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文明.ppt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21321007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治文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政治文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政治文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治文明.ppt(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政治文明的演变中国政治文明的演变 1 1、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1840-1840);); 2 2、中国近代政治文明(、中国近代政治文明(1840-19491840-1949);); 3 3、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中国现代政治文明(1949-1949-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1840)古代古代中国中国政治政治文明文明早期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中中央央集集权权制制度度演变演变(汉元)(汉元)加强加强(明清)(明清)宗法制宗法制皇帝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汉、唐、宋、元(汉、唐、宋、元)地方官制地方官制(汉、宋、

2、元(汉、宋、元)选官制度选官制度(周、战、汉、魏晋、隋唐(周、战、汉、魏晋、隋唐)监察制度监察制度(秦(秦 汉隋唐汉隋唐 明清明清)分封制分封制设立军机处设立军机处废除丞相设内阁废除丞相设内阁形成形成(秦)(秦)问题:中国政治文明演变的总趋向(井田制)分封制(井田制)分封制 (自然经济)专制主(自然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义中央集权制 (商品经济)近代民主(商品经济)近代民主代议制、政党政治代议制、政党政治 (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人大制、政协制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人大制、政协制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治。 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变动,政治上层建筑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变动,政治上

3、层建筑即变动。即变动。经济:原始公有制,公天下政治: 禅让制(权力公有)经济:奴隶私有制,家天下政治:王位世袭制(权力私有)专题网络构建专题网络构建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御使大夫、通判、按察使司御使大夫、通判、按察使司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早期政治制度即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即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即围绕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即围绕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而实施的皇帝制

4、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省六方两对矛盾而实施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以及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是部制、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以及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是本专题主要命题点。本专题主要命题点。3、其中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其核心内容。、其中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其核心内容。考点综述考点综述 复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复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条主线:指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一条主线:指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及阶段特征。的历程及阶段特征。两个方面:指一方面围绕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梳理中国古两个方面:指一方

5、面围绕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梳理中国古代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历程及作用,另一方面围绕着中央集代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历程及作用,另一方面围绕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梳理中国古代地方官僚机构的演变及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梳理中国古代地方官僚机构的演变及作用。作用。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影响和消极作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影响和消极作用。用。 早期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要点:要点:1 1、分封制;、分封制;2 2、宗法制;、宗法制;3 3、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4 4、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的关系;、分封制、宗法制与

6、现实的关系;5 5、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度;1.1.分封制:分封制:(1)(1)概念概念: :又叫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又叫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贵族分封到地方各地,广建封国。将宗族姻亲和功臣贵族分封到地方各地,广建封国。(2)(2)目的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巩固,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王室的统治。(3)(3)内容:内容: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同姓王族、功臣、先代(古代帝王的后代)同姓王族、功臣、先代(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内容分封内

7、容周王以土地、人口为核心,周王以土地、人口为核心,权力义务权力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世袭统治权,但要向周王承担随从作诸侯在封国内世袭统治权,但要向周王承担随从作战、朝觐述职、交纳贡赋等义务战、朝觐述职、交纳贡赋等义务两者关系两者关系周王是周王是“天下共主天下共主”,诸侯是周王的臣属,诸侯是周王的臣属(4)(4)影响:影响:积极:积极:通过分封制,周王确立了通过分封制,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趋向严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局限:局限: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周王权力的统治。后期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周王权力的统治。后期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典例典例1 1】(2012(2012浙江文综浙江文综) )中国古代讲究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同姓不婚”。已。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 (故称两姓联姻为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喜结秦晋之好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的知的知识,能够判断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

9、可以通婚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A. B. B.C.C. D. D.【精讲精析精讲精析】选选C C。从题干信息可知,秦晋可婚,晋鲁不可婚;。从题干信息可知,秦晋可婚,晋鲁不可婚;教材中有如下表述教材中有如下表述“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姬姓一支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姬姓贵族中位居最东贵族中位居最东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封于宋地”。可见,鲁、燕为姬姓周贵族,宋为非姬姓商贵族。由此可以绘可见

10、,鲁、燕为姬姓周贵族,宋为非姬姓商贵族。由此可以绘制出如上结构图,并且推知以上五个诸侯国的关系。制出如上结构图,并且推知以上五个诸侯国的关系。2.(20112.(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新课标全国文综T24)T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大一统”,以此为汉武,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构建了中央

11、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解析】选选C C。解答思路分析如下所示:。解答思路分析如下所示:3.(2010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新课标全国文综T24)T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A.河南、河北河南、河北 B.B.湖南、湖北湖南、湖北 C.C.山东、山西山东

12、、山西 D.D.广东、广西广东、广西【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下政治格局的理解及相。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下政治格局的理解及相关地理概念的应用能力。河南省,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关地理概念的应用能力。河南省,简称因古为豫州地而得名;河北省,简称因古为冀州地而得名;湖北省,旧时省会武昌古河北省,简称因古为冀州地而得名;湖北省,旧时省会武昌古称鄂渚,隋以后以鄂州为治所而得名;湖南省,简称因湘江纵称鄂渚,隋以后以鄂州为治所而得名;湖南省,简称因湘江纵贯省境而得名;广东省,简称因古为南粤辖地而得名;广西,贯省境而得名;广东省,简称因古为南粤辖地而得名;广西,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得名;

13、山东、山西,简称鲁、晋源自西因秦时置桂林郡于此而得名;山东、山西,简称鲁、晋源自西周封国国名。故符合西周封国国名的是山东、山西。周封国国名。故符合西周封国国名的是山东、山西。2.2.宗法制:宗法制:(1)(1)含义含义: :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统治的制度。(2)(2)目的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同姓贵族之间在权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同姓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3)特点特点: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体制:血

14、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体制: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家”“”“国国”一体的统治。一体的统治。(4)影响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1)(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 (2)(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基础基础):):4、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生活、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生活(1)(1)姓氏: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

15、国,如宋、鲁、姓氏: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郑、陈等。(2)(2)地名: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地名: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3)(3)习俗:宗法制对今天现实生活影响更大,如中国尊祖敬宗、渴望亲习俗:宗法制对今天现实生活影响更大,如中国尊祖敬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忠孝观念等。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忠孝观念等。 4.(20104.(2010广东文综广东文综T12)T12)在中国古代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家国一体”的社会中,的社

16、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A.宗法制宗法制 B.B.郡县制郡县制C.C.君主专制君主专制 D.D.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以忠孝观念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早期。本题以忠孝观念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家国一体家国一体”,忠孝观念浓厚,这些都源自宗法制。,忠孝观念浓厚,这些都源自宗法制。5.(20095.(2009天津文综天津文综T1)T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原则的是(

17、)( )A.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解析解析】选选C C。西周确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之后,历代。西周确立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之后,历代均受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影响。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均受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影响。所谓嫡长子继承制, ,是指王是指王( (皇皇) )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 (嫡长子嫡长子) )继承,若嫡长子早亡则由嫡长孙继承,若嫡长子早亡则由嫡长孙继承。由此判断明太祖

18、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符合宗法制继继承。由此判断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符合宗法制继承原则。承原则。6.(20096.(2009辽宁、宁夏文综辽宁、宁夏文综T25)T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A.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 B.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D.传统的宗族观念传统的宗族观念【解析解析】选选A A。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实行宗法。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某些原则,如王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等,

19、逐渐制的某些原则,如王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等,逐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秦汉以后仍然有重大影响。成部分,在秦汉以后仍然有重大影响。5 5、我国古代三种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我国古代三种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对比点对比点分封制分封制郡县制郡县制行省制行省制盛行盛行时代时代奴隶社会的地方行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周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定并开始盛行于元朝确定并开始盛行于元朝和中央和中央政府关政府关系系对周天子有义务,对周天子有义务,但诸侯国是相对独但诸侯国是相

20、对独立的王国立的王国郡、县是中央政府下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地方行政机构,绝属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对服从中央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接对中书省负责权力和权力和职责职责土地、权力和土地、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地位可以世袭郡守和县令都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由皇帝直接任免,没有世袭权免,没有世袭权行省长官由皇帝任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管辖辖区内的一命,管辖辖区内的一切军政事务,不可世切军政事务,不可世袭袭作用和作用和影响影响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后来对国家统一作用;后来对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有

21、破坏作用和社会安定有破坏作用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后世经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后世经过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后世影响深远过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后世影响深远 反映的趋势反映的趋势(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下的世袭到到地域关系下的任命,体现了古代政治由血缘关系下的世袭到到地域关系下的任命,体现了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2)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

22、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要点:要点:1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背景;2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3.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4.4.中国古代选官、监察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选官、监察制度的演变;政治基础政治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产生。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春秋战国以来,生产力的进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以来,生产力的进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产

23、生。的产生。思想基础思想基础战国时期法家学派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战国时期法家学派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张的主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 1、形成背景:、形成背景: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专制主义专制主义-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秦朝:确立皇帝制,实行三公九卿制。秦朝:确立皇帝制,实行三公九卿制。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

24、相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宋代:宋太祖通过枢密院、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军权、宋代:宋太祖通过枢密院、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军权、财权、行政权削弱相权,(尚书省不存在了)相权再衰落。财权、行政权削弱相权,(尚书省不存在了)相权再衰落。元代:中书省成最高行政机构,相权重新加强,这是在元代:中书省成最高行政机构,相权重新加强,这是在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下相对短暂的反复。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下相对短暂的反复。 明代: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明代: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

25、的内侍机构。清代:清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清代:清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主专制达到顶峰。 斗争趋势:通过限制相权、分相权直至废除丞相,皇权不斗争趋势:通过限制相权、分相权直至废除丞相,皇权不断强化。断强化。(2)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秦朝:推行郡县制,皇帝直接任免地方官员,彻底打破传秦朝:推行郡县制,皇帝直接任免地方官员,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统的贵族分封制。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削夺王国封地;汉武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削夺王国封地;汉武帝实行帝实行“推恩令推恩令”。唐代:唐中叶以来,设

26、节度使,酿成唐末五代地方割据。唐代:唐中叶以来,设节度使,酿成唐末五代地方割据。宋代:分割地方节度使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了宋代:分割地方节度使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元代:行省制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元代:行省制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明朝:地方废除行省设三司。斗争趋势:斗争趋势:分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分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皇帝世袭。皇帝世袭。(2)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权至上。皇权独尊。(3)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

27、任免。(4)宣扬宣扬“君权神授君权神授”。(5)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始终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始终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伴随。伴随。(6)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例例 20112011北京卷北京卷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

28、权与相权矛盾例例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历代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本题考查历代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施。A项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打击的是地方势力,而项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打击的是地方势力,而非分化相权;非分化相权;B项北魏实行的三长制也是地方管理制度,项北魏实行的三长制也是地方管理制度,与相权无关;与相权无关;D项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是明太祖废除项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而不是清朝设军机处。丞相,而不是清朝设军机处。4.4.中国古代选官、监察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选官、监察制度的演变:(1)(1)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朝代朝代制度制度选拔方式或原则选拔方式或原则特点特点先秦先秦世官制世

29、官制官位世袭官位世袭与当时的分封制、宗法制相与当时的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结合汉代汉代察举制察举制以品行举荐为官,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举孝廉为主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察举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察举与举荐相结合与举荐相结合魏晋魏晋南北朝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注重门第和家世与当时的士族制度密切相关与当时的士族制度密切相关唐代唐代科举制科举制考试选拔人才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明朝明朝八股取士八股取士八股文考试方式八股文考试方式与君主专制强化相关与君主专制强化相关 (2)选官制度趋势选官制度趋势选官标准由门第逐渐到才学

30、,选拔方选官标准由门第逐渐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到公开考试。式由推选逐渐到公开考试。人才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人才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公开、客观的原则。【补充:补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影响(1)(1)积极影响积极影响: :选官标准从世袭门第到才学,有利于选拔有才,维护封建国家的选官标准从世袭门第到才学,有利于选拔有才,维护封建国家的大一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大一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科举制的实行,打击了士族,科举制的实行,打击了士族,提高了官员素质,提高了官员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31、,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公务员考试)提供了借鉴。(公务员考试)提供了借鉴。(2)消极影响消极影响: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科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技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3)(3)监察制度:监察制度:时期时期官职或机构官职或机构职能职能认识认识秦朝秦朝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监察百官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官吏的监督,调整

3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治阶级内部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加强到一定的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手段汉朝汉朝地方设刺史地方设刺史监督王侯与地方官吏监督王侯与地方官吏北宋北宋地方设通判地方设通判监督地方知州监督地方知州明朝明朝提刑按察使提刑按察使监督地方行政与司法监督地方行政与司法 例例 2011 2011山东卷山东卷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33、这一制度是。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郡县制B察举制察举制C科举制科举制 D行省制行省制例例C【解析解析】本题利用情景材料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本题利用情景材料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用官制度用官制度科举制。这一点可以从题干中的科举制。这一点可以从题干中的“全国人民对政治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之兴味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看出。看出。A、D两项两项均属于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题意不符,可排除。察举制均属于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题意不符,可排除。察举制是汉代实行的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对当时统治人是汉代实行的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对当时统治人

34、才的选拔、任用以及对社会的安定,均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察举才的选拔、任用以及对社会的安定,均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察举制是以上级个人价值取向为选拔标准的,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任制是以上级个人价值取向为选拔标准的,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任意性,后来一般没有关系的人难以进入仕途,出现了任人唯亲的意性,后来一般没有关系的人难以进入仕途,出现了任人唯亲的现象,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而科举制,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现象,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而科举制,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参与国家政治。公开竞选,改变了汉代察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参与国家政治。公开竞选,改变了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选择的做法,有利于打破特

35、权垄断,能够让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选择的做法,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能够让生活在底层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活在底层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C项。项。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正是中国封建集权体制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中国封建正是中国封建集权体制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36、和发展。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直接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发展。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直接决定了中枢体制的变更,是宰相制度发展演变、直到废除决定了中枢体制的变更,是宰相制度发展演变、直到废除的根本原因,宰相制度的废除正是这一矛盾发展的最终结的根本原因,宰相制度的废除正是这一矛盾发展的最终结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还间接地影响到中央职能机构的变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还间接地影响到中央职能机构的变迁,即专制皇权的强化也使主要作为皇帝耳目的监察机构迁,即专制皇权的强化也使主要作为皇帝耳目的监察机构随之演变和发展。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之间的矛盾则决定随之演变和发展。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之间的矛盾则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

37、体制的变更。了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的变更。 浅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与发展浅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与发展请探究请探究: :1.1.据材料分析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史实。据材料分析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史实。2.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手段)。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手段)。【史实史实】朝代朝代专制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概况概况战国战国加强国君的权力加强国君的权力废分封行县制废分封行县制萌芽秦朝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郡县制创立创立西汉西汉建立中外朝制度建立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刺史制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发

38、展发展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唐中后期设节度使唐中后期设节度使完善完善宋朝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使,分割相权文臣做知州,设通判、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转运使转运使加强加强元朝元朝设中书省,设宣政院,统领设中书省,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明朝明朝废除丞相,明成祖时,设立废除丞相,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废科行省设三司废科行省设三司强化强化清朝清朝康熙设南书房;雍正年间,康熙设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设军机处2.2.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归纳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提示提示

39、】(1)(1)调整中央机构,即调整中央机构,即分相权,加强皇权直至废丞相分相权,加强皇权直至废丞相。如明代。如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废丞相,权分六部。(2)(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即分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分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如明朝。如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3)(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宋代设通判监督地方行政。务;宋代设通判监督地方行政。(4)(4)注重官吏的选拔。如隋唐时期兴起完善的科举制度。注重官吏的选拔。如隋唐时期兴起完善的科举制度。(5)(5)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