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的研究_李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113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的研究_李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山东省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的研究_李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的研究_李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的研究_李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 “” 划 “ V”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 / 硕士 文山东省高中生参与篮 球运动动机的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 硕 士d 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己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 “” 划 “ V” ) 山东省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的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 博士 / 硕士

2、d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 / 硕士 d 学位论文。本 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 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 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运动参与动机是人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行 为。学生参与动机的提高,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功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学校体 育课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改革教育内容、重建教材

3、体系等 具有很大的帮助。篮球运动在我国开展广泛,以其强烈的竞争性、趣味性、多变性、观赏 性,以及高要求的团队配合性等特点,深受广大的学生的喜爱,是中学 学校体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研究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的水平情况,可以了解不同背景下的高中生 参与篮球运动动机的差异,找出其中的规律,对指导髙中篮球教学、提高篮球课教学质量 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 方法,通过对山东省篮球运动开展较好的高中学校随机抽取 912 名学生进行调查,详细分 析了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不同参与形式、不同年级、不同生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 子女之间参

4、与篮球运动动机的差异,以及参与频率与参与动机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学生的 访谈与观察,针对山东省髙中生篮球参与动机的现状,对提高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提 出建议。研究表明: 1. 男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强于女生。女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喜欢参与 剧烈的活动,因此在参与篮球运动动机上女生要小于男生。 2. 学校业余篮球训练队成员比普通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高。学校业余篮球训练队的成员 在参与篮球运动时比普通学生具有更多的目的,使得他们具有比普通学生更强的动机性。 3. 不同的篮球参与方式拥有不同的特点,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喜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形式 参与篮球运动,因此以不同方式参与篮球运功的学

5、生的动机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4. 农村生源的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动机上比城市生源的学生强。多数的城市生源学生不喜 欢运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造成了城市生源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低于农村生源学 生。 5. 不同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学 业压力过大,过度忽略体育运动是造成以上两方面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无差异的主 要原因。 6. 山东省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呈现出随着参与频率的增大其动机性越大的特点。 关键 词:高中生;篮球运动;动 机;差异 Abstract Sport participant motivation is the power

6、 of people involved in sport,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behavior of the students to join in sports. To improve the participant motivation,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to join in sports gam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strenthening the consc

7、iousness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reforming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and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system of materials. Basketball develops widely in our country, so many students like to join in by its strong competitive, interesting, changeable, ornamental, and demanding teamwork

8、 ? tha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chool sports.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motiva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level of basketball situation, we can understand the contex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basketball motivation differences, to find out which

9、 rules to guide the high school basketball teaching,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basketball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literature materials,use questionnairejnterview method statistical of maths and physics, Through carries on the sample investigation from the Senior mi

10、ddle school in Shandong Province which basketball development well,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gender, different movement horizontal, different forms of participation, different grades and students, between only children and the difference in basketball moti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frequency

11、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with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basketball for the status of motiv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s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to improve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ame of basketball to make recommendations.And the result show that: 1 .Mot

12、ivation for participation in basketball ?boys are stronger than girls. Girls due to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other factors, does not like involved in violent activities, so the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basketball less than boys. 2. Team members of the school extra-curricular basketball traini

13、ng team in the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on in basketball are higher than the general one. the school extra-curricular basketball team members when participating in basketball have more purpose than the general students and that make them have a higher motivation than the generals. 3. The different

14、basketball participation way ha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preferences and needs to chose the different participation way of basketball?so there has greater difference motivation in the different way to participation basketball. 4. Students of rural participating i

15、n basketball motivation higher than the urban students. Most of urban students do not like sports, and lack of a sense of spirit, caus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urban students lower than rural students in basketball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5. The different grade, the only child and the non

16、-only child do not have th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in the participat basketball motivation.The academic pressure of students are oversized and over-neglected sport are two aspects reason for students have no difference in participate in the game of basketball. 6. The motivation of basketball of the

17、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er their motivation.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baskerball;motivation;difference 1. mn . i 1.1 选题依据 . i 1.2 文献综述 . 2 1.2.1 动机的基本概念 . 2 1.2.1.1 概念 . 2 1.2.1.2 功能 . 2 1.2.1.

18、3 分类 . . 2 1.2.2 关于动机的相关理论研究 . 2 1.2.3 运动动机的基本概述 . 4 1.2.4 国外关于运动动机的研究 . 4 1.2.5 国内关于运动动机的研究 . 5 1.2.5.1 国内关于运动动机相关理论的研究 . 5 1.2.5.2 国内关于运动动机激发与培 养的相关研究 . 6 1.2.5.3 国内关于不同群体运动动机的相关研究 . 6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7 2.1 研究对象 . 7 2.2 研究方法 . 7 2.2.1 文献资料法 . . 7 2.2_2 问卷调查法 . 8 2.2.2.1 研究工具 . 8 2.2.2.2 问卷设计 . 9 2.2.

19、2.3 问卷发放与回收 . 9 2.2.2.4 问卷效度 . 9 2.2.2.5 问卷信度 . 9 2.2.3 数理统计法 . 9 2.2.4 访谈法 . 9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9 3.1 调查结果统计 . 9 3.2 山东省不同性别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11 3.2.1 在外部调节因素上的差异 . 12 3.2.2 在投射因素上的差异 . 12 3.2.3 在认同因素上的差异 . 12 3.2.4 在内部 动机方面的差异 . 12 3.2.5在无动机因素上的差异 . 12 3.3 山东省不同运动水平的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13 3.3.1在外部调节因素上的差异 .

20、13 3.3.2在投射因素上的差异 . 13 3.3.3在认同因素上的差异 . 14 3.3.4在求知因素上的差异 . 14 3.3.5在求成就因素上的差异 . 14 3.3.6在求刺激因素上的差异 . 15 3.3.7在无动机因素上的差异 . 15 3.4 山东省不同参与形式的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15 3.4.1在外部调节因素上差异 . 16 3.4.2在投射因素上的差异 . 16 3.4.3在认同因素上的差异 . 16 3.4.4在求知因素上的差异 . 17 3.4.5在求成就因素上的差异 . 17 3.4.6在求刺激因素上的差异 . 17 3.4.7在无动机因素上的差异 .

21、17 3.5 山东省独生与非独生子女高中生 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20 3.6 山东省不同生源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21 3.7 山东省不同年级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动机比较 . 22 3.8 山东省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与参与程度的关系分析 . 25 4.结论与建议 . 28 参考文献 . 30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33 那射 . 34 . 35 山东省 ll 中生参与监球运动动机的研允 1. 前言 1.1选题依据 1895 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至今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篮球运动已深入我们的 生活之中,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随着人们对物质与文化方面的

22、需求日益提高, 人们对运动的需求也愈加强烈。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精力相 对旺盛,因此在这一时期加强体育锻炼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陈兴盛等人通过 研究指出,在学校开展的诸多体育活动中,球类运动最受广大学生和老师欢迎 1。篮球 运动以其强烈的竞争性、趣味性、多变性、观赏性,以及高要求的团队配合性等特点,吸 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参与进来,满足他们在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对促进中学生身心 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中学生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升学竞争激烈, 学生有着很大的学习压力,身体素质也相对降低。多参加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 一条重要途径。让更多的

23、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可以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扩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通过研究了解中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针对他们对篮 球运动不同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方 法和手段,使他们可以更好的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面向 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体育教学逐渐向人文化、科学化发展,改变了原 来的以竞技体育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趣味性、健身性、 实用性内容为主的授课方式转变。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他 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也就要更多

24、的了解学 生喜爱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参与运动的原因等种种问题。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对 中学生参与 体育活动的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如今中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人数占很大比重,因此研究中 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可以有助于更好的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促进体育课程 改革的实施。 多年来我国虽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未深入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 儿童为重点,也就是在校的中、小学生。运动的参与动机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 是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了解中学生的运动参与动机,针对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 的方法和手段,

25、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培养他们 “ 终身体育 ” 的意 识,更好的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 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的篮球比赛预计将加入 U19 年龄段的比赛,也就是说培养和选拔 队员来源主要是现在的中学生。通过对中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把 握现代中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心理因素,对篮球人口普及、人才的储备、培养以及对 U19 队员的选拔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动机的基本概述 1.2.1. 1 概念 动机 ( motivation)最早由伍德沃斯 ( R. Woodworth)引入心理学的,最初被认为是推 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在心

26、理学中对动机存在很多的看法,心理学家 普遍认为动机是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 愿望或理想 2。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是人类大多数行为的 基础。动机必须要有目标,由目标来引导个体的行为方向;动机同时也要有心理和生理上 的活动,其中心理上的活动可以促使个体获得并达到他们的目标,生理上的活动则负责执 行一些外部的行为。 1.2. 1.2 功能 通过研究表明,动机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激活功能。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 作用,可以促使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一般来说,带有动机的个体对一些对动机有关的刺激 非常敏感,进而促使个体完成某项活动反应。

27、第二,指向功能。动机可以使个体将行为指 向一定的对象和目标,指引个体向某一目标进行行动或者产生反应。动机不同,个体追 求的目标和活动的方向也是不同的。第三,调整和维持功能。动机可以让行为具有坚持性, 当动机激发个体进行某种活动之后,这项活动是否可以维持下去都是由动机来进行调节和 支配的。 1.2. 1.3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 类标准,我们可以将动机分为不同的种类。以需要的种类和对象来划分, 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由于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 由于社会性需 要而产生的动机)或者称为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以兴趣特点来分,可以将动机分为 直接性动机(指向活动本身的动机)和间接性动

28、机 ( 指向活动结果的动机 ); 根据动机的 来源可以分为外部动机(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和内部动机(源于主观内部原因的动机 ); 还可以将动机分为缺乏性动机(以排除缺乏与破坏趋吉避凶为特征的动机)和丰富性动机 (以享乐、追求新奇等为特征的动机 ); 此外,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还可以将动机分为有 意识的动机(个体有意识的去获取成功达到目的的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 个体无意识的 去获取成功达到目的的动机 )。 1.2.2 关于动机的相关理论研究 人们研究动机已经有超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理论。本能 理论,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受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影响而产生的,认为大

29、部分的行 为是由本能控制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生物 性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性本能( James, 1890)。麦克杜格尔 ( W. McDugall)系统的提出了 本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 ,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和思想的根源, 他认为人类具有有十八种本能,如逃避、拒绝、好奇等 ( McDugal, 1926)。 2 由于本能理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 20 世纪 20 年代,伍德沃斯 ( S. Wood, worth)提 出了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理论,即由于生理需要引起的紧张状态可以激发和使个体产生一 些行为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来消除这种紧张。

30、C. L. Hull 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用于解释 生物的一些机能,如吃、睡等 ,他认为有些驱力来自于外部刺激,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有 些驱力来自于内部刺激,不需要学习获得。驱力理论可以解释一些行为,但是不能解释驱 力增加的行为。 针对驱力增加的行为, Hebb 和 Berlyne 等提出了唤醒理论,他们认为人总是处于被唤 醒且维持在生理激活的最佳水平,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刺激 水平和偏好之间是呈倒 U 形曲线的关系。 驱力理论强调个体行动来自于内在动力,但却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起行动中的作用, 于是,针对这个缺陷有人提出了诱因的概念,即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具有激发或者诱

31、 导 个体向目标的作用,可以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 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内在需要时才可以推动个体产生行为,并且具有持久的动力。 Maslow (1944)提出了阶梯式的层次需要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具有层次性的,当 人的低阶段层次得到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需要发展。他将人的需要分为 5 个层次:第一层 是生理需要,这个层次是最低、最基本的需要,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第 二层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是爱和归属的需要,第四层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是自我实现 的需要,也是人类需要的最 高层次,是人对于自我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行为倾向。马斯 洛的层次理论中将人的

32、基本需要归纳为先天就有的,模糊了人们对与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 的差异,同时, Maslow 片面、过分的强调了没有低级需要的满足就没有高级需要,忽视了 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但需要层次理论也不失为一种完整的需要理论,对很多 学科产生重要的影响。 现代的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在对来自于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输出 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念,从而引起和改变行为。于是动机的认知理论成 为了研究的重点。 J. Rotter 认为,人们作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是取决于他对该行为可达 成的目标的期望和该目标对他个人的期望 。 Tolman (1932)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 系或

33、者反应与刺激的联系 。 Heider (1958)指出,人在失败时会去寻找失败的原因,一般 会将其总结为内因和外因,进而将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会把失败的原因归 于自身,而外控形的人会把失败归于外部因素 ( Rotter, 1966)。Weiner (1971)系统的 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在原 来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 “ 稳定性 ” 的维度。班杜拉 ( Bandura, 1977) 提出的自我功效论是一种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 存在于期待的奖励或者处罚之中,强调自我效能感是促进活动的

34、一个维度。德维克等人提 出了成就目标理论,他们认为由于个体不同进而对自己能力的看法也不同,这种对自己能 力的认识会影响他们对目标的选择。 3 1.2. 3 运动动机的基本概述 运动动机,是人们参加运动活动的动力,具有启动人的行为、并使该行为以一定的强 度在运动活动中进行保持的特性。一定活动水平的运动动机可以让参与体育运动者在运动 中表现的更加努力,低运动动机可以使人放弃退出运动 7。(张力为, 2000)。 运动动机具有以下的功能: ( 一)发动功能,当个体想要运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就可 以成为心理动力去推动个体进行体育运动;(二)选择功能,运动动机可以使个体的运动 行为具有固定的内容,从而保

35、持个体的运动行为趋向于一定的活动目标;(三)强化功能, 运动动机可以决定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努力程度,运动动机强的个体参与体育运动会表现 出注意力集中,肯于付出,遇到困难 也会努力克服;运动动机不足的个体往往会选择放弃 并退出运动;(四)维持功能,运动动机与个体参与体育运动坚持时间长短有关,运动动 机强的人参与运动的时间要长于运动动机弱者。 运动动机的分类。根据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行为需要还是社会行为 需要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引起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动因来 源不同将运动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指向性不同,将运 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简

36、介动机。 1.2. 4 国外关于运动动机的研究 国外对于运动动机的研究成果很多,通过查阅资料可 以看出,国外研究者研究重点主 要放在运动参与的内部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动机影响、运动动机量表研制与检验等。目前 国外学者研究目标已转向自我效能、目标定向等方面,但为本研究提供依据不大。 肯扬 ( Kenyan, 1968)认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有多方面的动机,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 很多,并不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 1。 Weigharten 等 ( Weigharten , Furst, Tenenbaum& Schaefer, 1984)以以色列青年为 研究对象,发现运动中竞争的动机倾向于运动提供给他们

37、的实质性的独立 、承担责任和做 决定 11。 巴特 ( Butt, 1987)认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来自于生物动机和体育活动经历 的强化 12。 朗赫斯特等 ( Longhurst&Spink, 1987)以澳大利亚 8-18 岁的体育运动参与个体为研 究对象,发现男子与女子在 “ 技术改善 ” 方面,女子要好于男子。 Wanger 等人 ( 1989)通过对篮球运动员的研究,发现获得奖金的运动员比没获得奖金 的运动员有较低程度的内部动机。 布罗德金等 ( Brodkin&Weiss, 1990)通过以不同年龄段的游泳运动参与者为研究对象, 深入探讨了不同年龄段人群参与游泳运动的动机之间的差异。 怀特 ( White&Duda, 1994)通过研究表明,体育运动的男性参者自我倾向高于女性参 与者,特别是在尚水平的竞争上。 布纳马诺 ( Buonamano, 1995)对进行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进行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