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卫生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56218182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卫生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少年心理卫生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卫生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卫生复习资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少年生理卫生复习资料第一章:青少年生理卫生概述1心理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主要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医学和其它有关学科如社会学,教育学等中的有关知识,探讨人类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2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美国斯威萨最早提出,目前学术界对它有三种理解: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一门学科、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项事业或服务性工作。3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包括:自我意识良好;人格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定;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4心理异常的层次:轻度心理异常(局部失调,有偶发性和暂时性);中度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神经

2、症和异常人格);重度心理异常(心理疾病,精神病)5现代心现卫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比奈尔(1792,解锁)、比尔斯(1908成立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61930年5月,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选举产生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委员会。宗旨是:完全从事慈善、科学、文艺、教育活动,尤其是关于世界各国人民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开展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增进全人类的幸福。71936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85年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和国家科委批准,中国心理协会重新成立。下设14个专业委员会:心身医学、儿童、青少年、老年,大学生,妇女、特殊职业、残疾人、心理治疗与咨询、心理评估、临终关

3、怀、危机干预、护理心理和森田疗法应用。8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9目标:一般(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和特殊(某个年龄段的特殊矛盾);终极(促进学生自我实现)、中间和直接目标。10我国将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分为: 矫治性目标:以矫治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为主,目的在于矫正已经严重妨碍青少年成和的心理问题;预防性目标:旨在预防青少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减少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可能性,维护其健康;发展性目标:是最高目标,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现实与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11内容:性、个性

4、、自我意识、情绪、意志、学习、人际交往、生活习惯、环境、心理危机干预。12原则: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主体性原则;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13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信度0.7/0.85和效度)、个案法。第二章:青少年的身心发展1个体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个生理学概念以性成熟为主的)(青少年时期)。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身体外形的迅速变化、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性生理发育成熟三个方面。3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年均增高6-8cm),体重(年均增重5kg左右),第二性征(是指由性生理发育导致个体身体外形上的性别差异,第二性征的出现是进入青春期的重

5、要标志)。4脑与神经系统是心理发展的直接前提和物质基础,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决定性意义。包括:脑重与脑容积的增加(14岁发育完成),脑电波的变化和皮层与抑制过程的平衡。5青少年科学用脑有助于脑的健康发育,体现在:一、如能积极思考难度适当的问题,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有助于高效率地发展脑功能,促进智力发展。 二、要注意用脑卫生,保证脑的营养供给,注意脑的休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学习环境空气新鲜。6性心理发育是指性器官及生理机能的成熟。男女性在性器官及性机能方面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7生理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对身体容貌的敏感性增强;产生性意识;产生成人感;独立性和闭锁性的发展。8青少年心理发展

6、的规律表现为四个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9认知:指个体对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存储和提取的复杂过程。1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是认知机构的变化和转换,认知发展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适应来实现的,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能取得自身与环境的平衡,而达到平衡的具体途径是同化和顺应。11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1-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12,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业进行抽象思维)。12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系统说明了儿童智力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指

7、出对儿童来说应确定两种智力发展水平,一是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下借助他人帮助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13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14青少年的思维力的发展体现在:思维能力(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思维品质(深刻、批判和创造同时又片面化和表面化待特征。)15青少年人格发展包括: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16自我意识是人格中的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随着生理发育成熟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在不断探索中分出现第二次飞跃,其具体表现为: 1、能全面,深入地认识自己内心世界,自身的才学、品格、能力等内在因素逐渐成为自我评价的重

8、要内容。 2、自我意识化分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虽然两种自我会发生矛盾,带来烦恼和彷徨,但可以重新统一。 3、自我体验丰富而深刻,自我调控的目的性和主动性逐渐提高。17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华的行为方式,是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要人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18青少年是性格成型的关键时期,其性格发展主要体现在态度特征(比较稳固的态度)、情绪特征(两极性,强烈性与温和性、可变性与固执性、内向性与外向性)和意志特征(目的性、果断性及自制力)三方面。19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或倾向。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20青少年

9、品德发的特征:一、从原则上理解道德准则;四、道德意志不断加强,成为约束不良动机,坚持正确行为方向的有效力量。二、在道德评价中注重动机和效果一致关系的分析;三、能独立,自觉地按照道德准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21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主观能动性22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基因、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和教育);23主观能动性,指个体的主观意识,主观态度和主体活动对客观世界能动的积极作用,包括个体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青少年的性心理卫生1性的本质是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性心理:是指与性征、性欲以及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

10、活动;是性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性心理活动的表现:对性知识的追求;性欲望和性冲动;性的自慰行为;对异性的爱慕。4性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异性好感期;异性爱慕期;两性恋爱期。5早恋:是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判断标准:生活自立的程度和恋爱年度龄与法定的婚龄相差的程度6早恋的特征:朦胧性、矛盾性、变异性、差异性。7早恋的类型: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补偿型、逆反型(不恰当干预)、病理型(营养过剩)。8早恋的成因:一、生理:早熟;二、心理:好奇、虚荣和易受暗示性;三、社会:生态环境恶化、成人诱因、学校单调生活。9早恋的危害: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易受

11、伤害,产生心理问题;容易出现性过失;增加犯罪发生率。10早恋的正确对待:正视早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丰富的课余生活;鼓励异性正常交往。12青少年常见的性心理问题及辅导:问题概念成因辅导策略性恐惧对自己身体内部和外部的急剧变化如月经,遗精现象感到惊慌恐惧,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缺乏相关的知识,对身体变化没有准备以预防为主性压抑指对自己的性冲动感到不安,迷惑,羞愧,自责甚至产生罪恶感,把自然的性冲动和对异性的兴趣压抑起来。传统的家庭教育,个性特征,如内向教育合理性认识引导释放性冲动手淫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官以引起快感,获得性满足行为。树立对手淫的科学认识,消除心理障碍;注意卫生,习惯;培养兴趣,注意

12、力转移;分析鉴别能力。性罪错青少年性需要开始增强,但对性认识,道德和约束力不成熟,在好奇心和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下做出违反道德甚至违法的性行为。加强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指导如何异性交往,避免性挑逗和诱惑;良好的环境.13性无知:是指青少年对性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性知识缺乏,性知识来源的非教育性和性观念的错误认知。14青少年的性心理适应问题包括:自我意识问题,人际关系,情感问题。15性教育是一种成长教育和人格教育。性教育的意义:一,有利于消除青少年的性无知,促进其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二,有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三,有利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将来的

13、恋爱,择偶,建立幸福的家庭关系做准备。16我国青少年的性教育主要包括: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性道德教育,性法纪教育。17性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家庭教育:生活指导,讨论交流法,榜样示范法 二、学校教育:直观教学,收集问题讨法,读书指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续述,个案分析 三、社会教育:青少年专题性教育。第四章:青少年的个性与心理卫生1个性: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2个性结构分为:个性动力系统,个性表征系统和个性调控系统 动力:以积极性,选择性为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是个人行动的力量源泉。 表征:是个性表现

14、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稳定)、性格(外显)、能力(差异)三方面 调控:维持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自我意识构成。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3个性的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统一、独特性和共同性统一、社会性和生物性统一。4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是由个性物质构成的,他将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要根源特质。编制了16PF。5塔佩斯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因素,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性(OCEAN)6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活动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7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无好坏

15、之分,要充分认识自己,。8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一种与社会有密切关系的个性特征。9性格主要由四个方面的特征构成:态度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态度与意志为主导地位。 态度:指人对特定对象的较为持久的反映倾向,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私与自私,诚实与虚伪;勤或懒。 认知:指人在感知(被动或主动),记忆(形象或逻辑),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中表现也来的性格特征。 情绪:指人在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愉快与抑郁。 意志:指人在为达到预定目的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调节的方式和水平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10需要:是个

16、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基本特性是需要的动力性。11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12青少年典型的优势需要:友谊需要、独立自主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成就需要13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和认识事物的心理倾向,它促使个体对有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积极的探索使个体处于一种兴奋的,快乐的积极情绪体验中。14青少年兴趣的特点:在广度和深度都有发展,情境性直观性转主观倾向的调节和支配。由广泛到集中。15理想:是个体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16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决定着人生的追求和生命的价值。形成分为五

17、个阶段:准备(小学),观察(初中),探索(高中),定向(部分高中生),确立(高中阶段后期)。17青少年常见的不个性:自我为中心,孤辟,依赖,逆反,浮躁,怯懦,敌意,反社会倾向等。18逆反心理: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19逆反心理的特点有:一、结构上看: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二、从特性上看: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三、从存在上看:是相对稳定与可变性的有机统一。 20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正面的宣传作反面的思考;对榜样和先进无端的否认;对不良倾向产生同情感;对思想教育与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21产生原因: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

18、平衡;自我意识的觉醒;认知水平的偏差;好奇心的驱使。22逆反心理的引导:加强感情投入,建立信任感;采取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23孤辟是以畏缩和回避为特征的不良个性。表现为不与他人接触,没有朋友,不发言,心事重,易神经过敏。24孤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克服孤辟的方法有:一、社会支持疗法;二、扩大交往范围;三、鼓励多参与集体活动。25依赖:以依附性为特征的不良个性,表现为娇气、缺乏信心和主见,过度容忍,害怕孤独。26依赖形成与家庭环境有关,要克服的方法有:学会生活自理;独立实践,树立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精神;培养独立的人格。27怯懦

19、: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不良个性,表现为胆小怕事,遇事退缩,不思进取,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28产生怯懦的主要原因是与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对子女的教育常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29反社会倾向:是在心理上缺乏道德价值观念,在行为上不符合社会规范,但尚未形成反社会人格。表现为自我中心,不关心集体;不负责任,不守纪律;不诚实,感情淡薄;不知羞耻,无悔改之心。30反社会倾向的形成与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有密切关系。31健康个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富有责任感;自尊自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诚实正直;合群协作;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有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32帮助青少年塑造良的个性的方法: 一、对照健康个性的标准,剖

20、析自己人; 二、丰富知识,加强文化修养; 三、从小事做起;四、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正确对待挫折,锻炼意志;第五章: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1意识是人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2自我意识:人类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以自己作为对象。通常是指个体自己的身心活动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和觉察。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3自我作为主体起作用,它应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分离感和同一感。4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认知成份,其核心是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自我体验(情感成份,其核心是自尊。)和自我调节(意志成份,其核心是自我控制)

21、。5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 1、生理、社会和心理自我;2、现实、理想和镜中自我; 生理:是一个人对自己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身体,外貌等认识,由此产生的情绪体验和进行的自我调节。 社会:是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社会中的角色和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情绪检验和进行的自我调节。 心理:是个体自我的核心,指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知识,能力,性格,气质,情感,兴趣,理想等。 现实: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不现实生活中的我的认识。我实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理想:是个体对想象的我的认识,是个体想要实现的比较完善的一种自我形象。我应该是,我想成为 镜中:也称投射自我,是个体根据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形成的

22、对自己的看法。6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念:他认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持续整个一生,并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阶段时期发展的关键第一阶段婴儿期(1-1.5岁)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的阶段第二阶段儿童期(1.5-3岁)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和羞怯感的阶段第三阶段学龄初期(3-5岁)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的阶段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是获得自我同一性而克服角色混乱的阶段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阶段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5岁)是获得创造力而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5- 上获得自我整合感而避免

23、失望感的阶段7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自我的分化(主体的我和观体的我);自我评价表出对自我容貌和内心世界的关;自我评价独立性的发展;自我评价客观性的发展。8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日益丰富和深刻;闭锁性;矛盾性;易变性。9青少年自我调节的特点:由被动性向主动性发展;向自我教育发展/。10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主要有: 一、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自己觉得是助人为乐,别人却认为是好管闲事 二、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希望自已是个三好学生,成绩很好,可体育不好达不到三好的标准 三、独立与依附:无经济来源,能力有限,独生子女习惯依赖 四、自尊与自卑:有很强的自尊心,却容易产生自卑感 五、好胜与消沉:血气方刚,

24、上进心强,对未来充满幻想,但在困难面前容易消极和退缩。11皮亚杰的自我中心理论认为:在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中有两个典型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我向思维。12艾尔肯的自我中心理论认为,青少年自我中心两个特点是:幻想观众和个人不死13自我中心的表现:以自已的需要兴趣为中心,无视他人的利益;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不关心他人;固执己见,不容易改变态度甚至盲目地坚持。14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克服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 一、了解什么是自我中心观;二、视角转换,换位思考;三、学会爱别人;四、主动承担责任15从众: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也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16青少

25、年产生从众的原因有;一、相信他人心理;二、寻求安全心理;三、群体认同的需要。17自卑:个体的认知歪曲而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消极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否定,自我轻视的情感体验。18自卑产生的原因:a家庭背景;b生理因素;c能力因素;d挫折经历;e过强自尊心;f不合理认识19艾利斯认为不合理认识包括: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20如何克服自卑: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来克服 一、认知矫正:客观评价自己;对失败作适当的归因;自卑补偿法;积极暗示 二、行为锻炼法:突出自己;目光接触,正视他人;昂首挺胸,快步行走;练习当众发言;学会微笑。21自负:是个体的认知歪曲而形成的对自我价值的过高评价,及由此

26、产生的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情感体验。22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一、正确认识自已;二、积极悦纳自己;三、有效调控自己; 一、全面了解自己(自我分析,与他人比较、从他人评价、从实际生活);客观评价自己(形成客观衡量自己的尺度,有效的社会比较) 二、学会接受自己;体验成功;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 三、建立合理的理想自我;积极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自制能力。第六章:青少年的情绪与心理卫生1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他不是自发的而是由客观事物作用引起的。2情绪的成分: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表情)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3情绪基本特征;快感度(愉快与不愉快)、激动度(激动与平

27、静)、紧张度(紧张与放松)和强度(强与弱)4情绪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健康功能5我们常把: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列为最基本的或最原始的情绪。6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和外部表现可以分为:心境(微弱而持久,有弥散性)、激情(强烈,暴发和短时)、应激(出乎意料,紧张情境)三种状态。7詹姆士兰格情绪学说: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机体的生理变化在情绪体验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是间接由生理变化产生的。刺激生理反应情绪体验。虽然与生活中的常识性经验不相符,但它是首先提出生理变化是情绪过程不可缺少的因素,推动了情绪生理机制的研究,因而有重要的历史价值。8巴甫洛夫的动力定

28、型论:由于外办刺激物按一定顺序作用于人,就会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比较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动力定型,简称为动型。9情绪的产生是受到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互)、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制约,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沙赫特提出的情绪三因素说。10加拿大的塞利提出了应激生理反应说,认为就激是各种紧张刺激所引起的一系列的非特异性反应。他称它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可分为三个阶段:惊觉阶段、阻抗阶段和衰竭阶段。11情绪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一、愉快而平衡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保护器官系统的功能正常; 二、良好情绪有利于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

29、挥; 三、有利于人际交往,易与他人和睦相处,作良好的适应。12青少年情绪的特点:一、情绪体验的强烈性;二、情绪体验的波动性;三、情绪体验的丰富性;四、情绪表现的内隐性和外显性并存;五、情绪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13焦虑是个体面临或预期将来临的威胁而又对此无能为力,不能应付时出现的紧张痛苦反应,是个体处于无助状态之中而又不能采取有效行为去对付威胁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14过度焦虑会引起的反应:一、在生理方面:引起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二、在心理体验方面:表现也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三、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手足无措,采取无意识的动作来消除。15青少年时期出现的焦虑有:学习焦虑,考试

30、焦虑、社交焦虑16抑郁:指点个体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感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异常沮丧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17抑郁最典型的心理特征是缺乏快感。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睡眠不良、丧失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8抑郁的成因:一、成就动机强烈、期望过高;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出现偏差;三、人际关系不良;四、不良的家庭环境。19抑郁的危害:动机、情绪、思维、注意和行为多个方面;具体表现有:影响学习和做事的动机;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无法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对未来和世界的看法;不良的行为式。20恐惧:指个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事物,人际交往或处境等产生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21恐惧可分为:特殊事物的恐惧、对社交

31、的恐惧、学习恐惧。其产生的原因是外界的环境和机体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2嫉妒:个体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有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体验。23由于学习具有竞争性,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嫉妒,大体表现为三方面:一、不愿意承认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别人明明成绩好,进步快,却视而不见,不予承认。二、贬低别人的成绩或进步。 三、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同学表现出怨恨。24嫉妒的内因是自身知识浅薄、心胸狭窄、极端自私;外因是来自家长,教师的错误的教育观点和方法。25嫉妒的危害:有碍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害于身心健康;26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情绪状态以及他人情绪的过程,是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

32、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行为表现等方面发生一定变化的过程。27情绪调节包括:具体情绪调节(快乐,悲伤);唤醒水平调节(适度);情绪成分调节(生理,认知、行为)28基本情绪调节的方法:理性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表情和呼吸调节法。29系统脱敏法其原理是,人的肌肉放松状态与不良的情绪状态是一对抗过程,相互起抑制作用。实施步骤有:学习放松技巧、建构恐惧或焦虑梯度;实施系统脱敏(想象脱敏和现实脱敏)30简便易行的怀情绪调节方法:注意转移调节法、活动调节法、音乐调节法、表象调节法、暗示调节法。第七章:青少年的意志与心理卫生1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意志的三

33、大特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具有调节支配用作、与克服困难想联系。意志的核心是克服困难。3意志的品质是衡量一个人坚定与否的尺度。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四个方面 自觉性: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对目的及其社会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并主以支配行动。 果断性: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坚韧性:一个人能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战胜各种困难,不屈不挠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 自制性: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动的品质。4意志行动分为两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权衡行动动机、确定目标、选择方法和制定计划)和执行阶段。5意志行动冲突:意志行动中的人有两或以上目标,当这些目

34、标不能同时实现时产生的目标冲突和动机斗争。6人的意志行动的表现为接近或回避某一目标。所以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7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 一、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但盲目性和依赖性依然存在; 三、坚韧性提高,但做事仍易虎头蛇尾二、果断性有所发展,但仍伴有冲动行事和优柔寡断; 四、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但自制能力仍较薄弱。8青少年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培养: 一、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制定合理的目标; 三、讲究科学的方法; 四、从小事做起;五、坚持体育锻炼; 六、榜样示范; 七、塑造良好的个性。9挫折:指个体的意志行受到无法克服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它包含

35、:挫折情境(挫折源);挫折的认知(认知,态度和评价);挫折反应(焦虑、攻击、愤怒)。10挫折产生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社会因素(政治,经济,道德、风俗习惯、舆论、人际关系、家庭)、教育因素(学校的组织管理方式、校内人际关系、教育环境) 二、内部因素:生理因素(缺陷,疾病)、心理因素(抱负水平、动机冲突、挫折承受力、个性特点)11青少年产生挫折的主要原因: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困扰、心理承受能力差12挫折的反应表现两种类型:情绪性反应和理智性反应。13情绪性反应:焦虑、攻击、冷漠、退化、固执、幻想、逃避、自戕14理发性反应:坚持目标,增加努力;调整目标,寻求补偿。

36、15应对挫折的策略: 一、正确对待挫折: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具有两重性; 二、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机制; 三、调节抱负水平; 四、寻求社会支持; 五、创设挫折情境,培训挫折承受力。16心理防御机制:指人们为了应付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而有意无意地利用的一种精神上的自我保护机制。可分为积极的(认同、补偿、升华、幽默)和消极(压抑、文饰、投射、反向)两类。第八章:青少年的学习和心理卫生1学习: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行为较持久变化的过程。从狭义来说是人类学习,指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人经验的过程。是以行为或

37、行为潜能改变为标志的,且变化相对较持久。2青少年的学习特点:一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二、是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学习;三、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品德;四、在班集体中进行。3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1987年在整合有关理论及学习过程的模式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化学习过程模式:如图:原有信息(B),新信息输入工作记忆中,找出内在联系(C),与原来信息相联系(D),新信息被理解在长时记忆中储存(E)4影响青少年学习的因素:生理成熟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学校和家庭因素。5智力:指顺利完成智慧活动的能力,即人的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

38、,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6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将智力分为七个水平:130以上,极优;120-129优;110-119中上;,90-109中等;80-89中下;70-79临界;70以下智力落后。7影响青少年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努力程度、自信心、学习方法等。8学习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9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三维度成败归因理论是解释学习动机最系统的理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的4种最主要的原因。控制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1

39、0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是人的主观推测。直接影响个体的认识,动机,情感和选择过程。11学习兴趣:也称求知欲,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12国内学者活奸中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分为六个方面:参与倾向、情绪体验、兴趣专一性、兴趣广度、稳定性和效能性13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般性的整体策略和谋划。不同于学习方法。14丹塞伦担出了MURDER的学习策略。15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复述、精加工及组织策略);元认知(计划、监视及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

40、;努力管理和其它人支的支持);16学习困难:指无明显智力缺损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及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上出现障碍,表现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17国内学者判断是否存在学习困难的四个标准:1、主课平均成绩在末位10%以内;2、经老师综合评定为学习困难学生;3、智商在90以上;4、无明显身体或精神上的疾病18、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体现在神经功能、认知、元认知、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上 神经功能: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最差的是记忆力和注意力。脑左发展逊于脑右发展。 认知:不能有效地对外界信息进行认知,因此难以与外部环境构成动态的平衡关系。 元认知:不能有意识地自我监督,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1、,学习无计划无准备,方法不当,极少总结经验。 学习动机:动机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学生,他们学习愿望,学习主动性和坚持性均差于正常学生 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 心理健康:对人际关系敏感、体能更多的是自卑感和自在,有较多的负性情绪,主观满意度偏低等。19厌学心: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20厌学产生的原因:学习目标不明;心理压力过大;教师教学水平低;片面的自我认知。21学习疲劳:是指由于连续学习或高强度学习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22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23生理疲劳是人体生理系统产生

42、的疲劳症状,主要是由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而引起的。是累了不能学了;心理疲劳是由于从事的学习活动不符合主体的心理需要,难以形成积极的态度所引起,是倦了不想学了。24考试焦虑:指学生面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焦虑。25考试焦虑包括三个方面:认知反应,学生面临考试情境时的主观认识(考试担忧/消极自我评价/认知干扰);生理唤醒,指考试情境所引发的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生理反应(心率加快);行为表现,学生在考试情境中表现出业异常情况下的各种行为或活动。(多余动作的增加、胡乱答题,早早离场)26考试焦虑形成应具备的条件:考试情境的激发性(应激源);认知

43、评估的调控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反馈信息的强化性27考试焦虑对青少年的影响: 过度考试焦虑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易分散注意力,干扰回忆过程,对思维过程有瓦解作用。 过度考试焦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对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评价、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过度考试焦虑对身体的影响:导致大脑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引起神经衰弱等。28青少年的学习心理辅导:一、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二、学习兴趣的培养;三、学习策略的指导;四、学习疲劳的辅导;五;考试焦虑的调节。29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一、外在动机: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恰当、适时的表扬与批评/适当开展竞赛活动。二、内在

44、动机:创设问题情境(设疑);提倡发现问题;三、归因训练: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其掌归因技能,改变不良,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团体发展、强矫正、观察学习)四、培养自我效能感: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指导学生积极归因。30学习兴趣的培养: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利用原有的兴趣迁移。31学习策略的指导:制订学习计划;抓好学习的基本环节(预习、听课和复习);掌握“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习认知策略:划线、作笔记、写提要。32学习疲劳的辅导: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合理的营养;懂得科学用脑;合理安排作息时

45、间。33考试焦虑的调节: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确定合理的期望水平;做好考试的准备;学会积极暗示;学会几种放松方法;掌握考试技巧。第九章: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1人际交往:指人与人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认识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特征:人际交往是信息沟通、相互认识、相互作用的过程。2人际交往的手段有:言语手段(书面的和口头的)和非言语手段(表情,面部,言语和体态表情。)3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5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来。人际交往的基

46、本需要有:包容(希望与他人交往并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控制(控制别人与被别人控制的的愿望)和情感(爱与被爱的愿望)需要。6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从经济学原理出发,认为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交换性。7自我呈现理论是戈夫曼提出来的,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社会互动的过程,是交往的参加者借助自己的言行向交往对象呈现自我的过程。8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功能:交流信息,启迪思维;学习行为规范,促进社会化发展;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意识发展;满足心理需要,促进心理健康。9根据交往对象不同,可以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分为三类: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师生交往;10同伴交往的特点:迫切需要融入同龄团体;重视友谊;充满矛盾的异性交往。11友谊:指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心理认同感和情感依恋为主要特征。是在人们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烦恼与困惑需要;归属与爱,自尊,自我实现需要成为主导需要。12亲子交往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