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梁慧.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42362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梁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梁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梁慧.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论 文 题 目 : 农 村 留 守 儿 童 心 理 弹 性 与 一 般 自我 效 能 感 、 归 因 方 式 的 关 系 研 究专 业 学 位 名 称 : 全 日 制 教 育 硕 士 专 业 领 域 名 称 :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申 请 人 姓 名 : 梁 慧 导 师 姓 名 、 职 称 : 张 怀 春 教 授 论 文 提 交 时 间 : 2011年 4月曲 阜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原 创 性 说 明(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V”)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0Z论文农村留守儿 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是本人

2、在导 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 /硕士 0每位期间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 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曰期:曲 阜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书(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V”)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 寬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 导下完成的博士 /硕士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

3、n among luck attribution, background attribution and resilience. In success and failure attribution there is a ver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ffort attribution and resilience, in the failure attribut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among capacity attribution, luck attr

4、ibution and resilience.Third,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internal attribution and effort attributio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to resilience. Background attribution has a negatively predicate to resilience. Effort attribution for success and capacity attribution for failure have a significa

5、nt positive effect to resilience; the background and capacity attribution for failure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ate to resilience.Fourth, ther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 resilience group of parent-absent childrens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attribution style. The hi

6、gh resilience group of parent-absent childrens general self-efficacy is higher than the low. And 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than the low resilience group is more likely to do internal attribution. And the low resilience group than 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tends to set the background attribution. In

7、the attribution of failure, the high resilience group than in the group with low resilience is more inclined to do effort attribution.Key words: Parent-absent children; Resiliency; General Self-efficacy; Attribution style.IAbstract.II顏.11. i2. 研究意义 .1二、研究综述 .21.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 .2(1) 留守儿童的概念 .2(2) 留守儿童研究现

8、状 .22. 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 .4(1) 心理弹性的定义 .4(2) 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53. 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64. 有关归因方式的研究 .6(1) 归闪方式的概念 .6(2) 扪冈方式的理论 .6(3) 归冈方式的研究 .7二研究方案 .91. 研究目的 .92. 研究假设 .93研究方法 .9(1) 被试 .9(2) 研究工具 .9(3) 数据处理 .10四、研究结果 .121.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12(1) 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差异比较 .12(2) 不同年龄留守儿童的差异比较 .13(3) 不同年级留守儿童的差异比较 .15(4) 父母外出情况的差异比较 .17(5)

9、父母在外时间的差异比较 .17(6) 父母回家频率的差异比较 .18(7)不同照顾人的差异比较 .182. 不同样本中特定归因倾向的人数比较 .183. 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归因方式的相关、回归分析 .20(1) 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与一般t l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回们分析 .20(2) 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与不同归冈方式之间的相关冋归分析 .214. 高低心理弹性组留守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归因方式比较 .22五 分析与讨论 .241.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分析 .24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状况分析 .243. 农村留守儿童归因方式的状况分析 .254.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

10、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分析 .26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归因方式的关系分析 .266. 高低心理弹性组农村留守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归因方式状况分析27六、总结与展望 .281雜 .282 研究的创新之处 .293研究的不足 .294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9参考文M .30H .3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一 、 选 题 1 背 景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 市或沿海地区务工或经商,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被留在家乡由祖父母、亲戚、 留守的母亲或父亲照顾,而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 抽样调查显

11、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约占全部农村儿童的29%,他们 是否良好适应、健康成长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新的因素。到目前为止,学术界 和教育界已经对该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丰厚的成果。纵观以往的研究, 大多数都是从留守状态对留守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来进行的,如学习方面 1、行 为方面 2、人格方面 3、心理健康方面 4等。同时已经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发 展尽管存在风险因素的影响,但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多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并无 显著差异,且他们内部本身就是分化的,既有适应不良的个体又有适应良好的个 体,仅从父母外出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方面来研究不能很好的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的 适应问题。因此,本文引

12、入心理弹性这个概念,希望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来探求 有利于留守儿童良好适应的保护性因素。国外对心理弹性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国内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还处于起步 阶段,在实践的应用上研究还较少。一般认为心理弹性是帮助个体在面对逆境时, 良好适应的保护性因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心理弹性是每个个体都 具有的心理潜能,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弹性而不是只有遭遇逆境的孩子才会具有的 潜能。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差异是引起留守儿童间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己 有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相关,且通过自我效能感训练能 提高儿童的心理弹性 5。另外也有研究证明内控归因能显著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 弹性。2.

13、 研 究 意 义虽然前人已经做了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心理弹性与内控归因的 相关研究,但对于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归因方式三者的相关研究却几乎 没有。本文力求通过探究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归因方式对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 性的影响,为円后制定及实施心理弹性的千预、预防与促进方案打下理论基础; 同时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一种新思路,实现提高留守儿童适应能 力、促进其积极适应生活,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二 、 研 究 综 述1. 关 于 留 守 儿 童 的 研 究(1) 留 守 儿 童 的 概 念“留守儿童”这一名词最早是由一张于1994年提出的,当时是指由于父母 在国外工作、学习

14、而被留在国内的孩子,与当前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很不相同。今 天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务工或经商而被迫留在家乡 f不能与父 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孩子。但要明确界定留守儿童,还需要从三方面进行区分,即 年龄界限、父母外出数量及父母外出时间。纵观己有的研究文献,各学者给出的 界定标准不甚统一。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年龄上限的界定主要包括18岁(周 福林、段成荣,2006;湖北省妇联,2007); 16岁(王艳波、吴新林,2003;吴 霓等,2004;姚丽娟,2005;岳慧兰等,2006;于小艳,2006;曾天雄、何绍华, 2007); 14岁(林宏,2003);吕绍清(2006b )则认为留守儿童

15、是“就读于小学 与初中的儿童少年”,贾香花(2007)则以是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来界定留守儿 童。还有极少的学者还留守儿童年龄的下限界定为6岁(吴霓等,2004)或4岁 (于小艳,2006)。关于父母外出数量,有些研究者认为只有父母双方均外出务 工或经商的孩子才是留守儿童,持这种观点的有:王东宇(2002),林宏(2003), 罗国芬、佘凌(2004),王东宇、王丽芬(2005),吕绍清(2006b),湖北省妇联 (2007)等;有些研究者则认为只要父母双方有一方外出务工或经商就是留守儿 童,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段成荣、周福林(2005),周宗奎等(2005),李宝峰(2005) ,叶敬忠等(2

16、006),吴霓(2006),黄艳萍(2007)等。关于父母外出 多长时间才算留守,从己有的研究来看有以四个月为界的,如张利洪、刘洲(2006) ;也有以半年为界的,如王秋香、欧阳晨(2006),周福林(2006)等; 也有没有明确界定的,不少学者在做定量研究时,根据父母外出打工时间长短的 不同进行类型间的比较研究。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及在自己的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所要研究的农村留 守儿童下一个工作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那些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 事其他活动的父母双方一起共同生活而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由父母一方 或其他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2) 留 守

17、儿 童 研 究 现 状目前国外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献基本没有,只有些移民的相关论述, Magwaza(1994)、 Baptiste,Hardy亲子关系 上出现父母榜样作用缺失,监控机制弱化等问题(迟希新,2006)。他们与同伴 的关系更疏远,比非留守儿童更少的向同伴倾诉内心的烦恼。同时一些留守儿童 的性格表现出了攻击性的特征,情绪自控能力差,好冲动;有些则表现的情绪冷 漠、畏惧、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个性障碍 9,张鹤龙(2004)的研 究也表明留守儿童通常容易具有机动、焦虑、性格偏内向、神经过敏等性格特征。3) 留守对行为、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榜样作用常常缺失,

18、遇到问题时常不能得到父母的正确指导,行为上容易出现偏差。王艳波、吴新林(2003)、黄应圣、刘桂平(2004)、 王玉琼、马新丽、王ffl舍(2005)等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中逃学、厌学、辍学、 纪律差、迷恋网吧的现象比非留守儿童严重。张鹤龙(2004)认为小学阶段的留 守儿童在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积极参与、坚持独立四个维度上与非留守儿童存 在显著差异。范先佐(2005)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容易发生消极变化, 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抽烟,酗 酒,赌博,抢劫等,有些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张德乾(2007)检测出留 守儿童有较突出的人际交往问题,包

19、括放任与自暴自弃,受欺负与攻击等。同时 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较突出 9,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焦虑问题 1()11,对 支持的利用度也较低 12,遇事时常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如幻想、合理化、退避、 求助和自责等。在初中留守儿童中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呈逐渐 减少的趋势,而女生则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13。另外留守儿童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留 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不和谐师生关系,不和谐同学关系及校园暴力144) 留守对学习和教育的影响。不同学者对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一种研 究结论认为留守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影响,认为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 生的学业成绩

20、都不因父母是否外出而有差异,也不因父母在外时间的长短有差异14 。另一种结论则认为留守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很大一部分研究者都持这种 观点。研究表明由于父母的外出特别是母亲的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下 降 16,学习态度不端正 17,学习兴趣不高 1819,学习习惯不良 2()21。进入初中 教育阶段后,留守儿童在校率急剧下降 22。2. 关 于 心 理 弹 性 的 研 究心理学界第一次使用resiliency (心理弹性)这个术语是Block在1950年 提出的ego-resiliency (自我心理弹性)这个概念。上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 家Rutter、Garmezy等人对resil

21、iency (心理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为 后来心理弹性的广泛研究奠定了基础。虽然心理弹性己经有60年的研究历史, 但研究者们对它的概念、测量工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1) 心 理 弹 性 的 定 义心理弹性的研究始于美国,该词的英文是“resilience”,当其他国家引入 这 一 概 念 时 出 现 了 不 同 的 译 法 , 有 译 为 “复 原 力 ”23、 “压 弹 ”2425、 “韧 性 ”2627、 “心理弹性” 283()等。作为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弹性概念,国内外至今没有一个 统一和明确的定义。不少研究者把心理弹性描述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或是一 种使个体避免在不利环境中和面临危险时导致消极发展结果的能力 31。如心理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