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723981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2、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材料二: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

3、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节选自李密陈情表10下列文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顾视无可置者顾:看B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C慈父见背见:表被动,被D形影相吊吊:安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4、,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当南日”的“当”与苏武传中“汉亦留之以相当”的“当”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B“舅夺母志”的“夺”与论语中“三军可多帅也”的“夺”意义和用法都相同。C“臣以险衅”与“臣以供养无主”中的两个“以”字,用法都相同。D“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人方式,与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D臣

5、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分)(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4分)14古文观止说:“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供祖母奉膳。”阅读材料二,你认为李密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打动晋武帝?请概括要点。(3分)10C(见: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11D(“自上而下”说法错误。)12C(句意: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进退两难,实在是狼狈。)1

6、3(1)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过”:看望,探望;“若”,你的;“竟日”:整日,终日;“大”:很,非常。一点1分。)(2)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鲜”:少;“门”:门庭;“祚”福分;“儿息”:儿子。一点1分)14身世的苦情; (忠孝)两难的忧情; 拳拳的孝情; 耿耿的忠情。(意思相近即可,答对3点可得满分)【参考译文】文本一: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

7、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家里有一个老妈妈,曾经在这里住过。这位老妈妈,是伺

8、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老妈妈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老妈妈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从门外一一向你母亲回答。”(老妈妈)话未说完,我(感动地)哭了,老妈妈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9、。”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它!”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文本二: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原想守节的志向。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

10、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服侍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

11、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又别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

12、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

13、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7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优人敬新磨遽A前B批其颊C帝D失色E群优F亦骇愕G新磨H徐曰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赂:意为财物,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的“币”意思相同。B就

14、:意为成功,与论语十二章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不同。C恶:意为讨厌,与兼爱中“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中的“恶”意思相同。D属:意为隶属,与屈原列传中“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意思不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唐庄宗喜欢音乐,宠幸伶人,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庭里嬉戏,来讨刘夫人欢心,他还给自己取了“李天下”的艺名。B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C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

15、被采纳。D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他一律不予上报,被权贵嫉恨,遭到诋毁,因此下狱被杀。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4分)(2)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4分)11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认为后唐庄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事”。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说明。(3分)7CE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一个叫敬新磨的伶人突然上前打了他一耳光。庄宗顿时脸色大变,众伶人也都惊骇不已。敬新磨慢慢地说。“批其颊”的主语是“优人敬新磨”,

16、“遽前”作状语,主谓宾齐全,C处断开;“帝失色”“群优亦骇愕”都是主谓句,都是看到“批其颊”的反应,各自断开,“曰”的主语是“新磨”,故EG处断开。故选CEG。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地方的藩镇官员们也争着用财物结交他们。/把备办好的礼物送给单于。B正确。成功。/靠近。句意:如今大功刚刚告成。/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C“意思相同”错误。“恶”,讨厌。/怎么。句意:讨厌他。/把自己的弟弟,儿子和臣子都看作和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D正确。隶属。/连续、接连。句意:宦官们回答说隶属于河南。/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故选C。9D【解析】本

17、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项“他一律不予上报”说法有误。“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意思是“他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贵豪强,伶官请求托办私事的书信堆满了桌子,他全都不回复,把这些书信全部拿给郭崇韬看”,可知“报”不是上报的意思,而是回复的意思。故选D。10(1)祖母来看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2)我已经答应周匝了,(这)让我惭愧地见到这三人,你的话虽然很正确,但你一定要为我委屈心意去做这件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过”,到我处来,意思是来看我;“若”,你;“竟日”,整日;

18、“类”,像。一处1分,共4分。(2)“许”,答应;“惭”,惭愧地;“屈意”,使心意委屈。“行”,执行、做。一处1分,共4分。11宠幸伶人,任其为非作歹,干预政事。宠幸伶人,因伶人一言而谬赏,令功臣寒心。听信伶人谗言,杀害忠良。(一处1分,共3分)【参考译文】庄宗自幼精通音律,因此伶人中有很多得到他的宠爱,常常陪侍在他身边。庄宗有时就自己在脸上涂上粉墨,和伶人一起在后宫庭院里嬉闹,以此来讨刘夫人的欢心,他另外为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曾经因扮作伶人,喊自己“李天下,李天下”,一个叫敬新磨的伶人突然上前打了他一耳光。庄宗顿时脸色大变,众伶人也都惊骇不已。敬新磨慢慢地说:“治理天下的人只有一个,

19、你还在那喊谁呢?”庄宗高兴了,重重地封赏了敬新磨。优伶们常出入于皇宫,轻慢戏弄士大夫,大臣们都非常愤怒憎恨,但又不敢对他们发泄怒气,反而有人依附或拜托他们谋求皇帝的恩泽,地方的藩镇官员们也争着用财物结交他们。其中特别能败坏朝政、陷害他人的,景进是第一。景进喜欢搜集一些民间小事说给庄宗听,庄宗也想知道外面的事情,于是把侦察、探听的任务委派给景进。景进每次去庄宗那里报告事情,庄宗都要屏退左右的人后才问他,从此景进得以进谗言,陷害他人,干预政事。从将相大臣往下的官员们都害怕他。当初在胡柳战役中,伶人周匝被梁人擒获,庄宗常常思念他。等到后唐军攻入汴梁的那一天,周匝在马前谒见庄宗,庄宗非常高兴。周匝在庄

20、宗面前哭诉道:“臣之所以能够保全生命,全仰仗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力量,希望向陛下乞求两个州来报答他们。”庄宗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郭崇韬劝说道:“陛下所结交的一起夺取天下的人,全是英豪忠勇之士。如今大功刚刚告成,封赏还没到达他们中的一个,却要先任命伶人担任刺史,恐怕会失掉天下人的心。”庄宗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了,这让我不好意思见到这三人,你的话虽然很正确,但你一定要为我委屈心意去做这件事。”最终封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当时那些跟从庄宗经历百战却没有被封赏刺史的亲军无不愤怒叹息。起初,罗贯任礼部员外郎,性情刚强正直,被郭崇韬赏识,任用他担任河南县令。他处理政事从不回避

21、权贵豪强,伶官请求托办私事的书信堆满了桌子,他全都不回复,把这些书信全部拿给郭崇韬看,郭崇韬上奏给庄宗,因此那些伶人对罗贯恨得咬牙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也因为罗贯的刚直不阿而讨厌他,派奴婢告诉皇后,皇后和伶人们一起诋毁罗贯,庄宗听了心怀怒气,但还没有发作出来。正好这时庄宗亲自前往寿安视察修筑坤陵的劳工,道路泥泞,桥梁多数也毁坏。庄宗问主管这里的是谁,宦官们回答说隶属于河南。庄宗听了非常生气,下令把罗贯投入监狱。狱吏对罗贯严刑拷打,打得他体无完肤。第二天,庄宗下诏杀死罗贯。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苏秦)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馀里,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

23、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曰:“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材料二: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

24、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节选自战国策)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今臣为足下A使B功存C危燕D足下E不听F臣者G人必有言H臣不信,伤臣于王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5、A佃作,是指从事农业、从事耕作。古文中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耕耘、稼穑、拽耙扶犁等。B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合纵结盟、共同抗秦的策略,与屈原列传中“齐与楚从亲”相同。C素餐,与汉语成语“尸位素餐”中“素餐”一致,其中“素”指“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D“所以自为也”中“所以”一词的理解与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秦在游说燕文侯时,巧用假设和对比法清楚地分析了燕国当时面临的周边形势,并且最终凭借自己的一番言辞成功说服燕文侯与赵国结盟。B苏秦指出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而免除了战乱,秦国不会明计攻

26、燕但难免暗中用计,联赵抗秦才是燕国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C材料二中苏秦通过分析尾生、伯夷和曾参三个人物,表达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做“进取之臣”,不断自我完善。D苏秦认为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是因为他们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时,又能讲策略、求变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2)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14有人说,大凡有成就的纵横家,绝不只是因其能言善辩,定还有其他过人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苏秦的“其他过人之处”。(3分)10.BDG 1

27、1D 12A 13(1)秦赵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凭借整个燕国的势力,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2)大王以万乘之尊却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这是向天下人显示自己与小人为伍啊。 14高度自信:面对上位者不卑不亢。务实积极:重功利而不重清名,积极进取,不拘于小节小信。机智灵敏:拥有高识远谋,对天下形势认识清晰,对自身处境触觉敏锐。【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在功劳方面使处在危亡之中的燕国存活了下来,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今臣为足下使”,“臣”为主语,“为足下”作状语修饰谓语

28、“使”,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B处断开;“足下不听臣者”,判断句的主语部分,单独成句,前后断开,DG两处断开。故BDG三处需要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句意: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齐国与楚国合纵相亲。C.正确。句意:不吃白食。/空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D.错误。两处“所以”都是“用来”的意思。句意:都是用来自我完善。/用来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秦国不会明计攻燕但难免暗中用计”错误,原文为“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选项曲解文意。C.“表达

29、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错误,苏秦举三人的例子是为了表明“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选项无中生有。D.“是因为他们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时,又能讲策略、求变通”错,文中只强调他们讲策略、知变通,不拘小信,恪守日常道德没有提及。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相毙”,相互杀伤;“全”,整个;“制”,牵制;“所以”,表原因;“犯寇”,受敌人侵犯。(2)“下”,谦恭地对待;“尊”,推崇;“示”,给看,显示;“与群”,与为伍。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

30、,伤臣于王者”“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可知,苏秦直接指出燕王疏远自己的原因,并说明自己和燕王不同的地方,态度平和,据此概括出,高度自信:面对上位者不卑不亢。结合“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可概括出,务实积极:重功利而不重清名,积极进取,不拘于小节小信。结合“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外”“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31、“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可概括出,机智灵敏:拥有高识远谋,对天下形势认识清晰,对自身处境触觉敏锐。参考译文:材料一:苏秦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道:“燕国国土纵横两千多里,即使人民不耕种田地,单是枣栗的收入也就够富了。这真是天然的府库啊!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事,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的情景,没有谁比得上燕国。大王知道原因吗?燕国不被敌人侵犯的原因,是因为赵国在燕国的南面遮蔽着。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秦赵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凭借整个燕国的势力,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况且秦国要攻打燕国,就

32、要穿越云中和九原,穿过代郡和上谷,远离几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国的城池,秦国也考虑到没法守住它。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只要发出号令,不到十天,几十万大军就会挺进到东垣驻扎了,再渡过滹沱,涉过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到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千里以外打仗;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以内作战。不担心百里以内的祸患而重视千里以外的敌人,再没有比这更错误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把各国联成一体,那么燕国一定不会有所忧虑了。”燕文侯曰:“你一定打算要用合纵的策略使燕国获得安定,我愿把国家交给你安排。”于是就赞助苏秦车马钱财到赵国。材料二:有人对燕王毁谤苏

33、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大王以万乘之尊却非常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这是向天下人显示了自己与小人为伍啊。”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预备住处。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个平庸之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在功劳方面使处在危亡之中的燕国存活了下来,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假使我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像曾参那样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说:“当然可以。”苏秦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不会来为大王服务了。”苏秦说:

34、“臣要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他到齐国去呢?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吃白食,认为周武王不义,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弱小燕国的垂危君主服务呢?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子约会在桥下,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并取得巨大的功绩呢?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所以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他们都不满足现状。我的志趣本来就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满足现状的

35、君主,而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这就是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原因啊。”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子上请所习于子思,子思曰:“先人有训焉:学必由圣,所以致其材也;厉必有砥,所以致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又何请?”子思谓子上曰:“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吾尝企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睹焉。是故,虽有本性而加之以学,则无惑矣。”悬子问子思曰:“吾闻同声者相求,同志者相好。子之先君见子产,则兄事之,而世谓子产仁爱,称夫子圣人,是谓圣道事仁爱

36、也。吾未谕其人之孰先后也,故质于子。”子思曰:“然,子之问也。昔季孙问子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康子曰:子产死,郑人丈夫舍玦佩,妇女舍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则生,其所不及则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季孙曰:善。”悬子曰:“其然。”孟子车尚幼,请见子思。子思见之,甚悦其志。命子上侍坐焉,礼敬子车甚崇,子上不愿也。客退,子上请曰:“白闻士无介不见,女无媒不嫁。孟孺子无介而见大人悦而敬之白也未谕敢问。”子思曰:“然。吾昔从夫子于

37、郯,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而别。命子路将束帛赠焉,以其道同于君子也。今孟子车,孺子也,言称尧舜,性乐仁义,世所稀有也。事之犹可,况加敬乎?非尔所及也。”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宴。遂为复书,返中庭,北面再拜,以授。使者既受书,然后退。使者还鲁,问子思曰:“吾子堂上南面立,授臣书,事毕送臣。子上中庭拜,授臣书而不送,何也?”子思曰:“拜而不送,敬也,使而送之,宾也。”(选自孔丛子杂训,有删改)注子上,孔白,字子上,子思之子,孔子的曾孙。季孙,与下文康子是同一人,名肥,谥“康”。浸水,灌溉之水。孟子车,孟轲,字子车,一说字子舆。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

38、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3分)孟孺子无介A而见B大人C悦D而敬之E白也G未谕H敢问。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兄,指用对待兄长的方式,与“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十二章)中的“朝”用法相同。B孺子,文中指小孩子,与“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孺子”词义相同。C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常用来形容朋友相遇、亲切谈话的情况。D“使以书如卫问子上”与“仁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句中的“如”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上以所学的诸子百家之学向

39、子思请教,子思认为治学必须效法圣贤,从经典开始有所选择,才会得到真才实学。B子思循循善诱,以自身苦思冥想不如通过实践学习更能了悟,勉励子上要学思结合,其中道理与论语“思而不学则殆”相同。C文中通过写子产去世后老百姓巨大悲伤,正面描写子产感人至深的“仁爱”德政。但与孔子“圣道”相比,犹灌溉之水远不及孔子的普降甘霖。D远在他乡,子思以书问子上,而子上接到家信“北面再拜”复书后“返中庭,北面再拜然后退。”这些举动足以从侧面证明子思家教之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尝企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睹焉。(4分)(2)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4分)14为什么子思

40、对年幼的孟子车礼敬有加?(3分)10BEH(3分)【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孟孺子无介而见,大人悦而敬之,白也未谕,敢问。译文:孟子车这个小孩子没有通过介绍人就径自来求见您,而您却这么高兴又对他礼敬有加,我对此很不理解,冒昧问究竟是什么原因?(断对一处得1分,共计3分)11D(3分)【11题详解】: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文中“使以书如卫问子上”的“如”字义为:去,往,到。/“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意思是“把(对、拿)怎么办(怎么样)”。二者意思不同。12C(3分)【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正面描写

41、子产感人至深的仁爱德政”说法错误,原文中是侧面描写子产德仁爱德政。由文中“子产死,郑人丈夫舍玦佩,妇女舍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可知。13(8分)(1)我曾经踮起脚来遥望远方却什么也看不到,可是一登上高处我就什么都看见了。(2)孔子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听说过鲁国人像这样来悼念他,这是什么缘故呢?【1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1)得分点:企:踮起脚(1分),莫之见:译对句式(1分),睹:看见(1分),句意1分。(2)得分点:“闻”“若是”“奚”各1分,句意1分14、(3分)答案:欣赏孟子车的志向;孟子车是与自己

42、志同道合的君子;孟子车真心爱好仁义之道。【14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概括相关内容要抓住文本的主要信息,本题的主要信息在“子思见之,甚悦其志”与“吾昔从夫子于郊世所稀有也”两处。【参考译文】子上就自己所治的诸子百家之学向子思请教,子思说:“我们先祖曾这样教导我们:学习必须像圣贤那样(从经典开始),才能具有真才实学;刀必须经过磨刀石的打磨,才会有锋利的刀刃。正因为如此,从前我家夫子大人教育学生都一定是从诗经尚书开始的,然后再教他们学习礼乐,但诸子百家的杂学不包括在内,你还有什么可向我请教的呢?”子思对子上说:“孔白啊,我曾经冥思苦想可并没有收获什么,但通过学习我就恍然大悟了;我

43、曾经踮起脚来遥望远方却什么也看不到,可是一登上高处我就什么都看见了。所以,一个人如果天资聪颖再加上勤奋学习,就不会有什么困惑了。”悬子向子思问道:“我听说性情一样的人会相互吸引,志趣相同的人亲密无间。您的先祖孔子见到子产的时候,把他当作自己的兄长一样敬爱有加,但世人都认为子产是仁爱之人,而称孔子为圣人,这意思是说圣道在下仁爱在上。我不明白圣道与仁爱究竟应该哪个在先哪个在后,所以来问问您。”子思回答说:“你所问的确实是个问题。以前季孙氏也曾向子游问过同样的问题。子游回答说:子产的仁爱与孔子的圣道之间的区别,就好比灌溉之水与润物甘霖的区别!季康子说:子产去世的时候,郑国的男人不佩玉,女人不戴珠,国

44、人在里巷中痛哭三个月,停歌止乐以悼念子产。孔子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听说过鲁国人像这样来悼念他,这是什么缘故呢?子游回答说:灌溉的水能到达的地方庄稼就能生长,到达不了的地方庄稼就得枯死,所以灌溉之水的好处百姓都能清楚地看到。但是为甘霖所滋润生长的作物可就又多又广了,百姓普遍都得到了恩惠,但谁也不会去想搞清楚这甘霖是从哪来的。上德是那种潜移默化、不露形迹之德,施德者并不自以为有德,所以百姓也浑然不知,就好像无所谓德一样。季孙氏说:说得好!”悬子也说:“确实说得好。”孟子车很小的时候求见子思。子思接见了他,(且)特别欣赏孟子车的志向。(子思)就让子上在旁陪坐,子思对孟子车礼敬有加,看到父亲对孟子车如此

45、优礼,子上颇感不快。孟子车离开后,子上向父亲问道:“我听说士人之间如果没有介绍人就不能直接见面,女子如果没有媒人就不能出嫁。孟子车这个小孩子没有通过介绍人就径自来求见您,而您却这么高兴又对他礼敬有加,我对此很不理解,请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子思说:“是这样。以前我曾跟随先祖孔子到郯国去,途中遇见当时的贤士程子,他俩一见如故,停车交谈,谈了一整天才告别。(先祖)让子路把一束帛作为礼物赠送给程子,因为他把程子看成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君子。现在的孟子车,尽管还是个小孩子,但言必赞美先舜之世,真心爱好仁义之道,像这样的人如今实在没有。向这样的人拜师学习都是应该的,更何况是对他敬重有礼呢?我看你不如他。”子

46、思在鲁国,派遣使者带着信件去卫国问候子上。子上面向北方拜了几拜之后,再接过来信恭敬地阅读,然后请使者吃饭。写好了回信,子上回到庭院中央又面朝北方拜了几拜,再把回信交给使者,等到使者接过信件,子上就退入室内。使者返回鲁国后,向子思问道:“当初您站在堂上面朝南方把信交给我,然后又送我出发。但是子上在庭院中央行完拜礼把回信交给我后,却没有送别我,这是为什么呢?”子思说:“他行拜礼后不送而退,是臣子对君父见毕即退的应有礼敬,而我派你送信时之所以临行相送,则是对你以宾客之礼相待。”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

4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4小题单独成题文段一: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竞怒,不救楚,楚大困。(节选自屈原列传)文段二: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遣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林,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今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唯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