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周乐.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96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4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周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周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周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_周乐.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分类号 密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硕士学位论文 湖 南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的 生 态 补 偿 机 制 研 究 学 号: S080750 研 究 生 : 周 乐 专 业 : 理 论 经 济学 研 究 方 向 : 人 口 、 资 源 与 环 境 经 济 学 指 导 教 师 :沙 景 华 教 授 2011年 5月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for Master Degree Research on th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2、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Hunan province Master Candidate: Zhou Le Major: Theoretical economics Study Orientation: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Dissertation Supervisor: Prof. Sha Jinghua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 知,除了文中特

3、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g卩: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y公开 保密 ( 年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签名 : 导师签名 : 日期: 摘要 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是其国民经济的重要

4、支柱之一,其矿产资源采、 选、冶、加工工业经济占全省工业经济约 25%。然而,矿业在促进经济増长的同 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近年来,湖南提出并实施建设资源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成为湖南 建设 “ 两型社会 ” 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拟通过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理论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完 善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通过案例 分析验证建立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是否合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 湖南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湖南 已初步出台了一些有关矿产资源开发的生

5、态补偿政策,如设立矿山地质环境治 理备用 金、开展生态补偿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等, 但是,还存在缺乏有效资金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匮乏等问题。美 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生态补偿实践经验丰富,诸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 “ 恢 复 ” 基金、生态税等多种方式,为湖南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提供了 借鉴意义。 (2) 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补偿标准由两个部分组成 : 生态破坏损失和环境污染损失。生态损失包括造成的直接、间接损失,以及生态 修复费用,而环境污染损失由于难以准确计量,采用排污费标准计量。 (3) 通过投入产出价值模型对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费的征

6、收对各个产业部门 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对矿产资源开发征收生态补偿费为 0.82%的情况下,征收 生态补偿费对采掘业本身影响最大,达 1.84%,其次是矿产品加工业 1.59%,金 属产品制造业 1.28%,机械设备制造业为 0.47%,建筑业影响 0.35%。生态补 偿收费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业和社会保障业影响不大,仅为 0. 12%和 0. 10%,远远低于总的物价上升幅度 0. 32%。这项研究为制定合理的 生态补偿费率范围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补偿标准,矿产资 源开发,湖南 Abstract Hunan province is rich in mineral res

7、ources, and mining i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economic output of mining accounted for the industrial economy about 25 percent in the whole provinc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s of mineral resources also br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problem.

8、In recent years, Hunan is constructing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so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become an urgent task in Hunan. This paper is order to establish a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model and give some advice on how to perfe

9、ct th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on the relevant theory of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in the end, verified whether the standard model is correct. Main content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10、 in Hunan has polluted environment and destructed ecology severely. At present, Hunan has already introduced some eco-compensation policies on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establishment of petty cash on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ntrol, develop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emi

11、ssion trading pilot, conducting insurance pilot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tc. But, it also has some questions such as lacking of effective funding,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echnical standards, etc.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rich practice experiences on ecological

12、 compensation, such as formulat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ets up recovery funds, ecological tax, they provide reference meanings on the perfection of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2)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model. Co

13、mpensation standard comprised by two parts: ecological destruction los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osses. Ecological losses including direct and indirect loss, as well a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ees,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losses is difficult to counted accurately, so it is measured by blow dow

14、n standard. (3) The analysis that the input and output value model shows tha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ees imposed the biggest influence of excavation, which reaches 1.84% when the eco-compensation fees accounted 0.82% for its sales price. It affects minerals processing tol.59%, and followed by meta

15、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which are 1.28% and 0.47%.And it has a small refulgence on public service and social security industry that are closely to peoples daily life, and the dates reach 0.12% and 0.10%, much lower than the total price rises 0.32%. The study of e

16、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mulating reasonable rates range. Key words: Eco-compensation Standard, the explo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Hunan province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 i章绪论 .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 1.1.1研究背景 . 1 1.1.2科学问题 . 1 1. 1.3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2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2 1.2. 1研究内容 .

17、 2 1. 2. 2研究方法 . 3 1. 3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3 1. 3. 1技术路线 . 3 1. 3. 2创新点 . 4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1. 4. 1国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 5 1.4.2国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 6 第 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 . 8 2. 1生态补偿机制概念 . 8 2. 2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 . 8 2. 2. 1外部性理论 . 8 2. 2. 2效率与公平理论 . 9 2. 2. 3公共产品理论 . 10 2. 2. 4生态资本理论 . 10 第 3章湖南矿产资源开发及现行生态补偿机制分析 . 12 3. 1湖南矿产资源开发及对生态

18、环境影响分析 . 12 3. 1. 1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状况 . 12 3. 1.2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 13 3.2湖南现行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 16 3. . 2. 1现行的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政策 . 17 3.2.2现行的湖南生态补偿机制的存在的问题分析 . 19 第 4章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实践经验及启示 . 21 4. 1国内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 . 21 4. 1. 1征收生态补偿费 . 21 4. 1. 2提咼排污费标准 . 21 4. 1. 3引进外资,土地复垦复绿 . 21 4.2国外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

19、制的实践经验 . 21 4.2. 1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态补偿的责任与义务 . 21 4.2.2设立 “ 恢复(治理 ) 基金 ” . 22 4. 2. 3充分发挥生态税的作用 . 22 4. 2. 4建立生态补偿保证金 . 23 4. . 3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湖南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启示 . 23 4. 3. 1建立和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金制度 . 23 4. 3.2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提高税费率 . 24 4. . 3. 3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 24 第 5章建立及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标准 . 25 5. . 1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原则及利益主体 . 25

20、 5. 1. 1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原则 . 25 5. 1. 2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交易的利益主体分析 . 26 5. 2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 . 26 5. 2. 1生态补偿征收方式的确定 . 26 5. 2. 2生态补偿征收标准模型的确定 . 28 5. 2. 3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费用征收对物价的影响分析 . 32 5. . 3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保障措施 . 32 5. 3. 1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 32 5. 3. 2发展和完善环保产业 . 33 5. 3. 3科学评估、补偿标准建设 . 33 第 6章案例研究 以岳阳临湘市为例 . 35

21、 6. 2临湘市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影响 . 35 6. 2. 1矿山 “ 三废污染严重 ” . 35 6. 2. 2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 36 6. 2. 3采矿对地下水系统带来影响 . 36 6. 3临湘市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标准计算 . 36 6. 3. 1生态破坏损失 . 36 6. 3. 2环境污染损失 . 39 6. 3. 3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 40 6. 4生态补偿标准对物价的影响分析 . 41 第 7章结论 . 50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第 1 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 1研究背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22、基 础。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 要按照谁开发谁 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 2007 年 8月,国家环保总 局发布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自然保护区、重要生 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和流域水环境保护四个领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建立和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与环境,已成为当前关注 焦点之一。 2007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 “ 两型 ” 社会的建设要求,湖 南应全面推 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要尽快形

23、成资源节约和生 态环境保护的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湖南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是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其矿产资源采、 选、冶、加工工业经济占全省工业经济约 25%。然而,矿业在促进湖南经济増长 的同时,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矿渣、尾砂和废水、废气等,使矿区及其周 边地区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严重:湖南每年产生尾矿、赤泥等固体废弃物 1亿 多吨,全省因露天采矿引起地面塌陷和各种废渣废石、尾矿堆放等直接破坏、侵 占耕地为 800-1000 krn2;有些矿业企业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给 局部地区造成酸雨危害; 2003年郴州因金贵有色金属加工厂排出有毒废气,致

24、使 当地树木成片枯死、庄稼大量减产,并对周围数千人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排 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砷、汞、镉等重金属,严重污染河流,严重威胁当地 和河流沿岸居民的生命健康,如 2008年怀化辰溪因砷污染,造成当地村民有 65 人中毒。 1. 1.2科学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 “ 三高 ” 行业,如何 采 取有效措施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 的污染排放,是湖南矿业谋求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湖南建 设 “ 两型 ” 社会的要求。而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是缓解因资 源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途径。

25、目前,湖南已初步出台了一些有关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政策。但是,还 存在补偿方式简单、补偿标准单一、部分补偿主体缺位,以及缺乏补偿机制的监 管等问题。因此,研究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问题,从整体上系统地 建立和完善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必要的。 1.1.3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理论研究,在分析湖南现行的矿产资源生 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指出其中不足。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完善湖南矿产 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 矿产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 制性要素。湖南现行的矿产资源开发

26、的生态补偿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与矿 产资源开发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从生产源头上减轻污染和浪费,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相协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有利于筹措 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和树立生态意识,解决人的发展同环境的矛盾与对立,是保证 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需要,也是体现社会公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 “ 两型 ” 社会的需要。因此,研究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 1研究内容 第一章为导论,从湖南矿产资源对其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造成的生态环境破 坏角度出发,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科学问题,指出研究意义

27、。在查阅有关生态 补偿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的进展,确定本文的技术路线和研究 方法。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生态补偿的相关概念和内涵,并对生态补偿的 2 理论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在明确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 论基础。 第三部分从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入手,分析其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提 出构建矿产资源生态开发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在分析湖南现行的矿产资源开发的 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湖南矿产资源开发 的生态补偿机制。 第四部分分析总结国内外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分 析其对湖南矿产资 源开发补偿机制的启示,为构建湖南

28、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 制提供借鉴意义。 第五部分从分析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和相关利益主体入手,为完善 湖南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然后,针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 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构建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最后,提出保障湖南矿产 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措施建议。 第六部分是案例分析。结合临湘市的实际情况,运用建立的生态补偿标准模 型计算临湘市的生态补偿标准,并运用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对其进行物价影响 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从整体上叙述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1 . 2 .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图表分析、对比分析、归纳演绎、规范

29、与实证分析 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对临湘市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案例分析。 1.3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 . 3 . 1技术路线 本文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总结分析了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 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经验,为构建和完善湖南 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通过理论研究,构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在案例研究中, 按照构建的生态补偿标准公式核算临湘生态补偿征收标准,并运用投入产出价值 分析模型验证补偿标准是否合理。技术路线框架图见图 1-1。 3 图 1-1技术路线 1.3. 2创新点 本文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模型创新处是在确 定环境污

30、染损失时引入环境调节系数 F;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运用投入产出价 值模型测试建立的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是否合理,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4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1国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1 . 4 . 1.1生态补偿机制设计 索洛认为,要正确反映非可再生产资本与资源的存量,就要从价格方面对环 境进行核算,而为了保证价格的正确,价格体系必须具有补偿未来的机制。有学 者据此建议建立一个全球环境信托基金会,对污染物如收税费,将所得收 入转移到那些减少排放量有困难的国家,用于能源保护、植树造林。 英国学者 Hensmets于 1997年建议,在环保领域引进一项综合犯罪制裁与新的 绿色超级基金的

31、制度,建立起突发性污染损害的综合补偿体系; Peter Wetter stein通过比较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法律和美国案例中有关私人所有环 境资产被损害问题,提出了私人权利与公众权利的划分与比较。 1 . 4 . 1.2补偿主体、补偿对象的关系协调 就如何补偿外部性的受害者,存在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以庇古为代表的福 利经济学家主张受害者应该因遭受损失而得到补偿;以科斯的观点为代表,认为 当生态资源的产权界定清楚、市场机制完善时,外部性的受害者就会自动与外部 性的制造者进行有效协商,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解决好外部性问题;鲍莫尔等人 认为如果以帕累托最优为目标,对于受害者既不应该征税,也不应该补偿,

32、因为 外部性对受害者造成的损害水平能够引导受害者采取有效的自我保护,而对受害 者的任何补偿或征税则容易导致受外部性影响的个人会做出无效率的反应。 1 . 4 . 1.3补偿标准、 补偿渠道、补偿核算体系 19世纪 70年代,美国麻省马塞诸塞大学的 Larson和 Mazzarse首次提出帮助政 府颁发湿地开发补偿许可证的湿地快速评价模型。 1985年美国建立保护与储备计 划。该计划是长期由政府资助、农场主自愿参加的退耕计划。针对该项目,美国 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如 Plantinga等研究了不同补助条件下农民愿意退耕的供给 曲线,并利用供给曲线预测未来可能的退耕量和补助标准; Cooper等针对

33、农民的 意愿开展调查,通过运用序贯响应离散选择模型和随机效用模型,分析了农民愿 意继续维持 CRP合同的比 率和相应的补助要求水平。 Hamndar运用线性规划和灵敏 度分析确定农民退耕地的机会成本,通过与机会成本比较给出了可能的补助水 平。 1 . 4 . 1.4生态补偿立法 5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尼卡和陶希格从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考虑生态 补偿问题的补偿发展论。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不 断増多,导致了洁净水和新鲜空气等成为稀缺物品,高质量的环境也成了一种稀 缺物品;为恢复环境质量,需要投入额外的劳力和资本,环境因此成了有价值、 可买卖的对象;在使用环境和

34、资源时也就必须付出越来越高的代价,作为对生态 破坏和资源浪费的补偿;立法收取污染税用于生态环境重建,迫使企业家注意选 择工艺,考虑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1.4.2国内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1 . 4 . 2. 1关于生态资源价值的评估 提出了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生产成本法、恢复费用法、 旅行费用法、人力资本法等多种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关于生态资源价值评估 主体选择和价值实现,理论界普遍认为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定价的,应优先采用市 场定价,否则选择政府定价的方法;相应地,市场定价的生态资 源价值实现通过 市场交易进行,政府定价的生态资源则通过政府购买实现其价值。 1 . 4 . 2.

35、 2生态补偿的框架研究 任勇认为,我国的生态补偿应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大江大河(七大流域 )、 中小流域、 661个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补偿体系;王金南则建议从国家的角度 出发,建立起包括西部生态补偿机制、要素补偿机制构成、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 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的多层次补偿系统。 1 . 4 . 2. 3生态补偿标准方面 目前,我国研究提出的补偿标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平衡生态功能受 益价值与损益价值来确定补偿标准。吴晓青等建议将受益者的受益量减去建设者 的损失量进行平均从而得出受益者应提供的补偿数量。二是根据提供的生态功能 的价值确定补偿标准。如徐琳瑜等通过计算水库库区生态服务功能价

36、值,提出了 全额补偿标准。三是通过平衡生态功能提供的价值与机会成本来确定补偿的标 准。 1 . 4 . 2. 4生态补偿要素 梁丽娟等认为生态补偿需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包括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 补偿强度和补偿渠道。郑海霞等归纳了生态补偿的四个核心问题,分别为生态补 6 偿的原则、补偿对象与范围、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 1 . 4 . 2. 5关于生态补偿模式 陈丹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生态补偿机制的五种模式,包括:反哺式、 财政转移型、异地开发及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应配套机制。 1 . 4 . 2 . 6补偿途径问题 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开征生态环境补偿费。徐琳瑜等研究厦门市莲花水库 工程生态补偿

37、问题,建议政府在城市生活用水水费中加收生态补偿费。二是完善 资源税和建立生态税,如李克国建议把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要涉及土地、矿产、 森林、草原滩涂、大气、地热、水资源等领域。三是建立综合补偿机制。刘桂环 等建议通过探索流 域水质水量协议补偿模式建立起流域综合补偿机制。 国内学者从各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 果,推进了我国生态补偿工作的进程。但是,与国际研究相比还比较滞后,且多 数属于介绍性研究。目前,我国生态补偿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理论研究落后于实 践探索、生态价值评估与补偿标准确定的理论研究不足、补偿机制构建研究缺乏 系统性和整体性、对市场机制在生态补偿中的激励与

38、约束机制研究不足等。 7 第 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 2.1生态补偿机制概念 目前,关于生态补偿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生态补 偿是指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以及环境造 成污染,而对污染和破坏而进行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广义的生态补偿还包括对因环境保护而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的技 术、资金、实物补偿和政策优惠,以及为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水平而 进行的教育、科研经费支出,从而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达到经济发展与保护 生态平衡的协调统一,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广义的 生态补偿概念上的 。 生态补偿

39、机制则是指将生态补偿制度化、政策化,即通过对生态补偿的具体 实施安排,实现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维护生态保护者的利益,调动生态保 护者的积极性,促使生态环境保护顺利进行,并使生态资本増值。生态补偿机制 包括生态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方式和原则、补偿标准、补偿途径等方面。 此外,生态补偿机制还应涉及到补偿的法律建设、补偿组织机构、补偿网络等方 面。 2.2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 2. 2.1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此无关的第三者造成影响。外部 性是解释经济活动与环境问题成因 的一个基础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和 庇古在 20世纪初提出的。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负外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