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教学设计(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441486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歌行》教学设计(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歌行》教学设计(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歌行》教学设计(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歌行》教学设计(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歌行教学设计-第 - 7 - 页长歌行教学设计内容提要 :这篇教学设计分为两个部分:教学设计和反思。其中,教学设计部分包含的要点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这篇教学设计的特色之处在于:我采用了表格式备课,老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另外,在设计中处处以识字教学为核心,体现了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教材分析长歌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3个主题单元“时间”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本课节录自我国古代乐府诗中的名篇长歌行,讲的是时间如流水,要珍惜时间,努力上进。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家喻户晓的名

2、句,是许多人少年励志的座右铭;这两句也是课文的重点。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抓住古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并且在读中认字、识词。 学情分析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不够,对诗中有些字词的理解不能一下子说得清,道得明,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侧重于识字、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目标1、会认9个字、3个词,掌握“力”和“海”字的笔画笔顺。2、结合课文插图,了解诗句意思。3、熟读、背诵课文,知道从小珍惜时间。教学重、难点1、学会新字新词;朗读、背诵古诗。重点2、了解诗意,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难点教学模式谜语引入,激发兴趣初读古诗,随文识字朝霞网版权所有!游戏激趣,巩固

3、字词品词赏句,感悟诗意感情朗读,背诵古诗拓展延伸,积累深化教学策略1、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检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多层面的朗读,使学生在互动中感悟古诗内容,了解古诗意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朝霞网版权所有!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回头,千金万金买不到。】师读谜语2、板书:时间3、揭示单元主题4、揭示课题1、猜谜语2、齐读3、个别读、全班读在引入课文时出示“猜一猜”,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谜语来创设教学情境,自然巧妙地引入到单元主题,再揭示课题

4、。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二、初读古诗、随文识字1、师范读古诗。2、老师读得怎么样?3、你想不想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4、接着请同桌共用一本书合作读古诗。 5、指导学生分行读准字音,并且随文识字。6、把这四行古诗连起来,你还会读吗?7、师:黑板上的大书会读了,你们自己的小书会读吗?1、评价2自己小声读古诗,圈生字3、同桌合作读古诗4、【看黑板上的古诗】一行一行地、多形式地读诗句,并在读中认字、拼音、识词5、生齐读黑板上的古诗6、生齐读书上的古诗朝霞网版权所有!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把古诗的字音读准。这个环节的教学,从课文到句子,从句子到词语,再从词语到单个的生字,逐步

5、缩小语境,这样的设计分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真正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当然有读得不够准确的时候,我都注意了纠正和指导,并适当地进行了拼读的练习,识字的同时也巩固了拼音。三、激发兴趣、巩固字词1、古诗会读了,诗里的词语娃娃想考考你们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2、生字娃娃也想出来考考你们。【生字卡片】(师示范:复复复,反复的复)(1)师强调 “壮”、“努”、“伤” 和“川”的 字音。(2)师强调记“悲”、“何”字的字形。(3)师强调“力”和 “海”字的笔画笔顺。3、生字娃娃要奖励你们玩个游戏开火车。4、师:生字娃娃还要奖励你们玩个游戏抢读生字。5、师:认识了词语娃娃和生字娃

6、娃,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相信这一次你一定能把这首古诗读得更好。1、个别读(全班跟读)全班齐读三遍2、一生带词读全班跟读 齐读生字个别说认字方法个别书空集体书空3、分小组开火车组词4、全班抢读生字5、生齐读古诗这个环节重在激发兴趣、巩固字词。从复习词语入手,再从词中抽出生字来认读、组词。本课的生字,有的侧重字音;有的侧重字形;还有的把识字与写字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书空笔画笔顺。接着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四、品词赏句、感悟诗意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爷爷带着

7、孙子来到哪里?他们来干什么?海水是从哪里来?引读第一行古诗2、师引出第二行古诗。3、【出示前两行诗意】师读4、问:我们该不该珍惜时间呢?回答得不够坚决,用手拍着你的胸脯坚决地再回答一次。我们该不该珍惜时间?5、过渡:那么我们该怎样珍惜时间呢?师模仿老爷爷语调读后两行诗。6、老爷爷说的话就是在告诉我们怎样珍惜时间。(1)老爷爷说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不努力,什么时候徒伤悲?(2)老爷爷说的话告诉我们:小的时候不怎么样,长大后就会怎么样?(3)【出示后两行诗意】老爷爷说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不怎么样,什么时候就会怎么样?7、拓展:那么从现在起,你该怎么做?1、看图说话2、个别读、齐读第一行古诗3、

8、多形式读前两行古诗4、齐答:“该”;拍着胸脯齐答:“该”5、个别答 个别读后两行古诗 齐读6、个别答个别读后两行古诗 齐读7、个别答个别读后两行古诗 齐读8、个别答正因为前面的环节中,孩子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了,所以在这个环节,加上我恰当而巧妙的引导由课文插图入手,利用插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由此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前两行。接着我围绕古诗里的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提出3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读好古诗的后两行。这样图文结合,不但指导学生读好了古诗,还巧妙地引导学生了解了诗句的意思。最后再进行一个拓展“那么从现在起,你该怎么做?”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五、读、背古诗1、孩子们,让我们再一起

9、来回顾一下老爷爷告诉他孙子要珍惜时间的时候说的话2、让我们把老爷爷的话,也就是这首古诗背下来,记在心里,时刻提醒自己,也提醒我们身边的人要珍惜时间。1、齐读古诗2、自己背古诗 同桌互相背 全班背在这个环节里,我指导学生把4行古诗连起来读,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味道。最后的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了。六、拓展积累1、【出示两句谚语】师稍作解释2、小结:我相信从今天起,我们一、七班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珍惜时间的乖孩子。(板书:珍惜)齐读谚语背谚语课堂上,我先说两句谚语的意思,引出谚语来,再让学生齐读谚语,并记一记。在这里,我出示两条时间谚语意在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从而抓紧时间学习。板书设计:珍惜时间长

10、歌行 chuan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nu 少壮不努力, shang老大徒伤悲。反 思本堂课,我注意以指导学生诵读古诗为教学的主要活动,在此过程中,进行词句教学、写字教学,朗读指导与古诗理解有机结合,渗透了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其过程中灵活多样的识字形式:自读、听读、随文、巩固练习,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着兴趣,从而有效地达到认知目标。事实证明,这次教学活动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一、朗读教学具有层次性。1、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环节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品词赏句,感悟诗句环节就着重指导学生把古诗读好。3、最后,经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当堂就能背古诗了。二、注重生字教学。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环节,通过

11、多形式的读,读词语、读生字。巩固字词环节先读黑板上勾的3个词语,再出示生字卡片认字、组词、记形等。最后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在读中又巩固生字,以此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三、注重写字教学。这个环节重点指导学生会按正确的笔画笔顺来写字,会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并且能做到写字三个一的要求,养成写字的好习惯。四、此次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低段小学语文如何有效识字”这个研究主题展开。整个过程体现了低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特点随文识字,从课文到句子,再到词语,到单个的生字,逐步缩小语境,让孩子轻松、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作者姓名: 邓中文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电话: 13438467840联系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邮编: 611130电子信箱: 3942288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