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终稿)..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098491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终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终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终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终稿)..doc(3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0一五年十一月32目录前 言2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一)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3(二)专业设置情况3(三)在校生规模4(四)生源质量4二、本科教学基本条件6(一)师资队伍6(二)主讲教师7(三)教学经费7(四)办学条件8三、教学建设与改革11(一)专业建设11(二)课程建设12(三)教材建设13(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4(五)实践教学14(六)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16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8(一)教学中心地位18(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19(三)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20(四)开展专业认证(评估)情况21五、学生学习效果22(一)学生学习满意度22(二)应届本科生毕

2、业及学位授予情况23(三)应届本科生就业及攻读研究生情况24(四)毕业生成就24(五)学生体质测试与达标情况25(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25六、发展特色27(一)紧贴行业需求,凸显学科专业体系的行业特色27(二)紧贴社会需求,多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7(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教育特色明显28(四)建立全程就业服务机制,破解就业难题29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1(一)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31(二)下一步改进计划与措施31前 言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1971年,国家决定将上海交大机车车辆系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

3、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南昌。1978年,华东交通大学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独立办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高校,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依山傍水、临江怀湖,集江河湖山于一体,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汇幽雅清翠于一身。现有各类建筑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余元。校园内百鸟齐鸣、百花争艳、百树竞发,是宜教、宜学、宜居的山水学园。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工、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8大学科门类,建立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学生23000余人,教职工170

4、0余人,正副教授560余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等高端人才80余位。学校共有17个学院,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0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院士工作站、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和智库平台21个,获得了以国家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我省首个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等为代表的一批省部级以上奖励。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江西高校前列,是“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2014年学校紧抓教

5、育部和省教育厅实施 “本科教学工程”契机,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学基本建设,注重优势教学成果培育,获批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获批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均位居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实现了我校历史上首个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大突破,成绩显著。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和开放办校的发展道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行业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办学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

6、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与专业定位:以工为主,以交通为特色,工、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专业设置情况学校现有60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学校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招生。2014年招生的本科专业54个。表1 2014年本科招生专业及学科布局一览表学科门类本科专业专业数量比例(%)工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测

7、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2750管理学工程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916.67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3.70经济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47.41法学法学11.85文学英语、翻译、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47.41教

8、育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23.70艺术学音乐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舞蹈表演59.26图1 2014年本科招生专业学科布局图(三)在校生规模2014年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共计2334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9748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人数 84.59%;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58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人;全日制专科生1834人。(四)生源质量生源质量是学校办学声誉的标志。近年来,学校一本招生比例不断扩大,录取分数均呈逐年递增趋势,生源质量明显提高,高考录取分数线稳居江西省高校前列。2014年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其中有25个省(市)全部或部分专业参加本科一批招生,占招生省份的83

9、.33%。在江西省新增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翻译(英语)、公共事业管理五个专业参加本科一批招生,至此,已有42个专业参加本科一批招生,占文理类专业的87.5%,占文理类普通收费专业95%左右。2014年生源质量再创新高,录取4829名本科新生。在25个本科一批招生省份中,72%的省份超一本控制线10分以上,其中福建、贵州省,理科录取最低分超一本线40分以上,海南省,文科录取最低分超一本线51分。在省内,我校本科生源质量位居省内高校前三名。本科一批中,文科录取最低分超出控制线1分,理科录取最低分超出省控制线4分。表2 2014年我校江西省本科录取分数批次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录取

10、平均分文科超一本线理科超一本线文科超一本线超二本线理科超一本线超二本线文科超一本线超二本线理科超一本线超二本线一批542185623652515304527.973.97535.99.9二批527353045062750736511.5532.55514.7643.76软件5205254992048514505.1426.14497.4226.42二、本科教学基本条件(一)师资队伍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学校现有教师 1356人,其中专任教师 1276人,聘请校外教师160人;教授183人,副教授36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21%以上,生师比 17.92:1,教师数量

11、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表3 2014年专任教师分类构成表类别教师(人)比例(%)职称结构教授18314.34%副教授36328.45%讲师54943.03%助教18114.18%学位结构博士26420.69%硕士83665.52%本科17513.71%年龄结构35岁以下51440.28%36-50岁63549.76%51-60岁12710.00%2、师资队伍建设及成果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动力之源。继2013年,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待遇全省最高的人才引进办法后,2014年引进教师40名;并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了信息、艺术两个学院的院长,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高水平学

12、者报名应聘。同时,学校实施教师“在职提升计划”、“企业锻炼计划”和“海外研修计划”,全面提升师资队伍能力水平。表4 2014年度专任教师培训、交流结构比例交流类别人数占总教师比例校外进修322.51%教师培训927.21%国内外交流312.43合计15512.15%目前,学校拥有一批专家学者入选国家百千万第一、二层次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井冈学者,江西省青年科学家,“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轨道交通安全与环境”和“重大工程结构材料安全性”入选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道路与铁道工

13、程、工商管理教学与实践、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大学数学教学、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图学等6个教学团队成为省级教学团队。(二)主讲教师严格执行主讲教师应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以上学位的规定。对新引进的教师进行相关的岗前培训,并由所在学院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对其进行指导,严格履行新进教师和新开课人员试讲制度。通过“优秀主讲教师评选”等活动,鼓励和引导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承担核心课程,将开课情况纳入教师业绩考评。2014年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182人,上课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9.5%;全校开设本科课程2526门,总门数次8232门次,教授讲授本科课程门数为3

14、39门课,总门次数为570门次,占全校总课程数的比例为13%,占课程门次数6.92%。课堂教学平均规模为65.58人,三个班及以上合班上课占总门次的比例为35.83%,两个班及以下合班上课占总门次的比例为64.17%。(三)教学经费2014年学校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拨款21384.6万元,本专科生学费收入12706万元,两项合计34090.6万元。2014年全年教学经费投入为7345.68万元,较去年上涨了2.5%。其中,本科专项教学经费934.95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5438.18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519.78元;本科实习经费444.45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205.94元;

15、本科实验经费537.52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249.06元。图2 2013、2014年教学经费支出(四)办学条件1、教学用房校园占地总面积2819亩。教学行政用房344297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75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64614.29平方米,生均实验室使用面积2.77平方米。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源近年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达到江西省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086.1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0321.17元。2014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805.03万元。3、图书资源截止到2

16、014年12月底,纸质图书的数量为2029899册,当年新增69901册,生均图书83.52册;纸质期刊1269种;电子图书2331210种,数量达20885.7GB,当年新增10000种;电子期刊数据库为11个,17860种,能基本满足各本科专业的教学需要。4、信息资源及应用校园网与CERNET、CHINANET互联,办公区域网络出口总带宽为302M;核心机房到教学区各大楼之间实现了千兆或百兆光纤互连,接入校园网的信息点2600多个,全校264个多媒体教室均提供了校园网接入服务。有面向全校的服务器50余台,各类网站及应用系统超过60个,共计建设网络精品课程近200门。目前校园网上提供的主要服

17、务有:教学教务管理与服务、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邮件系统、一卡通系统、学生信息系统、招生就业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交大学报投稿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VPN系统等各类应用系统,初步实现了集学习、办公、服务、生活与一体的网络化、数字化校园。5、体育设施优良的场地设备是开展体育工作重要保障。近年来,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也逐年加大投入,现已初具规模。2014年我校对南区原有篮球场、排球场全部地面实行了改造,安装了悬浮地板,改善了场地的条件。北区新建了12片塑胶地面的标准网球场,并建成开放了室内温室游泳池,大大提升了体育场地的

18、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学生网球、游泳两个项目的教学、训练和课外体育锻炼需要。表5 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场馆基本配备统计表内容面积(M2)个数(个)材质备注室外场地设施公共类400田径场754703塑胶、人造草、天然、其他2个塑胶、2个人造25*50M标准室外游泳池49701水泥瓷砖南区球场37476篮球场1369124合成材料悬浮地板改造排球场16538人造草网球场843217合成材料新增12片足球场197002天然草皮北区国防生区球场(篮排羽)24266水泥原印刷厂改造(网球、排)36006人工草专项类羽毛球场10033人造草溜冰场10821水泥投掷场78001水泥、泥土足球训练场90001草皮北区

19、小计186303室内场地设施公共类专项类综合体育馆2576.951木质地板600座风雨操场16311PVC胶网球馆15001丙烯酸室内游泳馆30001水泥瓷砖短池25M健美操房6391木质地板体操馆6391木质地板健身房12852水泥(羽毛球、乒乓球、武术)馆2580水磨石北区食堂四层武术、散打、乒乓球专用场所2363水磨石、软垫小计16213.95合计202516.95三、教学建设与改革2014年,学校紧抓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实施 “本科教学工程”契机,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学基本建设,注重优势教学成果培育,实现了我校历史上首个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大突破,成绩显著。(一

20、)专业建设1、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十二五”期间我校本科专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学校不断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专业结构与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形成以了交通运输为主要特色,以工为主,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社会竞争力较强的本科专业结构体系。一是凝炼方向,重点突破。以轨道交通类优势专业建设作为建设重点,同时及时确立“大交通”的专业建设理念,向公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物流等领域拓展,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交通”专业群。二是整体优化,突出特色。建立完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与“交通”相配套的工科专业体系,强化交通特色,同时在做强做优交通类专业群的基础上,统筹经、管

21、、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学科专业的协调发展。三是实时监测,动态调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自觉把专业建设纳入交通运输行业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根据江西省经济社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设新专业,根据行业发展人才需求实施专业的动态调整,确保了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和调整的及时性。2014年招生的本科专业54个,交通运输学科相关专业达42个,占专业总数的77.78%,其中,直接相关专业11个,占专业总数的20.37%;支撑专业31个,占专业总数的57.41%。学校已形成以交通运输为主要学科特色的本科专业结构体系。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2、。截至 2014年,建设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表 7 特色专业建设情况项目类别专业数占总专业比例专业名称国家级特色专业46.67%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自动化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67%指挥类国防生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5%车辆工程、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1016.6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交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体育教育、建筑学、建

23、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通信工程、运动训练、音乐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11.67%土木工程、音乐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建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6.67%软件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艺文”结合的音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车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610%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法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二)课程建设1、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以通识基础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为“平台”,以课程为“模块”,构建“平台+模

24、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其中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6.7%。表8 课程计划学分比例序号类型学分比例1公共基础课39.521.9%2学科基础课46.525.8%3专业课5430%4集中实践环节4022.2%2、开设课程2014年,学校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优化整合,淘汰部分过时陈旧的课程,改革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质量。2014年全校共开设了2605门课程(必修课程2072门,选修课程533门),其中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98门次。3、特色课程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大课程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的建设、培育工作

25、。2014年学校投入15万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经费,投入30万立项建设5门慕课,引入校外8门通识教育类慕课,完成了第三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的验收工作,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建立共享课程教学保障系统,为推动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奠定基础。工程图学SPOC课程在教育部“爱课程网“成功上线。这是我校在“爱课程网”上线的第一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展现了我校本科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取得的又一阶段性成果。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多项有力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学习、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面,着力推行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法。按照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着力推行基于问题的

26、探究式教学、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通过组织观摩教学、教师讲课竞赛和微课教学评比活动,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14年学校在全国多媒体优秀课件比赛中再创佳绩:获全国多媒体优秀课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截至2014年底,共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奖28项,全国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优秀奖1项,省级多媒体课件奖34项,省级微课教学比赛奖12项。(三)教材建设注重精品教材和专著的建设。2014年共有Java语言程序设计、工程项目经济分析、线性代数与计算机绘图四部教

27、材获得“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设立了教材和学术专著出版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教材和学术专著的出版,2014年教材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2项;其中教材为14项,专著为8项;资助总金额为 302700 元。严格按照华东交通大学教材管理办法(试行)和华东交通大学教材编写、评估、选用制度(试行)等规定选用教材,有限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和被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四)教学研究与改革通过教改项目,推动了学校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改革,并将教改项目的建设成果落实到本科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014年教学成果地方高校面向基层一线多维互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

28、现了我校历史上首个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成果针对地方高校面向基层一线就业的问题,构建了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有机互动、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能力素质需求有机互动、全程就业服务与学生内在就业需求有机互动”的多维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经过多年持续探索和实践,有效破解了就业难问题。2014年省级教改课题立项37项、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立项4项,并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表9 2014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本科)成果名称获奖类型基于深化产教融合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基层一线人才网格化心理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数学建模为核心的课外科技活动体

29、系的构建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新媒体的工程图学课程“三开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维”立体英语课堂设计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协同递进”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突出交通特色与先进制造技术特色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竞技体育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轨道交通类专业“四对接”、“三同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五)实践教学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

30、等的培养。1、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安排,2014年集中安排工程训练(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理工类专业平均达38周,其它类专业平均36周。开出课程实验总计 644 门,累计完成课程实验 1306948 人时,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 100%,课内实验教学学分占理论课程比例为9.29%。修订2014培养方案,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9.845%,其它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7.545%。2、实验室建设设有43个实验中心,224个子实验室,总面积为64614.29平方米,其中,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1、9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各1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中心1个;江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实验室1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2014年土木工程实验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实现了我校国家级试验示范中心历史性突破。该实验示范中心为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3、实习基地建设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采用“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增加投入,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保证学生在校内相关工程训练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校外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除

32、巩固与铁路行业的传统实习基地外,抓住机遇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学校先后与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工信委、呼和浩特铁路局、南昌轨道交通公司(地铁)、江西移动公司等部门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建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6个校内实习基地及15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4、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明确选题、开题、指导、撰写、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各环节要求和质量标准。与铁路工程部门、运输部门和工厂签订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协议,确保工科类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90%以上来自工程实际。出台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查重检测实施办法,要求使用同方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

33、计)进行了全面查重检测。检测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一步促进“学风、教风、校风”建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2014年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本科毕业生共计4755人,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指导教师645人,每位教师平均指导学生数7.37人;网上提供可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4445个,平均1.07个学生共一题;456篇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其中,校优67篇,优秀率9.59%;13篇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不及格率0.27%。(六)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1、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在政策、师资、场所、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以科技竞赛为抓

34、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大学生课外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2014年,投入55万元创新专项基金,对40个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进行重点支持。2014年学生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16项,省级以上奖励163项,参赛人数达到10000多人次。2014年制定了教师指导学生竞赛奖励标准,纳入学校教学建设奖励办法。学生竞赛国家级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等重大赛事成绩稳居省内高校前茅。表10 2014年度学生各类竞赛情况项目数量学科竞赛获奖(项)总数279其中:国家级116省级163学生获准专利数(项)

35、10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多措并举促成才。学校广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沙龙、求职模拟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向省教育厅新争取创新创业项目经费65万元。占地近3000平米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投入使用,首批8家创业团队进驻。向省就业局争取创业孵化专项经费100万元及免费创业培训支持。出台并实施“1+4”创新创业导师制度,首批聘任导师51人,新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个。表11 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量国家级20省级45以一体化为标准,建设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专

36、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社会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制定学习培训、职称评定、经费支持等方面的倾斜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2、社会实践2014年,重点组织了22支,452名队员,赴全省21个县市区、乡镇,以“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为主题,通过基层宣讲、教育帮扶、文化宣传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西教育电视台、中国青年网等省级以上媒体给予了广泛报道。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全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3支服务队获评全省优秀服务队。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教学中

37、心地位2014年,是我校“深化改革落实年”。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深化改革抓落实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研究有关本科教学工作的议题29项,通过政策、资源向教育教学一线倾斜,推动学校回归到了办学本位、教师回归到了教学本位、学生回归到了向学本位。一是抓好顶层设计,推动学校回归办学本位。在以深化改革为统领全面推动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将本科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以校党委的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决定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学年考核办法华东交通大学教师培训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强化了以学为本的办学观,切实把我校的工作重心转到了全面提高办学

38、质量上来。目前,学校领导班子正全力推进学分制改革工作,确保自2015级起逐步打通学生自由选课的渠道,并将逐渐放开转专业的限制,最终实现自主选择专业,以切实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抓好教风建设,推动教师回归教学本位。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生上课。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对不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副教授降低职称评聘档次、绩效工资标准,对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聘为教授、副教授。让教学好的教师得到实惠。在专业技术岗位中专门设立了教学型教授系列,提高了“优秀主讲教师”、教学超工作量的奖励力度,对教学一线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薪酬分配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实行分类管理。

39、一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倍受学生赞誉的教师获聘为教授,一批仅有实验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获聘为硕士生导师。让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减免科研、教学工作量等,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院校和企业进修深造,将最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全年选派教师访学、进修人次是2013年的1.5倍。让全体教师感受到温暖。建成了教13栋艺轩咖啡厅等17个教师休息室,并全天候提供茶水、点心等,营造了浓郁的尊师重教氛围。三是抓好学风建设,推动学生回归向学本位。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积极探索思想品德、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把立德作为首要目标,在全校开展了“清晨行升旗礼、课

40、前行上课礼、节日行家书礼”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了入党动机考察系列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把树人作为重要任务,出台华东交通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启动了“1+1学业导师制”,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了1名学业导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实施了“1+4科技导师制”,由每位教师指导1-4名学生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了“1+8”创新创业基地,建成并开放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以及8个创新基地,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通过首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本科教学专项督查活动、首次在新生报到现场树立获奖及学籍处分情况的“红白榜”等系列举措,

41、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到教室听(巡)课32次,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留在教室,把心留在课堂”。(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校历来重视监控体系的建设,2003年承担了教育部规划课题进行专项研究,并出版了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专著。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制度,逐渐建成一个动态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闭合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校、院教学督导组专家、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组成,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监督联动机制。各学院、教研室以日常基础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为主,学校以宏观、重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为主,多方位监控全校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图3 质量保障系统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建立闭环

42、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在教学信息反馈环节,部分信息通过整理进行反馈,如教学秩序检查结果、试卷质量及试卷评阅的规范性、学生评教结果、教学文件检查结果等;部分信息则当场反馈,如:教学档案管理评估时,专家现场将学院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当面反馈给学院,以帮助其改进;专家听课时,现场与教师沟通反馈意见,指导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三)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1、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估每学期校、院二级督导组对全校教学情况进行听课督导。2014年,督导组专家听课共计1449人次,其中,校督导组专家听课338人次,院系督导组专家听课1111人次。院级教学督导组对

43、本学院教师进行听课督导,校教学督导组对被评估教师(包括新上讲台的教师和部分网上学生评教排名靠后的教师以及随机听课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听课督导、并进入网上评教系统进行量化评议。2、学生网上评教经过十年的网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升级软件,对评教结果进行多项数据处理,特别是排除评教结果中的一些不够真实、客观的反映事实的数据,校网评系统日趋完善、规范、合理。目前,正在开发新的教务管理系统,届时,网上评教系统将增加“教师评学生”和“同行互评”等功能。表12 2014年全校评教数据统计学期参评学生数参评率(%)被评教师数评教课程门次全校平均分全校最高分全校最低分2013.21539496.578451

44、37893.3797.3375.912014.12048595.07918165293.6197.5084.043、全校教学秩序检查每学期组织教学管理相关人员不定期对全校教学秩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理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2014年抽查理论课共792堂上课的情况,实验课抽查了56个班级22个实验室的上课情况,主要检查内容为教师上课迟到、缺勤、擅自调改的情况;实验课程的执行情况等。4、课堂教学专项督查活动为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推动教风学风建设,制定了华东交通大学关于开展课堂教学专项督查的实施方案,并于2014年10月中旬到2015年1月上旬开展了以检查督促教师上课迟到、

45、缺勤、擅自调改课及课堂教学情况,深入了解学生迟到和到课率等课堂纪律情况以及课堂学习状况为主要内容的为期三个月的课堂教学专项督查活动。学校领导、职能处室全体领导参与,各学院统一指挥,党政团学联动,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教学督导及时跟进,活动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5、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每学期对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或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因主观过错而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教学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以及违背国家或学校有关规定的违纪行为,进行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此间,每学期还按规定完成了试卷检查工作、优秀试卷评选工作、期中教学检查等专项工作。(四)开展专业认证(评估)情况给水排水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复评与土木工程专业初评申请,将于2015年5月开展评估。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意见,要求所有工科专业都必须逐步接受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各工科专业须制定工程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公文通知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