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2934032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3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前 言 1 1、花生种植及生产量、花生种植及生产量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据报道,2011-2015 年全国 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 466.7 万 hm2左右、总产 1600 万 t 以上,分 别占全国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等)种植 面积的 22%、 总产的 35%。 河南省是花生种植第一大省, 2011-2015 年河南省年均花生种植面积 103.8 万 hm2、 总产 462.36 万 t, 面积、 总产均居全国第一。特别是与玉米、大豆、棉花等同期作物相比, 花生综合效益较高,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6 年 9

2、 月,河 南省农业结构调整暨“三秋”生产现场会首次提出发展优质花生, 2017 年 1 月发布的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 到 2020 年河南省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发展到 166.7 万 hm2以上。 花生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产地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 以河南、山东、江苏、广东、广西和辽宁省的产量较多,其次是 四川、 安徽及湖北等省。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 2018 年中国花生总产量 1707.3 万吨,河南省花生总产量 529.8 万吨, 河南省花生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而且,河南省由于“四优四化”科 技支撑行动计划的政策利好,2019 年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在去年 的基础

3、上又有所增加。 我国花生主要分布在北纬 18-40 度, 东经 100 度以东的亚热带 与温带。根据全国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分为 7 个自然区域: 2 (1) 北方大花生区: 花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55%, 包括山东、 河北两省和河南东、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渭河流域及苏北、 皖北地区,是我国花生最集中产区。 (2) 南方春、 秋两熟花生区: 栽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25%, 是花生第二个主要产区。包括广东、广西、台湾省(自治区)全 部及福建、四川北部等。 (3)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花生面积占全国 15%,主 要包括湖北、浙江两省全部和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四省南部, 湖南、江西、福建、

4、四川等北部。 (4)云贵高原花生区:花生面积占全国 1.9%,包括云贵两省 及四川南部,广西北部小部分地区。 (5)东北早熟花生区:花生面积占全国 1%。包括辽宁北部、 吉林全部、黑龙江南部、内蒙古东部。 (6)包括宁夏、山西中北部,陕西西、北部和甘肃南部及内 蒙南部的黄土高原花生区; (7)以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为主的西北内陆花生区。 2009/2010 年度,中国用于制油花生量约为 682 万吨,同比增 长 4.9%;用于食用消费花生量约为 650 万吨,同比增长 3.2%。 2010 年 4 月 9 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发布2010 年花生良 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对我国优势油料资源的

5、发展实施政 策和资金扶持。 2 2、花生品种和组成、花生品种和组成 我国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花生品种类型。通常按种仁大小分 为:小粒种(百仁重 50g 以下)、中粒种(百仁重 50-80g)、大粒 3 种(百仁重 80g 以上);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种(春播 130 天以下) 、 中熟种 (春播 140-150 天) 、 晚熟种 (春播 160 天以上) ; 按花生荚果的形状分为: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茧型、曲棍 型、串珠型、蜂腰型等,如图 1 所示。花生荚果一般呈茧状,每 荚内含种子(花生仁)23 粒。花生果外壳是由木质化的粗纤维 组成,外层凹凸不平,有网纹,颜色分褐、黄褐、藁黄、黄白四

6、种,因品种和土质而异。花生果壳厚薄因品种而异,果壳约占花 生果重量的 27%33%。珍珠豆型品种荚壳较薄,占果重 25%-30%;普通型品种果壳较厚,占果重 30%以上。花生果壳质 脆易碎,与种子的连接不牢固,在外力作用下可将其破碎与种仁分 离。 图图 1 花生的荚果果形花生的荚果果形 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蜂腰型、茧型、曲棍型、串珠型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蜂腰型、茧型、曲棍型、串珠型 花生仁呈长圆、长卵、短圆等形状,通常称之为“花生米”。 花生仁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花生种皮又称“花生红衣”,很薄, 其含量占花生仁的 2.5%3.5%, 颜色因品种而异, 常见的有紫红、 淡红、褐红等。种

7、皮含油 14%左右,干燥后易剥离。种皮还含约 7%的单宁及多种色素,其味苦涩。花生胚由胚芽、胚茎、胚根及 两片子叶组成。花生子叶为乳白色,肥厚且有光泽,其重量占种子 总重的 90%以上。胚芽约占花生仁的 2.9%-3.9%。 4 花生仁中脂肪含量 50%左右,还含有 24%-36%蛋白质、 10%-23%碳水化合物。花生壳中含 5%-8%蛋白质、1%-3%脂肪、 11%-24%碳水化合物、58%-79%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多种矿物质 元素。 近期,主推花生新品种、高油酸花生。 目前,花生储藏现状是花生荚果多采用包存或散存的方式, 储藏方式以室内袋装垛存为主,少量采用室外囤存、室内散装堆 存等储藏

8、方式。储存环境有常温、低温、冷库储藏等多种;少量 花生仁储藏一般采用低温或气调进行,大量花生仁采用包装后码 垛储藏于仓房中,包垛高度可达 4-5m。 花生储藏主要存在问题有花生荚果吸湿性强,储藏易吸湿返 潮,严重时霉变;储藏环境温度高、储藏时间长易发生变质;花 生储藏过程中易于受到有害生物侵害,如虫害等;包装花生米码 垛高度不能太高,否则底部会压出油,也不利于通风散热降湿; 花生仁储藏过程中较易吸湿发热,脂肪容易酸败,应尽量采用低 温储藏;生虫季节易于受害虫感染危害。 3 3、制定花生储存技术规范的意义、制定花生储存技术规范的意义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品种,食用量也很大,其品质受到广 泛关注,

9、对其储存技术的研究和报道也较多,但花生并未列入我 国计划储备粮油品种。因此,以前也未有专门针对花生的储藏规 范,但随着近年来我国花生油脂加工厂生产规模扩大和加工集约 化,以及花生及其制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增大,促使花生油 加工厂对花生储备数量增加,国家也有望增加花生品种储备。另 外,由于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度提高,对花生及其制品的 5 品质安全尤其是花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更加关注,因此, 研究制定花生安全储存技术规范,对保证花生储存过程品质不发 生劣变及保鲜都是必要的。 花生因收获时的水分较大,收获后若不能及时干燥,或储藏 不当容易发热、生霉等品质损坏,造成花生的产后损失。为保证 花

10、生的安全储藏,有必要针对花生的储藏特性制定专门的花生储 藏技术规范,指导花生加工厂、花生收购和供应商乃至国有储备 库对花生进行科学合理储藏和妥善保管,这对减少花生产后损失、 提高花生加工产品-花生油和花生饼粕的质量,保证花生油和花生 饼粕的安全使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及协作单位(一)任务来源及协作单位 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依据国家粮 食局关于下达 2010 年粮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质检办便函 201068 号)下达任务(项目编号为 20090393-T-449)开始启 动,并完成了报批稿。鉴于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国家粮食和物 资储备局于 2018

11、 年立项为行业标准(国粮办2018329 号)。 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标准由河南工业大学负责起 草。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金胜粮油 集团有限公司、淇花食用油有限公司、青岛长寿食品有限公司等 单位参与标准的编制。 (二)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二)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等等 6 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标准由河南工业大学负责起 草。该项任务下达后,我单位即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根据 项目内容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按照课题 任务要求,迅速开展工作。本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过程为: 1.标准草案的编写过程

12、标准草案的编写过程 1.1 查询资料 本起草小组查阅和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花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以及科技文献资料,查阅和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粮油储藏的国家和 行业标准以及科技文献资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了解掌握我国不同地区花生的种植、储存及加工情况,为制定科 学合理的花生储存技术规范做准备。 1.1.1 有关粮油储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GB 7415-87 主要农作物种子储藏 GB 50320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 GB 50322 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 LS/T 1201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LS/T 1202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LS/T 1203 粮情测控系统 LS/T 1

13、204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 LS/T 1205 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 LS 1206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 LS 1207 粮食仓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规程 GB/ T 29890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7 国家粮食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试行)(国粮发2000143 号) 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国粮发2004266 号) 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1318.3-2009,出口花生质量安全技 术规程 1.1.2 有关花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花生GB/T 1532-2008 花生油GB 1534-2004 食用花生饼粕GB/T 13383-2008 饲料用花生

14、饼粕GB 10382-89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GB 19641-2005 油用花生NY/T 1068-2006 食用花生NY/T 1067-2006 花生制品QB 1733.1-1733.6-93 花生制品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要求 QB1733.1 预防和减少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操作规范 CAC/RCP 55-2004 进出口油籽及粮谷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 SN/T 1101-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1.1.3 有关花生储藏的著作和科技文献 1 路茜玉. 粮油储藏学M. 北京: 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3. 2 刘玉兰.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

15、学M. 科学出版社, 2003. 8 3 万书波. 花生品质学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 赵晓环, 甄志高, 孙惠. 花生适时收获与储藏J. 中国农 村小康科技, 2005(2): 28-29. 5 万拯群. 花生的低湿密闭储藏J, 粮食储藏, 2008, 37(2): 13-14. 6 李光河. 花生安全贮藏J. 河南科技, 2002(18): 26-27. 7 胡玉香, 翟长庚, 孙凤云, 姚中有. 影响花生安全贮藏的 因素及简易贮藏措施J. 中国种业, 2003(01): 39. 8 韩映南. 花生果储藏法J. 农家参谋,2003(10): 32. 9 王圣玉, 雷永

16、, 李栋, 肖达人, 廖伯寿. 花生不同贮藏时 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J.花生学报,2003(S1):390-393. 10 吴兰荣, 陈静, 苗荣华, 张成松. 花生种子实用超干贮藏 技术研究J. 花生学报, 2003, 32(z1): 195-199. 11 单世华, 李春娟, 许婷婷, 万书波, 严江. 贮藏期对花生 种质籽粒成分影响研究J. 花生学报, 2005(03): 21-25. 12 金建猛, 任丽, 谷建中, 范君龙, 刘向阳. 影响花生种子 安全贮藏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现代农业, 2007(08): 41. 13 李春娟, 单世华, 万书波, 许婷婷, 闫彩霞. 贮

17、藏时间对 花生品质成分和种子活力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1): 94-96. 14 史普想, 王铭伦, 王福青, 王月福. 不同含水量的花生种 子低温贮藏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12): 108-109+158. 9 15 张存信. 花生种子综合贮藏技术J. 花生科技, 1998(03): 20-23. 16 郑国喜. 怎样预防花生污染黄曲霉素J. 科学种养, 2007(09): 4-5. 17 杨安生. 花生种子冬贮技术J. 种子科技, 2006(05): 55-56. 18 周桂元, 梁炫强, 李少雄. 花生黄曲霉综合控制技术规 程J. 广

18、东农业科学, 2005(05): 66-67. 19 姜慧芳, 任小平, 王圣玉, 廖伯寿.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 持久性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6(06): 851-855. 20 高翔, 蔡静平, 黄淑霞, 梁微. 不同包装材料对花生储藏 微生物活动的影响J. 粮油加工, 2009(05): 47-50. 21 申晓曦, 李汴生, 阮征, 庄沛锐, 陈楚锐. 水分含量对花 生仁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影响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1, 27(05): 495-498+501. 22 徐书德. 花生仁低温储藏保鲜技术的研究J. 粮油仓储 科技通讯, 1988(06): 5

19、1-53. 23 郝西, 刘娟, 张俊, 臧秀旺, 汤丰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背景下河南花生发展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12: 7-11. 24 王殿轩,渠琛玲、陈亮、张浩、白春启 花生干燥与储藏 技术手册,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1.2 调查研究 10 对花生产区的粮食局仓储部门、花生油加工厂就花生仓储设 施、仓储技术等内容进行了电话咨询调查和征求意见。到国家花 生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之四平试验站、阜新试验站、锦州试 验站、濮阳试验站、新疆试验站、泉州试验站、广州试验站、湛 江试验站、襄阳试验站、开封试验站、驻马店试验站、邵阳试验 站等进行现场调研。 到具有代表

20、性的花生油加工厂,包括山东鲁花莱阳工厂、鲁 花正阳工厂、鲁花襄阳工厂等进行现场走访,对其花生收购、储 藏、加工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 在国内外花生产业会议上与国内外相关科技人员、企业、专 家进行学习交流等,参加的会议包括: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执 行专家组成员参加的“体系重点任务一研讨会” (201901,南京) 、 正阳花生全程机械化演示会(20190818,正阳)、2019 年花生产 业发展论坛(20190908,正阳)、“一带一路”国际花生食品产 业与科技创新大会暨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年会(20191027, 沈阳)等。 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最终形成标准草案。 2.编

21、制征求意见稿编制征求意见稿 根据调研结果,与我校粮油储藏标准工作组的有关工作人员 以及我校承担相关粮油储藏标准制订的人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确定了本标准制定的内容和格式等,之后认真编写了本标准的征 求意见稿。 在本标准的编制过程中,召集我校有关专业的专家、国内有 关科研单位的专家,以及国内花生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讨 11 论,对本标准制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收集了 我国有代表性部分仓储和加工企业的花生储存数据,对主要数据 进行分析和整理。为了使制定的标准符合我国花生储存的实际情 况,我们同国内的有关花生加工单位,如山东鲁花集团、河南省 星河花生油加工厂、河南省濮阳迅达花生油加

22、工厂、山东龙大集 团、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等数家单位进行了交流、沟通。 在参阅有关国内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标准起草小组收集和掌握的 数据,编制了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针对 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 的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 标准中主要内容和数据的制定依据等编写了相应的编制说明,以 便于征求意见和送审时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解读。 3.征求意见,完善标准草案,修改编制说明征求意见,完善标准草案,修改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小组将征求意见稿发给国内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分 别是中储粮总公司、武汉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国家粮食和 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西安油脂院、河南省粮食局(现为河南

23、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仓储处、山东粮食局(现为山东省粮食和 物资储备局)仓储处、广东粮食局(现为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 局)仓储处、福建粮食局(现为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仓储 处、四川粮食局(现为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仓储处、中国 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 究所、河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山东鲁花集团有限 公司、山东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淇花食用油有限公司、青岛 12 长寿食品有限公司等。接到书面回复意见 5 份,对反馈意见进行 汇总和分析

24、,根据汇总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和完善,之后 编写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修改编制说明。 4.送国家粮标委审核,修改征求意见稿送国家粮标委审核,修改征求意见稿 2012 年 11 月, 将修改后的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以及 征求意见汇总表提交给粮标委,粮标委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后,根 据粮标委和专家的意见对本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送审稿上 交粮标委。2018 年,按照行业标准再次立项后,起草组再次召开 现场会议,结合当前行业、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和需求,总结当 前规模花生加工储存企业的技术应用效果与经验,进行了再次修 改、补充、完善,形成了本征求意见稿。 5.行业标准立项后的工作开展行业标准

25、立项后的工作开展 (1)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意见征求 (2)进一步的储藏实验研究 (3)花生产业广泛调研 (4)起草小组研讨会议 (5)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6.标准审定标准审定 二、标准的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编制原则(一)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 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现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 准质量中心)和有关单位的指导下,我们在编制本标准过程中贯 13 彻的总体原则是遵守 “安全性”、 “适用性”、 “可行性”、 “接 轨性”等基本原则。 (二二)标准主要内容)标准主要内容 GB/T

26、 1532-2008花生中规定了花生果和花生仁的质量 标准。 花生果按纯仁率分为 15 个等级及等外级,纯仁率分别为 71.0%、69.0%、67.0%、65.0%、63.0%及63.0%,杂质 1.5%,水分10.0%。 花生仁以纯质率为定等指标,分为 15 个等级及等外级, 纯质 率分别为96.0%、94.0%、92.0%、90.0%、88.0%及 88.0%,杂质1.0%,水分9.0%,整半粒限度10%,等外级无整 半粒限度。 NY/T 1068-2006油用花生中规定了油用花生果和油用 花生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 表表 1 油用花生仁感官指标油用花生仁感官指标 序号项目指标

27、 1品种同一品种,异品种花生仁5% 2色泽色泽正常,子叶不变色 3气味具有花生正常的气味,无异味 4形态花生仁性状均整,洁净 5杂质1.0% 6不完善仁10.0% 7纯质率95.0% 8限度变质仁2%,其中虫蛀蚀、病斑、生霉、腐烂的籽仁0.5% 注:异味,虫蛀蚀,病斑,生霉,腐烂为主要缺陷 14 表表 2 油用花生果感官指标油用花生果感官指标 序号项目指标 1品种同一品种,异品种花生果5% 2色泽花生果壳具有正常的色泽,其中的果仁色泽正常,子叶不变色 3气味具有花生果正常的气味,无异味 4形态花生果性状均整,洁净 5杂质1.5% 6不完善仁 12.0% 7纯质率65.0% 8限度异味,虫蛀蚀,

28、果仁病斑、生霉、腐烂0.5% 注:异味,虫蛀蚀,果仁病斑、生霉、腐烂为主要缺陷 表表 3 油用花生理化指标油用花生理化指标 序号项目指标 一级二级三级 1 含油率(以干基计) ,% 51.048.0-51.048.0 2水分,% 花生仁8.0 花生果10.0 3酸价(以脂肪计) ,mgKOH/g2.5 表中指标以花生仁计 NY/T 1067-2006 食用花生中规定了食用花生果和油用花生仁的感官指标、 理化指标、卫生指标。 表表 4 食用花生仁感官指标食用花生仁感官指标 序号项目指标 1品种同一品种,异品种花生仁5% 2色泽色泽正常,子叶不变色 3气味具有花生正常的气味,无异味 4形态花生仁性

29、状均整,洁净,饱满 5杂质0.5% 6不完善仁4.0% 7纯质率95.0% 8限度变质仁1.0%,其中虫蛀蚀、病斑、生霉、腐烂的籽仁0.5% 注:异味,虫蛀蚀,病斑,生霉,腐烂为主要缺陷 15 表表 5 食用花生果感官指标食用花生果感官指标 序号项目指标 1品种同一品种,异品种花生果5% 2色泽花生果壳具有正常的色泽,其中的果仁色泽正常,子叶不变色 3气味具有花生果正常的气味,无异味 4形态花生果性状均整,洁净 5杂质1.0% 6不完善仁 5.0% 7纯质率67.0% 8限度异味,虫蛀蚀,果仁病斑、生霉、腐烂0.5% 注:异味,虫蛀蚀,果仁病斑、生霉、腐烂为主要缺陷 表表 6 食用花生理化指标

30、食用花生理化指标 序号项目 指标 一级二级三级 1 蛋白质(以干基计) ,% 26.023.0-26.023.0 2水分,% 花生仁8.0 花生果10.0 表中指标以花生仁计 (三)修订标准(三)修订标准与相关标准的关系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1.本标准与本标准与 GB/T 1532-2008花生相关指标的关系花生相关指标的关系 在 GB/T 1532-2008花生国家标准中对花生的有关术语和 定义、质量等级指标都作出了规定。在花生储藏时,作为油料加 工厂的原料也应符合 GB/T 1532-2008 的要求。因此,本标准中有 关花生的术语和定义、花生的水分和杂质指标等均采用 GB/T 1532-20

31、08 中指标,以保证花生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延续性。 2.本标准与农业行业标准本标准与农业行业标准 NY/T 1068-2006油用花生油用花生及及 NY/T 1067-2006食用花生关系食用花生关系 16 表表 7 国标和农业部标准对花生有关指标的对比国标和农业部标准对花生有关指标的对比 标准 GB/T1532-2008 花生 NY/T 1068-2006 油用花生 NY/T 1067-2006 食用花生 指标花生果花生仁花生果花生仁花生果花生仁 水分,%10910%810%8 杂质,%1.511.5110.5 水分:农业部标准与国标相比,花生果的水分是一致的,本 标准花生果水分也采用与上述

32、三个标准一致的水分,即花生果 10%;但花生仁水分,国标比农业部的高,参考其他文献资料,取 与国标一致的储存水分9%。 杂质:农业部标准与国标相比,花生与油用花生标准是一致 的,食用花生仁的杂质含量较其他两个标准低,本标准取花生果 杂质含量1.5%,花生仁杂质含量1%。 3.本标准与粮食行业标准本标准与粮食行业标准 GB/ T 29890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的关系的关系 在 GB/ T 29890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中,确定粮油 储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粮仓设施与设备的基本要求、粮 油进出仓、粮油储藏期间的粮情检测与品质检验、粮油储藏技术 以及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

3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是对各 类粮油储藏的通用技术规范,由于其篇幅有限,不可能针对各种 粮油储藏特性作出具体储藏规范。本标准是在 GB/ T 29890粮油 储藏技术规范大的框架下,针对花生的储藏特性,制订的花生 的具体储藏技术规范。因此,本标准在储藏术语和定义、仓房设 施基本要求、 进出仓作业、 品质检验等内容上遵循 GB/ T 29890 粮 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规定并保持与其的一致性。相对于 GB/ T 29890 的特点和区别主要是:针对花生的储藏特性, 对花生储藏时 17 的堆高、储藏水分、储藏温度、新收获高水分花生入仓前的处理、 花生储藏发热时的处理、储藏期间水分和温度检测以及品质检测 的要

34、求作出具体规定。 4.本标准与预防和减少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操作规范本标准与预防和减少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操作规范 CAC/RCP 55-2004的关系的关系 在所查阅到的文献中,预防和减少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 操作规范 CAC/RCP 55-2004是比较详细系统的有关预防花生中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操作规范。规范主要内容:基于 GAP 的推荐 性操作规范,对花生收获前、收获、运输、感染黄曲霉毒素产品 的隔离、储存等环节制订了推荐性操作规范;良好操作规范 GMP,对花生的接收和剥壳、分选、烘烤、成品包装和储存等制 定了推荐性操作规范;建立在 GAP 和 GMP 基础上的 HACCP。 花生储存不

35、当,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严重影响花生的食用 品质安全。为此,在花生储存过程中一定要有避免黄曲霉毒素形 成的良好操作规范。为此,在花生储存技术规范标准制定中 的有关防止和减少花生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储存技术条件方面,参 考了预防和减少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操作规范 CAC/RCP 55-2004中的条款。 (1)应尽可能避免花生果和花生仁在入仓、出仓的输送过程 中,以及储存条件(如仓型、仓中料高、堆包高度等)的选择中、 晾晒和热力干燥过程中受到损坏或破损,因为这很可能导致黄曲 霉和寄生菌霉迅速入浸花生籽粒中。 18 (2)在花生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都要避免由于覆盖物、油 布、密封箱的覆盖而可能导致的花

36、生料堆中局部水分积聚和相应 真菌生长以及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3)入库时,要认真区别花生品质的优劣,无黄曲霉毒素花 生应与那些轻度感染的花生以及严重感染的花生分别储藏,以便 于随后的处理。 (4)运输花生的工具(车辆)应是清洁、干燥、无虫、无可见 真菌,必要时应在使用前或重复使用前进行清洗和消毒。 (5)花生收获后的储存阶段是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最重要阶 段。在储存中预防黄曲霉毒素的首要目标是预防仓库潮湿和漏水 引起的霉菌生长。 (6)确保仓库有良好的储存条件包括干燥、通风设施,最好 是防潮的混凝土地面和墙壁,防止花生受潮。仓库采用双层屋顶 (即有隔热夹层)或屋顶漆上白色以降低太阳热能,有良好的隔

37、 热、隔冷作用。同时应尽可能使花生储存仓库空气流通,保持仓 库储存区域有一个适当和均匀的温度水平。 (7)花生料堆的热量积聚和水分积累能导致霉菌的生长及黄 曲霉毒素的污染。仓库和料堆中相对湿度应保持在低于 70%,温 度介于 0-10是长时间储存的最适条件,这能降低腐坏速度、抑 制真菌的生长繁殖。 (8) 包装花生时, 要确保包装袋清洁干燥, 并堆放在托盘上, 或在地板和包装袋之间铺一层不透水的膜。 (9)测量花生在储存过程的几个固定时间段的温度。温度的 升高可能带来微生物的成长和/或虫害。肉眼检查花生上是否有霉 19 菌的生长。将明显感染霉菌的部分花生分离开。如有可能,可送 样本进行分析。避

38、免使用污染和花生用于食品或饲料的生产。 (10)花生的接收,花生入库前应对其外壳进行检查,如果花 生表明湿润,就不能与其他花生混合存放在仓库,如有可能,在 接收决定作出之前,从每批样品中采取样本,将外壳已经松散的 花生仁剥离开来,对去壳花生仁进行评级。 (11)检查所有无壳、劣质及重量偏轻的花生仁有无被霉菌 污染。如果在外部没有明显的霉菌痕迹,打开外壳检查是否有隐 藏的霉菌生长。如果有过多的霉菌或者类似黄曲霉毒素的存在, 需要进行黄曲霉毒素的化学检测,或者拒绝该批产品。 (12)花生分选是去除破碎籽粒最后一步工序,要用分选机 保证去除所有的破碎籽粒。缺陷(霉变、变色、腐败、萎缩、昆 虫或其他损

39、坏)籽粒应分开包装,并且贴上不能用作食品的标签。 (13)成品的包装与储存。应用清洁的黄麻袋、纸箱或者聚 丙烯袋来装花生。如果使用黄麻袋,应确保袋子没有经过烃类矿 物油的处理。 (14)花生应在免受损坏和防水的情况下进行装货、卸货。 当天气条件需要时,推荐使用隔热或冷藏良好的车辆。 5.本标准与山东省地方标准本标准与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1318.3-2009 出口花生质出口花生质 量安全技术规程的关系量安全技术规程的关系 粮油储藏 花生储藏技术规范为新制订标准,查阅到的有 关花生储存质量内容的地方标准有 DB37/T 1318.3-2009出口花 生质量安全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出口

40、花生田地块选择、施 20 肥与整地、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收获晾晒等技术。对花生产后 收储安全很少涉及。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 (一)试验研究分析(一)试验研究分析 1.不同储藏条件下花生仁储藏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不同储藏条件下花生仁储藏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 1.1 实验方法 将新鲜的小白沙和大油果两个品种花生果样品去壳,测其水 分含量,再加湿调节至水分含量 8%、10%、12%;将称取好的花 生仁样品 500g 放入包装袋中并封口;将已包装好的样品放到调节 至所需温度的生化培养箱中储存。 常温储藏:将不同含水量的花生仁样品于室温(2025) 下储存,每十天取样测定其酸价、过氧化值、蛋白质溶解

41、度,观 察其红衣色泽、气味变化等。 高温储藏:将不同含水量的花生仁样品储存在 35条件下, 每十天取样测定其其酸价、过氧化值、蛋白质溶解度,观察其红 衣色泽、气味变化等。 1.2 实验结果 对所采集花生仁样品进行主要组分含量的检测结果是:小白 沙花生仁水分 4.78%、 灰分 2.52%、 粗脂肪 47.77%、 粗蛋白 28.31%、 蛋白质 NSI 值 81.62;大油果花生仁水分 5.29%、灰分 2.33%、粗 脂肪 46.35%、粗蛋白 28.81%、蛋白质 NSI 值 83.05%。 调节花生仁样品为不同水分含量,将不同含水量花生仁样品 在室温(2025)环境下储存,间隔一定的时间

42、取样品进行酸 价、过氧化值、色泽、气味等指标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储 21 存时间的延长,不同含水量的花生仁样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都随 之增加,含水量越大,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的幅度也越大,含水 量为 8%、10%和 12%的小白沙和大油果储存 40 天后的酸价分别 为初始值的 1.95、1.97、2.63 倍和 1.36、1.55、1.69 倍;含水量为 8%、 10%和 12%的小白沙和大油果储存 40 天后的过氧化值为初值 的 7.35、7.67、8.4 倍和 5.98、6.22、7.37 倍。蛋白质溶解度随着 储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含水量为 8%、10%和 12%的小白沙 储存 40

43、 天后,其蛋白质溶解度分别由原来的 81.62%下降到 79.21%、79.27%、72.97%;含水量为 8%、10%和 12%的大油果储 存 40 天后, 其蛋白质溶解度分别由原来的 83.05%下降到 75.46%、 73.56%、 68.23%。 含水量为 8%和 10%的小白沙和大油果在室温下 储存到 30d 时,红衣颜色暗红,气味没有正常的花生香味;含水 量为 12%的小白沙和大油果在室温下储存到 20d 时,红衣颜色暗 红,气味没有正常的花生香味。 将花生仁样品在高温(维持恒温箱温度 35)环境下储存, 间隔一定的时间取样品进行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气味等指标 检测,检测结果显示

44、:小白沙和大油果花生仁随着储存时间的延 长,其酸价和过氧化值也随之增加,储存 40 天后小白沙和大油果 的过氧化值为初值的 3.98 和 2.87 倍。蛋白质溶解度随着储存时间 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小白沙储存 40 天后,其蛋白质溶解度由原来 的 81.62%下降到 70.20%。大油果储存 40 天后,其蛋白质溶解度 由原来的 83.05%下降到 69.09% 。小白沙和大油果的色泽和气味 没有发生变化。 2.不同温湿储藏条件下干燥花生果水分含量及霉变研究不同温湿储藏条件下干燥花生果水分含量及霉变研究 22 2.1 实验方法 将花育25品种的花生果干燥至水分5.74%, 然后将其置于20、 2

45、5 和 30与 70、80 和 90 %RH 环境中,每天定时取样,测定水 分含量,直至样品花生水分连续 3d 稳定,或样品出现霉变结束。 2.2 实验结果 不同温湿度储藏条件下不同时间干燥花生果的水分含量(%) 的变化及霉变情况如表 8 所示。 由表 1 可知,20温度下,70%RH 环境中 5.61 %水分含量的 花生果经 14 d 升至 9.18%的水分含量且无霉变, 80%RH 时经 10 d 水分含量升至 10%, 又 4 d 后水分含量再升至 11.27%并出现霉变, 90%RH 时经 5 d 水分含量升至 10%且再经 4 d 升至 12.75%并出现 霉变。25温度下,70%R

46、H 条件下水分含量 5.81%的花生果经 15 d 升至稳定值 8.47%且无霉变,80%RH 时经 13 d 花生水分含量升 至 9.82%并出现霉变,90%RH 时经 5 d 花生水分含量升至 10%, 又经 3 d 升至 10.71%并出现霉变。30温度下,70%RH 时水分含 量 5.92%花生果经 14 d 升至稳定值 7.95%且无霉变,80%RH 时经 13 d 花生水分含量升至 9.50%并出现霉变,90%RH 时经 8 d 花生 水分含量升至 9.54%并出现霉变。 同样湿度条件时温度升高花生水 分含量降低, 20-30温度下 70%RH 环境下水分含量 6%的花生果 吸湿水

47、分含量不超过 10%且不发生霉变, 80%RH 环境中花生吸湿 水分含量升高加快并在 2 周内出现霉变,90%RH 时经 5 d 水分含 量即可超过 10%并在 8 d 的时间内出现霉变,温度大于 20时干 燥花生储存相对湿度不宜超过 70%。 23 表表 8 不同温湿度储藏条件下不同时间干燥花生的水分含量(不同温湿度储藏条件下不同时间干燥花生的水分含量(%)及霉变时间)及霉变时间 时间/d 20 25 30 70%RH80%RH90%RH70%RH80%RH90%RH70%RH80%RH90%RH 05.610.055.610.025.610.205.810.055.810.025.810.

48、025.920.025.920.025.920.02 16.830.186.610.027.070.076.70.096.690.156.880.166.240.046.650.076.450.10 27.140.167.380.198.130.187.120.097.330.137.930.126.640.107.10.137.480.16 37.310.177.720.168.880.197.310.168.090.248.630.166.750.147.540.167.980.12 47.460.178.160.119.650.177.60.148.460.199.430.107.040.177.750.158.390.15 57.890.168.580.1710.440.197.680.218.540.1410.280.197.10.117.930.109.050.16 68.270.259.280.1911.610.187.890.108.810.1410.480.147.240.118.20.149.420.14 78.440.169.670.1312.100.167.950.248.890.1910.7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