 钟敬文也认为儿歌包括一切儿童与母亲及文人们为他们所唱 作的歌,并指出 西人研 究儿歌,多把她分作两类,就是母歌与儿歌 此处的儿歌是相对于 母歌的,指 儿童自己所作所 唱的歌 ,母歌就是大人为小孩所作的歌 44 45 * 简明文学词典中 说,儿歌有自编的,也有成人 拟作的 辞海 童谣 条中也说:童谣有儿童自编自唱的, 也有成人拟作的 47。 可见成人是童谣的一个重要的通常也是最初的来源。来自成人的童谣,可分作以下三类 : 1. 逗弄婴儿之谣 获得言语能力之前,儿童只是童谣的接受者,既不创作,也不传播,这时的童谣全部来 自于 成人, 儿未能言,母与儿戏,歌以侑之 w。当然,此处的 母

35、 不单指母亲,而是指 所有与婴 儿玩耍的成人。上文那则世俗小儿语正是这样的 母歌 : 将将朵朵 . 44 周作人儿歌之研究 K 王泉根评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557 页 , 详 见钟敬文关于 K中国现代儿章义学文论选,王泉根评选,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600-601 页 . 44 周绍兴主编简明文学词典,作家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30 页。 47S 征农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800 页 - 44 朱 6 清:中国歌谣中语,详见该书第 179 页。 19 倘若婴儿哭闹,大人就会紧紧抱着,轻拍身体,口中哼到

36、: 惜惜皇皇喏, 惜惜皇皇哦, 哦哦哦 . 这样的童谣词句甚为单调,也没有明确的意思,甚至只是无意义的音节,我们只能用谐音的 字将其 写出。其实那时候的婴儿,又需要什么意思呢?对他而言,这只是外面的节奏和卢音 里的一种。对 再大一些的儿童,童谣里便有了实际意义的词,其意思亦更为丰富,睡觉时: 乖乖宝贝儿你睡吧, 蚂虎子来了我打它 哭闹时,成人逗乐: 又会哭, 又会笑, 两只黄狗会抬轿 . 还有很多成人与婴儿之间游戏时瑶,以下这首,成人与儿童食指相点,谣曰: 虫虫虫虫飞, 飞到南山吃露水; 露水吃饱了, 回头就絶了 . 何德兰在其(孺子歌图中也录有一则北 京地区的成人带儿童进行点物游戏之谣,边唱

37、边点 出幼儿 相应的手指: 大拇哥, 二拇弟, 钟鼓楼, 护国寺, 小妞妞 爱听戏 . 不难看出,此类童谣更多地是在成人的口中传播,儿童那里鲜有出现 “ 但是这又的确是童谣 , 因为 它的内容是明显地针对儿童的,况且也受到儿童的喜爱。 2. 成人有意识地传给儿童的童谣 此类童谣是在儿童能够顺畅言语之后,成人明显地以儿童为对象创作,并特意传给儿童 的。 比如这首几乎每个妈妈都会教给孩子的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20 这首也是家喻户晓的: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 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 . 松氣有几个,让我数一数 .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

38、五 . 此类童谣里面,或多或少总有一些 教育 的意味,尤其是现代社会,成人愈发看重了教育 两个 字,难免在传授童谣时先在自己那里进行一遍 过滤 ,尽量地挑一些 有意义 的来说 给儿童 “ 但是成人向儿童传授的童谣,也常常会被儿童的偏好所左右,更进一步说,就是童 谣在儿童那 里还得再过一关,儿童的喜爱与否,是对童瑶的最大考验,一则童谣倘若得不到 儿童的喜欢,即 使勉强传了也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得以继续传播。所以,尽管大多数的成人没 有心理学、文艺学或 者语言学的知识,仍会自觉地根据 对象 的特点和偏好,创作出适合 儿童趣味的童谣来。 还有一些游戏谣,和游戏一起,同为成人所传,著名的(拉大锯便属此类:

39、 拉大锯,扯大锯, 妓妹家,唱大戏, 接闽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也要去 . 研究者还曾在南京市某幼儿园中班观察到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室外活动时,集体诵的一则童谣 : 城门 城门几丈高? 三十六丈高 . 骑大马, 带把刀, 走进城门切一刀 . 再如下面这则,成人和儿童一起拿着纸笔画画玩的时候,为增强趣味 , 编了这样一首 画画 谣 , 每说一句,对应地画一部分(画法详见图 1),最后居然画出一个简笔小人,这类童谣 深受儿童青睐: 一个丁老头, 欠我俩煤球, 我说三天还, 他说四天还, 再送我一个咸鸭蛋 . 三根技菜三毛三, -张烙饼七毛七, 一串糖葫芦六毛六。 21 m i 指 导 i. 童 商 简

40、 笔 人 的 丫 夬 谣 4 9 3. 被儿童听了而学去的民谣 有些民谣,其内容并非明显针对儿童,成人也常常说出来,但是儿童听来觉得有趣 .也 便学了去, 广为传唱,比如这首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算九, 三九四九冻死狗, 五九六九水走浮头, 七九八九隔河看柳,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49 4 9 该 采 用 友 或 清 高 居士的 帖子 关于一个丁老头的歌 iS。怀念己经逝去的六一系列 (2) ,研究 *和 发 帖名 “ 进行过沟通并己征得其同意,在此特别说明并致以谢总。 帖了 “ 地址: http:/bbs.qian 丨 22 这原是民间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状况、生活习惯编出来的生活谣,一

41、到数九天,便会在谈话 中出 现,儿童无意间听了,尤其喜欢,记在心里并流传开来。再如下面这首: 吃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 下了皮包往前走,看见一条人咬狗, 拿起狗儿砍转头,砖头咬我一大口 . 从内容来看, 夹着皮包 、 上火车 这些都是成人的生活经验,尽管意思上故意颠倒错乱, 但 也错的合理,而且此谣韵脚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可见这是成人为了趣味所编,不想在儿 童那里 竟也得到认可。 童谣的另一个来源,就是儿童自己。儿童是天然的创作者,吃饭、游戏,太阳、月亮, 任何 场景、任何事物,都是他们创作的灵感所在。拿根竹竿当马骑,两腿跑的稀酸,还以为 马儿四蹄 生烟,嘴里更是得意地哼道: 骑马来,

42、骑马去 . 玩着玩着,一片乌云飘来,于是就有: 下雨了,打雷了,爸爸妈妈要回了 . 夜晚抬头看到天上的月亮, 月亮公,跟我走,你杀鸡,我打渴,我们俩人交朋友 . 或者 月奶奶,高挂挂,与你拐棍你下罢 . 这些童谣内容更加自由灵活,用词简单浅显,韵律上面却稍显稚嫩,不过倒更像儿童自己的 话, 尤其里面会出现很多第一身(注,指第一人称)的叙述和第一身的代名词,十足的童心 童眼,非 儿童不能编出如此精彩之作。游戏中的儿童更是能随口编唱童摇,他们口中的游戏 谣,其含义未 必和游戏相关,重在音节和谐,起到统一游戏的作用,比如这首跳皮筋时的童 谣。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

43、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九八九九一百一 . 传播方面,这类童谣没有特意的教,也很少专门的学,它们就那样在一代又一代的儿童中传 唱着。 上面这则童谣,不知不觉间,就出现在每个跳皮筋的儿童口中,仿佛一样再自然不过。 这样的童 谣,大都不是来自成人,儿童是在旁观或参与游戏过程中自然地习得的 ,一 般是从 23 比自己大一点的儿童那里听来。下面这则童谣,研究者常常在南京儿童的游戏 5D 中听到,询问 其源 处,儿童摇头 : 别人也这样玩的,所以我们也学会了 一米一米三,上高山, 高山上不去,从头滚下来 . 再过一百年,我就当皇帝 . 小结:实际上,虽然童谣有的来自成人,有的来自儿童,但童谣

44、的真正创作主体却是儿 童自 己。因为成人创作的童谣最终还是要跑到儿童口中,它们的最终检验者是儿童,只有被 儿童认可的 童谣才会被儿童传唱。而且在传唱时,儿童往往会按照自己的需耍对他创类童谣 的词语进行改编或 再创作。鲁兵创作过一首 童瑶 一文中,曾就一首童谣之变异做过考证: 狂狂斑斑,跳过南山;山南北斗,猎回界口;界口北面,二十弓箭! 以下是周作人的分析: 据古 谣谚引此歌,并 ( 静志居诗话中文云: 此余童稚日偕闾 巷 小儿联 臂蹈足而歌者 ,不详何义,亦未有验。 又古今风谣载元至正中燕京童谣云: 脚驴斑 斑, _路南山;南山北斗,养活家狗;家狗磨面,三十弓箭! 可知此歌自北而南,由元至清,尚在流行,但形式逐渐不同了。绍兴现在的确有这样一首歌, 不过 文句大有变更,不说 狸脚斑斑 了 “ 儿歌之研究中说: 越中小儿列坐,一人独立 作歌,轮 数至末字,中者即起立代之,歌曰: 铁种斑斑,斑过南山 .南山里曲,里曲弯新官上任,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