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 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政治文明课件.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78676558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 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政治文明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 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政治文明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 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政治文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 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政治文明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部分政治文明专题一政治文明之古代文明 第1讲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政治文明1(2013年山东文综卷)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解析:从材料出处周礼考工记可以看出这说的是西周时期都城的情况。A项是秦朝以后建立的制度;C项敬天法祖体现的是宗法思想,与材料明显无关;D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因此A、B、C三项均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的都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秩序性,故选B项。答案:B2(2013年全国大纲文综卷)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

2、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由此可知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的原因是宗法制走向衰落;分封制在战国开始走向衰落,A选项与史实不符。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3、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与题意无关;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走向瓦解,与史实不符。答案:B3(2012年广东卷)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解读能力。题干中“宰相制尚未废除”的假设是其“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前提,说明事实上宰相制度已经废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因此他的主张应是限制君权,排除B项。答案:A考纲要求考情分析考向预测(

4、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本讲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命题的重点主要是西周宗法分封制、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唐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元行省制度、明清君命题趋势。题型:除选择题外,要注意探究题。内容:宗法分封的特点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趋势。命题方式:新材料、新情景。综合性:(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主专制的强化、选官制度的演变等。尤其是科举制更是命题的“重中之重”,共有多个选择题和多个主观题。本讲会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将古代制度与古代雅典、近代美国联系考查,将古代政治制度与今天政治体制改革、提倡制度创新与监督机制的完善

5、联系考查将会是新的命题视角(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戊戌变法 往年很少命题,但是近年安徽卷、山东卷、上海卷和浙江卷均有涉及,并且多以材料题出现,考查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社会转型期应怎么应对,目前我国改革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古代的一些重要改革、重大决策及其影响,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这仍是今后命题的角度 宗法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内涵: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亲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以保证王权的稳定。2.特点: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以父系血缘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

6、,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3对后世的影响。(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也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嫡长子皇位继承等原则的形成。(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祖敬宗、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依存。(3)宗法制对今天而言,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是过分强调家庭地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例例例例例例 1 1 1 1 1 1 (2012年浙江卷)中国古代讲究“

7、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辨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鲁、晋、燕是姬姓封国,秦晋为异性封国,因此据题意“同姓不婚”,可知是对的。是错的。秦、晋、宋、燕是异性封国,可知是对的,因此答案选C。答案:C命题跟踪1(2013年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

8、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答案:C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异同相同点 1.都是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机构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3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

9、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后世各朝都产生重大影响 时代不同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机构,盛行于西周2郡县和行省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制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不同点 与中央关系不同1.被分封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2郡县制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3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产生的影响不同1.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2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

10、极作用也愈益明显例例例例例例 2 2 2 2 2 2 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A西周 B秦朝C西汉 D唐朝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疆域变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图中所示的是中央王朝通过河西走廊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作为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管理西域,因此可知答案选C。答案:C小提醒历史二轮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史地的结合,透视高考趋势。命题跟踪2元人朱德润说:“盖其背带山河,山肥民秀,为中州都会。其力足以内藩京师,其势足以外控诸夏,而其岁产之人,又足以为兵赋之供也。”其描述的地方行政区域是()A陕西行省 B宣政院辖地C湖广行省 D河南江北行省解

11、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主要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据题意,此地对中央政权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州是河南省的古称,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很重要,故此题正确答案选D。答案: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演变:过程 朝代 帝王 主要内容 特点 影响 建立 秦朝 秦始皇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乡里,严峻刑法 皇权至上官员任命 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发展 西汉 汉武帝 设“中朝”,置刺史,颁布“推恩令”削弱相权削弱封国 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隋唐 隋文帝、唐太宗 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削弱了相权 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皇权 加强 宋宋太祖收精兵,制钱谷,削实

12、权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元忽必烈中央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2.特点。(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交织贯穿始终。(2)皇权至上原则,君主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顶峰 明明太祖、明成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新高度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清康熙、雍正帝南书房设军机处君主专制推向顶峰(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宣扬君权神授。(5)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始终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相伴随。(6)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例例例例例例 3 3 3 3 3 3 (2012年广东卷)“诸侯惟得衣食税

13、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分封制的巩固B中央集权的加强C宗法制的消亡D君主专制的消弱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汉至元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诸侯的权力日益缩小。A、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C命题跟踪3(2012年天津卷)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

14、。从材料“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以得出A、B两项正确;“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可以看出军机大臣多为皇帝临时差遣,D项也正确,而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军机大臣的遴选是按才德标准,所以本题答案选C。答案:C古代选官与监察制度的演进1古代选官的演进与趋势。朝代 选官制度 趋势 先秦 世官制,即官位世袭。秦国:军功授爵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到才学;由推选到公开考试;人才趋向制度化,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汉代 察举和征辟制: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魏晋 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隋唐 科举制:考试选拔人才明朝 八股取士:采取八股文考试方

15、式2.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作用。朝代 监察制度 作用 秦 御史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一个重要手段西汉 刺史北宋 通判明 提刑按察使司(地方)例例例例例例 4 4 4 4 4 4 (2012年新课标)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汉代刺史制度中的“田宅逾制”实施的目的。本

16、材料中对豪强大族“田宅逾制”,表明政府意图限制地主土地的数量。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代豪强兼并土地,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汉代实施此政策的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A、B两项在材料里没有体现,答非所问,故不选;D项表述错误,刺史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不是经济手段。答案:C命题跟踪4(2012年乌市二模卷)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宋代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B监察官员拥有弹劾权 C宋代监察制度确立并完善D“辱台钱”会

17、导致御史滥用职权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春秋战国,确立于秦汉,因此C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答案:C小提醒 审题时注意答题要求,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答案。因此要注意关键词“错误”二字。巧记一下古代重大历史改革(选修)1春秋战国的商鞅变法:侧重于废井田,土地私有。2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均田制,民族融合。3宋代王安石变法:侧重于青苗法,关系民生。4明代张居正“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雍正帝的“摊丁入亩”,侧重于赋役折银征收,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人

18、头税向土地税转化进程前进了一大步,为清初“摊丁入亩”的变革奠定了基础。5清代康熙、雍正的“摊丁入亩”:侧重于取消人头税,实行土地税,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例例例例例例 5 5 5 5 5 5 (2012年上海卷)“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所给的关键词中提炼信息:迁洛之民(迁都洛阳)、死葬河南,不得还北(民死后不得再迁回故地)。A、B、C三项中三个皇帝都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可知符合条件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因此答案选D

19、。答案:D命题跟踪5中国农民在漫长的阶级社会中,人身依附关系被牢牢控制在土地上。下面哪项政策的颁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关系()A均田制 B摊丁入亩 C募役法 D一条鞭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代王朝对土地问题、农民问题的解决措施。封建社会里农民被牢牢地依附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到了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取消人头税,在一定程度上才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因此答案选B。答案:B【易错易混1】西周封建与秦时封建的含义是相同的错。西周时的封建是指分封建制,简单说是分封制,它是中央为维护统治的需要而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秦朝时所指的“封建”是指此时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封建社会这一社会的发展形态。【易错易混2】西

20、周分封制和西欧分封制是不同的对。西周分封制和西欧分封制是不同的。第一,分封的出发点不同。西周统治者侧重于从政治方面维护统治,而西欧的分封则更多地融入了统治者在军事上的考虑。第二,分封的对象不同。与西周分封相比,西欧分封中宗教贵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三,封君对封臣的管理。西周可以派遣官吏对诸侯国进行监督,而西欧国王则无此权利。西欧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你的附庸”。【易错易混3】明朝的“省”与元朝的“省”是相同的错。明朝的“省”并不等同于元朝的“省”,明朝的“省”是指在地方分权后的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易错易混4】宰相和丞相是一样的错。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宰相制度起于春

21、秋时期,完结于明代,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形成了“内阁”(文渊阁处在宫内,故名内阁)制度,清承明制,无名义上的宰相制度。【易错易混5】当今公务员考试不同于古代的科举制对。科举制对于今天我国的考试制度和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科举制与我国当今公务员的考试都是政府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都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但是二者根本不同点是:古代的科举制是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立场出发,扩大地主阶级的队伍;而当今的公务员选拔是从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选拔优秀的国家管理人才。【易错易混易错易混6】人治与法治是不同的对。人治表现为个人专断与独裁,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体现不平等的原则;法治表现为民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体现平等的原则。在社会形态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多表现为“人治”,近现代社会多表现为“法治”。【易错易混7】王安石变法导致了北宋的灭亡错。因为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延缓了北宋的灭亡;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的腐朽。所以分析问题要全面。【易错易混8】西汉时刺史权力比丞相大错。西汉时,刺史能够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不是因为其权力超越百官,而是因为其代表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