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pdf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1540788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pdf(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事业发展“十三五”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纲要规划纲要 二一六年七月二一六年七月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第一节 发展基础与形势 . 1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 7 第三节 发展目标 . 9 第二章 学科建设. 11 第一节 构建学科分类发展路径 . 11 第二节 构建学科内涵发展模式 .12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前沿交叉学科 .13 第三章 队伍建设.15 第一节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5 第二节 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6 第三节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17 第四章 人才培养.18 第一节 完善现代教育教学治理结构 .18 第二节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9

2、 第三节 分类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21 第四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第五章 科技创新.26 第一节 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26 第二节 加强前瞻布局和协同组织 .27 第三节 加强国家智库建设 .29 第四节 加强学术环境和氛围建设 .30 第六章 社会服务.32 第一节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32 第二节 助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 .33 第三节 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33 2 第七章 文化建设.35 第一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 第二节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36 第三节 大力推进文化育人 .37 第八章 全球战略.38 第一节 构建全球化人才培养体系 .38

3、第二节 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39 第三节 推进“国际化校园”建设.40 第九章 党的建设.41 第一节 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41 第二节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42 第三节 激发师生员工创造活力 .44 第十章 支撑保障.46 第一节 推进校园规划与建设 .46 第二节 加强资源统筹协调能力 .46 第三节 加强支撑条件建设 .47 第四节 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48 第十一章 组织实施 .50 第一节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50 第二节 完善实施机制 .51 第三节 落实行动计划和发展路线图 .51 1 清华大学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 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华人民共

4、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精神编制,描绘未来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蓝图,阐明学校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是学校推进综合改革和一流大学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引导和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依据,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景。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十三五”时期是清华大学实施“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战略的关键时期,是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攻坚阶段。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住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发展、

5、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到 2020 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第一节第一节 发展基础与形势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主要成绩(一)主要成绩 1985 年,清华大学第七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之后逐步明确“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的办学定位和“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经过长期努力,学校积累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形成了改革创新的巨大动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 2 “十二五”时期是清华大学快速发展的五年,制定了清华大学章程,在全国高校中首家获批实施综合改革,学校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关怀

6、和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学科水平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学科水平和影响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显著提升。结合学术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调整学科布局,先后成立环境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药学院和统计学研究中心;优化学科结构,完成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机械和材料学科的调整工作;推进临床医学学科建设,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投入运营;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开展“诊断式”学科国际评估。目前,14 个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工程、材料等学科领域排名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7、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坚持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启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并实践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深化通识教育改革,设立新雅书院。推进国际化办学,创办苏世民书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全球创新学院(GIX)等国际化培养平台,新建 19 个国际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截至2015年底,累计获评国家教学名师16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74项。2015年,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本科生超过 40%,博士生超过 60%;在校留学生 3300 多人,其中学位生占 80%。到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保持在 80%左右。 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人事制

8、度改革,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实施教师队伍人事制度改革,培养、支持和引进并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五年来,新增两院院士1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3 基金获得者 58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 111人。 坚持“顶天、立地、树人”,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坚持“顶天、立地、树人”,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加强创新平台和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和重大项目,取得一大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和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五年来,科研经费稳定增长;新增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各2个;获国家科

9、技奖 44 项,其中一等奖 6 项;7 项成果入选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34 项成果入选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 5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7562项、境外专利授权 1596 项。2015 年,我校 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排名在全球教育机构中居第 8 位,是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大学。 强化强化社会社会服务服务职职能,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重要能,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支持。围绕国家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提供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支持一批有影响的政策研究机构、专家和项目,国情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

10、库。推进区域和产业创新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企业、行业合作,已同 20 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订合作协议。牵头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新疆大学和对口帮扶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扶贫,成绩显著。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推进文科基础研究,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多位教师在国内外文化艺术领域获得重要奖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弘扬优秀校风学风,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获教育部 2015年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 4 营造一流营造一流校园校园环境,环境,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设施

11、建设取得新进展取得新进展。改善教学科研办学条件,推进绿色大学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蒙民伟科技大楼、医学院二期、李兆基科技大楼、图书馆北楼等相继落成,累计新增教学科研建筑面积 38.6 万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 50%,清华园再度入选福布斯杂志“全球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发挥。坚持群众路线,不断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12、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健全调查研究、联系师生员工、督查督办等制度,重视群团工作和统战工作。学校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二)发展机遇发展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清华大学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的战略机遇期。 党和国家党和国家的的高度重视为高度重视为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带来了世界一流大学带来了重大重大机遇。机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前进。2015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统筹

13、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为清华大学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将提供有力支持。 综合改革为综合改革为学学校校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持续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14 年 10 月,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率先获得国家批复。人事5 制度、教育教学、科研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改革相继实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共识不断增强,制约办学的体制机制弊端逐步破除,师生员工的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随着综合改革走向深入,学校治理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国国际地位我国国际地位持续持续提升为提升为学学校校面向面向世界世界提供了提供了宏大舞

14、台宏大舞台。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高校需要树立全球视野,在人才、科技、智力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同时,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国际话语权、影响力日益扩大。这一切为清华大学面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科技创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提供了巨大空间巨大空间。当前,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物质、生命、信息和工程等领域正前所未有地进行大交叉大融合,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协同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15、产业变革风起云涌。这既对学校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又为学校转变学术发展模式、在若干重要研究领域实现突破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三)问题和挑战(三)问题和挑战 在努力把握机遇的同时须清醒地看到,学校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学科布局与国家战略的契合度还不够紧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的学科还不够多,在国际前沿学术领域还不够活跃;部分学科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梯队不够健全,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偏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不够高,6 学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价值塑造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也亟待加强;

16、科研的引领性还不够强,成果转化率还不够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性成果数量不够多,科研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校制度和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化程度还存在明显差距;办学资源日益紧张,资源配置方式有待改进优化,资源利用率亟待进一步提高。 学校发展面临如下诸多挑战: 高等高等教育教育的的全球化对学校服务全球化对学校服务于于国家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渐融入全球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之中。在吸引优质生源和延揽优秀师资方面,学校面临着国外名校的激烈竞争。因此,学校需要用国际视野分析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全球竞争中把握发展机遇,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

17、的世界一流大学,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国家对国家对学校学校深入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提出新的期待新的期待。创新驱动是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要求学校全面提升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协同创新,支持国家、行业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倡导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创新厚植文化土壤。只有承担起引领和服务创新战略的历史使命,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奉献力量。 统筹好质量与规模之间的关系是学校统筹好

18、质量与规模之间的关系是学校发展发展的客观的客观需需求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归根到底是要使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达到世界一流。规模是发展的基础,质量是发展的核心。学校的发展必须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着力优化结构、提高7 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方优势。通过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走在前列,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有力支撑国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强国的跨越。 推进推进制度体系与文化建设制度体系与文化建设是是学校学校科学科学发展发展的的根本保证根本保证。完善的制度体系是

19、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学校有力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给予学校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通过文化建设能够彰显大学价值,弘扬优良传统,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学校未来发展中,要解决束缚科学发展中制度体系的弊端,需要充分发挥制度体系与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把学校文化渗透到整个学校制度体系的设计与执行之中,依靠文化的力量,促进学校制度体系的完善,引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 第二节第二节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和和基本基本方针方针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

20、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8 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方针(二)基本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的发展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发展,必须依靠全体师生员工来实现发展,同时必须由全体师生员工共享发展成果。要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师生员工的发

21、展需要来谋划学校发展,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和学术领军人才脱颖而出,着力培养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 坚持使命驱动坚持使命驱动。清华大学是一所有理想的学校,百余年来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走在社会进步的前列。要勇敢肩负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崇高使命,瞄准国家和全球面临的重大科技和社会问题,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持,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提供清华智慧和中国方案。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改革创新。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

22、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改革意志和信念,协调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教育教学、科研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及行政管理等各项改革,创新办学治校的理念、制度和方法,鼓励和支持用创新思维和方法破解发展难题、谋划发展方式、开拓发展道路,用创新推动综合改革、引领事业发展,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统筹协调。坚持统筹协调。协调各种要素、各方关系是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机统一起来,9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协调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任务。要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数量与质量、发展需求与资源约束之间的关系,统筹好各类

23、办学资源。 坚持开放坚持开放办学办学。必须坚持开放式办学,既面向社会开放,又面向世界开放,在国际交流合作中提升办学质量,在全球变革与竞争中推动中国发展。要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拓展学校的战略发展空间。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更加自信地参与国际学术事务和高等教育合作。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全面推进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

24、学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办学治校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第三节第三节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目标、新任务,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彰显“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按照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总体部署,在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为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若干主要若干主要优势优势学科学科进入进入世界一流世界一流前列前列。强化工科优势,增10 强理科实力,促进文科提升,加

25、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科发展。学科交叉取得实质性进展,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主要优势学科保持国内领先,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 师资师资队伍队伍整体整体达到一流水平达到一流水平。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营造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引进若干国际顶尖人才和一批杰出人才,加大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中高层次人才比例,建立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拔尖拔尖创新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显著提高提高。保持本科生培养规模基本稳定,适度降低硕士生培养规模、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落实“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着力增强价值塑造的力度和实效,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健

26、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学术学术研究研究的的引领引领作用作用显著增强显著增强。进一步完善学校支撑条件,增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在重大创新领域取得若干国内外有影响的重要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各类智库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 服务社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加强能力不断加强。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与重点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质量,强化规范管理,持续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中国特色现代大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建立。学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完成综合改革

27、任务,完成全校范围内的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实施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和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11 第第二二章章 学科建设学科建设 在现有学科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基础上,以整合优势学科为先导,以优化和完善学科组织结构为支撑,以促进学科交叉与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为抓手,完善学科评估,推进资源动态调整,不断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国内的引领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领科研创新提供支撑。 第一节第一节 构建构建学科分类发展路径学科分类发展路径 根据已有学科基础和学科发展趋势,完善学科组织模式,进一步整合

28、分类过细、过散的学科,形成若干学科相近、优势突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学科领域,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科影响力,提升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能力。 1. 工科。工科。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统筹协调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基础研究,加强具有突破性、颠覆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创新,不断推动工科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建成一批国际一流学科,扩大优势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加快学科内部结构调整,协调好传统优势学科方向和学科前沿领域的关系,处理好原始创新基础研究与高水平应用研究的关系,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探索院、系、研究所不同层级的发展模式,通过校-地、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29、。 2. 理科。理科。以开展国际学术前沿研究为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开辟前沿研究方向,力争在原创性、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上取得突破。汇聚高水平的学者,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前沿12 探索和原始创新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科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在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学科方面取得新进展。 3. 文科文科。坚持高水平、有特色、规模适度、优势突出的建设原则,延续文脉,加强基础,创新思想,扩大影响,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基础文科在民族精神、社会价值和学校文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表达中国价值观,培养具有国际对话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增强提升中国

30、国际话语权的支撑能力。发挥应用文科对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升文科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和国家改革中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4. 生命生命科学和科学和医学学科医学学科。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科,进一步完善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学科布局,使若干研究方向进入国际前沿,逐步确立学科优势。加强生命科学和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现和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重点解决制约生命科学和医学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理顺治理结构。生命科学保持国内优势地位,在重要学科前沿方向不断取得重要原创性科研成果。医学学科领域以基础医学为依托,完善学科体系,加快临床医学发展。 第第二节二节 构

31、建学科构建学科内涵内涵发展模式发展模式 1. 坚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和持需求导向,优化和完善完善学科组织结构学科组织结构。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集中支持关系全局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前沿颠覆性关键技术的研究,抢占原始创新战略制高点。积极开展面向全球性挑战问题的研究,推动若干重大研究课题、科学交叉前沿课题的研发,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13 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战略性学科领域,形成并发挥学校在相关领域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服务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加强军民融合技术研究,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探索动态管理,完善资源

32、配置机制。探索动态管理,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围绕提高学科水平,完善学科建设资源配置机制。根据学校总体战略和学科建设规划,探索建立学生规模、教师编制、学科建设经费、科研用房、后勤保障等综合资源配置机制,建立资源动态调整机制,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充分发挥院系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升院系的自主权,激发学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活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使用效益,创造有利于学科持续进步的支撑环境。 3. 完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完善完善学科评估与调整机制。学科评估与调整机制。依据学科特点和建设目标,利用国际评估、国内评估、专业认证等评价手段,定期对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考察人才培养

33、质量、教师队伍水平、学术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建立基于评价结果的资源调整机制,实现对学科规模、方向和结构的动态调整,增强建设的有效性,推动学科的持续进步。 第第三节三节 培育培育和发展前沿交叉和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学科 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以前沿问题研究牵引交叉学科发展方向,鼓励理工融合、文理贯通,培育清华特色交叉学科。健全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各类学术组织的作用,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科学问题,积极培育跨学科交叉领域和方向,大力支持交叉研究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健全组织机制,建立教师跨院系聘任制度和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机制,完善综合14 科研资源的配置和流动机制,优化科技

34、评价和成果认定制度,建立跨学科交叉研究组织的发展状况监测制度,创造良好的跨学科交叉氛围。围绕学校重点规划部署的方向,整合国家、地方和企业资源建立新型创新平台,加强校内各级科研教学平台建设,创造有利于学科发展和交叉的环境和条件。 15 第第三三章章 队伍建设队伍建设 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核心,营造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和职工队伍协调发展,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形成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第一节第一节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 . 加强杰出人才和拔

35、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杰出人才和拔尖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全校学科规划和队伍建设情况,进一步落实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目标,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瞄准世界顶尖水平,重点引进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学者。 2. 支持支持各类各类人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人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学校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创新人才工作的思路和办法,集中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实施各类优秀人才和青年人才的选拔和发展计划,促使人才脱颖而出。 3. . 建立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支持青年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青年教师的职业导师制度,聘请长聘教授担任青年教师准聘期的导师,对其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建设教师发展

36、中心,对青年教师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培训进行统筹。健全支撑服务体系,提高对教师的服务质量,减少青年教师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改进评价机制,加大对创新人才激励力度,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青年教师发展支撑体系。 4. 切实提高博士后队伍质量。切实提高博士后队伍质量。根据国家博士后政策和我校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体制和机制。提升博士后国际化水平,16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和人才计划实施力度,大力吸引海外著名大学博士毕业生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进一步提高博士后资助力度,促进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挥博士后在科研团队中的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人事制

37、度改革 1. 完善教师管理体制。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教师分系列管理的理念,建立新的教师聘任管理体制和运行规范,创新制度文化,并不断加以优化完善,为教师提供更为优越的发展环境。加强人文关怀,保障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初期的平稳过渡。 2. 推进职工队伍改革。推进职工队伍改革。全面推进管理、服务与支撑队伍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改革,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根据实验技术队伍、支撑队伍、职员队伍、工勤队伍四个类别的不同职责要求设置岗位,改革聘用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激励有效的薪酬福利体系和职业发展道路,努力造就一支与一流大学建设相适应的职业化、专业化的职员队伍,为教学科研工

38、作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3. 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完善薪酬福利体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薪酬福利体系。按分类管理、分类激励的原则,建立适合各系列教师和职工的薪酬分配模式,教师的薪酬水平在国内高校中保持较强竞争力,教职工的整体薪酬水平逐步提高。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择机启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公费医疗改革。探索教职工补充福利和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17 第三节第三节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1. 创新师德教育,引领教师队伍新风尚。创新师德教育,引领教师队伍新风尚。继承和发扬清华大学师德优良传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

39、完善师德教育体系,深入持久推进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每年“教书育人研讨会”、新教师入职培训、从教 30 年教职工年功表彰等为重要载体,建立教育培训和研讨交流机制,引导教师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 2. 加强师德宣传,培育良好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宣传,培育良好师德师风。广泛宣传清华师德规范,培育良好师德风尚。坚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通过各类先进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和教师群体的感人事迹,推动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多样化。 3. 践行师德践行师德规范,提升教师自身修养。规范,提升教师自身修养。明确师德发展目标,不断改进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教师把师德养成自觉纳入职业生涯规划,融入教书育人的生动实践,重点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培育。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校园氛围。 4. 强化师德监督,严惩师德失范行为。强化师德监督,严惩师德失范行为。将师德建设作为教育质量督导评估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年度评议、师德状况调研、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充分发挥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