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188210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条件必要条件.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精品文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 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自学教材;(2)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二、设计理念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 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数学课程标准又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 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以此为理念,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分析1. 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数学活动离不开对问题进行等价转化与非等价转化,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及有关知识是进行这些转化的逻辑基础,它们是研究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重要工具,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虽然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只有掌握了充分、必要条件的知识,并灵活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判断,才可以说是建立起了保证数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完整的逻辑结构.为了提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质量, 教师在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时,不可拔高要求,追求一步到位,而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滚动式逐步深化,使之与学生的知识

3、结构同步发展、完善.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以及充要条件的概念;基本掌握判断充要关系的方法与步骤. 过程与方法:从实例探究中感知概念;从原命题及逆否命题的对比分析中形成概念;从发散练习题的构造中理解概念;从集合的角度深化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命题的条件与结论间逻辑关系的探究中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在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3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介绍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本身是重点.由于这些概念较抽象,与学生的原有思维习惯又有差异. 因此,对三个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也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重点

4、: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初步判断给定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难点: 在中,是的必要条件的理解; 如何判断是的什么条件; 在判断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时,条件的确定.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师生互动探究、逆向思维探究等2. 教学手段由于这是充要条件的概念起始课,文字信息量较普通的数学课要大,因此用软件自制了课件,以简化教师板书工作,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保证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努力提高单位教学效益.五、教学程序教 学 过 程设计意图教 学 内 容教师导拨与学生活动教学用具一、感知概念 判断下列“若则”

5、形式命题的真假,并研究其逆命题的真假. :小明是陕西人,:小明是中国人; : , : ; : , :; :, :; 答: : , :; 原命题逆命题真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 写出的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答:“” 即:小明不是中国人则小明就不是陕西人. 真命题.(可以根据逆否命题与原命题等价判断). 感知概念、引出课题问题:能否改变中的条件,使原命题仍是真命题?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应该具备某种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又是什么呢? 这是本节课要讨论的中心问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上课时教师首先给出问题,之后给学生时间思考.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回答.电脑显示题目和表格.从具体问题出发来引出数学概念更符

6、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2两组问题在这里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知识,又找准了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生长点,为后面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定义的学习做准备.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之间应该具备某种关系,为下面探究活动提出了问题,并引出课题二、形成概念师生互动探究活动 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用“”和“”符号表示上述题组1 中的原命题与逆命题 .学生完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符号的含义,为引出定义奠定知识基础. 点评学生活动,引出定义命题、中,“”,即只要有条件就一定能“充分”保证结论 成立,这时我们称条件是 成立的充分条件,在、中“” 则不是 成立的充分条件;同时,对

7、于命题,根据逆否命题 “” 我们知道,即如果没有成立,就一定没有成立,成立是成立“必须要有”的条件,我们把叫的必要条件. 定义:如果,那么是 成立的充分条件,同时,是 成立的必要条件. 尝试初步运用探究问题: 如果是的必要条件,那么应该有还是? 如何判断是的什么条件?结论:可能是的充分条件,也可能是必要条件.因此要判断能否有或.再回到前面的题组1. 判断是的什么条件. 判断是的什么条件.答:、 且,则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且 ,则是 的充要条件,也是的充要条件;且,则 是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也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师生共同探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使学生认识到条件和结论是相对的.探究的结果:学生给出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 学生讨论问题的结果.由学生解决,解决的同时又会发现新的知识点,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得出充要条件的定义.电脑显示问题电脑显示题组1 .通过研究原命题得出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充分”这个感性化的词汇,通过研究逆否命题,理解是成立的“必须要有”的条件,这就使充分、必要条件概念的引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帮助突破难点1.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明确如何判断充要条件关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2.当学生的视线再回到题组1 时,他们的认识已螺旋式上升,到达新的境界,题组1既加

9、深对定义的理解,又让学生感受在具体问题中如何判断充要关系,同时归纳出充分非必要、必要非充分及充要条件.定义:如果 是 的充分条件, 同时又是 的必要条件,则称 是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显然也是的充要条件.记作:“”.归纳总结:通过上面问题,我们发现命题“若则”原命题逆命题是的(真)(假)充分非必要条件(假)(真)必要非充分条件(真)(真)充要条件(假)(假)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例1:ABA是B的什么条件B是A的什么条件两个角相等两个角是对顶角 是4的倍数是6的倍数 判别步骤:)认清条件和结论.)考察是否有和即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例2:图1A图1中开关A闭合是灯泡B亮的什么条件?(

10、充分非必要条件)学生给出定义,教师板书.学生总结,之后填表. 由学生完成,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步骤.学生思考解决.电脑显示表格电脑显示题目电脑显示电路图1.由学生在实例中发现,并自己给出充要条件的定义,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充要关系.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问题,同时归纳判断充要关系的方法与步骤,并强化判断时先要确定谁是条件,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3. 同时例1也作为课内的操作评价,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障碍,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现状,以便调整教学节奏.通过简单模型,将抽象的充分条件概念具体化.三、 理解概念逆向思维

11、探究活动发散练习1:请同学们参照例2 设计两组电路图,满足开关A闭合分别是灯泡亮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和充要条件.以下是参考设计,其他情况课堂灵活处理.AB图3ACB图2图2图2:必要非充分条件;图3:充要条件;练习2:举出生活中或数学知识中符合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关系的实例. 由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学生可能做出的电路图可能有多种情况,请学生来讲解自己的设计.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讨论研究.可用投影显示学生设计的电路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电路图, 以及构造实例,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并运用定义,同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思路,并适时的提示和指导,使学

12、生通过对练习题的交流、思辨,深入理解概念. 四、深化概念探究问题:如果表示某元素属于集合P, 表示该元素属于集合Q,如何用集合间的关系理解“”的含义?结论: “”即:,则, QPP、Q用图形可以表示为: 或 P、Q“”即且,则,用图形可以表示为: ; 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总结点评.电脑显示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再从集合角度对这三个概念加以分析,则可以使学生更准确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涵.例3: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B ) A. 或; B. ; C. 或; D. ;分析:解决的关键首先是确定谁是定义中的条件p,再用集合的观点画数轴解决.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适当

13、点评.电脑显示题目例3强化认清条件和结论的重要性,其次使学生学习用集合的思想进行判断,更直观、快捷. 五、小结、作业 小结掌握充分、必要、充要条件的概念;判断条件和结论的充要关系时应注意:)认清条件和结论;)考察是否有或.即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 作业已知是的充要条件,是 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是 的充分条件,试确定与 的关系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总结.教师给出.电脑显示电脑显示题目小结的重点是强化三个概念,以及在问题解决中推理判断的方法.通过小结,融合知识,深化理解.作业是连锁关系的命题,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板书设计1.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定义二、例题与练习三、用集合间的关系理解定义内涵七、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教学中先从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判断入手,通过实例让学生亲身感知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增强对定义的认识与理解,然后把定义运用到具体的操作实践,使学生获得认识的飞跃,这样从感性到理性,又由理性到感性的交替提升,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完成思维的构建,体现认知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