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研究张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900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研究张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研究张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研究张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研究张璇.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China Government Budget Accounting Basis 作 者 姓 名 张重 学 位 类 型 学历硕士 学 科、 专 业 企业管理 研 究 方 向 会计与财务管理 导 师及 职 称 赵惠芳教授 2005年 3月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本论文经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审查,确认符合合肥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答辩委员会签名: ( 工作单位、职称 ) 委员 导师 :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

2、文中特别加以标志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合肥工业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字:签字曰期:如巧年 Z月今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合肥工业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査阅或借阅。本人 授权 合肥工业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论文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

3、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 学位论文者签名: 导师签名 : 签字日期:如 $年 月 今 日 . 签字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 工作单位: 电话: 通讯地址: 邮编: III 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研究 摘要 20世纪 80年代初,在全球化的 “ 新公共管理 ” 运动推动下,一场以 “ 政 府会计制度由收付实现制改成权责发生制 ” 为内容的改革浪潮在世界 “ 经济合 作与发展组织 ” ( OECD)成员国中开始掀起,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其实施模 式也波及到了其他一些欧盟国家甚至不发达国家。适逢中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改革的不断深入,权责发生制改革已经成为财政体

4、制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在中 国如何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也成为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行政府预算会计的现状研究和对深圳市的实地调研从 理论上和实践上再次论证了中国政府预算会计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 并为本文寻找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提供参考。为寻找中国权责发生制改 革之路,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外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通过对 OECD各国改革层 次和方式的分析本文得到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四条重要经验。最后通过结合前面 两部分的工作,根据中国国情给出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在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时 的基本思路、顺序、目标以及改革的具体措施,希 望对中国政府预算会计的基 础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最

5、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国外改革通用性经验的总结和借鉴,提出 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改革顺序、改革目标,并结合政府预算会计实施情况的实地 调研,找出由于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基础而产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中国开 展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初步方案,比以往文献给出的改革方案更加 明确、具体。 关键词:政府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China Government Budget Accounting Basis Abstract With the push of globalization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m

6、ovement from early the 1980 s, the OECD countries began to reform their government accounting from cash-basis to accrual-basis. Now, this reformation has made some effects, and the model of reformation has influenced in some EU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financial budget

7、management, accrual-basis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aim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system. Therefore, how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budget accounting from the cash-basis to accrual-basis deserves much attention. So the essay does some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active government budge

8、t accounting of China to prove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through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nalysis, and also provide some conference to the next research. Then the essay analysis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we gets four methods to perform reformation.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we c

9、arry out the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reformation in government accounting in China. We would like this work to contribute to the basic reformation of government budget accounting in China. The most creative part of the essay is carrying out the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reformation in govern

10、ment budget accounting in China based on analyzing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active governmental budget accounting, which is much concretely and definitely than the former literature. Keywords: government budget accounting; cash-basis; accrual-basis 论文完成之际也是我研究生学习阶

11、段完成之时,回顾近三年的研究生生 活,感触良多,其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对于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而让我深刻 体会到这一点的就是我最敬爱的导师赵惠芳教授。在历时三年的学习过程中, 赵老师在学业上对我悉心指导,给我创造了很多难得的学习机会,而她严谨的 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也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产生深远的影 响。同时在生活上赵老师也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向 我的导师赵惠芳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管理学院会计系众多老师的指导,各位老 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永远追求卓越的精神为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是我终身 学习的典范。另外,我还要特别感

12、谢 201工作室的同学们,同室工作学习期间, 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学习上给我帮助,生活中给我关心,我的顺利 毕业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在这里,我对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审阅我的论文和参加我的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感谢他 们在 百忙之中帮助我完成硕士论文的最后一个过程,这是我莫大的荣幸!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 正! 张璇 2005年 4月于合工大 第 一 章 引 言 1.1政府会计计量基础改革的国际背景 . 1 1.2政府会计计量基础改革的国内背景 . 3 1.3文献综述 . 4 1. 3. 1关于权责发生制改革必要性的研究 . 4 1

13、. 3. 2关于权责发生制改革方案的研究 . . 6 1.4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框架 . 7 第二章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 9 2.1中国政府预算会计的现状 . 9 2.2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收付实现制而产生的问题 . 11 2. 2. 1资产计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2. 2. 2负债计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2. . 2 . 3收支计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他问题 . 15 2.3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理论分析 . 16 2.3. 1收付实现制对财政体制改革环境的不适应性 . 16 2.3. 2新环境下权责发生制的优越性 . . . 18 第三

14、章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进程分析 . 21 3.1国际政府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进程分析 . 21 3. 1.1 OECD各国政府财务报告上的权责发生制应用情况 . 22 3. 1.2 OECD各国权责发生制预算的应用情况 . 23 3. 1.3 OECD各国权责发生制改革方式的综合分析 . 24 3.2可为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改革借鉴的经验 . 26 第四章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方案设计 . 28 4.1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思路、顺序和目标 . . 28 4.2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初步方案 . 30 4.2. 1资产类中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核算 . 3

15、1 4. 2. 2负债类中隐性负债的权责发生制核算 . 31 4.2.3收支类中跨期拨付业务的权责发生制核算 . 32 4.3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 33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34 5.1本文的研究结论 . 34 5.2政府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展望 . : .35 参考文献 . 36 VIII 第 一 章 引 言 会计基础是用以决定何时确认交易(或事项)以及什么样的交易应予以确 认的标准或依据。对于政府会计、预算和报告来说,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在很 大程度上影响到它们的特征和功能,影响到公共部门财务与预算信息的类别、 范围和报告的及时性,进而对公共财政管理和决策产生重要的和不同的

16、影响。 传统上一般将会计基础区分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基础,权责发生制 是根据交易本身是否发生作为确认和记录交易的标准,适用于处理现金交易和 全部的资产负债,因此在企业会计和报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收付实现制是 以现金的实际收付时间作为确 认、记录和报告交易的基础,适用于处理实际发 生现金流量的交易,因此在早期强调控制现金支出的政府会计中收付实现制使 用的更加普遍。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的信息越来越不 能满足政府公共部门在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自 20世纪 80年代初起,伴随着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全球化的 “ 新公共管理 ” 改革浪潮,由新西兰率先推 动,在澳大利亚、

17、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 “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 下文简称 “ 经合组织 ” 或 OECD)成员国的积极呼应下,一场跨越两大洋的政府会计和 预算改革浪潮开始掀起,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将政府会计计量基础由收付实现制 改为权责发生制,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其实施模式也波及到了其他一些欧盟 国家甚至不发达国家,各个国家都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改革之路。适逢中国财 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之际,中国是否需要进行政府会计基础的改革 以及如何进行改革也成为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将对中国政府预算会计权 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提出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方案设计, 希望对中国的政府预算会计改革有一定

18、的参考价值。 1.1政府会计计量基础改革的国际背景 由于 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市场的发展, 20世纪 80年代初各国政府部门在财 务方面面临一些共同的棘手问题。 .例如: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过高: 政府负债金额庞大,利息及偿还本金的支出阻碍了其他重要施政方案;信息不 透明导致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降低:政府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责任考 核机制,效率低下等等。 上述问题的共性无非是,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低效率、缺乏透明度及风 险隐含等。其根本症结在于,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下的信息不能满足政府公共 部门在新形势下的管理要求,在现行会计核算体制下,政府部门实际运营成果 的信息得不到正确反映,难以真正

19、认识政府财务状况的真实面貌,也无法估测 政府未来的持续运营能力。进一步从中长期看,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后续财政年 度合理预算方案的制定。为了强化绩效和重新定义公共部门在经济体系中的作 用,一些 OECD国家不得不探求改革之路。改革的大体思路是:强调结果和增 加财富的价值;下放权力以提高灵活性;加强经济管理责任和控制;增强发展 战略和制定政策的能力:引进竞争和其他市场要素;以及改变不同政府之间的 关系等等 ( OECD, 1995)。可以认为,这 些认识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上公共部 门与私营部门的界限,突破了管制范围等与政府性质有关的基本假设,实际上 形成了替代传统管理模式的所谓 “ 新公共管理 ”

20、( new public management)模 式。从表面上看新模式的变化似乎只是管理手段的革新,但其实质却是站在“ 企 业化政府 ” 的高度上,将社会大众要求与政府职责的关系定位为真正会计学意 义上的 “ 受托(报告 ) 责任 ” 关系,这必然要求改革政府会计现有的收付实现 制基础。 简而言之,一方面,财务问题日益突现,引发了对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 革要求,相应地使管理层对政府 预算会计报告目标重新加以定位,目标定位迫 使人们对会计确认基础实施根本性的改革,这就为权责发生制基础政府会计提 供了全新的舞台。另一方面,公共行政管理改革作为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改革, 对政府会计目标提出了更明确的

21、要求,究其实质,它是一种是履行受托责任为 核心的 “ 可核算管理 ” 。这场改革把反映遵循法规和预算定额控制等传统目标 放在次要位置,而将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公共部门的绩效考评和 增加透明度视为受托责任的核心,这导致了政府预算会计计量方法向权责发生 制基础转换。 向权责发生制基础转换,除了少数改革 的激进国家外,通常有一个渐进的 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事实上,在政府会计领域存在一系列可能的会计和报 告基础,完全的收付实现制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并非截然必需的两种选择,它 们只是会计基础的两个极值。为了最佳地实现主体会计和报告的目标,在极值 的边界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调整,或者不同程度的应用

22、,即采用修订的会计基 础。这使得管理者可以最佳地组合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信息,以更 好地反映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管理业绩并予以激励。 OECD各国政府根据其特 定国情的使用者信息需求,现阶段获取相关信息所需成本和带来的 效益,来决 定适宜的会计基础。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欧洲大陆国家、亚洲国家、非洲和 南美洲国家等,其政府预算会计基础也基本上在逐步摒弃纯粹的收付实现制, 一定程度正在走向修正模式。在政府会计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设想在近十 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国际范围而言,它在政府会计实践中推广运用的速 度非常令人瞩目。自 1992年新西兰率先在政府会计中全面实施权责发生制原 则至今,

23、己经有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瑞典、英国和美国等 20多个 OECD国家 10和马来西亚、斐济、蒙古等非 OECD国家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 的政府机构中运用权责发生制基础。在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库务署改革专 家小组也已拟定了名为 “ 政府账目汇报政策检讨 ” 的报告书,以咨询文件方式 发表作公开咨询。作为政府财务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国际化趋势有 进一步加强的迹象。 1.2政府会计计量基础改革的国内背景 自 20世纪 90年代初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的改 革目标以来,中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也相应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24、(财政部 , 1999):分税制及中央和 地方财权和事权划分的改革,标志着以公共财政为基本框架的财政预算管理体 制改革开始启动;已经推出的政府采购制度、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 等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这一基本框架。公共财政的运行方式和机制与传统的 国家分配财政的运行方式和机制有着巨大区别,在公开 ( 透明度)、效率、评 价等诸多方面有着更明确、更迫切的要求,首先,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收收入,因此随着纳税人缴纳税收的增加,社会公众对财政 收支状况的透明度、财政支出的用途、结构及其效果等就愈加关注;其 次,作 为中国最髙权力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于财

25、政资 金的使用和政府预决算的审议日益严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负责审议政府每年的预决算收支状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政府 管理的法制化,人民代表大会在监督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 的作用,对防范财政风险、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再次,随着中 国政府职能的转换和财政体制的改革,中国开始循序渐进的建立起适应市场经 济发展需要的公共财政体制,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也从过去的 “ 切蛋糕 ” 、重分 配,向事先的部门 预算、事中的政府采购与国库集中支付和事后的监督管理与 追踪问效转变。中国公共财政管理出现的上述变化对中国财政管理体制和公共 财政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6、。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革和制度建 设,但其中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是解脱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完善政府 与人民群众沟通的重要一环。 与公共财政改革和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相适应, 90年代中期,中国的预 算会计也进行了重要改革。在预算改革核算制度改革要点(财政部, 1996) 确定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和改革步骤的指导下, 1997年 5月和 7月财政部 先后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1D根据 OECD 2000年调査结果, 29个 OECD成员国中至少 21个国家(占 72.4%)己经在中央政府 或其所属政府部门中采用或正准备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和预算。

27、 以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并于 1998年 1月 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 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对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会计 科目等进行了全面修订,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 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内的, 比较完善的新预算会计制度体系。新预算会计制度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的预算会 计在与国际惯例接轨以及在加强政府预算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较大的突破。 尽管 20世纪 90年代的预算会计进行了重要改革,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但中国的预算会计仍主要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收支 为核算重点,以提供有关现金运动的信息为目标,

28、是以满足传统财政预算管理 体制注重现金收支的管理要求为目的的。而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 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公共财政注重效率和资源的使用,注重可核算的公共管 理,因此公共财政的管理和决策不仅需要有关现金的信息,以对现金收支实施 有效的控制,更需要有关资源、成本、效益等全方位的政府运行的信息,以对 政府部门使用公共资源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进行决策和管理。由于方法本身 的局限性,收付实现制不可能提供符合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的具有相关性的财务 信息的。因此,进一步研究中国预算会计改革的理论和政策问题,特别是记帐 基础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迫切要求。 本文认为有必要在总结中

29、国预算会 计改革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 借鉴国外成熟的预算会计做法,研究中国预算会计下一步改革的理论和政策问 题,特别是记账基础的改革问题,使预算会计更好地适应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 要求。 1.3文献综述 对于政府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改革,中国还停留在理论探讨的阶段,实 践上尚未真正涉及 2,而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其中实践 方面的经验本文将在下一章 “ 国际政府会计改革的经验分析 ” 中详细展开分析。 目前国内已有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证明改革的必要性上,也有部分已涉及改 革具体方案的研究,因此本文综述分为 两部分进行。 1.3.1关于权责发生制改革必要性的研究 1.国外研

30、究: 国外对于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 2目前仅在与政府预算关联性不大的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中使用权责发生制核算,财政部 2001年的暂 行补充规定中增加了对总预算会计的五类支出的权责发生制计量,内容均为由于种种原因当年未实现 的支出 4 观点 。 Andrew Likierman在 1998年提出权责发生制会计将提供更多的机会来 关注产出、强化现有的体制:对于公共部门而言,向权责发生制转轨提高了政 府部门对于公共支出的计划和控制,为议会制定公共支出战略提供了依据,提 高了在高水平上进行现金控制的可能性;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它为公共支 出战略和国民核算体系提供了

31、持有和使用政府资产(包括营运资本)方面的髙 质量信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IMF)指出,新兴工业化国家正在改革他们的 公共支出管理体系,但 “ 这些国家己经面临着一个持续的压力,即需要更加完 整的会计信息,这需要改革其会计体系 ” ,而 “ 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应当被视 为广泛的预算体系改革 的有机组成部分 ” , “ 执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 计体系,可能是保证公共部门管理全面转轨的唯一一条只得走的路径 ” (Diamond, 2002) “ 会计师国际联合会 ” ( IFAC)认为,权责发生制基础 会计信息使政府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评价政府及其机构的绩效、财务状况及现 金流量情况;评价

32、其遵循预算的情况;正确作出财政资源配置的决策;证明其 利用财政资源的受托责任;准确反映政府为其政务活动提供资金的情况,并评 价其融资及偿债能力;评价政府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效率 ( IFAC, 2000)。其他一些国际组 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也大力提倡 改革公共财政领域,并将由收付实现制会计向权责发生制会计转变视为改革的 重要层面。 2.国内研究: 国内前期的研究主要着重对权责发生制改革必要性的论证: 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庆成教授对中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有着多年的研究,他 认为从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生的新要求来看,预算会 计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来适应国际化的

33、新环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 是对于预算会计计量基础的改革,要向西方政府会计体系学习应用权责发生制 的计量基础(预算管理与会计, 2003)。香港理工大学会计系主任陈工孟教 授在 “ 政府会计基础比较一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孰优孰劣? ” 一文 中 ( 会计研究, 2002)将两种计量基础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他认为 “ 收 付实现制政府预算会计基础所反映的受托责任狭窄,提供的财务信息有限且相 关性较差,但对于新公共管理下国际竞争环境下的政府绩效最大化目标、信息 透明度问题、为社会公众维护国有 .资产的责任等,它可能无能为力,有时甚至 会误导政府决策 而 “ 权责发生制会计将提供更多

34、的机会来关注产出、强化 现有的体制。对于公共部门而言,向权责发生制转 轨提高了政府部门对于公共 支出的计划和控制,为国家制定公共支出战略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在高水平上 进行现金控制的可能性;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它为公共支出战略和国民核 算体系提供了持有和使用政府资产(包括营运资本)方面的高质量信息 ” 。并 得出 “ 在政府会计领域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基础有一定局限性,应该借鉴国 际经验有选择地进行权衡取舍,循序渐进地实施相关改革 ” 这样的结论,明确 的提出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除了学术界有改革政府预算会计计量基础的 呼声外,政府部门及各省 预算会计研究会对预算会计的基础改革也十分关注,

35、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曾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探索中 国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式。 1.3.2关于权责发生制改革方案的研究 1. 国外研究:在完成对权责发生制改革必要性的论证后,各国研究都进入 到对权责发生制引用方式的讨论中。向权责发生制基础转换,除了少数改革的 激进国家外,通常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 OECD各国政府根据 其特定国情的使用者信息需求,现阶段获取相关信息所需成本和带来的效益, 来决定适宜的会计基础。像意大利等政府机构也采用一种以上的会计基础编制 财务报告,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者需求。因此,在政府会计向权责发生制转换的 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实际执行

36、形态。美国芝加哥伊利诺大学陈立齐教授 把权责发生制改革形象地称为弱式(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次强式、强式(修 正的权责发生制)和超强式(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 等模式,各国分步骤、有选 择地展开了对政府会计基础的改革。例如,澳大利亚在一定的政府立法和管理 措施的指令下,先从对政府开支概算的局部修正逐渐过渡到中央政府的全面权 责发生制预算;加拿大则 在全力推进其 “ 财务信息战略 ” 后,先是采用了修正 的权责发生制基础, 2001年起转向完全的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而新西兰改 革力度更大,它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全国范围、各个政府层次中全面实施 完全权责发生制基础政府会计制度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国家;英

37、国虽然实施稍 迟,但其推进的前期工作有独特的特色,它通过构建一个独特的 “ 资源会计 ” 体系并将其落实到政府各部门,以实现向权责发生制基础转型的;美国也正在 全面推进,它在地方政府具体业务准则制定方面较其他国家更为彻底。世界上 其他国家,包括欧洲大陆国家、亚洲国家、非洲和 南美洲国家等,其政府预算 会计基础也基本上在逐步摒弃纯粹的收付实现制 ,一 定程度正在走向修正模 式。 2. 国内研究:可以说在中国预算会计领域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已具备 了相当的思想基础和舆论基础,但具体应在怎样的程度上以及怎样的方式上应 用权责发生制还是一个疑问。目前政府预算会计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对改革方案 的设计上:

38、全国政府预算会计研究会课题组提出预算会计基础的改革应遵循 “ 分步实施的原则 ” 和 “ 整体推进的原则 ” 。财政部财政改革与发展重大问题 研究课题组在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一书中认为确定预算会计改革的次序 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一一环境因素变化提出的紧迫性、不同项目对资源的要 求、各个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有些项目的改革可以为后续改革创造良好的 条件,可以优先考虑 ), 提出 “ 预算会计改革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 , “ 第一阶 段改革的重点是扩展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 、 “ 第二阶段改革的重点是转向修正 应计会计和登记资产 ” 、 “ 第三阶段再考虑转向完全应计会计 ” 。 总体来说,已有

39、文献主要从对国外改革经验的借鉴中得到改革的一般原则 和大体方向,对于中国的政府预算会计究竟从何处入手开始权责发生制的应用 学者们还未拿出具体方案,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深入的方向。 1.4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框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深圳市的实地调研结果和借鉴国外 预算会计基础改革的成熟经验和研究成果,在中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不断 深入和国际上政府预算会计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分析中国政府预算管理的 运作机制和体制特点,全面研究中国政府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案,形成符合中国预算管理要求的预算会计改革模式。在 中国加入 WTO且面临经济转型的大

40、背景下,政府预算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改革 对于强化政府受托责任、增加财政透明度、提高政府效率以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 第一章:引言 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动机,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提出将要研究的问题 及所采用的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中国政府预算会计现状及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 描述中国政府预算会计的现状,找出财政体制改革环境对预算会计提出的 新要求,全面对比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在新环境下的适应性与不适应性, 并结合对深圳市实地考察的结果,论证中国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必要性,并 为下文寻找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提供参考。 第三章: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

41、权责发生制的进程分析 为了寻找中国权责发生制改革之路,本文对国外政府会计改革进程进行分 析,包括 OECD各国政府财务报告上的权责发生制应用情况和 OECD各国权 责发生制预算的应用情况以及各国改革方式的分析,从中寻找可为中国借鉴的 经验。 第四章: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方案 将前文研究内容相结合,总结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基本思 路、改革目标和 改革顺序,以及中国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方案。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概括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国外改革通用性经验的总结和借鉴,提出 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改革顺序,并结合政府预算

42、会计实施情况的实地调研,找出 由于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基础而产生的违背财政体制改革目标的亟待解决的问 题,作为中国开展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初步方案。 第二章中国政府预算会计应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2.1中国政府预算会计的现状 1989年到 1997年间,中国的政府预算会计在组织体系上顺应计划商品经 济的环境,只分为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两部分。由于财政管理体制的改 革,客观的改变了预算会计的会计环境,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预算会计,以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预算管理的需求,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管 理体制和会计核算模式。于是在总结以往预算会计的工作经验,结合企业会计 改革的成功经验并

43、借鉴国际公共会计的做法后,改革原有的预算管理体制,建 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管理型预算会计模式。现行的 政府预算会 计制度就是财政部于 1997年颁布的,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 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此外, 参与组织预算执行的专业会计,如国库会计、税收征解会计等也属于预算会计 的范畴。与西方国家相关的领域比较,中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与 西方政府会计基本等同,而事业单位会计则类似于西方国家的非盈利组织会 计。 财政总预算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各项财政性资金运 作及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 1)会计主

44、体是各级财政 机关; ( 2)会计核算对象是预算资金的收入、分配及其执行结果; ( 3)会计核 算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 ( 4)会计信息为国家预算管理服务; ( 5)不需要进行 成本核算。 行政单位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它机 关和政党组织的业务活动。行政单位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 ( 1)会计主体是使用 预算资金的各类行政单位,包括政府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检査机 关以及政党组织; ( 2)会计核算对象是单位的政务活动; ( 3)会计核算基础采 用收付实现制: ( 4)收支核算必须严格服从预算管理的要求 ,( 5)固定资产 不 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核算和监督各类事业单位的专业业务活动和非独立核 算的经营业务活动。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 会计主体是各类事业单 位;( 2)会计核算对象是单位的业务活动,包括专业活动和经营活动 ; ( 3)会 计核算基础一般釆用收付实现制,但开展经营活动的收支业务可以采用责权发 生制;( 4)固定资产可计提修购基金,但不计提折旧; ( 5)可以进行内部成本 核算。 总的来说,这次改革包括以下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