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魏浩.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2859 上传时间:2017-10-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魏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魏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魏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魏浩.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魏 浩 李 晓 庆 # 内容提要本文在对国际贸易商品技术含量进行具体测度的基础上 ,利用有 序样本聚类分析的最优分割法对国际贸易商品进行分类,构建国际贸易商品技术 结构的分析框架,测算了 2001 2012年中国进口商品技术结构的变化趋势。此 外,还利用中国与 57个贸易伙伴国的双边数据,分析了影响中国不同类型技术商 品进口的因素及其差异性 Q研究结果表明:自 2001年以来,中高技术商品一直是 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中低技术商品所占份额大幅上升,各类产品的进口占世界 各类产品总进口的份额整体呈日益增加态势;双边贸易成本、出口国在中国的直 接投资规模、出口

2、国技术水平、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度等因素是影响中国高技术、中 高技术进口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技术复杂度指数 最优分割法 进口技术结构 一引言 自 2001年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 WTO)以来,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在进口规模 等很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引起了国内外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联合国 的统计数据表明 :在 2000 -2013年期间,中国进口总额从 2250亿美元增加到 19 499.9 *魏浩、李晓庆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100875电子信箱 :(魏浩 a qingD550 163. c m(李晓庆 ) 。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142DA082)、国家自

3、然科学基金项目 ( 71473020)、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14YJA790058)、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15JGAD05)、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 ( YETP0281)以及中央高 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 SKZZY2014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 见,当然,文责自负。 中国学术期刊 ( 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者注:本文文中涉及香港、台湾的 e国家 ” 均应为 “ 国家(地区 ) T e国均应为 a国(地区 ) ” 。 世界经济 * 2015年第 8期 .56 魏浩李晓庆 亿美元, 2013年的进口总额是 2000年的 8.67倍 ;

4、中国进口占世界总进口的比例则从 3.43%增加到 11.7% ,增加了 8. 27% ;进口规模在世界的排名从 2000年的第 8位上 升到 2013年的第 2位。可见,在成为出口大国的同时,中国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进口 大国。 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进口的政策。例如,对外贸易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 提出,要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促进国内技术创 新,扩大国内短缺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进口,保障市场供应。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 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积 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适度

5、扩大消费品进口,进一步 优化进口国别和地区结构,鼓励从最不发达国家进口,扩大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拓展从 发达国家进口。国家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应扩大进口规模。 2013年 7月 24 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扩大进口, 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 2014年 10月 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 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毫无疑问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 度的日益提升,进口规模也将进一步增加。 库兹涅茨 (1989,中译本 )认为 :如果没有结构转变,经济增长将不可持续。从可 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在评价一个国家进口贸易的国际地位和

6、绩效时,不仅要看重贸 易规模,还要看重贸易结构,有时候贸易结构比 贸易规模更重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 说 ,一 般认为,进口商品技术结构越优化或者进口商品技术含量越高,就意味着这个国 家越能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通过进口高技术工业制成 品,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利用后发优势,达到比发达国家更快的技术进步速度,这对于发展 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缩小乃至收敛至关重要 (林毅夫, 2010)。基于这样的逻 辑,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特别重视本国进口商品结构的高级化和技术化。 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 , Lall ( 2000、 2006 )、 Schott ( 2008 )、 R

7、odrik ( 2006 )、 Hausmann 等 (2007)、 杜修立和王国维 ( 2007)、 Xu(2007)、 姚洋和章林峰 ( 2008)、王 永进等 (2010)、黄先海等 (2010)、齐俊妍等 (2011)以及魏浩等 ( 2011)利用不同方法对中国 出口商品结构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几乎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结构问题。而樊 纲等 (2006)、 祝树金和奉晓丽 (2011)以及裴长洪 ( 2013)的研究虽然涉及了中国进口 商品结构问题,但仍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分析框架不科学不准确,仍需改进 ;仅分析 了个别年份的进口商品结构,不能真实反映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及其变化的全貌

8、;缺少 针对不同类型技术商品进口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 (魏浩, 2014)。 世界经济 * 2015年第 8期 .57. 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既然中国已经是进口大国,且进口规模在继续大幅增加,那么就需要对中国进口 商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人研究,只有真正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对中国进口的 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地判断,才能更加有效地制定进口战略以增强进口主动权,使进口 效应最大化。与已有研 究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是:( 1)利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的最 优分割法对国际贸易商品进行分类,克服已有分类方法的不足,构建了更加科学的进 口商品结构新框架 ;( 2)在新的分析框架下,对中国

9、进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及其历史变 迁进行具体测度 ;( 3)利用中国与 57个贸易伙伴国的双边数据,分析了影响中国不同 类型技术商品进口的因素及其差异性。 本文余下部分安排为 :第二部分构建分析框架 ;第三部分测度中国进口商品技术 结构 ;第四部分对影响中国不同类型技术商品进口的因素进行分析 ;最后是本文结论。 二分析框架的构建 我们利用技术复杂 度指数对每一种贸易商品进行技术赋值,并把商品按照技术赋 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然后利用最优分割法对有序商品进行分类,最终获得商品分 类的结果。 (一) 利用技术复杂度指数对贸易商品进行赋值 对于技术复杂度指数,本文借鉴杜修立和王维国 (2007)的计算方

10、法,将每个国家 生产在世界生产中的份额作为权数,对相应各出口国人均 GDP进行加权得到出口商 品的技术复杂度( TC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TCa=j , Yc c = l 其中,为产品 a的技术复杂度,乙为 c国的人均 GDP, C为国家数目, 为 C 国在 a产品上的权重。的计算公式是: Voa C = 1 其中,为 C国生产 a产品在世界生产中的份额。的计算公式是: Psca = sca/tdc 其中, 为 c国在 a产品上的出口份额,砵为 c自的出口倾向,公式分别是: M M tdc = Xxca/GDPC; esca =xm/Yxca 0 a = 1 a = 1 其中为 c国出口

11、a产品的数额, M为所有出口品的数量 , GDP。 为 c国的 世界经济 * 2015年第 8期 58 魏浩李晓庆 GDP。 (二 ) 利用最优分割法对贸易商品进行分类 在对每一种出口商品的技术复杂度进行计算之后,需要对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进 行分类。已有的商 品数量平均法、技术复杂度数值平均法和世界出口总额平均法等方 法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本文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的最优分割法克服已有分类方 法的不足,将技术属性最相近的商品归人同一类。 有序样本聚类常被用于系统评估问题中,对样本点进行分类划级。例如, 12个按 经济发展指数大小排列的样本地区,需要划分他们的等级,如果按照行政命令规定 3 个经济

12、发达地区、 4个中等发达地区、 3个一般地区和 2个发展较差地区,那么这种分 类往往不客观、不合理。既然有经济发展指数作为参照 ,合理的分类方法应该是把发 展指数最近似的地区划人同一类,这正是有序样本聚类的工作思路。 对于无序样本而言,每个样本点都是 1类,聚类分析是将各个样本点按照一定的 标准聚集为几类,也就是一般的系统聚类。系统聚类开始个样品各自自成 1类,然 后逐步并类,直至所有的样品被聚为 1类为止。而有序聚类则相反,开始所有的样品 为 1类,然后分为 2类、 3类等,直到分成 n类,每次分类都要求产生的离差平方和的 增量最小。也就是说,有序样本聚类是对顺序固定 的一个样本序列进行分类

13、划级,开 始时所有样本为 1类,之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在样本中选择分割点将样本分割为几类。 有序样本聚类分析的方法比较多,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是最优分割法,分类的依据是 使分类后的样本离差和最小。本文采用的是对一维有序样本进行聚类的最优分割法 (Fisher,1958;方开泰, 1982)。 最优分割法的基本原理: 1. 假设将 n个有序样本 h, 八丨分成 A: 类的第 i种分法为尸,分类之后 的结果为:卜 ;1, , 1+1, ,; Vi丨, U;2, 2+ , ;Vi丨, ,卜 ; 丨,其中, 1 = 0 类 G的样本均值为 : 类 G的直径定义为: D(i,j) = X I*/ -1 I 二

14、 i 直径表示类 G中样本点与样本均值的距离之和,即离差,直径越小代表样本点的 数值越近似。 (2) 定义损失函数。假设将 n个有序样本 k, *2, 八 八丨分成 *类的某种分 法为 P(n,A),分类之后的结果为: 2 ! f *i2 Xi2+i * *3-1 1 其中, 1 =之 :我国进口贸易技术结构的变迁分析与国际比较 :1985- 2 08,财贸经济第 8期。 祝树 金、戢璇、傅晓岚 (2010):出口品技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来自跨国面板数据 ,世界经济第 4期, 裴长洪 (2013):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 :规律与启示 ,经济研究第 5期。 世界经济 * 2015年第 8期 .

15、78 . 魏浩李晓庆 美 库兹涅茨 (1989):现代经济增长,中译本,戴睿、易诚译,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Anderson, James, E. and Van Wincoop,Eric uGravity with Gravitas: 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 H American E- conomk Reviewt 2003 , 93, (1) , pp. 170-192. Awokuse, 0. Titus and Yin, Hong. M Does Strong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

16、ion Induce more Bilateral Trade? Evidence &om China* s Imports. M World DevelopmerUt 2010, 38 (8), pp* 1094-1104* Filippini, Carlo and Molini, Vasco. M,Die Determinants of East Asian Trade Flow; A Gravity Equation Approach. M Journal of Asian ,c 7M)micsJ2003t14Jpp,695 -711 Fink, Caxsten and Primo-Br

17、aga, Carlos. A, KHow Stronger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ifects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 w in C. Fink and K. E. Maskus eds. ,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Development : Lesson from Recent Research, Washington D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Fisher, D. Walter. wOn Grouping for Maxi

18、mum Homogeneity.77 Journal of the Ameriai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9 1958, 53, Issue 284, pp. 789-798. Fukumoto, Mayumi, (Estimation of Chinas Disaggregate Import Demand Functions. M China Economic Review t 2012, 123, pp. 434-444. Greenaway, David; Guariglia, Alessandra and Kneller, Richard. wFinanc

19、ial Factors and Exporting Decisions. 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7, 13, pp. 377-395. Hausmaim,Ricardo; Hwang, Jason and Rodrik, Dani. 14 What you Export Matters?/oumoZ of Economic Growtht 2007, 12(1), pp. 1-25. Jaimovich, Esteban. Import Diversification along the Growth Path.Economies L

20、etter, 2012, 117, pp. 306-310. Lall, Sanjaya, M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 1985- 98, n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000, 28(3), pp, 337-369. Lall, Sanjaya; Weiss, John and Zhang, Jinkang. MThe 1 Sophistication* of Exports: A New Measure of P

21、roduct Char- acteristica. tT World DevelopmerU, 2006 , 34(2) , pp. 222-237. Lee,HyunHoon; Park,Donghyun and Wangling. MDifferent Types of Firms, Different Type of Products, and their Dynamics, An Anatomy of China1 s Imports.T,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3, 25. pp. 62-77. Maskus, Keith. E. and Penubar

22、ti, Mohan. wHow Trade-Related 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f 1995, 39, pp, 227-248. Novy, Dennis. wTiade Costs and the Open Macroeconomy. wMimeo, University of Warwick ,2007. Roberts, Ivan and Rush, Anthony. M Understanding China * s Demand for Resource Imports. H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2, 23, pp. 566-579. 世界经济 * 2015年第 8期 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