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汇总.doc

上传人:封****n 文档编号:96697650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45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卫生-知识汇总.doc(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生理卫生而言的,它的基本含义是维护心理健康。20世纪,随着国际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心理卫生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也不断深入,在累积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新的独立的学科,称为心理卫生学。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卫生 一、心理卫生学与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医学和其他有关学科如社会学、教育学、法学、环境保护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有关知识,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心理卫生:有时亦称精神卫生,这一术语是美国学者斯威萨最早提出的。

2、1843年,他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心理卫生专著,书中正式使用了“心理卫生”一词。1858年,精神病学家雷(Ray,L)在美国精神病大会上作了关于心理卫生的专题讲演。1906年,克朗斯托( aonstow)出版了心理卫生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心理卫生一词从此被广泛采用。 目前,学术界对心理卫生这一术语有三种理解。一是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二是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三是指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项事业或服务性工作。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将心理卫生定义为“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

3、康水平”。我国学者陈学诗认为,“心理卫生乃是研究和讲求心理健康之道,心理卫生之要旨在于培养、促进和增进健康的人格。”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我们因偏重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衍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则必须注意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心理卫生的目的在于维 护、改进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为了保持、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必须讲究心理卫生。心理卫生作为一项服务性工作或实践活动,其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二是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在我国,从事

4、这一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有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学工作者、心理医生和精神病学专家。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学工作者侧重于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工作,帮助人们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心理医生和精神病学专家则侧重于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健康:不仅是指躯体没有疾病,还必须包括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成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内涵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心理健康饲题正日益突出。 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 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

5、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 态。”会上提出了心理健康的4条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处理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 分的安全感;(2)究分了解和评价自己;(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l(4)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l0)能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奥尔波特提出了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1

6、)力争自我成功;(2)能客观地看待自己;(3)具有内在统一的人生观;(4)与他人关系融洽;(5)具备人生所需要韵知识和技能,并专注于工作;1 (6)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有生命的事物的爱。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1)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 常;(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3)二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4)人格健全;(5)养成健康习惯,无不良行为;(6)人际关系良好,台甚适应社会。国内学者许又新提出了衡量心理健康的3种标准,即内省标准、操作标准和发展标准。内省标准是指以个人的主观体验为标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操作标准是指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收集

7、的资料为标准,主要考察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功能,如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人际关系状况等;发展标准是指从个体的纵向发展来考察,考察个体是否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许又新认为要把3种标准综合起来才能评价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而不能孤立地只考虑某一种标准。马建青(1990)提出了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1.自我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较为客观

8、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能坦然地承认和接受自己,既不自卑,也不自负;能有效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现实社会有良好的处世态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迷于空洞的幻想。2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性格开朗、豁达,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兴趣广泛,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热爱。3智力正常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智力发展正常,能胜任学习任务,并对学习保持较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求知欲望。4情绪乐观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经常保持轻松、愉快、乐观、自信、满足等情绪状态,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善于从中寻找乐趣,遇到挫折和烦恼也能自行解脱,积极的情绪体验多于消极的情绪体验,具有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与周围环

9、境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5意志坚定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意志坚定,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果断地采取决定并适时地执行决定,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灰心气馁,能按既定的目标,采取灵活有效的穷法,坚持努力,直到目标实现,表现出行为的同一性、持续性和协调性。6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青少年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既能向别人传达感情,也能欣赏并接受别人的感情,能同大多数人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与人相处时,肯定的态度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7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望和态度,始终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协调,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善于根据自己的特点,在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的过程

10、中,扬长避短,做出正确的抉择,使自己的学识、品德向高水平方向发展;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问题、困难和挫折,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从不退缩、逃避,具有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具有与其同年龄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若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严重偏离了他所属的年龄特征,则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心理健康状态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特定状况,这种状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三、心理异常的几个层次心理异常是一个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是指包括心理

11、疾病在内的所有不健康的心理及其倾向,按其程度,大体上可将心理异常分为三个层次。(一)轻度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也可称轻微心理失调,是心理活动的局部异常状态,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暂时性。 (二)中度心理异常中度心理异常,也可称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神经症是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矢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K神经衰弱症、疑病症、癔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等。异常人格是指各种变态人格和人格障碍。(三)重度心理异重度心理异常指各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包括各类精神病。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第二节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2、一、心理卫生思想的渊源在中国,有关于心理卫生的论述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管仲的管子内业篇。内就是心,业就是术,内业者,养心之术也。管仲将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视作最理想的心理状态,并把这些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养心之术。我国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也都提出过不少关于心理卫生的思想。如孔子的论语季氏中写道:“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明确指出了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任务有所不同。祖国医学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心理因素在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的许多医学书籍上都有这方面的精辟论述,如“恬淡虚无,真气以之,精

13、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后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即通过养心修性来达到预防疾病和健康长寿的目的。在西方,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体演说”。他认为,人体内有4种不同昀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这4种体液的混合比率是否恰当,与人的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他还认为,使人的体液始终保持在正常的平衡状态或把已经紊乱的体液混合恢复到正常状态,是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理性、精神以及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协调一致是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人的精神失常主要

14、是躯体疾病造成的,同时人的心理因素和神学因素也在其中起着某些作用。公元2世纪,古罗马名医、哲学家盖伦在其著作中也对心理卫生问题有所论述。他认为,心理作用和生理作用是同一生命的不同方面,心理不正常往往是因体质不正常引起的。他还确定了许多器官的机能失调对心理功能造成的影响,如脑损伤对心理功能的损害,青春期、绝经期身体变化对情绪体验的影响等。二、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792年;法国精神科医生比奈尔首先给精神病人解除丁身上的锁链,把他们从不见天日、终身囚禁的监狱生活中解救出来,进行了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直接作出贡献的,是美国保险业职员比尔斯。1908年,他以生动的文笔写成

15、一部题为自觉之心的自传体著作。1908年5月6日,在社会各界的赞助和支持下,在比尔斯的家乡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该协会提出5项工作目标:保持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与心理卫生有关机构合作。 1930年5月,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选举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它的宗旨是:完全从事于慈善、科学、文艺、教育的活动,尤其是关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开展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增进全人类的幸福。1948年在伦敦举行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会上发布了心理健康和世界公民这一

16、纲领性文件。三、中国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在我国,科学的心理卫生工作首先是由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和社会学工作者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20世纪30年代,国内一些高校如暨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都开设了心理卫生课程。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正式成立。该会以“保护与促进国民之精神健康及防止国民之心理失常与疾病为唯一之目的,以研究心理卫生学术及推进心理卫生事业为唯一之工作”宗旨。协会提出8项工作任务:关于心理卫生之学术研究;关于心理卫生资料乏搜集事项;1关于国内外心理卫生实况之调查统计事项;关于心理卫生书刊之发行事项;关于心理卫生人才训练之协助事项;关于心理卫生问题之解答

17、事项;关于国内外心理卫生机构之联系、合作事项;关于其他有关心理卫生事项。新中国成立后,心理卫生学随着心理科学与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在心理治疗、神经症的心理病因和心理特点、精神病的病理心理特点、针刺麻醉中的心理问题、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诊断等方面都开展了不少研究。1985年4月,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科委批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重新成立,并于同年召开了首届代表大会,这标志着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三节 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一、青少年心理卫生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1/5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

18、信、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治疗。近期一些研究指出,有的青少年中攀比成风,相互之间不是比学习、比人品、比上进,而是比谁有钱、比谁会玩、比谁能出风头、比谁昀家庭背景好等,透过这种攀比凸显的是青少年身上扭曲了的情感和价值取向;还有的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关心别人、自理能力差、不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散、缺少责任感、性情孤僻、任性、感情脆弱等。青少年中存在的这些心理与行为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加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已刻不容缓。二、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1、维护青

19、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有助于青少年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丰富自己的心理卫生知识,主动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2、青少隼心理成长的需要。从认知的发展来看,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青少年正处于对自我进行探究的阶段。从性的发展来看,青春期是青少年性生理进一步发育成熟和性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从人格的发展来看,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它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三、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

20、(一)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可分为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1一般目标:包括学会调适和学会寻求发展两个层次,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学会调适的目标,包括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确立合适的志向水平、保持个人精神生活的和谐,以及矫治不良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等。寻求发展的目标,包括引导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担负起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2特殊目标:是针对青少年某个年龄段的特殊矛盾,或针对某个青少年的特殊问题而制订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目标。(二)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

21、中国香港的林孟平将学校心理辅导目标分为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三级体系。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在这个总目标之下,针对具体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中间目标,针对具体的个别学生制订直接目标。我国的许多中小学也将学校心理辅导目标分为总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三级体系。总目标是开发人的心理潜能,提高综合心理素质。中间目标是针对各年级分别制订的。 (三)矫治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分为矫治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三个层次。1矫治性目标。以矫治青少年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为主,目的在于矫正已经严重妨碍青少年成长的心理问题。矫治性目标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开展补

22、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2预防性目标。预防青少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减少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可能性,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预防性目标面对的是可能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着眼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健康的维护。3发展性目标。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最高目标,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现实与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四、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内容(一)性心理卫生性心理是指与性征、性欲以及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二)个性与心理卫生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3、,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整体心理面貌。(三)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人关系的认识和态度,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的形成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四)情绪与心理卫生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情绪的发展特点,了解焦虑、抑郁、恐惧等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帮助与指导青少年学会控制、表达、宣泄情绪的适当方法,建立正常、积极的情绪生活。(五)意志与心理卫生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意志的特征和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

24、帮助与指导青少年掌握锻炼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深刻理解挫折教育和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关系。(六)学习与心理卫生 “学习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了解学习困难、学习疲劳、庆学、考试焦虑等学习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形成的原因,帮助与指导青少年形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能。(七)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 “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建立的因素,了解青少年在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和师生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了解人际交往中常见的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问题,帮助与指导青少年懂得人际交往

25、的原则,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艺术。(八)生活习惯与心理卫生 “生活习惯与心理卫生”主要帮助青少年了解吸烟、过量饮酒、网络成瘾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原因和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帮助与指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九)环境与心理卫生环境是指客观现实中围绕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在事物和现象,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种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十)心理危机干预危机是个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重大事件时出现的严重心理不平衡状态,如果缺乏有效的干预,很有可能导致精神扇溃、

26、自杀或攻击他人等严重事件。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阿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表现、特点和产生原因,以便做到及时发现,尽早干预。五、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一)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原她面向全体原则是指心理卫生工作要面向所有的青少年,而不只是有心理问题的个体。个别对待原则是指心理卫生工作要重视青少年的个别差异。心理卫生工作者要了解青少年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家庭背景等,根据不同个体的具体问题和具体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导策略,提高工作实效。(二)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可分为矫治、预防和发展三个层次,“治

27、”是治患于已然,“防”是防患于未然,“发展”则是实现潜能的最大开发青少年的心理卫生工作应以发展牲目标为主,预防性目标为辅,兼顾矫治性目标,做到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三)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卫生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心理卫生工作。因此,心理卫生工作的任务是使青少年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提高,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问题。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求心理卫生工作者不把自己的观点、愿望强加于青少年,而要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启发他们利用自身的积极因素,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四)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维护与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

28、康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要紧密配合,共同努力,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创造有利条件。第四节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的方法在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个案法等。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心理现象的外部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与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的分类: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观察时,可按观察的时间,分为定期观察和长期观察;按观察的内容,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按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

29、察是指凭人的感官对观察对象所进行的观察;间接观察则是指在借助于录音、摄影等技术手段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观察法的缺点:由于它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因而所获取的材料有时具有偶然性、片段性和不准确性,也难以数量化。观察法的另一个缺点是,观察结果容易受到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因此,-事先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和较多时间对观察者进行严格训练,它的成本比较高。二、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主动引起所要考察的心埋现象和行为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的主要缺点是

30、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且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得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适当控制条件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得出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三、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搜集被研究者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调查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在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中最常用的是访谈法和问卷法。访谈法:又称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方法。访谈主要有三种形式: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具有固定的谈话模式,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的

31、提纲提出具体问题,被访者针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半结构式访谈世有预定的访谈问题,但这些问题并未具体化,被访者可以自由地进行回答,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作答。非结构式访谈没有固定的谈话模式,研究者提出的问题往往涉及一个很大的范围,被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回答。访谈法的优缺点:比较灵活,适用范围广,能够比较有效地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态度、知觉、意见等方面的资料。但访谈所费时间和精力较多,对访谈者的要求较严。由于是面对面的交谈,访谈者的资格、态度、外貌、口气、问句等都会对被访者产生影响,从而容易使问题的回答失真。问卷法:是以书面或通讯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即研究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问题或

32、量表,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要求其填写,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和访谈法一样,问卷可以分为有结构、半结构和无结构问卷。前两种又叫封闭式问卷,第三种称为开放式问卷。在实际运用时,可把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便收集到更多的信息。问卷法的主要特点是费用低,调查面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并使结果处理达到高度数量化和规范化。但问卷法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发出的问卷常常无法全部收回,而如果问卷回收率低,就会影响到所取得材料的代表性。其次,调查对象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另外,问卷法只适合于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使得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四、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预先经过标准化

33、的量表对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测量的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中使用的测验主要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种类很多:按测验的功能,可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和人格测验;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的方式,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按测验的要求,又可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使用心理测验需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性,即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人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它通常以信度系数作为指标。一般来说,当信度系数小于0. 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也不能作团体间的比较;信度系数介于o700. 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当

34、信度系数犬于0. 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为。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的正确性,即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心理测验的优缺点: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也可以测量出同一群体中个体差异的程。与其他研究方法一样,心理测验也有局限性,主要问题是它的理论基础不够坚实,测验项目不够完善。因此,我们既不能否定心理测验,也不能迷信心理测验,把测验结果的解释绝对化。五、个案法:对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以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方法。在对青少年的个案研究中,需要详细了解个体的生活经验、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状况、学习情况、心理发展和教育经历、对人和事物的态度与风格、在集

35、体生活中的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重要的生活事件和精神刺激等。个案法是一种追踪性质的研究,它既可用回忆以往事件和查阅有关记录的方法重新组织信息,也可通过长期追踪来描述心理活动的未来变化。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的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因此,在推广运用这些结果或作出更概括的结论时,必须持谨慎的态度。此外,为使研究结论在同类群体中具有普遍意义,最好选择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第二章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第一节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点 一、身体外形的变化 青春期身体外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高、体重和第二性征3个方面 (一)身高的变化 青春发育时期由于激素活动的加强,导致青少年骨骼的生长,因而出

36、现了身高的快速增长。青少年的身高发育存在性别差异。童年期(9岁以前)男孩、女孩的身高相差不多,男孩稍占优势。,女孩9岁左右进入快速增长阶段,13:左右达到高峰,队后增高速度趋于平稳,在这一年龄段,女孩的平均身高甚至超过男孩。男孩11岁左右进入快速增长期r平均身高很快超过女孩,15岁左右达到高峰,以后增高速度趋于平稳。(二)体重的变化 体重的发育也存在性别差异。儿童时期,男孩与女孩的体重相差不多,男孩体重略微重一些。进入青春期以后,女孩在913岁体重增加最快,年平均增长4.2 kg, 14岁以后增长速度趋缓。男孩在1215岁体重增加最快,年平均增长4.8 kg, 15岁以后体重增长趋缓。18岁以

37、后,男子平均体重比女子重10 kg左右。 由于身体的快速生长占用了许多能量,青少年会表现出易疲乏、嗜睡等现象。因此,“要保障青少年有充足的睡眠,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 (三)第二性征女孩第二性征的出现时间大约是在913岁之间,主要表现有乳房隆起、声调变高、皮下脂肪增加、皮肤光泽、骨盆增宽等。男孩大约在1315岁之间出现第二性征,主要表现有喉结突出、发声音高降低、肌肉发达、长出胡须和汗毛等。 二、大脑结构与机能的发展 脑和神经系统是心理发展的直接前提和物质基础,该系统的发育成熟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着决定意义。青春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主要体现在脑重

38、与脑容积的增加、脑电波的变化和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3个方面。 (一)脑重与脑容积增加 脑重与脑容积的增加反映了脑形态的发展。2岁幼儿的脑重相当于成人平均脑重的75%,7岁儿童的脑重相当于成人的91%,10岁时脑重相当于成人的95%。进入青春期后,脑神经纤维变粗、增长,以及髓鞘的完全形成,导致脑重进一步增加。到12岁时,青少年平均脑重为1 400 9,基本达到了成年人的平均水平。脑容积同样也在12岁左右接近成人的平均水平。到14岁,脑的形态发育即告完成。从人的整个生理发育过程来看,脑的发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二)脑电波的变化 脑电波的频率是脑发育过程的最重要参数,反映了脑机能的发展。 (三

39、)皮层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 青春期脑机能的发育还体现在皮层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上。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既可以使反射活动更精确、更完善,也可使脑细胞受到必要的保护,是个体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青少年科学用脑有助于脑的健康发育。一方面,青少年如能积极思考难度适当的问题,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将有助于高效率地发展脑功能,促进智力发展。另一方面,青少年也应注意用脑卫生,要保证脑的营养供给,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取;要注意脑的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要尽可能保持学习环境空气的新鲜,以保障脑的氧气供给。三、性生理发育 性生理发育是指性器官及其生理机能的成熟。生殖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期

40、就开始了,但是在青春期之前,性器官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进入青春期以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性器官迅速发育,生理机能趋于完善。性生理的发育与成熟,男女两性在性器官和性机能方面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一)女性性生理发育 女性的性生理发育大约从10岁左右开始,主要表现在外生殖器的改变、阴道深度增加、子宫加长、卵巢成熟等,这些性器官是女性的第一性征(表2-1)。女孩大约在1016岁第一次来月经即月30初潮40%经初潮并不代表生殖系统的完全成熟,此时卵巢和子宫的重量仅为成熟时重量的30%40%,性器官尚处于进一步发育之中。大约在18岁时,女性性生理发育过程才基本完成。 (二)男性性生理发

41、育 男性性生理发育的开始年龄要比女性晚l2年,大约从12岁左右开始,主要包括睾丸、附睾、精囊、阴茎等生殖器官的发育,这些性器官是男性的第一性征。1516岁男性的睾丸、阴茎已经达到成人水平。青春期男孩出现第一次遗精一般发生于l2-16岁之间,首次遗精是男性青春期性发育的重要标志。 (三)性发育提前现象许多研究报告了青少年性发育提前的现象。青少年生理发育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 (一)对身体容貌的敏感性增强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的体态、容貌,开始爱打扮、爱照镜子。青少年也容易因身体上的缺陷,受到同伴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自卑、羞怯等消极情绪体验。 (二)产生性意识 性生理的发育使青少

42、年对性机能产生好奇心和新颖感,逐渐形成了性意识。性意识的产生,使青少年面对异性常常陷于重重矛盾之中,他们既希望接近异性、了解异性,又故意回避或者不得不表现出对异性的疏远。 (三)产生成人感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青少年产生了心理上的“成人感”。他们要求他人把自己看作成人,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同时,由于心理发育相对滞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思想和行为尚未脱离儿童的稚气,常常因为事情做不好或做错事而感到自卑。 (四)独立性与闭锁性的发展 进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脱离出来,在心理上,表现出力求独立的倾向;在兴趣上,希望独立选择个人喜好;在道德评价上,他们希望能以自己的评价标准为

43、依据,独立评价自己、他人和社会事件;在行为上,他们要求独立决定关于个人的种种问题,希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第二节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特征。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由低水平逐渐上升到高水平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青少年的感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发展均遵循了连续性的规律特点。 (二)方向性和顺序性 在正常的条件下,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而且发展进程是不可逆的,发展阶段也不可逾越。 (三)不平衡性: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同一心理机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速率。

44、(四)差异性:不同个体心理发展的起点、速度和方向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二、青少年认知发展 认知是指个体对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存储和提取的复杂过程。一般而言,个体从出生到16、17岁是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的价段,16、17- 40岁是个体认知能力发展的高峰期,以后随年龄的进一步增长,有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系统她阐述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该理论指出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转换,认知发展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适应来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能取得自身与环

45、境的平衡,而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同化指主体将作用于他的外界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主体对外界信息可能要进行某些调整和转换,使其与主体的认知结构相匹配。顺应指主体通过调节自身认知结构,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个体正是在这种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实现认知的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按照认知结构的性质把整个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4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阶段,每一阶段产生了与上一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这4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 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 -15、16-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个体在青少年时期

46、主要经历了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两个认知发展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开始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观念是指个体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未变。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够凭借各种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进行逻辑推理,但是这一阶段个体的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的帮助下可以顺利解决,但在纯粹语言叙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则会感到困难。 当个体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后。思维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已经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进行抽象思维。他们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时个体的认知已经基本成

47、熟,初步具备了成年人的认知能力。 (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系统说明了儿童智力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该理论措出,对儿童而言,应确定两种智力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已经形成的心理机能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是通过教学实现的。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儿童只有在得到帮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从第一种发展水平到第二种发展水平的提高,将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因此,发现了最近发展区就可以通过成人的帮助使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

48、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也就是说,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才会产生。该理论可以比喻为“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强调教学目标既要超过学生的现有水平,给学生一定的发展智力的空间,又不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三)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青少年的学习内容甘益丰富,学习方法更加多样,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个体的认知能力有亨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方面。1、青少年的观察能力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他们能够按照预定的目的进行观察,观察的自觉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都有所提高,在观察过程中他们能够把个别现象同一般原理联系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