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2261413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13.340.30C 7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890202X代替GB 20-2009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Respiratory protection Non-powered air-purifying gas and vapor respirator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本稿完成日期:2019年12月)202X - XX - XX发布202X - XX - XX实施GB 2890202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14分类及标记25技术要求36标识7附录A(资料性附录)测试头模主要尺寸9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要求汇总10附录C(资料

2、性附录)预处理方法11附录D(资料性附录)面罩测试方法12附录E(资料性附录)过滤件测试方法21参考文献3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 2890-2009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本标准与GB 2890-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面罩的呼气阻力的要求和测试方法;增加全面罩整体气密性要求及测试方法增加面罩实用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增加AX型过滤件防护时间的技术要求;增加SX型过滤件防护时间的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增加呼气阀保护装置测试方法增加附录C预处理方法增加附录D面罩测试方法增加附录E过滤件测试方法修改标准的英文名称修改过滤件的分类及级别(4.3

3、)修改面罩呼气阀盖为呼气阀保护装置(5.1.4.1);修改面罩呼气阀气密性(5.1.4.2)的要求;修改面罩的吸气阻力(5.1.8)的要求和测试方法(附录D.6);修改过滤件通气阻力(5.2.3)的要求; 修改综合过滤件的滤烟性能(5.2.6)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附录E.4);修改综合过滤件标色(5.2.6c)要求;修改A型过滤件的测试介质和技术要求(表5);修改标识(7)修改面罩泄漏率测试方法中测试程序,并修改计算公式(附录D.3);删除面罩呼气阀阻力的要求及测试方法;删除过滤件排尘量的要求及测试方法;删除过滤件强度的要求及测试方法删除特殊型过滤件及其相关内容;删除面罩测试方法和过滤件测试

4、方法删除检验规则删除附录A。本标准附录A-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2890-1982、GB 2890-1995、GB 2890-2009; GB 2891-1982、GB/T 2891-1995; GB 2892-1982、GB/T 2892-1995IIGB 2890202X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分类及标记、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标识。本标准适用于基于自吸过滤原理的防毒面具。本标准不适用于缺氧环境、水下作业、逃生和消防热区用呼吸防护用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

5、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28-1998 成年人头面部尺寸GB 2626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T 5703-1999 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GB/T 10586-2006 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GB/T 10589-2008 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 11158-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GB/T 12903-2008 个体防护装备术语GB 14866-2006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GB/T 23465-2009 呼吸防护用品 实用

6、性能评价3 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non-powered air-purifying gas and vapor respirator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防御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气、颗粒物(如毒烟、毒雾)等危害其呼吸系统或眼面部的净气式防护用品。3.2全面罩 full mask与面部密合,能遮盖住眼、面、鼻、口和下颌等的面罩。3.3半面罩 half mask与面部密合,能遮盖口和鼻,或覆盖口、鼻和下颌的面罩。3.4防护时间 protective time在规定条件下,测试介质从开始通入过滤件至测试介质透过浓度达到限定值时的时间。3.5过滤件 filter

7、滤毒盒 cartridge滤毒罐 canister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的,可滤除吸入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过滤组件。3.6吸气阀 inhalation valve只允许吸入气体通过其进入面罩,防止呼出气体通过它排出面罩的单向阀门。3.7呼气阀 exhalation valve只允许呼出气体通过其排出面罩,防止吸入气体通过它进入面罩的单向阀门。3.8面罩泄漏率 inward leakage of mask在规定的条件下,受试者吸气时泄漏入面罩内的模拟剂浓度与吸入空气中模拟剂浓度的比值。3.9死腔 dead space从前一次呼气中被重新吸入的气体的体积。注: 用二氧化碳在吸入气体中的体积百分数

8、表示。3.10导气管 breathing hose用于连接面罩与过滤件的气密性软管。4 分类及标记4.1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面具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按照面罩与过滤件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导管式防毒面具和直接式防毒面具。4.2 面罩面罩按结构分为全面罩和半面罩。4.3 过滤件4.3.1 过滤件类型4.3.1.1普通过滤件普通过滤件包括:a) A型:用于防护沸点大于65的有机气体或蒸气;b) B型:用于防护无机气体或蒸气; c) E型: 用于防护二氧化硫和其他酸性气体或蒸气;d) K型:用于防护氨及氨的有机衍生物;e) CO型:用于防护一氧化碳气体;f) Hg型:用于防护汞蒸气;g) AX型:用于防护沸点

9、不大于65的有机气体或蒸气;h) SX型:用于防护某些特殊化合物4.3.1.2 多功能过滤件用于防护4.3.1.1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过滤件。4.3.1.3 综合过滤件具有滤烟功能的普通过滤件或多功能过滤件。4.3.2 过滤件级别4.3.2.1 过滤件防护时间过滤件按照防护时间的不同分为:a) 1级:一般能力的防护时间;b) 2级:中等能力的防护时间;c) 3级:高等能力的防护时间。4.3.2.2 综合过滤件的滤烟性能综合过滤件的滤烟性能按照滤烟效率不同分为:a) P1:一般能力过滤效率;b) P2:中等能力过滤效率;c) P3:高等能力过滤效率。4.3.3 标记过滤件的标记由过滤件类型、过

10、滤件级别、滤烟性能级别组成。字母P、D、Z分别代表普通过滤件、多功能过滤件、综合过滤件。注1: 1级A型普通过滤件标记为:P-A-1。注2: 2级具有防护A、B两种类型气体的多功能过滤件标记为:D-A/B-2。注3: 1级E型具有滤烟性能P2级的综合过滤件标记为:Z-E-P2-1。注4: 用于防护某些特殊化合物标记为:SX-(防护气体名称)5 技术要求5.1 面罩5.1.1 一般要求1) 面罩边缘应平滑,无明显棱角和毛刺,无影响气密性的缺陷。2) 面罩应与面部紧密贴合,无明显压痛感,面罩的固定系统应能根据佩戴者的需要调节。3) 面罩上可更换部件应易于更换。4) 面罩观察眼窗应视物真实,有防止镜

11、片结雾的措施。5) 面罩材料应无毒、无刺激性、对健康无害,能够经受制造商推荐的清洗或消毒处理。6) 面罩上的金属材料表面应进行防腐蚀处理。5.1.2 高低温适应性按附录C.1方法测试,面罩应无明显变形,螺纹连接部分应能与过滤件(导气管)很好的连接。5.1.3 可燃性按照GB2626-2006中6.15的方法测试。暴露于火焰的所有裸露部件,在从火焰移开后,不应燃烧;如果燃烧,续燃时间不应超过5s。5.1.4 呼气阀5.1.4.1呼气阀保护装置呼气阀应有保护其不受损害的呼气阀保护装置或措施,呼气阀应具有良好的动作性。按GB2626-2006中6.8的方法测试, 呼气阀保护装置在承受50 N,持续1

12、0 s的轴向拉力时,不应出现滑脱、断裂和变形。5.1.4.2 呼气阀气密性只检测半面罩,按附录D.2的方法测试,当呼气阀减压至-1180 Pa时,呼气阀恢复至常压的时间不应小于20 s。5.1.5 泄漏率按附录D.3的方法测试。 a) 全面罩的泄漏率不应大于0.05%;b) 半面罩的泄漏率不应大于2%。5.1.6 死腔按附录D.4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不应大于1%。5.1.7 视野按附录D.5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表1要求。表1 面罩视野项 目全面罩半面罩大眼窗双眼窗视野总视野/(%)7065双目视野/(%)552465下方视野/()3535355.1.8 呼吸阻力按附录D.6的方法测试,测

13、试结果应符合表2要求。表2 面罩呼吸阻力测试项目吸气阻力/ Pa呼气阻力/Pa30L/min95L/min160L/min连续气流或50L/min正弦气流(25次/min,潮气量2.0L)160L/min连续气流或50L/min正弦气流(25次/min,潮气量2.0L)全面罩40150250300半面罩201302005.1.9 观察眼窗a) 按GB 14866-2006中6.1.3的方法测试,镜片的透光率(透光比)不应小于89 %;b) 按GB 14866-2006中6.2.1的方法测试,镜片不能破碎。5.1.10 面罩与过滤件的结合强度按附录D.7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a) 全面罩与

14、过滤件接头的结合力不应小于250N,不能有明显的破坏;b) 半面罩与过滤件接头的结合力不应小于50N,不能有明显的破坏;c) 带导气管的全面罩,导气管与全面罩的结合力不应小于50N。5.1.11 头带按附录D.8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a) 全面罩头带应能够经受150N的拉力持续时间10s,不发生破断;b) 半面罩头带应能够经受50N的拉力持续时间10s,不发生破断。5.1.12 全面罩整体气密性按照GB2626-2006中6.14的方法测试,在规定检测条件下, 60 s内每个全面罩内的压力变化不应大于100 Pa5.1.13 导气管a) 气管应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弯曲成各种形状时应能保证气

15、流通畅。b) 按附录D.9的方法测试,导气管内压力值应在15 s内不变化。c) 导气管长度应为(50100)cm。5.1.14 实用性能按附录D.10的方法测试,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对其他检测方法难以评价的性能,如5.1.1中规定的性能,由受试者提供主观评价。若呼吸器不能通过检测,实验室应详细描述检测方法,便于其他实验室能够重复该检测过程。5.2 过滤件5.2.1 外观过滤件外观应平滑,无毛刺,无影响致密性的缺陷。5.2.2 质量a) 直接连接半面罩的过滤件总质量不应大于300 g;b) 直接连接全面罩的过滤件总质量不应大于500 g。5.2.3 通气阻力按附录E.2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

16、表3的要求。表3 过滤件的通气阻力单位:帕斯卡过滤件级别3级2级1级测试条件30L/min95L/min30L/min95L/min30L/min95L/min普通/多功能20077012056080400综合过滤件P1220850200770160610P2223028802210280021702640P322802106022602980222028205.2.4 致密性a) 过滤件(盒型)应密封包装;b) 过滤件(罐型)按附录E.3的方法测试,1 min内不应有气泡逸出。5.2.5 综合过滤件的滤烟性能按附录E.4的方法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 综合过滤件的滤烟性能级 别P

17、3P2P1效率/(%)99.9795.090.05.2.6 标色及防护时间a) 普通过滤件的标色应符合表5、表6、表7的规定;b) 多功能过滤件应标识每种防护气体在表5中规定的相应标色,两色条间无间隔;c) 整体式综合过滤件的标色要在表5、表6、表7规定的标色基础上加粉色色条,两色条间无间隔。分体式综合过滤件的标色要在表5、表6、表7规定的标色基础上加粉色色条。d) 按附录E.5的方法测试,各种类型的过滤件的防护时间应符合表5、表6、表7的规定;表5 过滤件的标色及防护时间过滤件类型标色防护对象举例测试介质3级2级1级穿透浓度mL/m3测试介质浓度mg/L防护时间min测试介质浓度mg/L防护

18、时间min测试介质浓度mg/L防护时间minA褐苯、苯胺类、四氯化碳、硝基苯、氯化苦、环己烷环己烷28.06517.5353.57010B灰氯化氰、氢氰酸、氯气、硫化氢氢氰酸(氯化氰)5.6(3)63(50)3.4(1.1)27(23)1.1(0.6)25(22)10aE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13.3308.0232.7255K绿氨氨3.6552.1250.762525CO白一氧化碳一氧化碳5.81005.8275.82050Hg红硫化氢汞汞0.0148000.0130000.0120000.1H2S蓝硫化氢硫化氢7.11104.2351.43510表6 AX型过滤件的标色及防护时间过滤件类型标色

19、防护对象举例测试介质测试介质浓度mg/L防护时间min穿透浓度mL/m3AX褐二甲基醚异丁烷二甲基醚0.95505异丁烷6.0505表7 SX型过滤件的标色及防护时间过滤件类型标色测试介质测试介质浓度mL /m3防护时间min穿透浓度mL/m3SX紫制造商提供50002056 标识6.1 产品标识由产品上标识和产品说明构成。6.2 产品上应有的标识产品上应以中文清晰标识以下内容:6.2.1 面罩上应有的标识a) 本标准号;b) 面罩类型、型号或号型(若有);c) 制造商名称或商标;d) 生产日期;e)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有标识。6.2.2 过滤件上应有的标识a) 本标准号;b) 制造商名

20、称或商标、厂址;c) 过滤件标记或型号;d) 防护气体种类;e) 生产日期及有效期;f)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有标识。6.3 产品说明每个自吸式过滤式防毒面具均应在其销售的最小包装内附加产品说明,可以使用印刷品、图册提供给最终使用者,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产品制造商厂名、厂址和联系资料;b) 适用及不适用条件;c) 佩戴指导说明;d) 防护气体种类的详细说明,包括气体举例;e) 装配、使用、清洁、消毒的说明和建议;f) 制造商建议的储存条件;g) 使用的附件和备件的详细说明(如果适用);h) 为合格品的声明及资料。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测试头模主要尺寸本标准测试中使用的测试头模

21、主要尺寸参见表A.1表A.1 测试头模主要尺寸要求尺寸项目小号中号大号形态面长/(mm)113122131面 宽/(mm)136145154瞳孔间距/(mm)57.062.568.0BB附录B (资料性附录)测试要求汇总本附录将标准中的技术要求、样品要求及预处理条件等进行汇总,见表B.1表B.1 测试要求汇总检测内容技术要求条款样品数量样品预处理条件面罩外 观5.1.133个为未处理样高低温适应性5.1.233个为预处理样阻燃性5.1.31未处理样呼气阀5.1.442个为未处理样,2个为预处理样泄漏率5.1.542个为未处理样,2个为预处理样死腔5.1.621个为未处理样,1个为预处理样视野5

22、.1.71未处理样呼吸阻力5.1.83未处理样观察眼窗5.1.921个为未处理样,1个为预处理样面罩与过滤件结合强度5.1.1021个为未处理样,1个为预处理样头带5.1.1121个为未处理样,1个为预处理样全面罩气密性5.1.1221个为未处理样,1个为预处理样面罩导气管5.1.131未处理样实用性能5.1.1421个为未处理样,1个为预处理样过滤件外 观5.2.184个为未处理样,2个为经过温度和机械强度预处理样质 量5.2.24未处理样通气阻力5.2.342个为未处理样,2个为经过温度和机械强度预处理样致密性5.2.442个为未处理样,2个为经过温度和机械强度预处理样滤烟性能5.2.54

23、2个为未处理样,2个为经过温度和机械强度预处理样标色5.2.6.1,5.6.2.2全部所有样品防护时间5.2.6.342个为未处理样,2个为经过机械预处理样CC附录C (资料性附录)预处理方法C.1 面罩预处理方法C.1.1 设备a) 高温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1158-2008的要求;b) 低温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0589-2006的要求;c) 湿热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0586-2008的要求。C.1.2 方法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按照顺序依次进行下列条件处理。a) 在(703),相对湿度小于20%的高温试验箱中放置(723)h;b) 在(703),相对湿度

24、(95100)%的湿热试验箱中放置(723)h;c) 在(-303)的低温试验箱中放置(241)h。在进行每一步骤前,应在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测试。注: 预处理应确保样品在不受热冲击的方式下进行。C.2 过滤件预处理方法C.2.1 温度预处理C.2.1.1 设备a) 高温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1158-2008的要求;b) 低温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0589-2008的要求。C.2.1.2 方法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按照顺序依次进行下列条件处理。a) 在(703),相对湿度小于20%的干燥高温试验箱中放置(241)h;b) 在(-303)的低温试验箱中放置

25、(241)h。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检测。注: 预处理应确保样品在不受热冲击的方式下进行。C.2.2 机械强度预处理按照GB2626-2006中6.2.2的方法进行预处理。DD附录D (资料性附录)面罩测试方法D.1 测试总则D.1.1 测试样品数量按照附录B的规定。D.1.2 测试样品应符合产品标识的描述,功能有效。测试样品的总数量应根据测试的具体要求确定。D.1.3 在进行实验室性能测试前,应对样品进行目测外观检查,样品应符合5.1.1的要求。D.2 呼气阀气密性D.2.1 测试装置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D.1.图D.1 呼吸阀气密性测试装置示意图a) 定容腔体:容积(1501

26、0) mL。b) 气体流量计:量程(0800) mL/min;精度1级。c) 微压计:量程(02000 )Pa;精度1 Pa。d) 秒表:精度0.1 s。D.2.2 检测条件常温常压,相对湿度应小于75 %。呼气阀与定容腔体应气密,与水平垂直,阀片不应受力而变形,呼气阀应清洁干燥。D.2.3 测试设备测试设备应满足GB2626-2006 6.7.2的要求。D.2.4 测试步骤将定容腔体与呼气阀的通气孔封闭,抽气至-1180 Pa,关闭抽气控制阀后,2 min内不应观察到压力变化。将呼气阀装在定容腔体上,以不大于500 mL/min的流速抽气至定容腔体内为-1250 Pa,关闭控制阀。当系统为-

27、1180 Pa时开始计时,记录恢复到0Pa时所需的时间。D.3 泄漏率D.3.1 测试装置测试装置示意见图D.2。图D.2 面罩泄漏率测试装置示意图a) 油雾发生装置:使用玉米油,能发生气量不低于100L/min的气溶胶状油雾,油雾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应为0.02m2m,质量中位径约为0.3m。且发生装置附带有大粒径油雾分离器以及控制工作条件的各种组成部分。b) 检测仓:有玻璃壁的密室,其大小应允许受试人员完成规定动作,有油雾入口和溢出口并允许取样管路通出和受试人员吸气流从外部通入。油雾室亦可用木材、塑料等制成。检测仓内有效空间的浓度变化不应超过10%。c) 光度计:检测范围(0.001200

28、)mg/m3,精度为1%,响应时间不大于500ms。d) 采样流量:(12) L/min。D.3.2 测试条件D.3.2.1 每个面罩按其适配范围选则头、面部尺寸符合的人员10名进行配戴测试。受试者应将胡须刮干净。面罩佩戴应以受试者感觉合适为度,头带调节不应过紧或过松。按GB/T 5703-1999的要求测量并记录受试者的形态面长和面宽数据。D.3.2.2 检测仓油雾浓度应在(150200)mg/m3范围内。D.3.2.3 过滤件对油雾过滤效率应高于99.995%,若制造商无此油雾过滤效率的过滤件,测试过程中允许用高于99.995%的过滤件替代,但应能与面罩装配良好。D.3.2.4 检测仓采样

29、管的位置应位于受试者头部活动区域,被测样品上安装取样管,接口应保持气密,其管端应靠近口鼻区。D.3.3 测试步骤将油雾通入检测仓,将浓度调节到测试要求浓度并使其稳定,开动抽气泵,气流浓度其经光度计测量,即为C0;受试者正确佩戴面罩,按使用方法作初步气密检查,调整合适,将取样管连接至光度计;开动抽气泵,测取受试者在检测仓外无烟雾的空气中呼吸时面罩内气流的浓度,取5个数,其平均值为本底浓度Ce。令受试者进入检测仓并按指令完成下列动作,测取每个动作下面罩内气流的浓度,各5个数据,其平均值作为该动作的泄漏浓度C。a) 平静状态,2min;b) 头部上下摆动,2min;c) 头部左右摆动,2min;d)

30、 朗读一大段话,2min;(从1数到50,可以反复)e) 平静状态,2min;D.3.4 测试结果D.3.4.1 每个受试者在静、动、讲任一种状态的面罩泄漏率Kx按式(D.1)计算:Kx = -(D.1)式中:Kx分别为静、动、讲时各动作的面罩泄漏率,%;C分别为静、动、讲时各动作的面罩内气流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Ce被测面罩本底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C0检测仓内油雾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D.3.4.2 对每个受试者的面罩泄漏率按式(D.2)计算:Kn =-(D.2)式中:Kn每个受试者的面罩泄漏率,%Kx静、动、讲每个动作的面罩泄漏率,%

31、。D.3.4.3 样品的泄漏率按式(D.3)计算:K = -(D.3)式中:K每个面罩的泄漏率,%Kn每个受试者的面罩泄漏率,%。D.4 死腔D.4.1 测试装置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D.3。图D.3 死腔测试装置示意图a) 呼吸机:模拟呼吸频率调节范围为(1040) 次/min,模拟呼吸潮气量调节范围为(0.53.0) L/min。b) 二氧化碳(CO2)气源:CO2的体积分数为(5.00.1) %。c) CO2流量计:量程不低于40 L/min,精度为2 级。d) CO2分析仪器:量程不低于12 %,精度不低于0.1 %。e) 测试装置气路的总死腔(不包括呼吸机)不应超过2000 mL。f)

32、电风扇:应用电风扇在被测样品侧面吹风,使气流在面罩前的流速为0.5 m/s。D.4.2 测试步骤D.4.2.1 将面罩正确地佩带到测试头模上,面罩应气密无变形。需要时,可用PVC带或其它合适的密封剂将面罩的周边与测试头模密封。D.4.2.2 将呼吸机调整到呼吸频率25 次/min,呼吸潮气量2 L/次。D.4.2.3 CO2应通过一个流量计、补偿袋和单向阀送入呼吸机内。为防止CO2的聚集,在电磁阀和呼吸机之间的吸气回路上应使用CO2吸收器。D.4.2.4 连续测量并记录吸入气体中的CO2含量,测试应进行至CO2浓度达到稳定时为止。D.4.2.5 检测离测试头模鼻端1 m远处的环境中的CO2浓度

33、。当吸入气体中的CO2浓度达到稳定时,即刻测量环境中的CO2浓度。环境中的CO2浓度也可在CO2气源关闭之后,从取样管中进行测量。只有当环境中的CO2浓度低于0.1 %时,测试结果才被认为有效。D.4.3 测试结果从吸入气体中的CO2含量的测量值中扣除检测环境中的CO2浓度。受试样品应进行3次测试,其平均值即为吸入气体中的CO2含量。D.5 视野D.5.1 测试装置D.5.1.1 视野计视野计由三部分组成a)半圆弧弓:半径(300340) mm可以绕通过其中点0 的水平半径而转动,两边自0 起每5 有一刻度延伸至90 弧弓上装有可滑动的白色视标;b)记录装置:记录针通过轴轮等组件与视标连动,将

34、视标的方位和角度对应地记录在视野图纸上;c)座架:用以支撑半圆弧弓及固定记录装置D.5.1.2 测试头模头模本身的视野应符合中国成年人平均视野,两眼瞳孔位置装置小灯泡,两眼瞳孔距离应符合GB/T 2428-1998的规定,灯泡顶点连线在两眼中点后(70.5)mm,测试头模在工作台上安装的位置应能使左右眼分别置于半圆弧弓的圆心处,并直视其“0”点。D.5.1.3 记录纸与记录装置配套使用,上印有平均视野曲线。D.5.1.4 求积仪:精度0.1 cm2。D.5.2 测试条件测试工作应在暗室中进行,正确佩带面罩,头带应调节适宜,注意面罩在头模上的左右对称性。D.5.3 测试步骤检查视野计记录装置和视

35、标连动工作是否正确并仔细校正,在记录台上正确装好记录纸,把受试面具佩带在测试头模上调整正确,不过松、过紧。将戴着面具的测试头模放在座上使左或右眼处于弧弓圆心,并接通该眼灯泡电源。从垂直或水平的任一方位开始每(1530)之间测量一点,直至全方位都测到。移动头模按上述方法对另一眼测量然后取下记录纸。将面罩脱下,重新调整,按上述步骤重复测3次。把每张记录纸上所记的点分别按左右眼视野连接成封闭曲线除特殊点外一般要自然平滑。D.5.4 测试结果D.5.4.1 用求积仪分别量取每张记录纸上双目视野图和总视野图的面积Si,设未戴面罩的相应平均视野图面积S,测得视野保存率。 = -(D.4)式中: 视野保存率

36、,%;校正系数,由图4给出; Si双目视野图和总视野图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S平均视野图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图D.4 视野和双目视野校正系数图D.5.4.2 按照每张视野图左右视野曲线的下方交点的位置,得出下方视野值();D.5.4.3 求出受试面罩3次视野结果的平均值。D.6 呼吸阻力D.6.1 测试装置测试装置见示意图D.5。图D.5 呼吸阻力测试装置示意图a) 流量计:精度1级。b) 压力计:量程为(02000)Pa,精度为1Pa。c) 测试头模:主要尺寸应参考附录A的要求,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d) 抽气泵:用于吸气阻力测试。e) 空气压缩机:用于呼气阻力测试。D

37、.6.2 测试步骤将通气量分别调节至5.1.8规定的流量,测量并记录系统的阻力P1。将面罩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方法佩戴在匹配的测试头模上,再次调节通气量至5.1.8规定的流量,测量并记录阻力P2。D.6.3 测试结果面罩呼吸气阻力按照式(D.5)进行计算:P=P2-P1 -(D.5)式中:P面罩吸气/呼气阻力,单位为帕(Pa);P1系统阻力,单位为帕(Pa);P2面罩和系统吸气/呼气阻力,单位为帕(Pa)。D.7 面罩与过滤件的结合强度D.7.1 测试装置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D.6。图D.6 面罩与过滤件结合强度测试示意图D.7.2 测试步骤将面罩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方法佩戴在匹配的测试头模上,用带子将

38、面罩固定在头型上,使施加的轴向拉力作用在连接部位而不是罩体上。按照5.1.10的要求向连接部位施加轴向力,持续10s。观察连接部位的情况。D.8 头带按照5.1.11的要求分别对面罩的每根头带悬挂规定质量的重物,持续10s.观察头带有无明显损伤或断裂。悬挂过程不应对样品形成冲击。D.9 导气管气密性D.9.1 测试装置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7。图D.7 导气管气密性测试装置示意图压力表:量程(00.1)MPa,精度1级。D.9.2 测试步骤将装配好的导气管外套螺帽拧紧在螺旋接头上,另一端接在接头塞柱上。打开压缩空气,调节阀门,使导气管内压力达到0.049MPa,关闭阀门;观察15s内压力表的变化情

39、况。D.10 实用性能D.10.1 受试者应满足GB/T23465-2009 4.2.1 的要求。应选用2 名受试者。D.10.2 测试条件在(16-32)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环境中进行测试,环境噪声不应高于80 dB(A)。D.10.3 测试方法测试步骤按照GB/T 23465 5.5要求进行。每个受试者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使用呼吸器,并按照GB/T 23465 表2对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产品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D.10.4 测试报告每个受试者应按照GB/T 23465 条款6 和表3 的要求,提供主观评价。测试报告应符合GB/T 23465 条款7的要求。EE

40、附录E (资料性附录)过滤件测试方法E.1 测试总则E.1.1 测试样品数量按照附录B的规定。E.1.2 测试样品应符合产品标识的描述,功能有效。测试样品的总数量应根据测试的具体要求确定。E.1.3 在进行实验室性能测试前,应对样品进行目测外观检查,样品应符合5.2.1的要求。E.2 通气阻力E.2.1 测试装置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E.1。图E.1 通气阻力测试装置示意图a) 微压计:量程为(02000)Pa,精度为1Pa。b) 气体流量计:量程(0100)L/min,精度1级。E.2.2 测试条件E.2.2.1 温度:(1632)。E.2.2.2 相对湿度:(3060)%。E.2.2.3 测试

41、流量:(300.6)L/min;(954)L/min;若同时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过滤件同时装配在一个过滤式防毒面罩上,则通过每个过滤件的气体流量在总流量的基础上均分。E.2.3 测试步骤将空气流调整到规定范围,测定出测试装置本身的阻力P1,将过滤件安装在支座,并使其气密,测定样品和测试装置的总阻力P2(精确到1 Pa)。E.2.4 测试结果过滤件的通气阻力按式(E.1)计算:P=P2-P1 -(E.1)式中:P 过滤件的通气阻力,单位为帕(Pa);P2过滤件与测试装置的总阻力,单位为帕(Pa);P1测试装置的阻力,单位为帕(Pa)。E.3 罐型过滤件致密性E.3.1 测试装置测试装置示意图见图E

42、.2。图E.2 罐型致密性测试装置示意图E.3.2 测试条件E.3.2.1 空气压力:(020)kPa,精度1级。E.3.2.2 测试时间:1min。E.3.2.3 水温不高于30 。E.3.3 测试步骤打开水槽的灯,向水槽内注水,水面应浸没过滤件,过滤件顶部距离水面2cm。将被检验的过滤件夹入专用夹具内,夹紧过滤件;打开空气开关,调整压力,使进入过滤件内的空气压力为(152)kPa;将夹有过滤件的夹具浸入水槽内,保持1min,转动和倾斜过滤件,观察有无气泡逸出。E.4 综合过滤件滤烟性能E.4.1 测试系统测试系统满足GB2626-2006中6.3.2.2的要求E.4.2 测试条件E.4.2.1 油性颗粒物浓度不超过200 mg/m3;E.4.2.2 通过样品的气溶胶流量:检测流量为(854)L/min,若为多重过滤元件,应平分流量;如:对双过滤元件设计,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