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49838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咬文嚼字-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教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三、 教学准备ppt四、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讲授法五、 教学课时2课时六、 教学过

2、程(一) 导入播放宋祖英的歌曲辣妹子,体会歌词的意味。“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提问:辣妹子什么时候最能吃辣?明确:嫁人后,因为嫁人后吃东西“怕不辣”,害怕吃的东西不辣,有点不吃辣就不爽的意思,语气很强烈。这三组词,字是一样的,仅仅因为语序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意味。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仔细地斟酌地斟酌文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斟酌文字的,题目叫:咬文嚼字。(二) 解题1. “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如:2. 从词典中对咬文嚼字的释义来看,咬文嚼字是一个贬义词。那么朱光潜先生

3、为什么要用一个贬义词作为题目大谈特谈呢?“咬文嚼字”在文中是否有它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三) 课文解读1. 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到:“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实例?试找出来后加以分析。明确:郭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吟诗、东坡写诗、套板反应。2. 说明一个道理,却举了五个例子,这是不是简单的例子的堆砌呢?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的。A. 郭老改句(找出三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体味不同)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里倒涎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

4、大爷!(1)学生分组朗读,体会三种句式的不同意味(2)找到文中对这几种句式的分析,并在书上勾画起来。(3)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句式表现出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即: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用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那么仅仅是句式不同,情感就会不同吗?文字的增减有没有影响呢?)B. 李广射虎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复入石矣。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1)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学生分析这三句的不同之处。(2) 从文中找出朱光潜先生的分析,并勾画出

5、来 (3)这三组句子,一句比一句简洁,意味也随着文字的增减发生着变化,即:增减文字,情感不同。C. 贾岛吟诗(1) 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的是唐朝一位诗人贾岛在写“鸟宿池边树,曾推月下门”时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他在路上吟诵这首诗时遇上了韩愈出行的马队,韩愈问起缘由,立马良久,向贾岛说:“敲”比“推”好。这段文字姻缘古今传为美谈。近代美学家朱光潜却对韩愈的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推”和 “敲”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那么,他具体是怎么分析“推”和“敲”的?(请在文中找出来)明确:“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

6、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2) 既然这两个各有各的道理,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究竟用哪一个字呢?明确: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3)这个例子又告诉我们,用字的不同,诗的意境就会发生变化,即:字眼不同,意境不同。具体用什么字就需要看这个字是否与整首诗的意境想调和。前面三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注意句式,注意文字的增

7、减,注意字眼的意境。那么,还有没有什么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呢?文章第6段写到: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D. 东坡写诗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1) 苏轼由“小龙团”茶联想到“天上小团月”,将“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改为“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可谓点铁成金。请同学们从内容、手法和情感这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一下这句诗。明确:诗中人物在月意朦胧的夜晚,坐于山间泉水边,品茶赏月;采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2)E. 套板反应联想意义用得好会产生点石成金的效果,但是如果用

8、的不好,就易生流弊,滑入“套板反应”。(1)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什么叫“套板反应”。 明确: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2) 作者列举了哪些“套板反应”的现象?明确: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3) 同学们在平时写作的时候是否也存在着“套板反应”呢?(4) 如何才能走出“套板反应”。明确: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

9、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3经过以上几个例子的分析,现在你知道“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含义了吗?是什么呢?(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提示:句式的变化,文字的增减,字眼的改变,联想意义的运用最终都归结到了情感。)明确: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四) 活学活用1.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

10、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小处不可随便)。2.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 ,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 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