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76213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新版)语文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三、学习生字:刈麦()陇()饷田() 秉()荷箪食() 曾不事农桑()俸禄() 岁晏()课题诗词五首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白居易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重点实词。2、诵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和写作手法,学习赏析诗歌。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学习观刈麦:1、教师范读、领读,学生练读诗歌。2、释题:“观”,看的意思。“刈麦”,割麦子。题目交代文章内容。3、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诗意。4、小组

2、讨论,探究问题:(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劳动和农民却不知热,他们珍惜这劳动的时光。作者真实的写出了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变态心理。(2)、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一个“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

3、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作者在深深的自责,暗自惭愧。由农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到高官的舒适生活。强烈的讽刺意味尽在不言之中。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工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之事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二、走近作者:白居易(77

4、2846),字乐天。陕西渭南人。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词尖锐,主题鲜明。杜牧(803852),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有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二、学习赤壁:1、释题:赤壁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

5、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2、范读,理解诗意。3、探究: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后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二、品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杜牧的赤壁是一首咏史绝句,借物兴叹是诗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说明这

6、一特点。.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三、唐诗云:“自是子猷偏爱竹,虚心高节雪霜中。”竹子正因为有虚心、高节和耐寒的品性,才让人喜爱。秦大伟同学有感而发,写下了“虚心促上进”的句子,请你以此为上联,续写下联。(要求:下联以“高节”或“耐寒”开头,宽对即可)上联:虚心促上进下联:高节显傲骨、高节展风采、高节见人心、高节赢尊重、高节远名利、耐寒知高洁、耐寒得成功、耐寒见品性、耐寒战挫折四、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主题为“古诗苑漫步”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当个热爱探究的“小小历史学家”。请结合具体古诗名

7、篇,说说你在学习古诗时,学到了哪些历史知识。示例: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所反映的“安史之乱”的情形。2、当个擅长讲述爱国英雄事迹的“故事大王”。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也能追踪英雄的足迹,说说你通过读古诗知道了哪些英雄事迹。杜甫对叛军的不屈服,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辛弃疾为保家卫国而舍生忘死,驰骋沙场。一课一得:当堂达标促学学生学法一、品读观刈麦,完成下面的题目。1、“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的“此”指代什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此”指代自己不劳动,却能够过得舒适富裕,每年都有余粮。表达了诗人的愧疚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分析“悲”从何来。自家的田地为缴纳官

8、税已经卖光了,现在只能冒着酷热去拾穗充饥,人们生活的艰辛、统治阶级的残酷尽在不言中。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从正面描写收割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侧面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农民劳作的艰辛。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2、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一句诗:课题诗词五首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品味诗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结合相关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怀美。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

9、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学习过零丁洋: 1、释题:文天祥1278年在五坡岭被元军俘虏,囚禁在船上,船过零丁洋时,写下此诗。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位于珠江口外。2、朗读,理解诗意。3、概括诗歌内容,说一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首联: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颔联: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尾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二、学习己亥杂诗:1、释题: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

10、),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2、朗读、背诵。3、探究:己亥杂诗写出了诗人的几种心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一、 背诵观刈麦和赤壁。 二、走近作者: 文天祥(1236

11、-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名抗元将领,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他在大都狱中所作的正气歌,更是为世人所传诵。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当时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家。著有散曲集云庄休闲自适小乐府。 三、提示性默写: 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卖炭翁一诗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而他在观刈麦中也有表现劳动人民筋疲力尽仍争分夺秒收庄稼的句子: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三、学习山坡羊 潼关怀古:1、释题

12、:“潼关”,关名,在今陕西潼关县境内,雄踞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要冲。“怀古”,意思是凭吊古代遗迹,追怀古人古事,抒发作者的情怀。 2、朗读、背诵、探究: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这首元散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表达了作者对苦难中挣扎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4、品读过零丁洋,完成下面的题目。(1)、(衡阳中考)请在颔联和颈联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

13、飘零的悲哀。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 5、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1)、 (白银中考)这首曲的作者是张养浩。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出诗人

14、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灾难的不满,以及对人民命运的同情与关注的思想感情。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映照千古的诗句是: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表明自己虽辞官,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 。8、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形势险要的句子是: 。一课一得:当堂达标促学学生学法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刈麦( y) 踌蹰(ch) 折戟(j) 荷箪食(dn)干戈(g) 饷田(xing) 潼关(tng) 三百石(dn)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1)、妇姑荷箪食 荷:扛,担(2)、曾不事农桑 曾:竟然(3)、干戈寥落四周星 寥落:荒凉冷落(4)、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无边无际(5)、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指感慨万千,非常痛心3、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标注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