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说课稿.docx

上传人:33****8 文档编号:32163220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等三角形说课稿.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全等三角形说课稿全等三角形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同仁: 大家好:我来自于北安管理局龙门农场中学。 今天,我就我们团队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就是用SAS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节课的制作和使用向大家做一下说明,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一、设计的意图: 现在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是新教材,新教材向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教学素材,新教材有些知识点较旧教材难度有所降低,但对知识的手段要求更高了,灵活性更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了,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揣摩编者的意图,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这就要求教

2、师把教学内容要重新进行整合。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本节课是结合具体的数学活动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和结构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去。 二、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数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特别是在许多

3、无法用实物教学的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动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在数学教学中能克服许多常规教学中无法解决的困难,便于在短时间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知识,同时增大课堂容量,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传统教学中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把这一节课以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们,学生们在这些丰富多彩以及动感的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 三、效果预测: 我们的制作采用当今操作比较简单,应用比较广,省时、省力的POWERPORT软件,该软件动感也比较强,是非常易于操作的一个软件平台。 首先,我们用激励性的语言和一只展翅飞

4、翔的鹰做了一个片头,这为学生们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充满了自信,也很给力,同时使心情得到放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去学习。 接着,我们用一个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导入这节课,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现实生活,同时又反作用于现实生活。由于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物教学的,所以我们把这一问题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通过联想,眼前呈现现实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同时,我们把其它的内容也制作成了幻灯片,来实现图形和文字等一些要素的结合,使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和学生更好地互动,并节省了一些时间,扩充了知识的范围,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优化了课堂教学,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5、的过程。 在的制作上,我们把有的图形设计成动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直观,更形象了,避免传统式枯燥的说教,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了知识,同时,难点得到突破。并在文字的设计上,我们把关键的字和词配上颜色,加深对学生的印象,使重点得到突出,详略得当。 四、的制作力求创新: 我们对这节课的制作上尽量简洁实用,突出实效性,避免出现一些花哨的画面,干扰学生的学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使用与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同时,我们并没有完全依赖于教学,还是以教材为主线,以为辅的教学理念充实课堂教学。 以上就是我们团队的制作的相关信息,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2 各位老师: 你

6、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 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 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

7、定理中的sss和sAs。 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师生共同摸索判断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运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几何题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探究引出定理,两个运用定理的例子,来进行教学。探究中主要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

8、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而得出定理。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我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 3、学情分析:(说学法) 1、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2、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学生在在讨论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讨论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

9、有机会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4、教学程序: (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让我们知道AB=ABBc=BcAc=AcA=AB=Bc=c,满足六个条件中这一部分,能确定ABcABc,先让学生画出ABD,再让学生在画ABc过程中明白,确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下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适当时间的引导探究得出得出,当AB=ABBc=BcAc=Ac时,只能画出一个ABc满足条件,于是得出定理:三个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

10、ss。 (3)得出定理,我通过讲解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懂得定理sss定理的运用。 (4)探究2: 得出: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 (5)通过解决生活实例,讲解三角形全等的运用。 (6)练习:在适当的时间过后给出参考答案,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7)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8)我的板书:我会把复习内容和这节课的定理用红色粉笔标明在左边,中间板书探究和例题的内容,右边板书练习的参考答案。 (9)布置作业:P37,第1,3题。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3 我设计的说课共分四个方面: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本课开始,将向学生重点渗透图形变

11、换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初步掌握推理论证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材通过一个思考活动,使学生体会将一个三角形进行变换后形成的新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形。我将此内容进行了加深和拓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的过程,体会探索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相关概念,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寻找。 难点: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

12、节课主要采用探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三、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激情引趣 拼图游戏: 通过动手拼图,学生能够发现这几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从而得到全等形的定义。此环节的设计,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展开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环节二实践感悟 活动一 打开你手中的材料袋,找出其中的全等形,并说明理由。要求同桌合作完成学生亲身体验两个图形完全重合的过程,能够发现与,与,与与分别能够完全重合,而对于与,与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验证,通过再次验证,能够发现与,与是分别不能完全重合。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

13、生更加明确了全等形的判别条件,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引出课题。 并通过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变换过程,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并由教师介绍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进一步提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分别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由此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接着由师生共同得出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符号语言: ABCDEF AB= DE,BC=EF,AC= DF A=D,B=E,C=F 此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14、。 环节三探究说理 活动二 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学具,先保持完全重合状态,再使一个三角形不动,将另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探究以下图形的形成过程。 要求四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进行。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以合的身份深入到小组中,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给予适当点拨。 各个小组在黑板上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 有以下几种: 个别学生发现第三个图形有另一种形成过程,此时教师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表现,及时捕捉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巧妙地引导,鼓励,问疑,由此教学变得更加生动与鲜活,获得了更大的教学生成效果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展示不同的形成过程。接着用微机再现图形形成的过程,并使学生了解利

15、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学具还可以形成一些其他的图形,拓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并从中体会到数学的美,这样设计,学生能够体验和感悟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运动变换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美,并为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作好准备,接着利用这几组图形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并体会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发现: 重合的边是对应边,重合的角是对应角。例: 也会从边,角的特点来找: 如:全等三角形中例: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一对最长(短)的边是对应边; 一对最大(小)的角是对应角。 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对应角

16、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无论从哪个角度,教师都对学生的成果给与充分的肯定,为将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进行分类和总结,从而得到特殊图形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此难点的突破,力求发挥自主学习的优越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生生互动氛围中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 环节四应用拓展 为了使学生能够结合基本图形,灵活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我设计了一组不同层次的习题,力争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如图1,ABCADC,AB和AD,BC和DC是对应边,则_。(填数量关系) 2、如图2,ABCEDC,B和D,A和E是对应点,则_。(填数量关系)

17、3、如图3,ABCEFD,ACB和EDF是对应角,AB与EF是对应边,则图中相等的边有_。 学生能够叙述发现的结论,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体会到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巩固双基,举一反三的目的。 环节五体验收获 此环节采用师生互动,共同反思,总结,补充的方式进行。小结如下: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探索流程图 环节六拓展延伸 为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布置了研究性作业,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结合得到特殊位置的图形,尝试寻找对应元素。 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1、教

18、法特点 本节课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辅之以其它教学法,在探索新知过程中设计两个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已有的认知体系。 2、预期效果分析 在学生体会全等形的定义时,学生可能说的不够准确,对于这些说法,教师不急于评价,而是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进行引导,由学生相互订正,补充得出: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在学生表述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寻找方法时,可能有表达的不是很准确的地方,此时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考虑到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增强

19、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在学生汇报图形形成的过程中,对于复杂图形的形成过程,学生可能有表达不准或理解有误的地方,此时通过生生质疑的方式加以解决,如果学生解决不了,此时我将利用微机或教具演示来消除学生的各种思维障碍。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4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

20、单、最常见的关系。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本节课中的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的最后一个判定,在学习新知识中我们复习前面所学的SSS,ASA,AAS,也为后面的尺规作图打好基础。另外也对后面的三角形的相似等知识学习提供了保障。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

21、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用两角一边进行画图和验证三角形是否全等的过程中,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边角边”,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还对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进行探索。 (2)能力目标: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和能力。有关数学题的答题规范化的培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重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

22、现在处于几何推理论证的初步阶段,从这章开始,学生应该逐步学会几何证明,几何证明题的推理证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同时,我们知道,以前学生学习几何都是一些简单的图形,从这章开始出现了几个图形的变换或叠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全等条件是一个难点。 鉴于以上学情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并能应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探索“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是难点。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

23、 学具:剪刀、纸片、圆规、直尺。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并且用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很好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1我们在前面学过_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设疑引题,激发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个实际问题: 问题:小颖作业本上画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她想画出一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她该怎么办呢?你能帮帮小颖吗? 这样设计的目

24、的是既交代了本节课要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同时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引导活动“想一想”,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来揭示“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重要学生的探索能力的培养。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已学过的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两边一角能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二:让学生首先通过画图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情况进行对比来判断所画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特别的小组用叠合的方法来进行判断三角形

25、全等,由此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4(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活动三:在学生画出有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图上,让学生观察,看画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由此得出结论,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揭开秘密,针对此结论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巩固。联系实际: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图形中三角形全等吗?由于此图来自本城市的重要工程,所以学生很快能理解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结论。并说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并可以应用数学解答实际问题。 (四)练一练,用了三个例子来巩固“边角

26、边”的应用。由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点评教师点评的流程讲解练习。让学生知道一般的我们写三角形的有关题时,对应顶点应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并且要知道每一步的理由,但不一定要写出理由来。链接中考要求对学生的答题规范化能获取高分。比如在第三个题中:3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线。那么BD与CD相等吗?为什么?回答相等,然后再说明理由。这样才规范。还有公共边的写法,第一题中就写成“AC=CA”而第三题的公共边应写成AD=AD.中考答题规范化应该从七年级抓起。 (五)作业布置:完成学案剩下的题。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七)老师的赠言。每一节课都送给学生一句有关学习的警

27、句,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培养,让他们从“你要学”转化为“我想学”。 附: 复习:SSS,ASA,AAS 结论: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图形的全等的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识别的第四课时利用角边角、角角边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经历三角形全等识别方法的探索过程,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三角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基础上的学习。图形的全等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方面有广泛应用。本章第一节

28、图形的全等和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识别两部分是一个整体。第一节给出一般概念,第二节是对特殊图形的深入研究。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在探索ASA、AAS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过程中渗透了分类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掌握好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这个有效的工具,就找到了联系很多初中几何图形之间的纽带,找到了解决很多综合型问题的钥匙。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会运用ASA、AAS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

29、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学习过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几种全等变换,特别是经过SSS、SAS的操作探究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化能力,能进行数学建模和简单的解释应用。而且初三学生已经从感性认识过渡向理性认识,有一定的合情推理能力。但学生在具体问题,特别是复杂的图形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别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因此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操作探究、开放性问题等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其自主学习。特别是在练习的配置上,为了防止学生对纷繁的图形产生杂乱的感觉,所有的练习都是在例题图形的基础上做的变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接受,

30、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变化中寻求发展。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预设的教学方法,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提出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案,经历全等三角形识别方法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会运用ASA、AAS识别三角形全等,能在探索及说理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渗透分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3、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手

31、段 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采用剪刀、卡纸、刻度尺、量角器等学具,进行操作确认、合作交流。并利用几何画板课件,对习题图形进行变式,在练习上设计了大量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使学生经历操作确认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反思过程,在原有基础上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首先放一组图片,介绍金字塔的背景。 师生活动:教师通过金字塔这个对于学生神秘而又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本节课的继续探索做好准备。 问题1:经过科学家测量,这个金字塔的四个侧面的三角形是全等的,你认为测量哪些数据能

32、方便而快捷的识别这些三角形是全等的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1),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来回答,提出猜想。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如果学生猜想的不准确,教师可以提出测量三角形与地面相交的一边与夹这边的两角,是否可行。 设计意图:学生提出猜想的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问题2:具备两角一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探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引出新课 活动二、操作探究、得出结论 问题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及一边,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师生活动:在学生回答出两角夹一边、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后,提出问题2。 设计意图: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问题2:针对第一种情况,你有什么办

33、法确认这种情况下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4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大家要注意分工合作。 师生活动:这个问题设计的比较开放,教师提示可使用刻度尺、量角器、剪刀、卡纸等物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我确定方案,合作交流、比较确认。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这个环节是突破重点的重要过程,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亲身体验、去感受。这个环节以学生画图、剪纸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注重ASA条件的发生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能力。(2)学生是否能提出探索方案,并通过观察、比较得到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提出探

34、索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案,经历全等三角形识别方法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问题3:通过刚才大家的操作探究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叙述结论,并用几何语言表述,教师板书。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估计多数学生在经历了上述的探索过程后,能够得出结论,如果不全面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 问题4:对于第二种情况,你怎样来确认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调动思维,认识到除了可以仍然通过操作来确认,还可以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将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转化成两角夹边的情况,用推理的方法得到。也体现了教学目标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问题5:通过同

35、学们的推理又得到了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呢?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叙述结论,并用几何语言表述,教师板书。并且师生共同总结出具有两角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无论这边是夹边还是某一角的对边。 活动三、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问题1:现在同学们能来解决金字塔的问题了吗?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解决引例中的问题,破解学生心中的疑团。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预计学生能比较容易的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全等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知识来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的观念。 问题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及时总结,目的是随时巩固新知识,完善学生的

36、认知结构。并提醒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选择合适、便捷的方法。 练习:填空 (1)已知EB=EC,B=C,EBDECA的根据是() (2)已知BD=CA,B=C,EBDECA的根据是() (3)已知EB=EC,ED=EA,EBDECA的根据是()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并提示学生在寻找全等条件时,要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会运用ASA、AAS识别三角形全等”。 例:如图,ABC=DCB, 1=2,试说明ABCDCB、 师生活动:例题中的已知条件比较清晰、明了,难度不大,可以让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共同评价。 问题:在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7、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学生可能会得到线段相等、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等结论,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开放性结论的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多种想法和深层思考。同时强调全等的作用,全等可以作为说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能在探索及说理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例题变式1(条件不变,用几何画板进行图形的变式) 问题1:条件不变3=4,1=2,ABCDCB吗? 师生活动: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将例题中的点D沿BC翻折下来,学生思考,口述。 问题2:条件不变1=2,3=4,ABEDCF吗?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 师生活动: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将变式(1)中的

38、一个三角形进行平移。 问题3:条件不变1=2,3=4,ABEDCF吗?还需要添加什么条件? 师生活动: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将变式(2)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 设计意图:经过这组题目,既对利用ASA、AAS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加以巩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使学生对于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和全等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例题变式2: 已知:EB=EC,点A在BE上,点D在CE上,给CA和BD赋予什么条件能使ABCDCB或使EBDECA? 师生活动:这个练习采用了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开放,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学生可能添加的条件是多种多样的,如:CA和BD是三角形的两条中线、高、角

39、平分线等。在此环节中,教师应关注以下三点: (1)学生对本节所学的ASA、AAS的理解程度。 (2)学生是否能顺利挖掘公共角、公共边这些隐含条件。 (3)是否有出现添加CA=BD,然后运用“SSA”来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样的错误。 设计意图:这个习题的设置能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别三角形全等,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体验数学的价值。” 变式3:探究升级 已知:EB=EC,点A在BE上,点D在EC的延长线上,AD交BC于F,说明点F是AD的中点、 设计意图:这道题有一定难度,用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作不同的辅助线,构造

40、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来解决问题。这道题综合运用了本节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又使学生构造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教学目标。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使他们的思维碰撞、思维互补,更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完成的部分可以作为课下研究的课题,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活动4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我会以采访的形式提出两个问题: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2、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你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预计学生能够概括出本节知识,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并有所收获。教

41、师要加以引导,师生之间相互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回顾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通过第二个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价值。 布置作业: 必做P914、5题。 选做用多种方法完成(探究升级)思考题。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点评:本稿是汤琦老师参加xxxx年辽宁省初中数学学科优秀课观摩评比活动获得一等奖的说课稿,她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上作了较详细地说明,尤其是在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上把握到位,较好的体现了说课的基本要求。 在学情分析中,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

42、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课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做到与设定的教学目标相呼应,并在每一个问题后,都写出了问题的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效果预估及对策,如问题3的教学效果预估与对策是在预知多数学生在经历了上述的探索过程后能够得出的结论,如果不全面教师要耐心加以引导。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第13章第2节的第5小节,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学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既是几何推理证明的起始部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铺垫作

43、用,是后面等腰三角形、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学习基础,同时也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对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锻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一周的推理证明的训练,所以学生的证明能力已经有所提升,解题思路也有所凝练,相对而言储备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对于辅助线的引用练习的不是很多,因此学生还没有什么经验。 三、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出“边边边”的基本事实,并掌握其推理格式。 2、能够应用“边边边”的基本事实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边边边”的基本事实。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边边边”解决问题。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讲授、讨论式、演示、互动式、体验式、操作式、谈话、练习等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课标的四性,适时启发点拨引导,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学法 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技能、形成能力;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复习已经学过的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