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教案(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9819192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二则教案(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庄子二则教案(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二则教案(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二则教案(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庄子二则教案-第 9 页庄子二则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北冥有鱼一、情境导入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及其复杂的乱世。战时,诸侯征战不已,暴君奸臣杀人如麻。他的志向抱负无法在现实中实现,他无法获得生命的自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在想象上天马行空,神奇瑰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1、作者介绍庄子,姓庄,名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2、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2、相关作品资料。(教师补充)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

3、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3.题目解说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1、把握重点字词:(1)北冥有鱼:冥:同“溟”,海(2)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息:气息,这里指风。(4)野马: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5)志怪也志,记载2.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

4、;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3.一词多义: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字)莫名其妙(动词,说出)其:其正色耶?(连词,表示选择)其视下也(代词,指大鹏)4.词类活用:齐谐者,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5、文言句式: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去以六月息者也(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四、再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1、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主要写了两层意思,一是鱼变为鸟

5、,鲲变为鹏,描绘了鹏的变化和展翅高飞的情景;二是“鹏南飞”有所待“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朋,变化神秘莫测,奋飞气势壮美。)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赏析这一句的表达效果。(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刻画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气息)五、写作特色(1)善用比喻、寓言故事来说理,富有感染力。(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一句或几句,如野马、尘埃等,将抽象的道理讲得非常具体形象。)(2)想象丰

6、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一开始描绘了大鹏展翅而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天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魅力,极富浪漫主义气息。)六、主题归纳本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七、布置作业综合练习同步训练八、板书设计鲲?鹏(怒而飞,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万物皆有所待”鹏徙南海(水击三千、扶摇九万)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梳理上节课内容2、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领略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今天我们学习另一则庄子的文章,体验一下庄子的机智与幽默。二、

7、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1.把握重点字词:(1)是鱼之乐也:是:这。(2)全矣:全,完全、肯定。(3)子之不知鱼之乐:子,你;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4)请循其本:循:追溯。(5)云者:助词用于句末。(6)既已:已经。2.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3.一词多义: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我知之濠上也(代鱼,鱼之乐)4.文言句式:是鱼

8、之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三、复述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一妙在换角度思考问题。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说是扭曲了惠子的愿意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词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9、(庄子转换了问题的角度。庄子回转话题,把“安知”(怎么知道)理解为“在哪里知道”,然后回答说“在濠水上知道的”。)3.二人辩论了很久,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占据了上风?探究: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探究: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

10、,惠子才是胜者。4.本文中,惠子认为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别人的心理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四、写作特色(1)精彩的论辩艺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辩论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诗意。五、拓展延伸庄子一书中有许多内容已衍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在汉语中的有:鹏程万里扶摇直上望洋兴叹朝三暮四东施效颦涸辙之鲋邯郸学步六、主题归纳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七、小结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完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八、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