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3902937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精品文档】第 9 页21.庄子二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3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作者,识记重点字词,通读课文,把握文章感情基调。2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难点: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教 学 过 程主备人:赵婧二 次 备 课:1.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

2、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惠子偏重于知识论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感。【注释】 贷粟:借粮。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中道:道路中间。波臣:水里的小人物。

3、激:引。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处:安身之地。然:乃,就。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一、预习导航 1.读准字音 鲲( ) 徙( ) 抟( ) 南冥( ) 濠梁( ) 鲦鱼( )2.通假字 北冥有鱼( )其正色邪( )3.古今异义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今义:高山湖泊名)安(古义:怎么 例句:安知鱼之乐 今义:安全)子(古义:对人的尊称 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今义:孩子,儿子)4.文言句式 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

4、也(“者也”表判断)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5.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6.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二、文学文化常识。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 ,名 , (朝代)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三、学习北冥有鱼【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2.抟扶摇

5、而上者九万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几千里长。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2.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南冥是天人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3.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4.句子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词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

6、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课堂反馈】1作者主要通过 、 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2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请你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你是如何理解庄子的反问的?(考点:反问句的作用)庄子并不正面回答惠子的

7、问题,而是采取反问的方法来回答。以“非我”者不如“我”者不知“我”知鱼。点拨:以反问句的形式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答在问中,语气肯切,坚定有力。2.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

8、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课堂反馈】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3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课外拓展】(一)庄周家贫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9、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我 将 得 邑 金 将 贷 子 三 百 金 可 乎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 (2)子何为者耶 何:(3)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 (4)君乃言此 乃: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5 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二)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

10、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注释】 相梁:在梁国为相。国:国都。练食:干净的竹米。醴泉:甘美的泉水。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庄子往见之 见: (2)或谓惠子曰 或: (3)非练食不食 食: (4)非梧桐不止 止: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8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 9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鹓”“鸱”“腐鼠”分别指什么? 10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