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20491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下午好!我是来自富阳二中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第一课时,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教材分析】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核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函数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而函数的零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链结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及其相关性质,具备初步的数形结合的能力基础之上,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

2、的判定方法,为下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和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至关重要【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结合以上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学会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理解利用函数单调性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类比归纳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能力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判定函数零点的

3、存在及其个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究发现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及利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判别函数零点的个数。【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法上,我借助多媒体和几何画板软件,采用“启发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法上,我体会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我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出发点,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链,并以此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舞台。【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上我

4、将用九个环节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第一环节:牛刀小试、新知引入问题1: 求方程x22x30的实数根,画出函数yx22x3的图象;并观察他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易得:方程x22x30的实数根就是yx22x3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设计意图说明以学生熟悉二次函数图象和二次方程为平台,观察方程和函数形式上的联系,从而得到方程实数根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理解零点是连接函数与方程的结点。初步提出零点的概念:-1、3既是方程x22x30的根,又是函数yx22x3在y0时x的值,也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1、3在方程中称为实数根,在函数中称为零点。问题2:对于一般的一元二次函数和相应方程,

5、这种关系是否成立? 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设计意图说明由特殊到一般,利用几何画板,学生从动态的角度体会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引出函数零点的定义。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我们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问题3:(学生独立完成)求下列函数的零点(1);(2);(3). 对于(1)(2)两小题,学生容易求得函数零点,而第(3)小题学生则意识到无论用代数还是几何方法入手,在不借助计算机作图的前提下,不易求得函数零点。设计意图说明借助这个练习题既巩固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本节课题,为新课的教学作好铺垫首先重温小马过河的故事

6、第二环节:生活实例、创设情境问题4(观察下列两组画面,请你推断一下哪一组一定能说明小马已经成功过河?) 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大部分学生会发现第组能说明它已经成功地渡过河,而第组中它就不一定渡过河。设计意图说明 从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动与静的关系。接着进入第三环节:抽象实例、合情推理追问学生问题5:将河流抽象成x轴,将小马前后的两个位置抽象为A、B两点。请问当A、B与x轴满足怎样的位置关系时AB间的一段函数图象与x轴会有交点?并画出函数图像通过类比,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满足A、B两点在x轴的两侧这种位置关系就可以达到要求。同时这种位置关系可以用f(a)f(b

7、)0来表示。 设计意图说明 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合情推理,同时由原来的图形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再转换成函数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体验语言转化的过程。xy0随后进入第四环节:组织探究、归纳结论问题6:结合图像,试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如何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学生容易表述为:如果函数在区间上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 设计意图说明结合函数零点的定义,启发学生自主发现函数零点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创造的能力。针对问题6的回答,我继续追问,问题7:仅满足可以确定有零点吗? 从而,引导学生构造反例:,强调判定方法的条件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

8、线。设计意图说明 让学生体验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成数学模型时,需要一定修正。同时问题设计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学生经历总结方法,发现缺陷,完善方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上述探究,学生可以自己概括出零点存在定理:一般地,我们有: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就是方程的根第五环节:知识应用、解决疑难问题8:请学生解决问题3中的第三小题:已知函数f(x)=x2x 6 试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此区间唯一吗?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能够初步应用零点存在定理来判断函数零点的存在性问题。本题可以使学

9、生意识到零点的区间是不唯一的,为下一节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奠定基础第六环节:讨论辨析、提高认识结合零点的存在定理,分组讨论:(1)函数具备了哪些条件,就可确定它有零点存在呢?(2)若函数f(x) 在区间内有零点,一定能得出f(a)f(b)0的结论吗?(3)如果函数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时,函数零点的个数是惟一吗?(4)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就可确定零点的个数呢?设计意图说明这四个问题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对定理的理解却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设问让学生进一步全面深入地领悟定理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讨论结束后,请学生先阐述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分析条件的作用

10、,结合特殊图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加以解决,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第四小问中只要加上函数单调性的条件即可保证零点有且仅有一个,为利用单调性判定函数零点的个数打下基础。问题9:再次回到问题3的第三小题:已知函数f(x)=x2x 6 试判断函数零点的个数?并说明。设计意图说明学生从零点的存在定理出发进一步领悟,并学会初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判断零点的个数。教师可结合几何画板作出相应函数的图象分析其零点问题,让学生对函数的零点判断形成更加直观认识第七环节:题组练习、双基落实题组1:函数的零点是-( )A(-1,0),(3,0); Bx=-1; Cx=3; D-1和3 求函数的零

11、点题组2:已知(1)为何值时,函数有两个零点?(2)若函数恰有一个零点在原点右侧,求的值。设计意图说明立足教材,选取难易适当且适量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运用知识的平台,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落实基本知识,提高基本能力。第八环节:归纳小结、培养能力(1)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2)(3) 设计意图说明小结是一堂课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能把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较快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也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第九环节:课后作业,自主学习设计意图说明课后作业将围绕课堂的重点,适当适量的布置,且在层次上逐层深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最后我展示下我的板书设计。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认识和想法,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