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74666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语文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飞速发展,考古资料得以大量积累,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体系基本建 立,多学科合作日益深入,各种专题研究广泛展开。“考古写史”在中国已经取得巨

2、大成就, 获得诸多具有突破性和填补空白意义的成绩,中国考古学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上古 史构建方面展现了广阔前景。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 新材料,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 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 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从考古发现来看,考古学提供了传统历史学不可想象的新发现、新材科,呈现出不同时 期的古代物质文化面貌、古人日常生产生活状态以及各地的文明化进程等,如不同区域新石 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

3、遗址、大型公共建筑、大型墓葬、水利设施、手工业作坊,以及象征王 权、神权、军权和复杂礼制出现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从重构上古史体系角度看,20世纪7080年代,夏鼐、苏秉琦等系统地构建了新石器 与夏商周三代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时空框架体系。苏秉琦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 系类型基础上提出“满天星斗”“多元一体”和“古国一方国帝国”等关于中国上古史的历 史叙述体系。严文明提出“重瓣花朵”模式,在承认多区域文化共存的文化多元性的同时, 强调中原文化区“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 o张光直认为各地区文化多元发展并通过彼此 之间的密切交流而形成一个“中国相互作用圈”。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

4、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 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 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如四川的三星堆一金沙文化、江西的吴城文化、两周时期的 曾国与中山国历史,等等。这些成果证明考古学完全有能力把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并且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 身特色的上古史叙述与解释体系,超越了传统的具有传说性质的三皇五帝体系和存在争议的 夏商周三代古史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 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学界一直存在着“证经补史”的传

5、统史学思路,试图将考古学文化体系纳入三皇五帝的 古史框架体系之中,似乎中国考古学如果没有发现并证明三皇五帝与夏商周,就没有价值和 意义,但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这种传统治史思路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限制 了考古学在重构中国上古史中的作用。比如,考古发现与研究显示,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 化在东亚地区的文明形成与发展中占据了关键性地位,奠定了中国独特的礼乐文化传统的基 础,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世界性的标志意义,尽管二里头遗址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所 在地,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我们对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应该开展扎实的田野工作并展开 全方位的考古学研究与阐释,而不是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它是否是文献

6、记载中的“夏”,并为 此争论不休。(摘编自徐良高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古学者对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更侧重发掘能体现古代物质文化面貌的大型遗址。B.考古发现可以为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提供参考、印证和补充,让历史的内涵更丰富。C.考古证明,“证经补史”的传统史学思路,很难为中国上古史提供叙述与解释体系。D.二里头遗址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开展更为扎实的研究。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宗明义,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考古学能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B.文章在展开论述时,注重将传统历史学作为参

7、照,用以凸显考古学的独特价值。 C.第二段和第四段列举诸多考古发现,是为了证明考古学具有延伸历史轴线的功能。 D.第三段介绍多种学术观点,展示了考古学在上古史体系构建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土的精美玉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能为其所属时期的文明化进程提供佐证。 B.中国考古学的众多研究成果证明,“三皇五帝”只是神话传说,而非实有其人。 C.在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中,已经发现了有关中华文明礼乐文化的信息。D. “考古写史”立足于考古发现,与以文献为本位的“证经补史”研究路径不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46题。根据杜登德语辞典,“语言”是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如此看来,只有我们人 类可以说话,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那么树木会 如何“说话”呢?我们当然不可能听得见,因为它们肯定是静悄悄的,那些强风刮过时枝丫 摇摆的嘎嘎声,以及轻风拂面时叶片婆娑的簌簌声,都是被动发出的。不过它们确实以另一 种方式沟通:通过气味。在非洲大陆的莽原上,金合欢树是长颈鹿的珍像,为了摆脱这种草 食性的庞然大物,金合欢树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在叶子里散布毒素。长颈鹿便会转移到其他 树木那里。是旁边的树吗?不。它们会避开邻近的树木,然后在大约100米开外的金合欢树 那里重新开始大快朵颐。因

9、为被啃食的金合欢树会施放一种警示气体,向邻近的同伴传递不 速之客来袭的信息。所有得到警讯的树木会立即分泌毒素来回应。长颈鹿因为知道金合欢树 的这个把戏,所以会走远一些,以寻找那些尚未知情的树木。又或者它们会逆风而行,因为 气味信息是顺着风向其他树木传送的。这样的防卫行为自然需要时间,所以早期预警阶段的工作如何协调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此,树木当然不能只依赖空气,它也通过根部来传送信息。一棵树的根可以蔓延得很广, 其距离大过树冠宽度的两倍,因此在她底下会与周遭树木的根交错而产生联系。但也有偶然 情形,因为森林里也有独行侠,一点也不想与别人有任何瓜葛。所以有没有可能因为这些家 伙的不合群,而导致

10、警示信息被阻断呢?幸好不会。树木为了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多数 情况下都会以真菌为媒介,其作用就像网络光纤那样,纤细的菌丝密布在土壤中,并以我们 无法想象的密度交织成网络,借助其网络,真菌可以把从某棵树得到的信号继续传递下去, 帮助它们交换害虫、干旱或其他危险消息。在共同的生存空间里,可能森林里所有的植物都 会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但我们若踏入田野,就会发现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很沉默。这是因为 人工栽培的植物在育种繁殖的过程中,大多已经失去这种在地面或地下进行沟通的能力。它 们几乎是又聋又哑,因此特别容易成为昆虫的猎物。而这自然也是现代农业必须使用这么多 农药的原因之一,或许今后育种专家应该要多多少

11、少再从森林里“剽窃”一点野性基因,例 如把“多嘴”这个属性加入谷物及马铃薯的品种里。虽然我一开始时说过树木是静悄悄的,但这点从最新的发现来看却值得质疑。一些研究 人员想测试地底下是不是可以听到什么声音,不过要想把树木带进实验室里有点不切实际, 因此他们观察的对象是谷物幼苗。果不其然!仪器很快就记录到了由根部发出的轻响,频率 约220赫兹。而且有趣的是没有参与实验的幼苗对它也会起反应在播放着频率约220赫 兹声响的环境里,这些幼苗的顶端总会往声源方向生长,这意味着禾本科草类可以察觉到, 或是干脆直接说“听到”这个频率。所以,植物可以通过声波来交换信息?我还没想过这可 能代表着什么,因为这一领域的

12、研究才刚刚起步。不过下次当你漫步在森林里,那些林间传 来的塞牢细响,说不定不只是因为风(摘编自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钟 宝珍译)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叶片婆娑的簌簌声以及谷物幼苗根部发出的轻响,都属于植物被动发出的声音,而并非是 它们在通过声波交换信息。B.当金合欢树被长颈鹿啃食时,它既会分泌出毒素进行自我防卫,也能够通过施放气体向邻 近的其他树木发出警告。C.树木凭借流动的空气可以做到早期的预警,但是这种预警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气味“语 言” 一般作为一种辅助手段。D.森林中的独行侠由于失去了与其他植物进行沟通的能力,无法意识到步步逼近的灾难,因 而

13、终将沦为昆虫的大餐。5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杜登德语辞典将“语言”定义为“一种人类自我表达的能力”并不 全面,其实树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语言进行沟通。B.下面的发现可以作为证明第一段中心观点的材料:当昆虫啃噬橡树时,橡树为了自 救会把苦涩且具有毒性的单宁酸导入树皮与叶子中。C.第二段中的“多嘴”以及第三段中的“听到”,这两处使用的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 的作用,这种用法与第段中的“语言”具有明显的不同。D.作者在介绍禾本科草类的科学实验和地下真菌网络时,都使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 说明方法,这使本文的内容更准确、更科学,也更具说服力。6 .与野生植物不同

14、,人工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浓药,这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巴金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域到公益,我 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景般的美丽:那样茂盛 的绿树,那一样明亮的红土,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还有明镜似的河水, 高耸的碉楼,南国的乡村,虽然这里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在表面上它们究竟是很平静, 很美丽的!到了潭江,火车停住了。车轮没有动,而外面的景

15、物却开始在慢慢地移动。这不是什么 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中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渡江的轮船,就停留 在那上面,让轮船载着它慢慢地渡过江去。我下了车,把脚踏在坚实的铁板上。船身并不小,甲板上铺着铁轨,火车就躺在那上面 喘气,左边有卖饮食的货摊,许多人国在那里谈笑。我一面走,一面看。我走过火车头面前, 到了右边。船上有不少工人,朋友告诉我在这船上做工的人数目在一百以上。我似乎没有看 见这许多。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在每一副机械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 穿香云纱杉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械,指挥轮船向前进。看着这些站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四

16、周是平静的白水,远处有树有屋。江面很宽。在这样的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 的雄姿。机城有规律地响着,火车爬在那里像一条被人制服了的猛蛇。我看着这一切,在我的心里开始发生了对于这些工人的美幕。我感到了一种诗情。我仿 佛读了一首真的诗。于是一种喜悦的、差不多使得我的心战抖的感情抓住了我。这机械的诗 的动人的力量,比任何诗人的作品都要大得多。一般人以为只有“月夜”“花朝”“青山” “绿水”“爱情”一类的东西才是诗的材料, 把诗人小方当作很sentimental (感伤的、多愁善感的)的人。其实他们完全不懂得诗。诗 应该给人以创造的喜悦,诗应该散布生命。我不是诗人,但我却相信真正的诗人一定认识机械的

17、力量,机械工作的灵妙,机械运动 的优雅,机械制造的完备。机械是创造的,生产的,完美的,有力的。只有机械的诗才能够 给人以一种创造的喜悦。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机械、指挥轮船、把千百个人、把许多辆列车载过潭江的工人,当 他们站在铁板上面,机械旁边,一面管理机械,一面望那白茫茫的江面,看见轮船慢慢地逼 近岸边的时候,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真实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我在上海常常看见一些大厦的建筑。打桩的时候,许多人都围在那里看。那有力的机械 从高处把一根又高又粗的木桩打进土地里面去,一下,一下,声音和动作都是有规律的。它 们继续下去,很快地就把木桩完全打进去了。四周的旁观者的脸上都浮出了惊奇的

18、微笑。士 地是平的,木头完全埋在地底下了。这似乎是不可信的奇迹。机械完成了奇迹,给了每个人 以一种喜悦。这种喜悦的感情,也就是诗的感情。我每次看见工人建筑房屋,就仿佛读一首 好诗。一九三三,六月十日在广州(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写南国的风物时,用了“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等,语言的 节奏感符合火车行进时的动态感。8 .作者认为车过潭江的部分是“新宁铁路中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既在于这里风景的 优美,更在于工程体现了机械的诗意。C.作者认为如果只把“月夜” “花朝” “青山”一类的东西当作写诗的材料,其实是 不懂诗,依

19、据是这些材料本身缺乏生命力。D.“诗应该给人以创造的喜悦,诗应该散布生命”是作者对诗的认识,也是他认为机械 具有诗意的一个重要前提。8 .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再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9 .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 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 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

20、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 日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 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 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士。有告之日:“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 子何自苦?”汝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 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贝周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 化县,提点刑狱杨纭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就询其故。对日:“贫以利 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纭至邑,不复他

21、察,第以所闻荐之。 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 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 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日:“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 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 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 取,日:“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 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

22、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 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

23、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 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 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 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 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注然流涕日:“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

24、荐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15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

25、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记载,齐王接受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一开始有很多人 进谏,以至“” ;过了几个月后,则“”。鲍照曾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表达内心愤懑,李白行路难中的 两句诗“ ,”,描写相近动作,抒写近似心情。(3)花和雪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 语。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

26、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 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 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当然, 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 在这一点上, 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 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 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 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 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同是做

27、饭的工具,古代叫釜, 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 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 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 ,这里的釜 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 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 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 牲的意思。”17 .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A.干打雷不下雨B.又吃鱼又嫌腥C.前怕狼后怕虎D.首尾不能兼顾18 .

2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 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3分)19 .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 20.三位教师的讲解各有不同,请任选二人,分别作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25 个字,句子简洁流畅。(5分)21 .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 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卧薪尝胆庖丁解牛一鼓作气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

29、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7 . C18 .语句:;修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19 .【答案示例】示例一: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蓑笠翁”的句子示例二:寓言里有“刻舟求剑”的故事示例三:“刻舟求剑”的成语20 .第一位教师:讲清道理,鼓舞学生前进;但未解释字词。第二位教师:讲清词义和变化,增长知识;但未讲整体含义及使用。第三位教师:知识、道理结合较好;解说全面,简明扼要。21 .【答案示例】“卧薪尝胆”:越王立志报仇,夜里睡柴草,饭前尝苦胆,敦促自己不忘报仇 雪耻。后来用以表示刻苦自勉,奋发图强。“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分割牛,运刀准确自如。后来用以表示技艺高 超,运用得心应手。“一鼓作气”:古代击鼓进军,第一通鼓士气高涨,第二通以后逐渐衰竭。 后来用以表示趁着刚开始劲头儿大时,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