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文明进程.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35397548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治文明进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政治文明进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政治文明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治文明进程.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课标要求 本专题主要讲解并描述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特点,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和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详细有: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相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驾驭雅典民主政治的详细表现,相识民主政治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理解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及其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专题概述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是指肯定社会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法律规范体系等)的进步程度和完善发展的水平。它与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

2、物质文明血肉相联,体现该历史阶段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 希腊、罗马是古代世界文明中心之一,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是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中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始终占有突出地位,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其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航海民族”之誉的特性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给予了希腊文明重要的影响和独特的魅力,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供应了思想武器,为后世供应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完善供应了可供选择的道路,以后的西方文明在众多方面都承袭了希腊文明的很多因素。 古代罗马继希腊之后成为地中海地区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文

3、明中心,罗马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制度构成古代罗马文明的核心内容,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的法律经验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体现了自身发展的规律,从奴隶制时代罗马公民内部的“公民法”到“万民法”,反映了罗马疆域不断扩大后统治的须要,也使罗马法的创设成型,对其统治起到有力的维系作用,也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供应了启示,法律是古罗马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第一节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学案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目标 1、了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2、驾驭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及政治经济文化特色 3、归纳古希腊公民素养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

4、1、结合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学科实力; 2、通过对古希腊城邦特点和公民素养的学习,培育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希腊地理环境对对外贸易、殖民扩张以及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体会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2、通过对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思想文化旺盛的学习,体会古希腊文化的博大精神。 3、通过学习本课,培育学生英勇、民主、追求科学的精神以及重视集体荣誉感、追求才智与同等的高尚情操。二、教材要点 (一)蔚蓝色的希腊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希腊半岛是爱琴海区域的主要部分,地处地中海东部,扼

5、欧、亚、非三洲要冲。境内80%是山地,相宜农耕的土地很少,但三面环海,海岸曲折,良港众多,相宜航海。地中海式气候温柔宜人,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2、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 (1)、地形特点限制了粮食生产,荒芜的山坡把平原分成小块,土地、气候只相宜种植葡萄和橄榄等。 (2)、粮食不能自给,但海岸线很长,多港湾,海洋成为主要运输通道。海外贸易兴盛,为解决土地与人口的冲突,希腊人主动发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活动使古代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了同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3)、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产生主动的影响:公民英勇,珍视个人自由,

6、不屈从于权威;追求才智与同等,主动参政;有较多的机会干脆参加城邦的公共事务。 (二)充溢活力的城市国家 1、城邦的建立及其特点 公元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城市国家,即城邦,是希腊基本政治单位,其特点有:(1)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2)特有的自然地埋环境确定了希腊城邦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3)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普遍实行共和制;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松的政治氛围,使希腊城邦孕育、诞生了杰出的文化成就。希腊城邦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小国寡民 2、城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政治上,城邦呈现为民主政治,君主专制始终没有发展起来,公民的政治

7、主动性较高,在公元前490年与波斯军队的马拉松战役中,雅典将士表现出了较高的爱国激情; 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都面对市场,城邦之间及城邦对海外的各种贸易非常活跃,表现出与古代中国自然经济完全不同的商品经济特点,城邦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文化上,古代希腊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松的政治氛围,以及常见的文化沟通,使希腊人创建出富含民办法识和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 (三)希腊的公民 希腊公民由一个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是希腊城邦政治的核心力气,公民享有充分的行政、司法等政治权利,体现出其不同于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及外邦人的特别身份和地位。公民不仅仅代表他自己,而且代表他所在的城邦。希腊城邦重视公民参政素养的培育

8、,使公民的参政素养普遍较高。公民极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于权威,擅长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才智和同等。希腊公民有剧烈的集体荣誉感。从伯里克利的演说词中可以看出宽松的社会环境蕴育出希腊公民独立自主和多才多艺的素养。 本目重点: 1、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影响 2、城邦的特点和古代希腊公民的素养 三、教学过程 导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制度的产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亲密的关系,从自然地埋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导入 教学: (一)蔚蓝色的希腊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中海东部、欧、亚、非三洲要冲 三面环海,山与海阴隔,海岸曲折,良港众多 地中海式气候,温

9、柔宜人2、地理环境对希腊的影响, 不利于粮食生产,相宜葡萄和橄榄的生长, 为维持生计,发展对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活动 有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史料链接:古代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说过:“我们环围着大海(爱琴海)而居,犹如表蛙环围着水塘“” 读史感悟:你如何理解地理环境与古希腊文明之间的关系? (二)充溢活力的城市国家 城邦建立:公元前八世纪左右 1、城邦: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 政治:独立自主(共和政体,公民权力与主动性) 2、城邦特色经济:商品经济发达 文化:思想文化旺盛 史料链接:亚里斯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 读史感悟:对亚里斯多德这句话怎么理解?(三)希腊的公民 1、公民构成:一个

10、城邦的成年男子 公民参政 3、公民素养公民修养(教化、个人自由、活动) 集体荣誉感 史料链接:阅读下列材料:我可以断言,我们每一个公民,在很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殊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伯里克利 读史感悟:古希腊公民的素养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分析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生成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第一目主要介绍了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其次目主要介绍了希腊城邦的特点;第三目主要介绍希腊公民的素养和享有的权利。以上三个子目的内容可用浓缩记忆法归纳、驾驭(每一个问题中可以浓缩为三个“一、二、三”)一大优势(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蔚蓝色的希腊二

11、大特产(葡萄、橄榄) 三洲要冲(欧、亚、非)一大特点(小国寡民) 充溢活力的城邦二大特色(民主政治、商品经济和思想文化旺盛) 三大精神(英勇、民主、科学)一个核心力气(公民) 希腊的公民二大重视(公民的参政素养培育、集体荣誉感) 三个特点(自由、特性、追求才智与同等) 五、实力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希腊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古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将陆地分隔成小块;属温带大陆气候;气候环境不适合粮食生产;优越的航海条件为古希腊海外活动供应了极大的便利。 A、B、C、D、 2、下列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希腊人先后建立

12、了数以百计的城邦 B、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四周的一些村落,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规模 C、城邦了的公民与王权和贵族的斗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君主专制最终建立了起来 D、希腊城邦中有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旺盛的思想文化 3、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 A、小国寡民B、以血缘为关系组织在一起 C、城邦之间没有任何往来D、实行奴隶制 4、造成希腊城邦这一突出特点的缘由是 A、是原始社会发展的必定B、山峦和海洋的阻隔 C、市区和农村人的不相往来D、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5、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维系希腊文明发展生命线的是() A、河流B、运输河C、开阔平原D、海洋 6、下列各项最能说明希腊公

13、民有剧烈荣誉感的事务是() A、进行海外贸易B、进行殖民活动 C、血战马拉松,击败波斯D、擅长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 7、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重叠的山峦与海洋B、古罗马历史的影响 C、中国文化影响D、城邦的历史文化 8、希腊城邦政治的核心是 A、元老院B、贵族C、大法官D、公民 9、希腊城邦公共教化和家庭私人教化的目的是() A、培育思维灵敏,身体强健,能言善辨的合格公民 B、培育能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的优秀战士 C、培育具有非凡才华的诗人、哲学家和数学家 D、培育能参与奥林匹克竞技会的优秀运动员 10、亚里斯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全部公

14、民都属于城邦”表明白希腊公民的() A、自私性B、集体性C、私有化D、至高无上的特点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他们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给他们保证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为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地位”恩格斯 请回答:(1)恩格斯所说的“他们的无所不包的才能与活动”包括哪些内容?(2)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三)问答题 12、古代希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A4、B5、D 6、C7、A8、D9、A10、B 二、材料题 11、(1)、民主制度的建立、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旺盛的思想文化。 (2)、

15、是近现代西方文明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三、问答题 12、特点:自然环境多山,将半岛分成很多小块;土地不肥沃,夏季雨少,不利于农业发展;粮食缺少,靠进口;多港湾,利于航海;工商业发达。 影响:公民英勇,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于权威;追求才智与同等参政;有较多的机会干脆参加城邦的公共事务。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相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 驾驭希腊地理环境,理解其对希腊的影响 了解城邦的含义及其特点 了解公民的基本状况 过程与

16、方法: 通过对希腊环境的驾驭,相识环境对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相识到雅典公民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体会民主对于雅典的主动作用 教学重点: 希腊的城邦制度 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对民主制度形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雅典奥运会的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定的历史条件,古代希腊文明得到快速发展,呈现辉煌景 象,主要体现在,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度逐步发展到顶峰,希腊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制度及宏大文化成就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成为近代西方文化的摇篮。一、蔚蓝色的希腊 展示课件:古代希腊示意图。 一边讲解古代希

17、腊的地理位置,一边提问学生一些与本课教学有关的问题。如:从地图上看,希腊半岛的海岸线特别曲折,几乎全部城邦离海洋的距离都在40公里内。其中,古希腊东部海岸线比西部海岸线曲折,对古希腊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又如:希腊半岛上山峦起伏,山势陡峭,很难翻越,形成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这与希腊有很多城邦的政治格局有什么重要影响? 人类早期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诞生了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而希腊是海的宠儿,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繁盛以海洋为依托,也称“海洋文明”。(出示幻灯片柏拉图和他关于古希腊优越地理位置的名言,名言先以英文形式出现,请学生阅读翻译,然后再以中文形式展示)。古希腊闻

18、名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围着大海而居,犹如青蛙环围着水塘”。古希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引导学生结合柏拉图的名言和地图信息,分组探讨: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人类早期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同学们可以举出点这样的例子吗?发源于大河流域的文明。我们比较熟识的四大文明古国,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在两河流域创建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的古巴比伦文明;还有我们特别熟识的,恒久充溢了神奇和神话传闻的古埃及,这个漂亮的国度始终以来都被称为是“尼罗河的赏赐”。 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于希腊城邦的形成有着重大的

19、影响。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海岸线坎坷,自然良港多,海岛星罗棋布,这些都为希腊通向外部世界供应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希腊半岛上重峦叠嶂,山势陡峭,难以翻越。可以说,古希腊是海的宠儿。我们从伯拉图的话中就可以充分地看出这一点。柏拉图是希腊闻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闻名的唯心主义者。他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其次性的,因此我们也常用“柏拉图式”来形容纯精神的,希腊闻名的哲学家亚历士多德是他的学生。 探讨: 对比分析: 希腊的地理环境相宜进行哪种经济活动? 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宜哪一种经济活动? 二、充溢活力的城市国家(略讲)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处在氏族制度瓦解、奴隶制确立

20、的过程中。由于特别的地理环境,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奴隶制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其政体有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等。城邦一般包括市区和周边的农村地区。在古希腊人的心中,“城邦”是以学院为纽带的,一个“城邦”意味着同一血缘人群的共同团体、共同地域和政治经济的肯定独立。 在这些城邦中,实行贵族制的斯巴达和实行民主制的雅典是古代希腊城邦的典型代表。 三、希腊的公民(略讲) 1、公民的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气 提问:公民的组成是哪些人呢? 2、公民的组成:是由城邦的成年男子组成。(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和外邦人不属于公民)3、公民的权利:参与

21、公共活动、参加行政与司法事务 4、公民的参政素养的培育为以后参与城邦活动奠定了基础 5、公民的特性 6、公民具有剧烈集体荣誉感 课堂总结: 今日我们大体了解了希腊的地理环境、希腊的城邦和希腊的公民,这一切都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下一节课,我们来学习雅典的民主制度. 作业: 同步练习相作业 教后记: 本课内容讲解并描述的是古希腊,和学生的生活阅历较远。我主要利用地图展示它所处的位置,据此讲解并描述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课我主要是我讲,和学生互动并不是许多。假如学生对某一学问比较生疏,能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探讨?每一堂课是否都有必要探讨?仍是我面临的问题。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教案 专题一中

22、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教案 重点关注: (1)中心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沿边的趋势与沿边所呈现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影响 (2)地方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发展沿边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影响 (3)选官制度的历史沿革(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及其必定与历史影响 (4)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历程及阅历教训 (5)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制建设 (6)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特征的历史评价 热点问题关注: (1)通过社会政治制度的创新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 (2)通过政治文明建设构建民族和谐关系,实现民族和谐。 (3)古代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民心工程的作用及缺点,今日与古代有着本质的不同。 (4)古代法制建设对

23、社会变革与社会稳定的作用。 (5)秦汉、隋唐、宋几次大规模制度创新各围绕解决什么社会主要冲突绽开,解决的方式、程度,留下什么缺憾,给后人什么启示。 (6)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化及古代监察制度的缺失。 学问整合: (一)中心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主要含义: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而中心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需严格听从中心政府的吩咐,一切受制于中心。 2、三个发展阶段: (1)西周时期萌芽;(2)秦汉至隋唐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建立、完善时期;(3)宋元至明

24、清丞相权力逐步削减直至取消,皇帝集政、军、财政于一身时期。 3、详细内容(演化过程): (1)萌芽战国时期: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主见;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心集权制度。 (2)创立秦朝: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心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须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巩固西汉: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力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除王国的威逼;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重新加强中心对地方的干

25、脆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须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隋唐: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调整和健全府兵制。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心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敏捷。 (5)加强北宋: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干脆限制。其特点是减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心,由皇帝干脆限制。 (6)新发展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心设中书

26、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还设宣政院(干脆管辖西藏地区)和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主动作用。 (7)强化(或顶峰)明清: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实行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限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4、专制主义集权的政治特征: 中国为农业大国,土广民众,于分散中求稳定须要集权;是封建地主阶级经济、政治须要的产物;封建社会早、中期进步作用明显:创建出和平稳定的社

27、会环境,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对外文化沟通。也有对广阔人民的统治、镇压加强的一面。晚清消极、反动作用为主:经济上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政治上拒绝民主,人民毫无地位;思想上禁锢、抑制科学文化发展。但也有维护国家主权、巩固统一的一面。专制主义本质上是政治文明的对立物,它滋养保守,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5、评价: 主动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具有进步意义,表现在: 维护了国家的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防止了分裂割据,抵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便于组织公共工程建设,保证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沟通

28、,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消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非常残酷;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严峻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6、近代以来,清政府对专制主义中心集制度的维护、最终废除和复辟帝制活动: 晚清王朝的维护:四次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清末预备立宪。 最终推翻: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两次帝制复辟:袁世凯1915年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发起护国运动,袁世凯于1916年被迫取消帝制

29、;1917年夏,张勋拥护清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复原宣统年号,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全国人民一样反对,段祺瑞组织“讨逆军”乘机战胜张勋。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发展演化阶段: (1)西周封国制(贵族等级制);(2)秦汉至宋郡县、州县制;(3)元以后省府县制。 2、详细内容: (1)周朝的分封制(内容、作用);(2)秦朝的郡县制和汉朝的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内容和作用);(3)金朝的猛安谋克制;(4)辽蕃汉分治制度(南北双轨制);(5)元朝的行省制度;(6)明朝的废行省设三司和僧官制度;(7)后金和清政权的八旗制度;(8)明清的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3、重难点剖析: (1)分封制与郡

30、县制 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在周朝以分封制为主,从秦朝统一全国起,以郡县制为主,也有分封制存在。在西汉和西晋两种制度并存,明朝也实行过分封制,但与先秦的分封制不完全相同。 区分在于:地方与中心的制约关系及其他地方权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虽对上担当肯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事实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心政权力气衰弱时,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而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中心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郡、县两级官员按实力选任,打破了贵族制下的血缘关系。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进一步清除了氏族制残余。 (2)府兵制与募兵制 都是重要

31、的兵制。从南北朝到唐朝后期,我国主要实行府兵制;唐玄宗起则实行募兵制。 区分:一是士兵职业性质:府兵制下的士兵是与农业紧密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府兵平常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应征作战并自备武器、粮食等,军费由农夫负担。军事结束,解甲归田。募兵制下的士兵应国家招募当兵,是一种职业兵,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由国家供应衣食,免征赋役。二是兵将关系:府兵制的兵将平常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募兵制下,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会导致军阀的形成。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此极有关系。 (3)猛安谋克制与八旗制度 都是女真人兵农合一的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32、。各户壮丁平常从事生产,战时出征,都对各自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猛安谋克制由金朝皇帝阿骨打所创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八旗制度由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所创,是清代军事力气的核心。 (4)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 明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元朝的统治方法,在那里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担当土司长官,这就是土司制度。(留意:土司制度最早源于元朝) 明朝永乐年间,贵州等宣慰司发动叛乱,明朝派军平叛,取消土司制度,改由朝廷派遣流官干脆统治的变革,称改土归流。 清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便大规模改土归流。 作用:不仅加强了中心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变更了当地落

33、后闭塞和纷争的状况,而且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化: (1)秦朝: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2)汉朝:刺史制度 汉武帝后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作为监察区。每州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心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东汉末年,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影响:刺史制度是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但随着刺史驾驭州的军政大权,失去了监察的作用,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如后来的曹操和袁绍集团。 (3)北宋:中心派遣文臣担当地方长官知州,又在各州

34、设通判。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干脆向皇帝报告状况。各州的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他们相互牵制,来加强对地方的限制。 (4)元朝: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5)明朝:设承宣布政使司,负责地方监察事务;另设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评价: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冲突,起了肯定的作用。它成为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 (四)古代的选官制度 1、选官制演化的四个阶段: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隋唐创立、完善宋代发展明清进入逆境) 2、发展演化: (1)世官制先秦(贵族世袭) (2)察举制汉朝: 形

35、成:西汉时建立和发展,包括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内容。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称乡举里选。后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渐渐由官僚家族所支配。 特点:是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影响:察举制拓宽了选官渠道,留意德才兼备,不拘一格,使西汉武帝时人才济济;这是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一个重要缘由。但随着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门第声望渐渐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导致官僚集团的形成。 (3)九品中正制魏晋: 形成:曹魏时曹丕建立,将人才划分九个等级,由中心出名望的官员考评,授予相应的官职的一种制度。起初,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持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

36、”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 特点:是一种家世、才能并重的选官制度。 影响: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为世家豪门长期操纵政权供应了法律上的保证,为士族门阀政治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4)科举制隋唐至1905年 形成和演化:隋朝创立,唐朝完善,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改革;明清堕落(实行八股取士),晚晴(1905年)废止。 隋朝:隋文帝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增加取士人数,还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考试地位。 北宋:分三级考试,严格考试程序

37、,考试科目削减;殿试成为定制;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实行糊名法,防止作弊;增加录用名额。王安石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明朝: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只准用程、朱理学的观点,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须用八股格式,即八股取士。 清朝:沿用明制。后因国内革命形势的剧变,1905年清政府被迫废除了科举制。 特点: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使门第不高但有才能的庶族地主也能参予到统治集团中来。 评价:主动意义:科举制的实行,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减弱了地主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心,有利于消退地方和中心在选官方面的腐败,变更了自秦汉

38、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冲突,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大大加强了中心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化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明清时专重“四书”、“五经”,以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学问分子的创建性,也在肯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其种种弊端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极端化的产物。 (五)古代重要的法制建设: 1、演化: (1)春秋战国:法制建设出现高潮,法制思想百花齐放。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39、。他主见“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阔臣民,除国君外,不论贵贱,一律受法的约束) 影响: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主动意义。 (2)秦朝: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崇法抑儒,以法为教。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很有影响。(秦为创建统一法律时期,以综合性、严密性、严酷性著称,但立法者又践踏法律) (3)汉朝:起先儒家思想影响法制建设时期(“约法三章”之敬重生命和财产为典型表现;礼法交融,儒法互用) (4)宋代:中心加强对地方司法限制时期(宋太祖向地方派法官,王安石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 (5)明朝:明太祖制定大明律,增加经济立法;量刑“重其

40、重罪,轻其轻罪”,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 2、关于古代德政政治行为的相识: (1)古人特殊重视“民”和“德”在为政中的重要地位。孔子、孟子从理论上提出“民贵君轻”和行“德政”的重要性。汉唐统治者实践“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出现大治局面(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2)“德政”、“得民”措施多种多样,或政治上的开明之举与轻刑罚,或经济上的完善制度与轻赋税,或民族关系上的“华夷一体”与重交往,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如唐太宗被少数民族自愿尊为“天可汗”是表现之一)。 (3)暴政、虐政成为历史指责的对象(如夏桀、商纣、秦隋暴政、焚书坑儒、文字狱等),德政成为褒扬的模范(如文帝、景帝、唐太宗等

41、)。 (4)选官重视德才兼备,为“德政”、“得民”供应人员素养的基础保证(汉代举孝廉、唐太宗求访贤哲、唐玄宗选贤任能等),且加强官吏考核。 (5)“为政以德”“政在得民”作为一种政治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政治行为文明之中持续至今,为社会主流相识所赞扬。 (6)不同时代的“德”“民”含义不同,古代的“民”是权利的客体,今日的民是权利的主体。 (7)“为政以德”并不排斥法。汉代以下,往往是外儒内法,因而,历朝都加强法制建设。 (六)古代治乱兴衰与分裂统一 1、治乱兴衰: (1)古代封建社会的治世: 其类型大体有两类: 第一类:新王朝建立之初的盛世;如文景之治(非考点)、光武中兴(非考点)、贞观之治

42、(缘由:以隋亡为教训;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政策等)等。 其次类:某一王朝在前期发展的基础上进入鼎盛状态或在社会危机出现后,经过改革或调整而出现的“中兴”。如开元盛世(缘由;表现)、康乾盛世(清朝前期,统治者为缓和阶级冲突,实行一系列措施,如康熙帝实行“更名田”;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使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政治稳定,人们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的统治,称为“康乾盛世”)等。 对封建盛世景象的相识:从缘由看:根本缘由是统治者相识到农夫斗争的威力,留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产关系在肯定程度上,肯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重要缘由是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政治素养,以

43、及雄才大略等,如擅长纳谏、任用贤臣以及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干脆缘由是广阔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从内容与结果看,统治阶级进行政策调整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留意发展经济,整顿吏治,轻徭薄赋,任用有才能的人,以缓和阶级冲突,促进社会进步。其结果都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阶级冲突缓和、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从社会性质看,作为盛世景象下的劳动人民相对于其他时期而言,生活状况的确有所改善。但他们并没有、也不行能摆脱封建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他们的阶级地位没有丝毫的变更。作为盛世下的封建统治阶级,其骄奢淫逸在肯定程度上有所收敛,但其阶级本质并没有变更。真正享受旺盛成果的仍旧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而非干脆创建社会财宝的广阔劳动人民。 (2)古代封建社会的乱世:安史之乱(非考点);三藩之乱(清康熙年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相继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2、分裂与统一: (1)中国古代三次大分裂,四次大统一:战国时期的分裂走向秦的统一;三国鼎立走向西晋的统一;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的政局混乱和南北朝对峙走向隋的统一;五代辽宋夏金的分裂走向元的大统一。 从时间上来看,统一比分裂的时间要长,而且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