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文言文(2)14 孔孟两章.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6910800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 文言文(2)14 孔孟两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四单元 文言文(2)14 孔孟两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 文言文(2)14 孔孟两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 文言文(2)14 孔孟两章.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文言文(2)14孔孟两章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以下各组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项 ()稷(j)鸡豚(tn)饿莩(f )弃甲曳兵(y)鳖(bi)孝悌(t)曳(zhui)兵庠序之教(xin)兕(s)狗彘(zh)数罟(sh )数口之家(sh)粟(s)颛(zhun)臾洿池(w)养生丧死(sn)解析:。答案:D“/。(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固而近于费(4)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解析:准确理解文意是朗读的根底,而成功的朗读又能为更好地理解作品提供帮助。答案:(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固/而

2、近于费(4)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3.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聚集整理而成的_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孔子,名_,字_,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_、_,儒家思想的创始人。(2)孟子,名_,字_,_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_之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常以_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_。他认为人性本善,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提出_的思想。孟子是记载_的书,由_编成,全书共_篇,与_、_、_并称为“四书。答案:(1)语录体丘仲尼思想家 教育家(2)轲子舆战国孔子孔孟亚圣民贵君轻孟子言行孟子及其弟子七论语大学中庸4.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1

3、)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通_:_。(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_通_:_。(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通_:_。答案:(1)无毋不要(2)颁斑花白(3)涂途道路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项()时,谷不可胜食时:季节。B.非我也,兵也兵:兵器。鼓之鼓:击鼓。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犯罪。解析:D项“罪:归罪。答案:D2.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项()解析:A项尽;胜利。B项读wn,大王;读wn,称王。D项兵器;军队。答案:C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主张礼治的一组是()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

4、将焉用彼相矣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 A.B.C.D.解析:此题是对整体把握文意的考查。所谓“礼治,就是用加强教化的方法,以德服人。第句是孔子责备冉有二人不能尽辅佐之责的话;是孔子批评冉有二人找借口的话。答案:B4.孔子称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冉也等。而在本文中,对冉有的称呼,却省去了这个“也字,三次直呼“求。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为哪项()“也,表现出孔子的语气急促,态度严肃解析:从题干分析可知,此题主要是考查对孔子的语气分析,不涉及冉有。答案:C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河内凶,那么移其民于河

5、东解析:A项“河意为“黄河。今泛指河流。B项“走意为“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C项“或意为“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答案:D6.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在反驳冉有的话时,起初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说了一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是为什么?解析:要答复这个问题,需要结合作者和谈话人的关系以及文意来进行。答案:这是因为冉有之言激怒了孔子,孔子认为他是在强词夺理,因此要首先批评他政治态度的不端正。7.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那么文中的“仁政主张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解析:孟子的“仁政主张主要表达在课文的第五、六两节。答案:(1)“不违农时,合理开展生产,使老百姓“养

6、生丧死无憾实施仁政的开始;(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展畜牧业,使“黎民不饥不寒;(3)加强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行仁政的根本措施。30分钟训练(稳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

7、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那么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_;(3)弃甲曳兵_;(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2.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例句: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小鲁鸣也走也急臣,那么臣之头与璧俱碎于柱3.下面对文中内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为

8、哪项()“夫字,意义、用法并不都相同,只有“今夫颛臾句中的“夫和“君子疾夫舍曰句中的“夫相同。B.“不患贫而患不安句中的“安字和“既来之,那么安之中的“安字意思一样。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句。D.“有国有家者的意思是“治理国家和家庭内部的人。4.请翻译下面句子,并说出这些句子的句式特点。(1)无乃尔是过与(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何以伐为答案:1.答案:(1)辅助(2)介词,对(3)拖着(4)憎恨2.解析:A项“小,意动用法,“认为小。B、C、D三项与例句都是使动用法。B项“鸣,“使鸣;C项“走,“使逃跑;D项“急,“使急。例句“来,“使来

9、。答案:A3.解析:B项第一个“安是“安定的意思,第二个“安是“使安定。C项这个句子是一个单句。D项“有国有家者是指诸侯、大夫。答案:A4.解析:翻译句子是高考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要把句子翻译准确,除了理解句意,还要分析句子有哪些重点词,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式,总之,翻译句子是对文言文综合能力的考查。答案:(1)恐怕应该责备你吧。句式:宾语前置句。(2)过去,先王让它做东蒙山的祭主。句式:省略句。(3)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句式: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58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

10、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那么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中“黎民的含义是什么?你能举出与这意义相同的另外一些说法吗?6.以下不属于孟子开展生产的措施的一组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数罟不入

11、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7.填空 (加引号的局部用课文原句答复)。 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的内容,概括地说包括两个方面,即_与_。前者,即“_;后者,即“_。8.对本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是孟子直接对梁惠王的批评。C.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D.孟子不仅主张教民,还主张养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

12、力。5.答案:“黎民的含义是百姓,常见的还有布衣、黔首、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6.解析:“开展生产。D是教民,属于精神文明范畴。答案:D7.答案:养民教民五亩之宅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道路矣8.解析:B是孟子对整个统治阶级的批评,而非直指梁惠王;D前后顺序颠倒。答案:BD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910题。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9.写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意。(1)野有饿莩_(2)且人恶之_(3)恶在其为民父母也_10.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13、,此率兽而食人也。(2)恶在其为民父母也?9.答案:(1)饿死的尸首。(2)厌恶。(3)怎么。10.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注意句(1)中的“饿莩;句(2)中的“恶“为。答案:(1)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首,这就像率领野兽吃人一样。(2)这样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14、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11.以下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项()修八尺有余(身高)B.徐公来,孰视之(经常)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下)D.朝服衣冠上朝12.以下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项()之美我者,私我也(用在主谓之间,不译)之臣莫不畏王(的)之,烟炎张天(调节音节,无义)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他,代邹忌)“朝服衣冠的“服字活用相同的一项为哪项()美我者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C.闻寡人之耳者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忌不自信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权知其

15、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B.豫州今欲何至? C.吾孰与徐公美?D.古之人不余欺也。11.解析:B.孰,通“熟,仔细。C.私,偏爱。D.朝,早上。答案:A12.解析:“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代徐公。答案:D13.解析:A项,“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B项“军名词作动词,驻军。C项“闻使动用法,使听到。D项没有活用。答案:B14.解析: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答案:C创新应用15.有学者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两句古本有误,应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你认为有无道理?为什么? 解析:此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同学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要有根据,不过,此

16、题的答案还是比较统一的。答案:有道理。因为“贫和“均指财富而言,“寡和“安指人口而言,而且下文又有“均无贫“和无寡等句可以为证。16.结合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写下联。李格非先生安贫乐道,不完全赞同论语上“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和礼记上“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略加增删,集成一副佳联:“居无求安食求饱,_。于此可见先生的襟怀。解析:此题从形式上要严格符合对联的要求,如字数相等、要求对仗等;从内容上,要注意所给句子提供的语境,“不完全赞同一词很重要。再者还要注意“安贫乐道一词。答案:富不润屋德润身17.阅读一下面的新闻,说明画线句子包含哪几点信息。交通拥堵历来是北京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道路资源缺乏与车辆

17、增多的矛盾,实现和谐交通的理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北京以让49万辆公车暂时“休克之策,成功应对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向脆弱的北京交通提出的挑战:会议期间,北京交通顺畅,秩序井然,堵车不再是北京的一道“景观,市区交通呈现出少有的畅通。北京的交通十分脆弱。在北京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会议期间北京采取了让49万辆公车暂时“休克的措施。这个措施成功应对了会议的挑战。18.孔子在驳斥弟子的观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引证,有喻证;摆事实,讲道理;有破有立,非常具有说服力。请你也试着用上面的方法写一段驳论的文字。 写作提示:写作前,先选择一个值得驳斥且有话可说的错误观点,然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先进行

18、批判。高考链接19.(广州普高毕业测试,18)老刘想与某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可合同中有一项很长的条款,请你帮他解读,告诉他被保险人出险时需同时具备哪五个条件才能获得赔付?被保险人于本合同有效期内,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因遭遇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并以此意外事故为直接且单独原因导致其身体伤害、残疾或身故的可获得赔付。答案例如:获得赔付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在合同有效期内;(2)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3)遭遇的是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4)该意外事故导致被保险人身体伤害、残疾或身故;(5)该意外事故是被保险人受伤害的直接且单独的原因。(顺序颠倒不

19、扣分)20.(湖北高考,22)为迎接北京奥运会,请以“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开头,续写一段歌词。要求每行语句不与第一段完全重复,句式根本对应,大体押韵。 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沐浴奥运风,我们青春豪迈_心连着心,手拉着手,_朋友走到一起来,_共着一个梦想,_友谊的圣火传递千秋万代。_解析:试题要求考生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续写一段歌词。试题从新的角度考查语言操作能力。此题既考查考对北京奥运的根本理解,要求写上与歌词相对应的画龙点睛的工整句子,字数上还有限制,所以做好这道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答案例如:高擎五环旗,我们激情满怀,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大家走到一起来。同在一个地球,文明的种子撒遍四海五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方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