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704628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期初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下学期质检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乱后宿南陵废寺寄沈明府杜荀鹤只共寒灯坐到明,塞鸿冲雪一声声。乱时为客无人识,废寺吟诗有鬼惊。且把酒杯添志气,已将身事托公卿。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塞外寒夜里下着雪,鸿雁发出一声声的哀鸣,这场景为诗歌营造了凄凉氛围。B“有鬼惊”渲染了废寺的荒凉,暗示“乱后”的社会背景,烘托出诗人悲凄心境。C古人常借酒浇愁,诗人却说喝酒“添志气”,表现出诗人特立独行的人格形象。D这首诗言浅意深,将个人的命运与

2、国家的前途巧妙结合在一起,耐人寻味。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河南省重点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酬宋使君见诒张九龄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顾已欢乌鸟,闻君泣素丝。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注】本诗作于诗人遭遇李林甫排挤罢相担任荆州长史之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开篇点题,感谢宋使君前来,并认为这是向皇上献策的好时机。B虽遭到贬黜,诗人依然感念君恩,但

3、也借助神明委婉表达怨愤之情。C“乌鸟”表忠君之心,“素丝”慨叹年纪老迈,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D诗歌韵律合辙,如“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等,显示出极高的造诣。16诗歌结尾写道:“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_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

4、,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春秋时期,齐景公登临牛山,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开阔,“更那堪”两句情感变得细腻低沉,接着又以磅礴之笔一扫低沉,将诗人的感慨抒发得深沉透彻。B.“孟嘉落帽”的典故,表达了对世人只爱说前朝掌故的不满,表面上是谈写文章,实则表达不随流俗、忧家忧国的情感。C.词人在“春华落尽”中感叹年华老去,与“少年”壮志形成对比,满怀萧瑟,与贺新郎(国脉微如缕)风格

5、迥异。D.词人目送飞鸿北去,对故国的思恋更加强烈,但南宋国势危殆,让人忧虑,此处以天际景物作结,意境萧瑟,感慨苍凉。16.前人评论说,本词“大率与辛稼轩相类”。请据此谈谈你的理解(6分)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仿佛开心颜。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注冲卿,王安石的好友吴充。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6、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直述愁思,庭院空空,暮色悄然而至,诗人感觉秋日漫长,自己衣衫单薄,心生苦闷。B颔联写院外已有往来的行人,人语纷杂,热闹喧嚣,这更加衬托出诗人的孤寂苦楚。C颈联一扫哀愁,诗人回忆起二人往昔的美好,虽这已如梦一般留在了过去,但诗人仍开心不已。D尾联写寒露悲苦,便在梦中与友人谈笑明月,也只在梦中方能轻松,可见诗人与友人的情谊。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蕴含的情感。(6分)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题小松李商隐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

7、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注李商隐(813年858年):唐代诗人,少年早慧,品行高洁,有才华抱负。他一生坎坷不平,后不幸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旋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有观点认为此诗为会昌五年(845年)所作。方资:正可用作。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谢:告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以“怜”字起笔,奠定感情基调,“怜”也贯通全篇,处处表达对小松的同情。B.这首诗善用对比,如颔联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寂寞,突出小松的“孤秀”。C.颈联以百花的“一年几变”来反衬小松艰难成材的坚定,小松终将长成栋梁之材。D.尾

8、联写西园车马客争驰看花,怎奈荣华百态,转首飘零,着一“空”字,发人深省。16.有同学读完此诗后认为:通过诗人笔下的小松形象仿佛看到了诗人自身。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6分)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年级下学期质检一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乱后宿南陵废寺寄沈明府杜荀鹤只共寒灯坐到明,塞鸿冲雪一声声。乱时为客无人识,废寺吟诗有鬼惊。且把酒杯添志气,已将身事托公卿。男儿仗剑酬恩在,未肯徒然过一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塞外寒夜里下着雪,鸿雁发出一声声的哀鸣,这场景为诗歌营造了凄凉氛围。B“

9、有鬼惊”渲染了废寺的荒凉,暗示“乱后”的社会背景,烘托出诗人悲凄心境。C古人常借酒浇愁,诗人却说喝酒“添志气”,表现出诗人特立独行的人格形象。D这首诗言浅意深,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巧妙结合在一起,耐人寻味。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15.C(C项,“表现出诗人特立独行的人格形象”错误,“添志气”是给自己打气,让自己的志气更盛,表现的是诗人积极昂扬、矢志报国的人格形象。)16.客居他乡、无人理解的孤独和苦闷。诗人于乱世漂泊,无人相识,寄宿南陵废寺,独伴寒灯坐到天亮,吟诗也只能惊动鬼魂,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之情。渴望被举荐的心理和感恩之情。诗人将报国之事托付给公卿,

10、希望得到推荐和赏识,并表达了感恩之情:如果被任用,一定会仗剑报恩,有所作为。立志建功报国的豪情。诗人喝酒增添志气,矢志报国,不愿虚度一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河南省重点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酬宋使君见诒张九龄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顾已欢乌鸟,闻君泣素丝。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注】本诗作于诗人遭遇李林甫排挤罢相担任荆州长史之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开篇点题,感谢宋使

11、君前来,并认为这是向皇上献策的好时机。B虽遭到贬黜,诗人依然感念君恩,但也借助神明委婉表达怨愤之情。C“乌鸟”表忠君之心,“素丝”慨叹年纪老迈,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D诗歌韵律合辙,如“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等,显示出极高的造诣。16诗歌结尾写道:“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_15.【答案】B【解析】B项,“委婉表达怨愤之情”错,诗人坚信皇上最终会了解并重新重用自己。16.【答案】虽然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依然保持忠君爱国之心;身处蛮荒之地,远离京城,依然心系朝廷,不会因此而忘却使命;身处乱世,决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更不会改变初心。(每点2分,其他答案如

12、果合理,酌情给分)【解析】因为诗人遭受到奸人排挤而被贬黜出京城,因此面对奸相李林甫等人的迫害,自己决不会向他们屈服。从“海曲”“轺传”以及注释可知,诗人远离京城,但依然感念圣上的恩惠,不会向恶势力低头、妥协,依然会保持“白心”,决不会“淄”。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

13、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春秋时期,齐景公登临牛山,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开阔,“更那堪”两句情感变得细腻低沉,接着又以磅礴之笔一扫低沉,将诗人的感慨抒发得深沉透彻。B.“孟嘉落帽”的典故,表达了对世人只爱说前朝掌故的不满,表面上是谈写文章,实则表达不随流俗、忧家忧国的情感。C.词人在“春华落尽”中感叹年华老去,与“少年”壮志形成对比,满怀萧瑟,与贺新郎(国脉微如缕)风格迥异。

14、D.词人目送飞鸿北去,对故国的思恋更加强烈,但南宋国势危殆,让人忧虑,此处以天际景物作结,意境萧瑟,感慨苍凉。16.前人评论说,本词“大率与辛稼轩相类”。请据此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15.C16.豪迈悲壮的风格(意境)与辛词相似。本词既有眺望所见的开阔空间又有追忆历史的深沉意绪,类似的风格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很典型。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与辛词相似。本词中词人是少年壮志,如今却壮志成空;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情。忧怀国家(爱国、家国之恨)的情感与辛词相似。本词词人为神州忧愁落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辛弃疾心怀国耻,满怀忠愤。用典抒情的手法与辛词相似

15、。本词多处用典,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方面非常典型。以议论入词的特征与辛词相似。本词下片有大量的议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就是典型的议论。(每条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表述亦可酌情给分。)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仿佛开心颜。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注冲卿,王安石的好友吴充。扶桑,神话中的树木

16、名,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直述愁思,庭院空空,暮色悄然而至,诗人感觉秋日漫长,自己衣衫单薄,心生苦闷。B颔联写院外已有往来的行人,人语纷杂,热闹喧嚣,这更加衬托出诗人的孤寂苦楚。C颈联一扫哀愁,诗人回忆起二人往昔的美好,虽这已如梦一般留在了过去,但诗人仍开心不已。D尾联写寒露悲苦,便在梦中与友人谈笑明月,也只在梦中方能轻松,可见诗人与友人的情谊。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蕴含的情感。(6分)15D(“便在梦中与友人谈笑明月,也只在梦中方能轻松”错误,尾联是诗人梦想自己与友人今后不会再分隔两地,可以一起谈笑明月)16对友人的

17、思念。诗人在寒露时节衣衫单薄,院外喧闹而自己无人相伴,流露出对好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对过往的怀念。诗人与友人过去的美好如今都成为梦幻,传递出对过去美好光景的怀念追忆之情。对未来的期盼,诗人料想与友人将来不会再分离,可以一起谈笑明月,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之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题小松李商隐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注李商

18、隐(813年858年):唐代诗人,少年早慧,品行高洁,有才华抱负。他一生坎坷不平,后不幸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旋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有观点认为此诗为会昌五年(845年)所作。方资:正可用作。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谢:告诉。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以“怜”字起笔,奠定感情基调,“怜”也贯通全篇,处处表达对小松的同情。B.这首诗善用对比,如颔联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寂寞,突出小松的“孤秀”。C.颈联以百花的“一年几变”来反衬小松艰难成材的坚定,小松终将长成栋梁之材。D.尾联写西园车马客争驰看花,怎奈荣华百态,转首飘零,着一“空”字,发人深省。16.有同

19、学读完此诗后认为:通过诗人笔下的小松形象仿佛看到了诗人自身。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6分)15.A(“处处表达对小松的同情”错误。从全诗来看,“怜”字兼含同情、爱怜及欣赏等多种情感。)16.诗人笔下以“细”状其叶,以“轻”状其荫,突出枝叶未茂的小松的秀美,从中可见诗人有气度的姿态;诗人笔下的小松孤独秀美地挺立在庭院中,给人们带来满座的清风,从中可见诗人孤傲高洁的君子形象;诗人笔下的小松在桃李争艳的季节耐得住寂寞,在霜雪凛冽的严冬郁郁葱葱,从中可见诗人坚强不屈的刚毅品格;诗人笔下的小松在困难中静静等待成长为百尺苍松,从中可见诗人内心的坚定及对成就栋梁之功的不懈追求;诗人笔下的小松备受冷落,无人关注,从中可见诗人仕途不顺,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坎坷命运。(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