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借贷平台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闫淼.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895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0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PP借贷平台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闫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PP借贷平台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闫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PP借贷平台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闫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PP借贷平台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闫淼.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代码 : 80201 分类号 : F 学号: S12500611 密级: 无 中囯 4土会利学较 开究生院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中国 P2P借贷平台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 闫淼 导 师 姓 名 及 职 称 : 曾 刚 研 究 员 系另 U:金融硕士教育中心 专 业 学 位 类 另 J: 金融硕士 专 业 方 向 : 银 行 理 论 与 实 践 评阅人: _ 胡 滨 苑 德 军 答辩委员会: _ 潘 晨 光 赵 芮 张 跃 文 答 辩 日 期 : _ 2014年 5月 17日 2014年 4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2、,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 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日 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并提供目录检索与校内阅览服 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年月日

3、摘要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额信贷与网络技术结合形成的 P2P借贷平台开 始出现。 2005年以来, P2P借贷服务行业已经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P2P信贷模式也逐渐得 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自 2006年开始,国内 P2P借贷平台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国内 P2P借 贷平台从 2009年的 5家增长到了 2013年的 523家, P2P借贷机构的数量増长迅速。同时, P2P借贷平台的成交量也迅速增长。截止到 2013年 12月 31日,我国 P2P借贷平台成交额 达到 897.1亿元,同比增长 292.4%,预计未来两年内仍然保持 200%左右的增速发展。 2011年 8月,银监会曾发

4、布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提醒银行注意风险的跨界 “ 传染 ” ; 2013年 11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 P2P借贷平台和非法集资的界限。而 P2P借贷 平台虽然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但目前 P2P网络借贷平台贷款模式在中国还处于监 管真空。由于法律不完备,央行和银监会没有监管的法定职责。 P2P网络借贷平台成立的门 槛低,且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管,行业风险较大。 2013年网贷风险事件频发,全年共有 75 家平台发生风 险事件,亟待规范。 本文通过仔细对国内外 P2P借贷平台发展的两大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对比了国内 P2P 借贷平台五种模式的异同,进而对 P2P借贷平台发展面临遇到的业务

5、层面、行业层面、监 管层面这三个层面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给出了对监管层、 P2P行业以及投资者的具体 建议,在 P2P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助力 P2P借贷平台的成长,从而 让 P2P借贷平台尽可能地发挥出其公益扶贫和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更好地为实体经济 服务。 关键词 : P2P借贷平台;模式;建议 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P2P lending platform which combines microfinance with network tec

6、hnology begins to appear. Since 2005, P2P lending services industry has been booming all over the world, P2P lending model also gradually get peoples attention. Domestic P2P lending platform emerged and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2006. The number of domestic P2P lending platform grows from 5 in 2009 to

7、 523 in 2013. Meanwhile, the volume of P2P lending platform is also growing rapidly. As of December 31 in 2013, the turnover of P2P lending platform reached 89.71 billion Yuan with a growth rate of 292.4%. The growth rate is expected to remain around 200% over the next two years. The CBRC has issued

8、 “Notice of Credit Risk in P2P” to alert attention to the risks of cross-border bank “contagion” in August 2011.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delimited the range between P2P lending platform and illegal fund-raising in November 2013. While P2P lending platform gets attention of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9、, the P2P lending platform lending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regulatory vacuum. As the relevant law is uncompleted, the PPC and the CBRC have no statutory duty to its supervision. The established threshold of P2P lending platform is low .With no strong external supervision, the industry is faced a lo

10、t of risk. The incidents of P2P lending platform in 2013 happened frequently. There is 75 platforms which went bankrupt in 2013.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studies two types of P2P lending platform developed patterns ,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five modes in domestic P2P lending

11、platform , then makes specific analysis for the problems facing to P2P lending platform in three levels of operational level, industry level, regulatory level, and finally give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regulators , P2P industry and investors .1 hope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guidan

12、ce to P2P lending platform and help to grow P2P lending platform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o that P2P lending platform can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financing for SMEs and serve the real economy better . KEY WORDS: P2P Lending Platform, Form, Advice 2 目录 弓 IW . i

13、、选题背景 . 1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第 章 P2P借贷的理论基础 . 2 、 P2P借贷的概念界定 . 2 二、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三、 社会交换理论 . 3 四、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4 五、 社会资本理论 . 4 六、 国内外相关研究 . 5 C )国内相关研究 . 5 C二)国外相关研究 . 6 第二章国外 P2P借贷平台模式分析 . 7 -、非营利性质的 P2P公司 . 7 C )公司基本情况 . 8 C二)公司的借贷流程 . 8 C三)公司的收费方式及标准 . 9 C四)公司的风险控制 . 9 C五)公司的运营特点 . 9 二、

14、以营利为目的的 P2P公司 . 9 C )复合中介型的 P2P借贷平台 . 9 C二)纯中介型的 P2P公司 . 12 第三章国内 P2P借贷平台模式分析 . 14 、非营利性质的 P2P公司 . 14 C )公司基本情况 . 15 C二)公司的借贷流程 . 15 C三)公司收费的方式及标准 . 16 C四)公司的风险控制 . 16 1 C五)公司的运营特点 . 16 二、 以营利为目的的 P2P公司 . 17 C )纯线下的 P2P公司 . 17 C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 P2P公司 . 19 C三)纯线上的 P2P公司 . 22 C四)纯中介型的 P2P公司 . 24 三、 国内五种 P2

15、P模式对比 C表 3-3) . 26 第四章 P2P平台发展面临的问题 . 27 、业务层面 . 27 C )投资者方面 . 27 C二)客户方面 . 27 C三)产品方面 . 28 二、 行业层面 . 28 C )行业自律 . 28 C二)行业风险 . 29 三、 监管层面 . 31 第五章 P2P平台发展建议 . 32 、针对 P2P平台的建议 . 32 C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 32 C二)加强行业自律 . 32 二、 针对监管层的建议 . 32 C )明确 P2P借贷平台的机构身份 . 33 C二)设置具体的行业准入制度 . 33 C三)引入中间账户资金托管制度 . 33 C四)有

16、条件的开放征信系统 . 33 C五)规范行业退出机制 . 34 三、 针对投资者的建议 . 34 组吾 . 34 参考文献 . 36 Mid . 37 2 一、选题背景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额信贷与网络技术结合形成的 P2P借贷平台开 始出现。 2005年以来, P2P借贷服务行业已经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P2P信贷模式也逐渐得 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2005年 3月成立的英国 Zopa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 P2P网络小贷公司,为有资金需求和 有闲置资金的个人及小型企业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截止到 2013年 3月 31日, Zopa已发 出了贷款 2.88亿英镑,约合 4.39亿美元

17、。 Prosper和 Lending Club是美国境内两大网络小贷 公司,允许投资者选择和认购消费或者商业目的的贷款。 Prosper自 2006年 2月上线以来增 长迅猛, Lending Club更是后来者居上。根据美国 P2P研究网站 Lend Academy统计数据, 2013年 Lending Club和 Prosper的总成交量为 24.2亿美元,比 2012年增长 177%。 自 2006年开始,国内 P2P借贷平台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国内 P2P借贷平台从 2009 年的 5家增长到了 2013年的 523家 , P2P借贷机构的数量增长迅速。同时, P2P借贷平台 的成交量

18、也迅速增长。截止到 2013年 12月 31日,我国 P2P借贷平台成交额达到 897.1亿 元,同比增长 292.4%,预计未来两年内仍然保持 200%左右的增速发展 。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011年 8月,银监会曾发布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提醒银行注意风险的跨界 “ 传染 ” ; 2013年 11月,中国人民银行明确 P2P借贷平台和非法集资的界限,明确平台的 中介性质,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更不 能实施集资诈骗。而 P2P借贷平台虽然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但目前 P2P网络借贷 平台贷款模式在中国还处于监管真空。由于法律不完备,央行

19、和银监会没有监管的法定职责。 P2P网络借贷平台成立的门槛低,且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监管,行业风险较大。 2013年网贷 风险事件频发,全年共有75家平台发生风险事件,亟待规范。 虽然 P2P借贷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但是国内相关的研究并不充分,国内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是以理论阐述的方法,分析 P2P借贷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运营 模式的比较或者分析当前存在的法律监管空白,而从整个行业的视角对 P2P借贷平台进行 全面研究的文献仍然相对缺乏。 与此同时, P2P借贷平台的快速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从行业外部看, P2P借贷平台面 :1数据来源:中国经济 M, http:/ 3数据来源: M

20、贷天眼, http:/ 临法律法规缺失、监管空白等问题,亟待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规范;对于 P2P借贷平台本 身而言,客户群体范围的局限、缺乏借贷平台发展的行业约束以及借贷成功率的低下,都是 P2P借贷平台发展所遇到的障碍。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 P2P借贷平台的发展模式和风险,分析 P2P借贷平台发 展所遇到的问题,发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助力 P2P借贷平台的成长,从而让 P2P借贷 平台尽可能地发挥出其公益扶贫和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更好地为实体经 济服务。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为了实现既定的研究目标,论文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对国外 P2P借贷平台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21、根据国外的经验,对我国现有的 P2P 公司进行分类,总结我国 P2P借贷平台发展的模式。其次,分析 P2P借贷平台现阶段发展 面临的问题,主要分业务层面、行业层面和监管层面三方面进行介绍。最后,通过以上分析, 发掘解决 P2P借贷平台发展问题的方法,助力 P2P借贷平台的成长。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 谈、参与型和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 研究。其中,实地调研法、深入访谈法、文献分析法是本文主要使用的三种方法。笔者为了 详细的了解 P2P网络借贷公司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与导师一起对宜信公司和有利网这

22、两家 典型的 P2P网络借贷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同时与有利网 CEO刘雁南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对现阶段 P2P行业的模式分类、出现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同时, 为了更好地完成论文的写作工作,笔者对国内外 P2P网络借贷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对 P2P 的理论进行 了重点梳理,保证了文章的科学性。 第一章 P2P借贷的理论基础 、 P2P借贷的概念界定 P2P (Peer to Peer)开始作为互联网的一个理论概念,表示互联网端对端信息交互的方 式和关系发生的特征。 P2P网络借贷指的是个体和个体 之间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的借贷。 P2P借贷脱离了传统借贷活动的中介机构,主要

23、体现为个体对个体的信息获取和资金流向。 P2P借贷首先是基于网络思想,以网络技术为支撑。 P2P借贷模式中,信息和资金交互双方 呈现多对多的形态,同时参与人极其广泛,借贷关系密集且复杂,还突破了地域和关 系的障 碍,实现了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互联。它超越了传统熟人社会的限制,满足了一些人的消 费信贷需求和理财需求,在中国并不健全的金融市场上践行了普惠金融和金融民主化。 P2P 借贷平台是 P2P借贷模式中的中间服务方,主要负责提供信息流通、信息价值的认定和有 1 1出借人为个人,借入方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法人,特此说明。 助于交易完成的其他增值服务。 二、 信息不对称理论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金融

24、市场上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了解不充分,造成交易双方 的不平等。例如,对于贷款的潜在风险和收益情况,借款人通常比贷款人了解的更多,双方 各自掌握的有关信息不对称。该理论认为:掌握较多信息的参与者可以向信息贫乏的参与者 传递可靠信息,从而获取利益。许多储蓄者和借款者进入金融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时,经常面 临交易成本太高的障碍,从而很难直接融通资金。交易成本的存在,阻碍了许多小额储蓄者 和借款者之间的直接融资,阻碍了金融市场正常发挥作用。 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在融资过程中,又会导致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从而对 金融市场有效运作产生一定的影响。逆向选择在金融市场上 是指最有可能(逆向 ) 造成不

25、良 记录(信用风险)的借款人往往是寻求贷款最积极、最有可能获到贷款的人。逆向选择的存 在,增大了贷款成为不良的可能性,从而增大贷款风险。放款人认识到这点后,即便市场上 出现较低风险的贷款机会,他也很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导致储蓄人和借款人之间直接 融资的机会降低。金融市场的道德风险指的是贷款人把资金放贷给借款人以后,借款人可能 会将贷款用于贷款人所不希望的活动中,这些风险活动很可能造成贷款不能归还。道德风险 的存在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因此贷款者可能不放贷。 在借贷市场上,只有 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才能够真正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在 P2P 借贷过程中,借贷双方和 P2P平台一般通过网络进

26、行认证,以此对借贷双方的活动进行监 督,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发生。国外的 P2P借贷网站一般与评级机构合作开发评级体系,使 用评级机构的信息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从而达到降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目的。 三、 社会交换理论 20世纪 60年代,社会交换理论在美国兴起并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 类的行为受到能带来奖励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因此人类的所有社会活动都能视为一种交换。 理性人假设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前提 ,认为社会交换作为人类行为的组成部分。同时,经济学 中的 “ 边际效益递减 ” 规律也适用于社会交换领域,即人们得到特定的报酬越多,这一报酬 的追加部分具有的价值就越低。如果一个人希望与他人

27、的交往会带来回报,无论是内在的或 是外在的,那么他将会受到能提供回报的人的吸引。而要使得对方愿意与自己交往就要向对 方证明自己是个价值的人,表明如果与自己交往对方也能获益。一旦双方都从这种交往中得 到了期望的回报,相互之间的利益将会加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当不断地吸引使双方建立了一 条能使他们的社会交往稳定化的纽带时,某个群体就形成 了。 社会交换理论主要体现借贷双方由于需求存在差异而形成了借贷动机,即贷方拥有闲置 资金而借方缺少资金但拥有较好的信用。借贷过程中既包括物质交换一借方用支付相应利息 3 换取了贷方的资金使用权也存在非物质交换一主要指贷方借出资金可以获得乐于助人的好 名声。同时,通过借

28、贷双方的交换,社会福利也得到了整体的提高。 四、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博弈指一些个人、组或者其他组织面对特定的环境条件,根据一定的规则,同时或者先 后,一次或者多次,从他们可以选择的行为或者策略中选择并实施,分别获得相应结果的过 程。一般情况下,一个博弈包括博弈的参与者、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者行为、博弈的 次序、博弈方的得益四部分。在很多博弈问题中,为了维护博弈方之间的公平秩序,也为了 有更多有意义的计谋和决策,同时也为现实博弈问题做铺垫,许多博弈往往要求或者说设定 博弈方的决策是同时作出的,或者虽然决策时间不一定一致,但在做出选择之前并不知道其 他博弈方的决策,在得知其他博弈方决策时也不

29、能改变选择,因此各博弈方的决策仍可以认 为是同时作出的。所有 博弈方同一时间或可看作同时作出选择的博弈称作 “ 静态博弈 ” 。 博弈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得益的信息,即每个博弈方在每种结果下的得益情况。在许 多博弈中,各博弈方不仅清楚自己的得益情况同时也很清楚其他博弈方的得益。但并不是所 有参加博弈的博弈方都了解关于各博弈方得益的全部信息,将至少一部分博弈方不完全了解 其他博弈方得益情况的博弈称为 “ 不完全信息博弈 ” 。 根据上述关于不同类型博弈论的介绍, P2P网络借贷平台中的类似投标(认购 ) 形式的 小额贷款中借贷双方之间的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由于整个借贷过程均是通过 P2P

30、 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的,贷方对借方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网络上公布的标准化信息和非标准化信 息,并不在实际生活中认识借方,对借方的认识难免会有偏差,从而影响博弈两方的得益。 不完全信息会降低博弈的效率,但是这是借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P2P平台通过将贷款分为 很多份让大家分别认购的方式降低了代理成本,有利于提高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效率。 五、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指一个人通过自己的社会位置获得利益的能力。如果个人能从亲戚、朋友等关 系中获得的利益越高,则他拥有的社会资本越高。后来,社会资本理论与政治和经济学等学 科相融合,用以研究经济增长同社会发展的关系。 皮埃尔 .布迪厄 ( Pierre Bou

31、rdieu)认为社会资本是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一些持久的 网络占有相关联,而这个网络是一种公认的体制化网络,并联系团体的会员制从集体资本的 角度支持会员。 林南 ( Nan Lin)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中、投资于社会关系同时期望 得到回报的资源。由于人具有能动性,人们需要通过目的性并遵循规律才可以获取的社会资 本。 虽然不同学派代表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有所差异,但是都认为社会资本能够减少不确定性 4 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 。 Seth Freedman and Ginger Zhe Jin(2008)用 Prosper的例子指 出, P2P网贷公司利用社会资本(熟人效应和社交

32、网络)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其交易成本, 提高了网贷的交易效率。 六、国内外相关研究 ( )国内相关研究 由于国内 P2P借贷平台起步较晚,因此关于 P2P平台全面的学术研究并不多,大部分 为报纸或者期刊上的评论性文章。笔者将国内相关研究进行汇总,分为 P2P借贷平台的模 式分析、 P2P借贷平台 的风险分析、 P2P借贷平台发展的问题三部分进行综述。 1. P2P借货平台的彳吴式分析 艾金娣 ( 2012)将中国的 P2P借贷平台模式分为纯线上模式 ( 拍拍贷)、线下与线上相 结合(宜信 )、助学平台模式(齐放网)三种模式。张职 ( 2012)将中国 P2P网络借贷平台 运营模式分为五种模式,

33、第一种为单纯中介型平台,以拍拍贷为代表,类似平台有人人贷、 易贷 365等;第二种为复合中介型平台 (网下到网上 ),以安心贷为代表,类似平台有 3P银 行、盛融在线等;第三种为复合中介型平台 (网上到网下 ),以红岭创投为代表;第四种为公 益型平台,以宜农贷为代表;第五种为单纯网下型平台,以宜信为代表,官方的网站主要是 为宣传。 奚尊夏 ( 2012)认为 P2P模式主要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红岭创投模式,指主要沿袭 国外模式的纯线上 P2P,国内知名的有红岭创投、人人贷、拍拍贷等。第二类是速贷邦模式, 指以可变现资产 (主要以房产 )为抵押,以线下为主的 P2P。第三类是宜信模式,以线下为主

34、、 设立或利用现有分支机构开展信用贷款业务的 P2P。第四类是门户网站模式,指不直接参与 借贷,以建立信息平台为主营业务,开展业务的有同城贷与易贷网。第五类是阿里小贷模式 , 指阿里巴巴依靠独有的交易信息对其会员发放信用贷款的模式。 2. P2P借贷平台的风险分析 艾金娣 ( 2012)认为 P2P借贷平台主要有两大风险,一是制度风险,即 P2P平台缺乏 法律规制。二是信用风险,即 P2P平台信用评级信息有限,风控体系脆弱。孔非凡、江玲 (2013)认为 P2P借贷平台的风险主要有四个 ,一 是信用与信息风险, P2P借贷平台收费较 高,容易出现无法正常还款情形;二是经营风险, P2P借贷平台

35、模式层出不穷,行业竞争 激烈;三是资金风险, P2P借贷平台的资金运转决定了其生死存亡;四是政策风险, P2P借 Seth Freedman and Ginger Zhe Jin. 4tDo Social Networks Solve Information Problems for Peer-to-Peer Lending? Evidence from P” , TVST/zw 如纪呢 厂 /客尸 “/7a 7V(9. 08 -43, 2008. 贷平台作为新兴产业,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面临巨大的政策风险。李钧 ( 2013) 认为 P2P借贷模式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信货风险

36、和关联风险,现阶段 P2P借贷 平台财务信息不透明,信贷风险无法正确判断,关联风险包括机构关联和同一机构内业务相 关联;二是风险资金沉淀和流动性风险,在 P2P模式中,账户资金沉淀有可能导致机构欺 诈和非法集资;三是财务披露风险,即使 P2P网络借贷平台公布财务报告,坏账率也不会 反映在其中,公众很难得知平台真实运营状况和风险程度。 3. P2P借货平台发展问题 黄迈 ( 2009)认为 P2P借贷平台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监管困境。尽管一些 P2P网 络借贷平台声称其业务经营受法律 保护,但在政策规定上,这类业务尚属空白,面临监管问 题。其次,国内 P2P信息平台技术尚不成熟,制约了 P2P

37、信贷模式的快速发展。李钧 ( 2013) 认为我国 P2P网络借贷平台有四个问题 ,一 是中间资金账户缺乏监管;二是资金转移是否 先于投资行为的发生,若投资人与借款人实际并没有直接接触,平台先从投资人获得资金再 决定投资行为和资金支配,就存在非法集资的嫌疑;三是平台担保应纳入监管,一些 P2P借 贷平台以自有资金向投资者提供本息保障,具有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性质,涉嫌特殊超范围经 营;四是应该对 P2P平台涉及公众利益的金融行为进行监管。王小丽 ( 2013)认为当前我 国 P2P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业务风险较高。二是资金流向无法控制。三是监 管职责不清,法律规范不健全。 (二)国外相关研究 1. P2P借货平台与传统借货市场 Seth Freedman认为 P2P借贷平台与传统借贷市场的不同在于两点 ,一 是尽管 P2P的资 金提供者面临一定的信用风险,但是他们没有动力在放款前像银行一样对借方进行调查;二 是 P2P借贷平台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对借方的信用和违约概率进行预估,强调信息的重要性, 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