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67557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大纲.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使用) 前言前言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亲自操作,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课程;树立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操作问题的能力。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该大纲根据教材、讲议、理论教学大纲及教学实验器材进行编写,每次实验课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

2、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临床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 总实验教学学时为 77 学时。四 使用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余建明,2016 年 8 月第 1 版。 正文正文实验一实验一 影像技术检查的基本流程影像技术检查的基本流程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影像检查的基本流程及各种设备的基本构成。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熟悉影像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二)了解设备组成。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影像检查的基本流程。(二)各种设备的构成。实验二实验二 头颅常用体位的摄影头颅常用体位的摄影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

3、,让学生认识头颅常用部位的摄影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头颅的各种定位点、连线和标准平面,熟悉其在摄影中运用。(二)掌握头颅各摄影部位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和投射方向。(三)熟悉头颅各摄影部位的摄影步骤。(四)掌握头颅各摄影部位图像的质控标准。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头颅的各种平面和摄影用径线 。(二)头颅下颌骨正侧位、颞颌关节、颧弓顶颌位、华氏位、柯氏位中心线、入射角方向及影像质量评价。实验三实验三 胸部、腹部常用体位的摄影胸部、腹部常用体位的摄影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胸部、腹部各常用部位的摄影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胸部、腹部的各种定位点、连线和

4、标准平面,熟悉其在摄影中运用。(二)掌握胸部、腹部各摄影部位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和投射方向。(三)熟悉胸部、腹部各摄影部位的摄影步骤。(四)掌握胸部、腹部各摄影部位图像的质控标准。三三 教教学学内内容容(一)胸部、腹部的各种平面和摄影用径线 。(二) 胸部、腹部正侧位、腹部倒立正侧位、胸部正侧位、心脏的摄影等体位的中心线、入射角方向及影像质量评价。实验四实验四 脊柱、骨盆、四肢骨关节的摄影脊柱、骨盆、四肢骨关节的摄影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脊柱、骨盆、四肢骨关节的摄影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胸(1)掌握脊柱、骨盆、四肢骨关节的常用摄影方法。(2)掌握摄影位置的基本评价。(3)

5、了解 X 线摄影的基本步骤及一些特殊体位的摄影方法。 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明确中心线、照射野的实际意义。(2)脊柱、骨盆、四肢骨关节的摄影距离。(3)脊柱、骨盆、四肢骨关节摄影注意事项。(4)脊柱、骨盆、四肢骨关节影像质量评价。实验五实验五 X X 线特殊检查线特殊检查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 X 线特殊检查技术。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高千伏的摄影方法。(二)掌握静脉肾盂造影摄影位置的确定及检查方法。(三)掌握子宫输卵管造影(四)了解 X 线摄影的基本步骤及一些特殊体位的摄影方法。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高千伏摄影。(二)静脉肾盂造影。(三)子宫输卵管造

6、影。(四)X 线特殊检查注意事项。实验六实验六 头部头部 CTCT 扫描技术扫描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让学生掌握头部 CT 检查的病人准备、体位摆放、扫描参数选择、图像的处理等的常规扫描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掌握头部 CT 扫描适应症。(2)掌握体位摆放。(3)掌握层厚、层距、螺距、扫描范围等扫描参数的设定及意义。(4)熟悉窗宽、窗位的设定。(5)熟悉头部高分辨 CT(HRCT)扫描方法及应用。(6)熟悉头部 CTA 的扫描方法及图像后处理。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头部 CT 扫描适应症。(2)头部体位摆放。(3)扫描参数的设定。(4)窗宽、窗位的设定。(

7、5)头部 CTA 的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实验七实验七 胸、腹部胸、腹部 CTCT 扫描技术扫描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让学生掌握胸、腹部 CT 检查的病人准备、体位摆放、扫描参数选择、图像的处理等的常规扫描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掌握胸、腹部 CT 扫描适应症。(2)掌握体位摆放。(3)掌握层厚、层距、螺距、扫描范围等扫描参数的设定及意义。(4)熟悉窗宽、窗位的设定。(5)熟悉胸、腹部 CTA 扫描方法及图像后处理。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胸、腹部 CT 扫描适应症。(二)病人呼吸训练等准备。(三)体位摆放。(四)扫描参数的设定。(五)窗宽、窗位的设定。(六)胸

8、、腹部 CTA 扫描方法及图像后处理。实验八实验八 脊柱脊柱 CTCT 扫描技术扫描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让学生掌握脊柱 CT 检查的病人准备、体位摆放、扫描参数选择、图像的处理等的常规扫描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掌握脊柱 CT 扫描适应症。(2)掌握体位摆放。(3)掌握层厚、层距、螺距、扫描范围等扫描参数的设定及意义。(4)熟悉窗宽、窗位的设定。(5)熟悉脊柱扫描方法及图像后处理。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脊柱 CT 扫描适应症。(二)病人准备。(三)体位摆放。(四)扫描参数的设定。(五)窗宽、窗位的设定。(六)脊柱扫描方法及图像后处理。实验九实验九 四肢骨

9、关节四肢骨关节 CTCT 扫描技术扫描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让学生掌握四肢骨关节 CT 检查的病人准备、体位摆放、扫描参数选择、图像的处理等的常规扫描方法。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掌握四肢骨关节 CT 扫描适应症。(2)掌握体位摆放。(3)掌握层厚、层距、螺距、扫描范围等扫描参数的设定及意义。(4)熟悉窗宽、窗位的设定。(5)熟悉四肢骨关节扫描方法及图像后处理。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四肢骨关节 CT 扫描适应症。(二)病人准备。(三)体位摆放。(四)扫描参数的设定。(五)窗宽、窗位的设定。(六)四肢骨关节扫描方法及图像后处理。实验十实验十 CTCT 图像后处理一

10、图像后处理一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MPR、CPR、SSD、VRT、CTVE) 。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掌握 CT 图像三维重建技术。(2)熟悉不同血管 CTA 图像后处理技术。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掌握 CT 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二)熟悉不同血管 CTA 图像后处理技术。实验十一实验十一 CTCT 图像后处理二图像后处理二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MPR、CPR、SSD、VRT、CTVE) 。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 CT 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二)熟悉不同血管 CTA 图像后处理技术。三三

1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掌握 CT 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二)熟悉不同血管 CTA 图像后处理技术。实验十二实验十二 头部头部 MRIMRI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磁共振的组成、检查流程及扫描序列的选择。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了解 MRI 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检查前准备。(二)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检查的线圈及体位的选择。(三)掌握中枢神经系统检查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四)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MRI 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检查前准备。(二)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检查的线圈及体位的选择。(

12、三)中枢神经系统检查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四)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实验十三实验十三 脊柱、脊髓脊柱、脊髓 MRIMRI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脊柱、脊髓 MRI 的检查流程及扫描序列的选择。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脊柱与脊髓磁共振检查线圈及体位的选择。(二)熟悉脊柱与脊髓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三)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脊柱与脊髓磁共振检查线圈及体位的选择。(二)脊柱与脊髓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三)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实

13、验十四实验十四 肝胆胰肝胆胰 MRIMRI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肝胆胰 MRI 的检查流程及扫描序列的选择。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肝胆胰磁共振检查线圈及体位的选择。(二)熟悉肝胆胰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三)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脊柱肝胆胰磁共振检查线圈及体位的选择。(二)肝胆胰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三)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四)MRCP 原理及临床应用。实验十五实验十五 四肢关节四肢关节 MRIMRI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

14、让学生了四肢关节 MRI 的检查流程及扫描序列的选择。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四肢关节磁共振检查线圈及体位的选择。(二)熟悉四肢关节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三)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四肢关节磁共振检查线圈及体位的选择。(二)四肢关节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三)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四)关节软骨成像。实验十六实验十六 盆腔盆腔 MRIMRI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盆腔 MRI 的检查流程及扫描序列的选择。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掌握盆腔磁共振检查线圈及体位的

15、选择。(2)熟悉盆腔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3)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盆腔磁共振检查线圈及体位的选择。(2)盆腔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3)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4)前列腺及子宫成像。实验十七实验十七 增强增强 MRIMRI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增强 MRI 的检查流程及扫描序列的选择。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增强磁共振检查线圈及体位的选择。(二)熟悉增强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三)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6、(一)增强磁共振检查线圈及体位的选择。(二)增强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三)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选择成像序列并熟练的应用到检查中。(四)磁共振造影剂增强机制及应用。实验十八实验十八 颅脑功能颅脑功能 MRIMRI 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一一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颅脑功能 MRI 的检查流程及扫描序列的选择。二二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一)掌握颅脑功能 MRI 的检查方法。(二)熟悉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序列的原理。(三)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实施颅脑功能 MRI 检查。三三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颅脑功能 MRI 检查方法。(二)颅脑功能 MRI 成像原理。(三)根据不同的病人合理的实施颅脑功能

17、 MRI 检查。(四)颅脑功能成像包括内容。 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组织与方法一 实施机构实施机构:由医学影像学系影像诊断学教研室执行。二 组织内容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抽取一张申请单,仔细阅读后按照申请单上的要求进行体位投照。每组派一个同学当人体标本,另外几位同学一边摆位一边叙述整个投照过程,其他所有同学在旁仔细观察,对所摆体位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可以进行补充,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实验课结束后完成本次实验报告。这样能使每个同学都有动手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体会不同体位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印象深刻,全面掌握身体不同部位的摄影方法。重点内容由教师示教,一般内容自学为主。2 教学地点:影像技术学实验室,教师由影像诊断学教研室委派。四 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实验课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20,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与理论考试。 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时数分配表实验内容实验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时数实验类型实验类型总论及 X 线摄影技术20设计型CT 扫描技术24验证型MRI 检查技术28验证型合计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