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状况调查与研究_谷欣雨.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881 上传时间:2017-10-1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状况调查与研究_谷欣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状况调查与研究_谷欣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状况调查与研究_谷欣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状况调查与研究_谷欣雨.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07年 10月 对外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技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阅 读问题一直是语言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在高中阶段,阅读教学一直很受重视,但是学生 阅读能力提高的速度却相对缓慢,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高三学生进 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以探讨高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使用相关学习策略的情况,证实有选择 地灵活使用阅读策略有助 于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策略使用意识 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知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众多的阅读理论源于对母语阅读的研究, 自 上而下 、 自下而上 、 交互模式 、 图式理论 等都精辟地阐释了人

2、们阅读的过程及 各种影响阅读的因素。对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则需以学习策略为依据,因为就我国英语 教学看,英语阅读既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英语阅读与英语学习密切联 系。但阅读又不完全等于学习,阅读策略有它自己的特点。本文作者在对二语学习策略 的研究进行回顾后,发现 OMalley &Chamot (2001)的学习策略分类层次清楚,包容 性 强 , 可以用来发展各种语言任务的学习策略框架。本文就以 O Malley & Chamot (2001)的学 习策略分类为参照,对高中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了研究。对阅读策略的分类,本文参照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了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也参考了其

3、他学者的研究, 并对 CV Malley & Chamot (2001)的分类作了调整。 调查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三部分 :问卷调查,访谈与阅读理解测试。调查对 象是绥化市第一中学高三重点班和普通班共 4个班 的学生,既有文科学生又有理科学生 , 使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了解这部分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 使用状况,利用 英语阅读策略调查问卷 和 英语阅读理解测试 分析英语阅读策略 的使用与阅读成绩之间的关系。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 一、 高三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状况不容乐观,与国内外其他语言学习者相比,高三 学生阅读策略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二、 高分组学生在阅读策略

4、使用的数量与质量上都优于低分组学生。高分组学生与 低分组学生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策略使用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但两组学生 在社会情感策略使用上没有显著差异。 二、学文学理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没有突出影响。文科生和理科在总阅读策略和四类 分阅读策略使用上差异均不显著。 四、英语阅读策略对英语阅读成绩有重要影响,其中元认知阅读策略是影响学习成 绩的首要因素。 最后,本论文的作者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和对高三英语阅读教 学的建议: ( 1)知识传授与方法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 2)课内、课 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 3)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相结合,发展学生

5、的合 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言学习策略;英语阅读策略;图式理论;高二学生 Abstract Reading is an extremely valuable skill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 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domain, problems of reading have been the focus of language educators . Although reading is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in Chinese EFL

6、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the students5 reading competence improves comparatively slowly and the results of teaching are not satisfying.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reading employed by senior three students. Its main purpose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 alternative u

7、se of the reading strategi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reading proficiency and reading level. It also confirm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reading strategies can promote the students5 awareness of us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self-learning ability. Reading comprehension is generally viewed in cogn

8、i t i v e t h e o r y as a c o m p l e x p r o c e s s . Many foreign language reading theories are greatly in f l u e n c e d by r e s e a r c h e s on native readers. Bottom-up model% top-down model , intera c t i v e m o d e l , s c h e m a t h e o r y and others explain thoroughly the process of

9、 reading and the many factors that have 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However, researches on reading str a t e g i e s s h o u l d be d o n e in t h e light of learning strategies. As for English learning in China, English reading is both a method of learning and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so Engl

10、ish reading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English learning. But we can never draw an equal sign between re a d i n g a n d l e a r n i n g . R e a d i n g strategie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review of literatures on learning strategies in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OMalley & Chamots (20

11、 0 1 ) s y s t e m of l e a r n i n g s t r a t e g y definitions and classifications stands out with a clear arrangement and a powerful framework for considering development issues in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 on which the study of score,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former are better at using

12、strategies than the latter in the use of cognitive strategies,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and resourceful strategies, while there is no clear difference in using 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 (3) Whether the students major in sciences or arts makes no difference in the usage of reading strategies. (4)

13、 The usage of reading strategies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cores, of which the use of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is relatively the main factor. Based on the surve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ults and summarize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nd puts forward to three particular integrations to op

14、timize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three: (1) Integration of the initi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knowledge with efficient ways to read in English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nglish language abilities besides the ability to think in English. (2) Integration of readin

15、g inside classes with outside classes to foster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determined reading . (3) Integr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initiation with students emotions in reading in order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collaborate study. KEYWORDS: language leaning strategies; E glish reading trategi

16、es Schema Theory; Senior th ee students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紋觀 . III 弓丨 W . 1 1想雛 . 2 1. 1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 . 2 1. 2阅读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 5 1. 3英语阅读策略的界定 . 5 1. 4有关英语阅读的理论研究 . 8 1. 5国内外研究现状 . 10 2高三英语阅读策略运用调查 . 14 2. 1调查目的 . 14 2. 2调查的实施过程 . 14 2. 3问卷调查 . 15 2. 4 i方 i炎 . 16 2. 5阅读策略运用能力测试 . 17 3结果与讨论 . 18 3. 1问卷调查的结果与讨论

17、. 18 3. 2访谈的结果与讨论 . 28 3. 3阅读能力测试的结果与讨论 . 30 4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32 5对高二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 35 会吉 i吾 . 39 至文 i射 . 40 . 41 附录 . 43 引 言 英语阅读教学在我国历来受到重视。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 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英语阅读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育 部出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2 3),(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更加注重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 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

18、能力,强调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有这些都不无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密切相关。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教学要着重 提高学生的语言解码能力,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要求高中生要有广泛的阅读 兴趣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语言分析,领悟和判断能力,学会通过运用多媒体等信 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的能力;新课标在 提高阅读速度,増加阅读量和扩大词汇量等方面 都对学生作了分级要求。 此外,无论中考或高考,还是国内外其它各种语言测试,阅读理解题都会占很大的 比例 .这说明阅读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主要方面之一 9令人遗憾的是, 无论是在有效获取英语语言信息的实践活动中,还是在各种测试中,高中生所表

19、现出的 阅读理解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这是由于我国的中小学生缺少自然习得外语的语言环境, 听的渠道显得不够宽泛,语言输入更多地依赖于课堂教学及学生广泛而有效地阅读。但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能存在着片面 ,盲目的阅读观,或未能掌握 和使用适当的阅读策略 , 而教师又缺乏培养策略的意识和方法,导致目前我国阅读教学 高投入,低产出 的现 象仍然十分普遍。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应培养学生的理解能 力和阅读策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还能大面积的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 阅读策略的研究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阅读策略的研究中,已有学 者对大学生的阅读策略做

20、了卓有成效的调查分析,也有人研究了高中生和初中生的英语 阅读策略,但对高三学生中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阅读策略运用差异的研究甚少。从理 论上讲 ,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整体素质、语言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 习内容、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导致他们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因 此先前的成果不能直接指导高三学生的阅读教学。本研究在前人关于阅读策略研究的新 成果上,结合笔者多年同时从事文理科英语教学的实践,对高三学生阅读策略的使用状 况进行了调查,据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既能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有所帮助,又能为阅读策略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1文献综述 英语

21、阅读是学习的 一部分,因而阅读策略的研究要以学习策略的理论为依据 ,在学习 策略的框架内进行。英语阅读策略的研究又是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因此研究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策略必须借鉴国内外有关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策略的结 果。 1.1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 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 20世纪 70年代。 Robin, Naimen等最早探讨 Good Lan g u a g e Learners 的特征。进入 80年代后,学习策略的研究成为热点, 90年代开始应用到教学 中。国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始发于 80年代,但规模很小。 90年代后期,大批学者开始 关注英语学习策略。 1.1.1学习策略的

22、定义和分类 国外学者对 语言学习策略 有以下几种定义: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的一般趋势和 总体特点,用于描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 ( Stem,1983);学习语言时的做法和想法,旨 在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 (Wenstein & Mayer,1986);学生米用的技巧、方法或者刻 意 的 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 (Chamot, 1987);学习者 用以辅助其信息吸收、储存及使用之步骤与操作 (Rubm,1987);学习者为促进其对第二 语言的了解、理解和使用所采用的、通常是有意识的和特定的动作、行为、步骤或技巧 (Oxford,1994)。 Rod Ellis(

23、1999)根据上述五种定义的差异列出语言学习策略的八 个 特 点 : 第一,学习策略可以指语言学习者采用的宏观策略,也可以指针对语言学习任务所采用 的具体方法或技巧 .第二,学习策略的使用以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即学习者采用学习策 略是为了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第三,学习者一般都能意识到所采用的策 略,并能够描述他们所采用的策略,特别是当别人要求他们注意自己的活动的时候。第 四,学习策略包括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第五,学习策略可以运用母语和非母语执行。 第六,有些策略是可以外部观察到的行为,有些策略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内部心理活动。 第七,大部分学习策略间接影响语言学习,而有些策略也可直

24、接影响语言学习,例如, 记忆策略。第八,学习策略的运用因事、因人而异。 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将 学习策略 定义为 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 外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尽管上述定义角度、外延有所差异,但归纳起来, 学习策略无外乎有以下特点:特 定的行为或技巧,而不是学习者学习方式;涉及语言和非语言的活动;既可以解决问题 为导向,针对某一学习需要;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活动;运用因 人而异,可以改变。 为了便于人们对学习策略概念的理解,加深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专家们采用不同标 2 准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由于人们采用的依据和标准不一致,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笔者认为,国外最典型

25、的标准及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CTMalley和 Chamot (1990)根据信息处理 的理论将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和社会 /情感策略。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中;元认知策略用于管理和监控认知策 略的使用;社会 /情感策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 Oxf rd(1990)根据与所学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凡与所 学语言有直接关系的策略为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而与所学 语言没有直接关系的策略为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 Oxford(1990)根据与所学语言材料,从运用策略的目的出发,把学习策略分为学习 语 的策

26、略和运用语 的策略。 从上文可以看出 , OMalley 和 Chamot的分类着重学生的认知过程需要的管理,而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影响学生学习非智力因素的管理。 Oxford根据与所学语言材料有无 直接关系的标准划分,使得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是平行的,没有显现出不同策略间的高 低程度。而 Oxford的分类没有包括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国内专家对有关英语学习中学习策略的分类研究尚不深入,文秋芳 ( 1993)根据 Skehan(1989)的观点,将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元认知策略 ) 和语言学习策略。前者与学 习过程有关,指制定计划、策略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后者与语言学 习材

27、料直接有关。管理策略既管理认知过程,又管理情感过程。文秋芳赞同 OMalley 和 Chamot的观点, 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 败 ( 文 , 1993)。因为在她看来,一旦语言学习者能将管理策略运用自如,他 /她不仅有 可能学好外语,而且还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诸方面受益。 ( wen in Cohen, 1996:F17)。 笔者根据学习和信息加工的一般认知模式认为,中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培 养的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认知策略,指对信息的收集、编码、储存及检 索等的内部组织技能(包括选择性注意、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 ); 元认知策略,

28、指 学习者对自我的能力及理解程度的认识、对所要完成的作业性质的了解、对完成作业可 采用的方法的了解,做计划、对计划的检查与修正、评价结果与得失等(包括计划、监 控和调节策略 ); 资源管理策略,指学生对其学习认知过程中的时间、环境、努力经营 和寻求他人支持的管理。 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组成部分(语言 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 感态度、学习策略)之一,把外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 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几大类。并提出了七级至九级学习策略分级目标。 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目标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 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生设立

29、的目标。想达到高考的水平至少要达到八级目标。本文以 八级学习策略目标作为参照。其中八级的认知策略的培养目标为: ( 1)从不同角度认知 新学语言项目,既关注语言项目的形式,又关注其意义和用法; ( 2)在新旧语言知识之 间建立联系; ( 3)根据形式、意义或用法对新学语言项目进行分类; ( 4)作笔记时能利 用关键词、缩写、符号和数字等; ( 5)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境和上下文猜测词义 3 或推测段落大意; ( 6)把一个领域的技能转移到另一个领域,例如:把母语学习技能转 移到英语学习之中,把读或写的技能转移到听或说之中。调控策略(元认知策略 ) 的培 养目标为: ( 1)根据学习进展情况

30、,调整学习计划和目标: ( 2) 了解自己使用学习策略 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 3)能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把注 意力集中在重点学习活动上 );( 4)学习中遇到困 难时,能分析原因并尝试解决; ( 5)控 制和调整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以上目标的确立,体现出新课程对学习策略的 重视。他们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也是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对听、说、 读、写四项技能具有指导意义,其中绝大部分可以作为阅读教学与实践的策略目标。 1. 1.2影响策略选择的因素 外语学习者选择哪些学习策略,对学习策略运用的频繁程度怎样,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 首先,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31、,如年龄、性别、学习者观念、学习潜能、学习风格、学 习动机、个性、个人经历和第二语言水平等,影响着策略的使用。不同年龄的学习者选 择策略时表现出差异,儿童大都采用针对具体学习任务的简单策略,而成人常灵活的运 用复杂的普遍策略 O Malley&Chamot (2001)认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密切相关,学 习动机强弱与采用学习策略数量的多少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国内的调查分析也证明了动 机与策略成正比关系 ( 刘燕, 2000;华惠芳, 1998;张文鹏, 1998)。学习者的语言水 平不同,会导致使用不同的策略,李炯英 ( 2002)调查认为学习时间为 9年和 10年的 受试者比学 习时间为 7年

32、的受试者更经常使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差异达到显著水 平 。 Lu (引自 Cohen,文秋芳导读, 2000: F21),在比较不同水平外语学习者的英语阅 读策略时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的阅读策略不仅有数量上的差异,而且有质量上的 区别。 其次,策略的使用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 Cohen,文秋芳导读 ,2000:F22),如学习 者所处的外语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等等。不同学习内容对学习策略的选择也有影响。 鉴于以上分析,从理论上讲,高三学生与大学生,初中生在语言水平,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

33、因素会导致他们采 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虽然已有学者对大学生,初中生甚至高二学生的阅读策略做了卓有 成效的调查分析,但不能全面指导高三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因此有必要研究高三学生 的英语阅读策略。 1.1. 3学习策略与成绩的关系 许多实验研究从多方面探讨了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结果都显示学习者学习 成绩的好坏与学习策略的使用相关。文秋芳 (1995)对比了两个初始成绩相同的英语 专业 学生,尽管她们几乎在同一个条件下学习,不同的学习方法导致四级统考成绩差距很大 , 因而得出结论:学习方法对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胡竹菊 ( 2002)用 Oxford的 SILL(Strategy Invent

34、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对高 一 新 生 进 行 了 调 查 , 数 据 分 析 结 果 表 明,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与英语习得的相关达到了及其显著的水平 。 Zhon 4 Xiaorong (2000)的调查也表明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与阅读理解成绩成正 相关。 然而也有研究没有发现策略与外语学习成绩有关,如 Politzer和 McGroarty( 引自 Cohen,文秋芳导读, 2000: F21)调查了 37名在美国学习英语的外国学生。这些学生在 经过 8周的强化训练以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英语成绩与三 类策略 (即课堂行为、自

35、学行为和交际行为 )使用的情况没有关系。文秋芳 ( Cohen,文秋 芳导读, 2000: F21)认为造成不同的研究结果可能是因为研究者对外语成绩测量的内 容不同。调查策略的问卷内容各不一样。但从国内的研究看,外语成绩大多取 自标准化 考试的结果,策略问卷的内容也依据中国学生学英语的特点而制定,有一定的可信性。 所以学习策略的恰当运用能促进英语的学习。 1.2阅读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一方面,阅读策略与学习策略密切相关。阅读作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部分,既是外语 学习的手段,又是外语学习的目的。因而阅读策略的研究需以学习策略的理论为依据, 在学习策略的框架内进行。学习策略种类繁多。英语学习中各种阅

36、读模式,阅读技能等 都是学习策略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探讨学习策略中涉及阅读的那一部分,或者说是阅读 活动中所用到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研究必然涉及到阅读。学习策略的研究者 (如 Chamot et al,1988; OMalley et all987)认为,熟练的读者运用自上而下 ( top- d o w n ) 的 方 法 , 将语篇中提供的信息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推测、拓展等策略推断意义;但不 熟练的读者则倾向运用自下而上 ( bottom-up)的方法,着眼于单个词的词意。 另一方面,阅读策略又不完全等同于学习策略。正如刘津开 ( 2001: 7)所说:阅 读可以学习词汇和语法,但

37、阅读和学习不完全一样,不能说阅读等于学习 ,或学习等于 阅读。 OMalley (1985)研究表明不同的策略对不同的语言技能各有影响 。 Robert L . Politzer (凯文摘译, 1986)也认为,学习行为是否适宜,取决于和学习外语的目的有关的 各种要学会的不同技能,如请教老师如何使用某一个表达法,这个行为可能和改进口语 或听能有关系,而对一个目的在于学会阅读科技文献的学生来说,就不一定要把这方面 的提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换句话说,必须把学习英语的目标考虑进去,有助于习得 交际能力的学习方法很可能与提高语言能力的学习方法大相径庭。阅读策略有 自己的特 点,与听力策略、写作策略、

38、交际策略等完全不同。 1. 3英语阅读策略的界定 1. 3. 1英语阅读的本质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关于阅读的本质,各家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时读者不仅是 应用语言学、词汇学和语义学的知识诠释文字,同时也在使用他的背景知识来理解文章。 阅读是读者个人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 。 Goodman (1967)最著名的 阅读是心 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包含思想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 是对外语阅读过程的本质属性 所做的最精辟、最形象的表述。这里包含 H层意思: 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在外语阅读过程中,读者作为一个个体,启动多种生理 5 器官、知识结构以及技能、技巧,利用文章的各种冗余语言现象所形成的刺激,有选择

39、的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符号,进行着一系列的体验、预测、验证和最终判断的思维活动。 阅读是一个语言过程。读者在阅读的一系列心理、思维活动中,需要使用语言 知识来做工具和桥梁。如果读者对所读语言材料使用的语言知之甚少,那么,不管读者 的头脑有多灵敏,这个阅读过程也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 阅读的主体是读者本人。在外语阅读这个思维和心理过程中,读者本人起主导 的决定作用。读者调动一切思维,把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所读文章的符号直接联系起 来并构成最佳组合,从而重新表达以文字编码的信息。 可见,阅读既是心理过程,又是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过程。 阅读是一种双向的书面语交际活动。任何一种阅读活动,都是读物客体和读者

40、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读物是作者用物化了的语言符号和其它符号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手 段。因此阅读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分析语言结构,而是为了获取信息。这个信息可能是 一个故事、一种观点、情感或一些原理等,在理解了其含义后,它们才被从作者的大脑 中移入读者的大脑中,使整个书面交际得以实现。但是作为信息载体的文本,并不是含 义的 现成品 ,其含义是读者积极阐释的结果。这种阐释在实际阅读中表现为读者与 文本间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过程,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预测、设问,从文本中得到 的反馈可能是被验证或被否定。如果被验证,说明抓住了作者的思路,他会继续读下去 , 并开始下一个同样的过程;如果被否定,他会回读、思考

41、、回忆、分析、比较等,直到 重建作者的意图。通过这些过程,读者逐渐建立 起了文本的语言形式与功能、与作者交 际意图之间的联系,最终获得了文本的整体意义。 1. 3. 2英语阅读策略的含义 WallaCe(1992: 12)指出,阅读策略是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篇章类型、 内容和阅读目的有选择地、灵活地使用一定的阅读方法 。 Johnson等人 ( 1998: 333) 认为,阅读策略是 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 。它不仅包含阅读中的 技巧,如:预测、推理文章的内容、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略读、找读和跳读等,而且 还包括学习者为达到预期阅读目的所采取有选择性和控制性 的行为。

42、它是读者用来理解 各种文章的有意识的可灵活调整的认知活动计划,是学习者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阅读策略的内容也不断深入,以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阅读 行为,如略读、回读、跳读和容忍含混语等发展到当今的激活背景知识、图式的认知策 略以及帮助透彻理解文章的语篇策略等等。 本文认为英语阅读策略是指为了有效阅读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 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操作过程,以及灵活运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 阅读策略 与 阅读技巧 有所不同,前者涉及的范围更广、更全面。阅读策 略不仅包含了阅读中 的一些技巧,如:预设、推理文章的内容、猜测文中的生词大意、略读法和跳读法等等

43、, 它还包含了阅读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采用的有选择性和控制性行为。阅读策略使用 的好坏反映了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进行了积极的参与以及为了实现阅读任务所使 用的一些具体方法;阅读技巧则反映了阅读者的能力,而这些阅读能力有时不一定能被 6 激活 。因此被成为 被动能力 ( Carrell,Gajdusek&Wise,1998)。 1.3. 3英语阅读策略的分类 OMalley & Chamot (2001)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 会情感策略。在这三类策略中, 元认知策略 和 认知策略 是主要的,它们包容了 其他研究者所发现的大部分学习策略。(蒋祖康 , 1999: 148 149) 参照 OMalley & Chamot (2001)的学习策略分类系统、对比英语课程标准,何艳 丽 (2003 : 13_14)提出 8种元认知策略和 10种认知策略(见表 1-1)。表中简要陈述了 OMalley & Chamot对各种策略的定义,以及这些策略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考虑到阅 读,特别是考试中阅读的特点,她没有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