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风人辨正马萌.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749 上传时间:2017-10-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品风人辨正马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品风人辨正马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品风人辨正马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品风人辨正马萌.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品 “ 风人 ” 辨正 123 的关系。 中国古代各种文体的形成和发展,既各有其特点、 规律,又相互影响与借鉴,甚至彼此渗透,而且具有一 个明显的特点:都与 “ 五经 ” 有渊源关系。就奏议说, 其产生与书、诗、礼等经典,存在着一定的联 系。 先说与尚书的关系。荀子 劝学说: “ 书者, 政事之纪也。 ” 晋代刘富认为谢章源于尚书: “ 昔舜 以禹为司空,禹拜稽首,让于稷契及咎繇。 唐虞之 时,众官初除,莫不皆让也。谢章之义,盖取于此。 ” (晋书 刘定列传 )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 奏议说: “ 唐虞禹皋称谟之后,至商伊尹、周姬公,遂有伊 切 0、无逸等篇,此文辞告君之始也。 ” 鲁迅汉文 学

2、史纲要也认为: “ 书之体例有六 然其中有 贡禹,颇似记,余则概为训下与告上之词,犹后世之 诏令与奏议也。 ” 从上述文献可知,尚书中存有奏议。经查,尚 书中的洛浩、召诰、皋陶谟、大禹谟、伊 训、高宗肜曰、无逸等,都属于奏议。 再看奏议与诗经的关联:第一,诗经十五 国风的采集、编撰与西周的社会调查制度密切相关,对 奏议的产生,起过一定的作用。第二,诗经 具有一 定的讽谏功能,具有奏议的功效;奏议中引诗说 理、托诗以讽现象较为普遍。汉代昌邑王之师王 式,曾以三百篇作谏书。第三,诗经中风、雅、 颂三种体裁都对奏议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汉代毛诗 序对风的解释是: “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 而谲

3、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 强调 了 “ 风 ” 的讽谏作用。讽谏的方法是委婉而讽,这与奏 马 钟嵘诗品与刘勰文心雕龙堪称南朝文学批 评史上的双璧。与文心雕龙列专篇研究 “ 乐府 ” 不 同,诗品自始至终没有使用 “ 乐府 ” 这一概念,只 是在品评五言诗人时连带涉及五言乐府诗人及其乐府作 品,但是这同样为我们了解南朝人的乐府观念留下了珍 贵的资料。本文从诗品撰写体例、品评标准、诗人 议的行文、言说方式是一致的。而 “ 雅 ” 与奏议的作 者、受文对象、文体特点与风格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吴 乔围炉诗话说: “ 奏之于朝则为雅。 ” 这里的 “ 奏 ” 主要是演奏,但在朝廷演奏也有

4、上奏的功能。再 者,雅诗的作者多为贵族,奏议的作者多为官僚,典雅 是上流社会的交际特点、审美趣尚,也是个人文化修养 的外在表现,加之受文对象为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君 主,更应当注意行文与措辞。所以,雅诗和奏议在风格 上有一致之处。至于颂与贺表的关系,最为明显。奏议 中的谀圣、颂圣现象较为普遍。 周礼 大祝提出: “ 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 近: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诰,四曰会,五曰祷,六曰 诔。 ” 这里所谓的 “ 六辞 ” ,是指六种不同风格的文体。 “ 六辞 ” 的作用既然是为了 “ 通上下、亲疏、远近 ,当 然是指应用文,“ 通上下 ” 的贺表、奏议也应包含其中。 后世文体分类有辞命一类,

5、其中就有奏议。刘熙载艺 概 文概说: “ 文有辞命一体。 辞命之旨在忠告, 其用却全在善道。 辞命体 ,推之即可为一切应用之 文。应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重其辞乃所以重 其实也。 辞命各有所宜,可由是意推之。 ” 刘氏的 观点,可能受南宋真德秀文章正宗的影响,文章 正宗主张文章分为 “ 辞命 ” 、 “ 议论 ” 、“ 叙事 ” 、 “ 诗赋 ” 四门。后来,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又把重在沟通双 方的应用文体,列为 “ 告语门 ” ,收有诏令、奏议、书 牍、哀祭等作品。如此看来,周礼与奏议也有某种 渊源关系。 (收稿日期: 2005年 11月 29日)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辨正 萌

6、 品评三个方面,对钟嵘的乐府观念进行考 察,并且在此 基础上比较钟嵘与刘勰乐府观念的异同。 首先,从诗品撰写体例考察。诗品中 序 云:“ 嵘今所录,止乎五言。 ” 所谓 “ 五言 ” ,泛指五言 体诗,五言乐府亦涵盖在内。诗品涉及的五言乐府 作品包括:班婕妤怨歌行、缪袭挽歌、曹植箜 诗品 “ 风人 ” 7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124 文学遗产 二 OO六年第六期 篌引与七哀诗、刘琨扶风歌、鲍照代结客少 说明三点:其一,钟嵘将研究视野锁定在

7、五言诗的层面 上,因而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品评汉晋诗人时,没有 对五言乐府做进一步的区分。尽管曹操、曹睿今存诗作 全部为乐府诗,但是在诗品中,他们主要是以五言 诗人而非五言乐府诗人的身份出现。其二,钟嵘品评五 言诗人时连带涉及五言乐府作品, “ 是从历代创作实际 , 也是从当时的批评实际出发的。假如评五言不评五言乐 府,会使自己的工作无法进行。因为许多优秀诗人的代 表作品就是乐府诗,特别是自己心目中的 文章之圣 曹植,更是如此 ”( 曹旭诗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第 118页)。其三,钟嵘仿效班固 “ 九品论 人刘歆 “ 七略裁士 ” ,品评的都是有名姓的诗人, 只有代表汉代五言

8、诗最髙成就的“ 古诗 ” 是个例外,所 以历代无名氏乐府民歌全部被排除在了评论范围之外。 其次,从诗品品评标准考察。钟嵘将五言诗人 划分为国风、小雅和楚辞三系,其中对国风系评价最 高,国风系 “ 建安之杰 ” 曹植最能体现其诗学理想。评 曹植诗 “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 , 是钟嵘诗学理想的核心。 “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 ,即 诗品上 序所说的创作原则 “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 采 ” ,要求诗歌体 貌特征骨气为先,然后以辞采润之 , 既爽朗刚健又辞采华美; “ 情兼雅怨 ” 、 “ 体被文质 ” ,要 求诗歌创作处理好两个辩证关系,即思想内容抒发怨情 而不失雅正,艺

9、术表现文质兼备。钟嵘没有将汉乐府古 辞作为五言诗的源头之一,说明其制定诗品品评标 准时未考虑乐府因素。但是 “ 情兼雅怨 ” 、 “ 体被文质 ” 的品评标准,却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其乐府观念的一些重 要信息。 关于 “ 体被文质 ” 。论语 雍也: “ 子曰: 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钟嵘认为 文质兼备国风系曹植一支最为出色,楚辞系班姬、王粲 二支偏于 “ 文 ” ,小雅系阮籍、国风系古诗一支以及楚 辞系曹丕一支偏于 “ 质 ” 。由评刘桢诗来看,钟嵘对 诗经二系以尚气为特征的 “ 质 ”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是在品评楚辞系曹丕一支时,他却没有使用 “ 质 ” 这

10、一概念,而是以 “ 直 “ 古 ”代之。对于 “ 直 ” 、 “ 古 ” , 钟嵘态度亦不相同,他欣赏应璩诗语古、陶潜诗意古, 批评曹丕诗语直、嵇康诗意直。对曹丕一支的不满,主 要在于曹丕诗语言不加修饰以口语入诗,嵇康诗表达意 旨直言不讳缺乏含蓄。而这两点,恰是乐府民歌尤其是 汉乐府民歌的鲜明特色所在。尽管钟嵘对曹丕、嵇康诗 的批评主要 从语言风格方面着眼,与轻视汉乐府民歌没 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曹丕一支除曹丕一人之外,其他诗 人也不以创作乐府诗见长,但是反过来看,如果钟嵘以 诗经二系典雅、尚气的标准来衡量,毫无疑问他会 对缺乏文采、语商意直的汉乐府民歌深感不满。 关于 “ 情兼雅怨 ” 。钟嵘

11、认为诗歌的基本特征是 “ 吟咏情性 ” ( 诗 品中 序 ), 尤其是抒发怨情。诗品 上 序引论语 阳货: “ 诗可以群,可以怨同 时,钟嵘非常重视 “ 雅 ” ,强调诗歌抒发怨情而不失雅 正。诗品中以 “ 雅 ” 著称的诗人,或为王侯,或为 重臣,或为士族,大抵接受过 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具 备 “ 国士 ” 、 “ 士大夫 ” 的风范。与 “ 雅 ” 相对的是 “ 俗 ” 。钟嵘的所谓 “ 俗 ” ,泛指下层士人作诗趋附不良 时尚的美学风尚和诗歌潮流。诗品 中 “ 俗 ” 字出现 十次,其中永嘉之后占八次。 “ 俗 ” 字更多地被用以品 评永嘉之后以至南朝诸种不良诗风。并且与此前品评单 独

12、使用 “ 雅 ” 不同,钟嵘在品评南朝诗人鲍照、谢超宗 等七人和张欣泰与范缜时,不仅论及 “ 雅 ” ,而且 “ 雅 ” 、“ 俗 ” 对举。究其原因,永嘉之前儒学氛围浓厚, 此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文质互补等艺术表现问题;永嘉之 后儒学衰微,至南朝仍未得到有力恢复, 失去儒家经典 雅正的规范,诗人抒发怨情虽不必然导致 “ 俗 ” ,但是 更易于滑向 “ 俗 ” ,加之南朝骈偭文风盛行,辞采日益 华美,所以此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以雅正俗等内容风格问 题。汉代与南朝乐府民歌,尤其是后者,极少受到儒家 思想的影响。相对于南朝下层士人作诗趋附不良时尚的 “ 俗 ” ,流行于民间多涉男女艳情的南朝乐府民歌更是等

13、 而下之。立足儒家文论思想反对质直与俗情,是钟嵘不 品评历代乐府民歌更为深层的原因。 第三,从诗品诗人品评考察。钟嵘直接或间接 从乐府角度品评的诗人共计五位,全部为南朝诗人,包 括主要生活于宋代 的谢惠连、鲍照、汤惠休和吴迈远, 以及曾在梁代为官的鲍行卿。其中谢惠连、吴迈远和鲍 行卿品评接近,俨然构成一个 “ 风人 ” 群体。评谢惠连 诗: “ 又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评吴迈远诗: “ 吴 善于风人答赠。 ” 评鲍行卿诗: “ 行卿少年,甚擅风谣之 关。 ” “ 歌谣 ” 、 “ 风谣 ”均指乐府民歌, “ 风人 ” 指善于向 乐府民歌学习之诗人。谢惠连今存诗二十余首,乐府 诗集收录十四首;吴

14、迈远今存诗十一首,乐府诗集 收录九首,多首寓 “ 答赠 ” 之意;鲍行卿诗无存。 “ 第 一 ” ,兼指风气之始和成就之高。评谢惠连诗 “ 风人 ” 与 “ 第一 ” 连用,说 明钟嵘将魏晋乐府大家曹植、陆机 排除在 “ 风人 ” 的范围之外。因此,钟嵘所谓 “ 风人 ” , 特指向南朝民歌学习之诗人。但是向南朝民歌学习不等 于拟作吴声和西曲,谢惠连与吴迈远乐府诗,惟有吴迈 远首作的阳春歌一首被乐府诗集录入清商曲 辞。据刘向新序卷一记载,阳春为楚威王时代 7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

15、hts reserved, http:/ 诗品 “ 风人 ” 辨正 125 的曲名。也就是说,吴迈远阳春歌与南朝民歌曲题 关系不大。乐府诗集所载谢惠连、吴迈远乐府诗, 以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为主。谢惠连相和歌辞有十二 首,占其乐府诗总数的 85.71%,乐府诗各题首作者均 为古辞、魏氏三祖和陆机,风格最为纯正。与谢惠连沿 用乐府旧题不同,吴迈远今存乐府诗除棹歌行为魏 明帝首作外,其余首作者均为其本人,他好截取古诗、 乐府旧题词句及古曲曲名另立新题,呈现出变 化的趋 势。谢惠连、吴迈远评语中皆有 “ 风人 ” 二字,至鲍行 卿则只称 “ 风谣 ” ,与南朝民歌的距离逐渐缩小。谢惠 连等人的乐府诗,

16、在继承汉晋文人乐府传统的同时,融 人了南朝民歌的风流情思,钟嵘敏锐地看到了这一变 化,将之视为诗歌的一个别体,认为谢惠连开风气之 先,并且代表这一别体的最高成就,这一别体的代表性 风格是 “ 绮丽 ” ,其接受者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多为 “ 少年 ” 。 钟嵘两次将汤惠休与同时代的诗人进行对比,一次 _鲍照,一次与吴迈远。之所以作此比较,是因为三位 诗人均以创作乐府诗见长,而所作乐府诗又都不同程度 地带有民歌的特色。鲍照为南朝乐府诗大家。汤惠休今 存诗七题十一首,除赠鲍侍郎诗一首外,其余均为 乐府诗。钟嵘肯定鲍照与汤惠休诗存在共同之处,评鲍 照诗 “ 含茂先之靡镘 ” ,评汤惠休诗 “ 淫靡

17、” ,其中都有 一个 “ 靡 ” 字。但是,钟嵘虽然引述了从祖钟宪 “ 大 明、泰始中,鲍、休美文,殊已动俗 ”的话,却并不赞 同其 “ 休 ” 、 “ 鲍 ” 并称的观点,认为汤惠休 “ 匹之鲍 照,恐商、周矣 ” ,以商不敌周喻汤惠休不可与鲍照相 比。南史 颜延之传云: “ 延之每薄汤惠休诗,谓人 曰: 惠休制作,委巷中歌谣耳,方当误后生。 ” 所谓 “ 委巷中歌谣 ” ,指南朝民歌。汤惠休江南思、杨花 曲五言四句,受吴歌、西曲影响最为明显,即便怨 诗行这样的乐府旧题,也是遗其古意而增其丽辞。鲍 照也有吴歌、采菱歌等具有南朝民歌风味的作 品,但是此类作品在其乐府诗中所占比重不大。宋书 -

18、临川烈 武王道规附鲍照传称鲍照: “ 文辞赡逸,尝为 古乐府,文甚遒丽。 ”鲍照所作乐府诗,汉晋旧题即所 谓 “ 古乐府 ” 占了绝 大多数。在辞采方面,与汤惠休取 法南朝民歌不同,鲍照的模仿对象是西晋乐府诗人张 华。鲍照诗不仅华美,而且富有骨气。文镜秘府论 南 卷 集论云: “ 鲍参军丽而气多。 ” 这亦是向汉晋旧题 乐府学习的结果。鲍照与汤惠休诗的区别在于,鲍诗壮 丽,惠休诗轻靡。钟嵘 “ 商、周 ” 之论,可谓人木三 分。 钟嵘评吴迈远诗: “ 汤休谓远云: 吾诗可为汝诗 父。 以访谢光禄,云: 不然尔,汤可为庶兄。 ”“ 汤 休 ” 为汤惠休的省称。汤惠休、谢庄同为调侃,见解却 不相同

19、。 “ 诗父 ” 为继承关系,汤惠休受南朝民歌影响 较深,乐府多写男女之情, 吴迈远亦有受南朝民歌影响 的一面,乐府擅长男女答赠,故汤惠休有 “ 诗父 ” 之 说。 “ 庶兄 ” 为并存关系,谢庄认为吴迈远、汤惠休二 人的诗歌渊源有嫡出与庶出之不同。谢庄出自侨姓士族 陈郡谢氏,根据他的身份推测,嫡出当指旧题乐府,庶 出指南朝民歌。吴迈远与汤惠休虽然同受南朝民歌的沾 溉,但是吴迈远更多地继承了汉晋旧题乐府的传统。吴 迈远依傍旧词、旧典创立新题的好古情结,决定了他与 谢惠连更为接近。汤惠休侧重于内容,谢庄则侧重于渊 源。钟嵘于引述汤惠休、谢庄调侃之后,没有附加自身 的评论,说明他基本赞同谢庄的看法

20、。 这 样,钟嵘实际上将五位南朝乐府诗人划分为三种 类型:谢惠连为首的 “ 风人 ” 群体,以创作相和歌辞、 杂曲歌辞为主,同时融人南朝民歌的风流情思,颇令人 欣赏;鲍照乐府,杂曲歌辞远多于相和歌辞,尽管 “ 殊 已动俗 ” 不及谢惠连诗雅正,但是 “ 骨气 ” 、 “ 词采 ” 兼 擅 ( “ 含茂先之靡镘,骨节强于谢混 ” ),综合评价远在 谢惠连之上;汤惠休受南朝民歌影响 ,一 味轻靡,最被 轻视。 最后,比较钟嵘与刘勰乐府观念的异同 1先比较共 同点。钟嵘与刘勰均将诗经、楚辞视为历代诗歌 的渊源,认为诗经文风雅质,楚辞文风华美, 主张宗经 酌骚,风力与丹采兼顾。而乐府民歌内容重视 反映

21、下层生活,语言质朴通俗, “ 在刘勰、钟嵘看来, 是风格不高雅 、文 采不足的俚俗之作 ” ( 王运熙、杨明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版 ,第 562页 )。文心雕龙 乐府云: “ 若夫艳 歌婉娈,怨志诛绝;淫辞在曲,正响焉生 ?” 艳歌,指 汉乐府艳歌何尝行、艳歌行之类,两篇均题名 “ 艳歌 ” ;怨志谀绝,指汉乐府白头吟之类,白头 吟云 “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 。汉乐府民歌尚且 被刘勰视为 “ 淫辞 ” ,则其对南朝乐府民歌的态度不言 自明。钟嵘诗品所品评的包括 “ 古诗 ” 在内全部为 文人作品,汉乐府民歌和南朝乐府民歌丝毫没有涉及, 这不单单是

22、撰写体例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轻视。钟嵘与 刘勰对乐府诗的态度,与二人崇尚雅正的儒家文论思 想、贵族审美趣味以及骈文盛行时期的美学风尚密切相 关。 再比较差异点。王运熙、杨明两位先生指山: “ 在 诗歌的性质、作用和思想内容方面,刘勰比较重视教 化、美刺作用,重视诗的政治内容;钟嵘则更为重视抒 情特征和艺术感染力。 ” (同上,第 563页)钟嵘与刘勰 的乐府观念具体存在两方面差异:其一,文心雕龙 乐 7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126 文学遗产

23、 二六年第六期 府将乐府划分为四类。第一类,乐府雅乐。或光扬祖 考,或崇述正德。第二类,不合乐的文人拟乐府。如曹 植、陆机的 “ 佳篇 ” 。第三类,鼓吹。专用于军乐。第 四类,挽歌。专用于丧歌。刘勰秉承宗周以来的礼乐教 化思想,最为看重的是四类中的第一类。钟嵘论诗虽然 也强调雅正,但不似刘勰那样狭隘,所涉及的乐府诗均 出自相和歌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没有考虑人乐的 因素,大体相当于文心雕龙 乐府划分的第二类文 由于钟嵘认为诗的特点在于 “ 吟咏情性 ” ,不像文心 雕龙 明诗那样要求 “ 持人情性 ” ,所以钟嵘对待乐府 民歌的态度远比刘勰要宽容。比较来看,钟嵘虽然不重 视乐府民歌,但对接

24、受乐府民歌影响相对雅化的文人乐 府还是给予一定地位的,而不管它是不是表现了男女之 情。评南朝谢惠连等人的 “ 风人 ” 群体,即是例证。 (收稿日期: 20M年 6 月 4 日)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鲍溶诗歌略论 张传峰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 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二卷一 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 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 “ 博解宏拔主 ” , 将他与 “ 广大教化主 ” 白居易、 “ 高古奥逸主 ” 孟云卿、 “ 清奇雅正主 ” 李益、 “ 清奇僻苦主 ” 孟郊、 “ 瑰奇美丽 主 ” 武元衡并列,为 “ 六

25、主 ” 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 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可今 人编的收录一百九十六 位唐代诗人一千一百零五首诗歌的唐诗鉴赏辞典居 然没有鲍溶其人,选诗一千零七 t二首的千 t唐人绝 句也没有鲍溶的作品,论述鲍溶的专题论文更无从寻 觅,这位唐代诗人基本上已被忘却了。有感于此,笔者 不揣简陋,试就鲍溶诗歌作简要论述。 鲍溶富有才情,与他同时的唐代文学家、湖州人沈 亚之在送杜愫序中说: “ 初,亚之提笔西人关,留 舍鲍溶于扬州。溶出诗吟,至夕,过百篇,而窈窕之思 杂发。亚之叹息曰:后生亦有继之哉! ” ( 沈下贤文集 卷九,四部丛刊本 ) 文中对鲍溶的才情表示赞叹。他的 诗歌 不仅在唐代受到重视,宋

26、代的欧阳修、曾巩、刘克 庄等人也有评价。大诗人欧阳修极爱鲍溶诗歌,诗史 有 “ 欧阳文忠公酷爱鲍溶诗,山中寒思一篇最佳 (诗略)。文忠晚得,恨见之迟 ” 这样的记载(何汶竹 庄诗话卷一三引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精心校理 鲍溶诗集,纠正了鲍溶诗与鲍防诗的重出和错误,他 在鲍溶诗集目录序中评论说: “ 溶诗尤清约谨严, 而违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 ” ( 元丰类稿卷一 一)南宋时刘克庄对于曾巩的评价非常认可,他说 : “ 馆阁诸书经南丰(曾巩 ) 序引者,皆为不刊之言。鲍 溶诗 清约谨严,违理者少 之评,惟深于诗者知之 (后村诗话)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说: “ 溶诗在后世 不甚著。然张为作主客

27、图,以溶为博解宏拔主 以 李群玉为上人室,而(张)为与司马退之二人同居人室 之例 则当时固绝重之也。 ”( 卷一五一,别集类四)这 个评论颇得其实。 从现存的鲍溶诗歌来看,其题材内容还是比较广泛 的,张为甚至认为他是 “ 众才无不备具 ” 。他写了二十 余首乐府诗歌,除行路难 .塞上行、汉宫词等 旧题乐府诗外,有不少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揭示民生 疾苫的新题乐府诗,采珠行描写了珠民采 珠之艰辛, 采葛行反映了采葛女的痛苦和不平,鸣雁行借雁 以抒怀, “ 江南羽族本不少,宁得网罗此客鸟 ” 实际上 是自我命运的感叹。其乐府诗可称擅长,元代辛文房评 为 “ 占诗乐府,可称独步 ” 。采莲曲二首: “

28、 弄舟辑 来南塘水,荷叶映身摘莲子。暑衣清净鸳鸯喜,作浪舞 花惊不起。殷勤护惜纤纤指,水菱初熟多新刺(其 一 ) “ 采莲竭来水无风,莲潭如鉴松如龙。夏衫短袖交 斜红,艳歌笑斗新芙蓉,戏鱼往听莲叶东。 ” (其二 )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 江南弄。这两 t诗写江南莲女采莲情景,描绘出一幅鲜活美丽 .生动 活泼的夏日莲娃弄舟采莲图。 暑衣清净鸳鸯喜,作浪 舞花惊不起 ” 两句,写莲女暑衣清净,令那些在莲塘里 戏水的鸳鸯也欢喜,莲女们尽情地采摘丰盛的莲子,虽 71994-201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毕业论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