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658422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系列0106(共三组附参考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文阅读能力过关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

2、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君遂出质。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

3、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谏说之难,有删改)注:阴饴甥:名饴,又名吕甥,晋国大夫,封地在阴,是晋侯的外甥。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的序号(3分)( )雎竦A然失其宿B怒C忘其故D辩E敬受命G延H入为上客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 )(3分)( )A.会盟,特指诸侯集合结盟,如过秦论中“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寤,觉悟、明晓,与诗经关雎中“寤寐求之”的“寤”用法相同。C.见,表被动,相当于被、受到,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含义不同。D.烹,将犯人投入锅中烹煮,又称镬烹、汤镬,与大辟、凌迟等同为死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非因作说难而死,可见自古以来劝谏就是难事;明知道对方会拒绝却最终能劝说成功,劝谏又是难能可贵可喜之事。B.阴饴甥利用回答问题的机会,巧妙地点明了晋国的舆论倾向,借助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认识,请秦穆公权衡利弊,宽恕晋侯。C.触龙劝说赵太后,采取迂

5、回策略。他从为儿子谋差事谈起,指出爱儿子就要让他有功于国,从而说服太后让长安君做人质。D.茅焦能成功劝止秦始皇放逐母亲,表面上看是强谏,其实是揣摩到了秦始皇内心深处不愿被人视为桀纣之类的暴君的心理。13.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4分) (2)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4分)14.蔡泽是如何游说范雎并取而代之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高适燕歌行并序中,“ ”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 ”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6、。(2)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呵护其天性。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 , ”与这种理念完全契合。(3)“门”是古诗常用意象,其“开”与“关”往往寄寓了作者不同的心境。杜甫客至中,“ ”写出迎接客人来访的欣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则写出诗人隐逸幽居的淡然。三、1.我在一班上课,有同学说这个“因”是趁机,有的说是“于是就”,我一时说不准,您替我解答一下吧。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 文词日益进。2.成语“狷(jun)介之士”的“狷介”,意思是( )。A.古怪 B.高傲 C.耿直

7、 D.随和 3.看拼音写汉字chmi-wnlin(传说中的妖怪,比喻各种坏人)(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 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殉死,又相之。”子曰:“管仲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或曰:“管仲俭乎?”子曰:“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节选自论语, 有改动)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

8、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 桓公薨于乱, 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 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 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故仲宜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

9、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吾观史,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 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 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有改动)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仲宜因A桓公B之问C举天下D之贤者E以

10、自代F则仲虽死G齐国未为H无仲也。11.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表示推测,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的用法及意义相同。B.治,太平,与齐桓晋文之事“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意义相同。C.“放四凶”中的“放”,与屈原列传“自令见放为”中的“放”意思相同。D.不肖,文中指不贤明,也可指不才,品行不好,没有出息等,也可用作谦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为旧主殉死,而又效忠新主,是不仁的;而孔子认为管仲仁,没有缺点。B.苏洵对于齐国治理好的原因,更强调鲍叔的功劳;对于齐国祸乱的

11、原因,更强调管仲的过错,语出新奇。C.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最强,且齐桓公的才能要胜过晋文公,但晋国霸主地位却比齐国长久。D.苏洵的管仲论,立论明确,逻辑严密,采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释见解, 很有说服力。 13.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4分)译文:_(2) 彼固乱人国者, 顾其用之者, 桓公也。(4分)译文:_14.请简要概括孔子和苏洵对管仲评价的异同点。(3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河流和树木做比、反面申述国君德行不深厚,是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句子是:“ ,

12、。”(2)现代人常通过饮酒排遣心中的郁结,这可以用植柳短歌行中“ ? ”两句诗来表达。(3)老李年近古稀,深感时光易逝,想借有关流水的诗句抒发感慨,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句子,上高中的孙子为他想了两句:“ , 。”三、语言建构1.有同学把“绝”译成“死”,有同学反驳,说“死”了怎么可能再活过来,而且还要好多次?你帮着解释解释吧。(谢贞)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 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2.成语“差强人意”的意思是( )。A.很好,特别棒 B

13、.不好,很差 C.凑合,还可以 3.您还知道哪些带有“空”字的成语? (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以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

14、封之内,执禽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

15、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注】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忘民A不可B谓仁义C仁义者D不失E人F臣之礼G不败H君臣之位者也。11.

16、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两者用法相同。D.瓮牖,用瓮做门,形容贫穷;与“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中“瓮牖”的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B.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下的灾

17、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C.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法律惩处。D.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土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13.把材料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4分)(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4分)14.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 “ ,

18、 ”两句描写了诗人辛勤劳作、躬耕田园的情景。(2)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 两句,运用反问和比喻手法对秦统治者搜刮民膏、挥霍无度的做法进行了抨击。(3)唐宋诗词中常常借“照镜”来抒发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如 “ , 。” 附:参考答案(一)一、10.CEG(3分) 解析:原句为“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11.B(3分) 解析:文中的“寤”,同“悟”;关雎中的“寤”, 意为睡醒。用法不同。12.A(3分) 解析:“韩非因作说难而死”错误。“死于说难”,指因为劝谏君王而死于非命。13.(1)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已都知道;很多人的辩论,我都挫败过他们。这样怎么能夺走我的

19、相位呢?(4分。“既”“摧”“恶”各1分,整体通顺1分)(2)范雎曾亲手使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为什么竟然不如蔡泽了呢?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啊!(4分。“困”“遽”“彼此一时”各1分,整体通顺1分) 14.散布谣言,激怒范雎,得到面见的机会;借助史实,晓以利害,规劝他功成身退;利用矛盾,挑拨关系,激将他放弃相位。(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韩非作说难,却因为劝谏君王而死于非命,看来进谏劝说是件很难的事情,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有时国君心里明白臣子想要进谏规劝的内容,召见了他却拒绝了他的建议,然而最终使国君言听计从,这虽然极其困难但却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晋国

20、的阴饴甥前往秦国参加会盟,他将替晋国游说是毫无疑问的。秦穆公问他:“晋国意见统一吗?”阴饴甥回答说:“不统一。小人说有仇必报,君子说有恩必报。”秦穆公又问:“晋国百姓认为你们国君的结果会怎样?”阴饴甥回答说:“小人认为晋惠公不会被赦免,君子认为晋惠公一定会回到晋国的。以德报怨,秦国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秦国把晋惠公放回了晋国。秦国讨伐赵国,赵国请求齐国援救,齐国想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赵太后不愿意,说:“再有人劝说我,我一定要在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希望晋见赵太后,赵太后气呼呼地请他进来,她知道左师触龙必定是因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而来的。左师触龙慢慢地坐下,问了一下赵太后的身体有无病状,然后请求

21、赵太后让自己的小儿子在宫廷中当个黑衣卫士。赵太后问:“男子汉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左师触龙回答说:“比女人们更疼爱。”后来谈到了赵太后的女儿燕后,于是又深入探讨赵王三代以下的子孙没有功绩也被封侯,结果遭遇灾祸的事情。赵太后明白了(左师触龙的话),(左师触龙)又问:“长安君凭什么来统治赵国呢?”(于是)赵太后说:“ 任凭你支派他。”于是长安君被派到齐国当了人质。范雎被秦王疏远,蔡泽来到秦国,派人散布了一些能够激怒范雎的话,说:“从燕国来的客人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的人。他一旦见到了秦王,一定会夺走范雎的相位。”范雎(听了之后)说道:“诸子百家的学说,我已都知道;很多人的辩论,我都挫败过他们。这样

22、怎么能夺走我的相位呢?”然后派人召来蔡泽,问蔡泽说:“您扬言要取代我任相国,有这事吗?”蔡泽答道:“是的。”接着又引据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事例。范雎知道蔡泽想要用游说之词难为自己,就虚妄地说:“牺牲性命来成就名声,有什么不可以的?”蔡泽拿生命、名声都要保全的道理诱导他,以闳夭、周公的忠贞圣明为他树立榜样。(忠告他)当今秦王不像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践那样厚待功臣,而范雎的功绩也比不上商鞅等三人,劝说他归还相印,把相位让给有贤才的人。范雎顿时对蔡泽肃然起敬没有了原先的恼怒,打消了原有的辩论想法,恭恭敬敬听他的意见,把他请到家中如上宾一样对待他。最终蔡泽取代范雎做了秦国的宰相。秦始皇把母亲放逐出秦

23、都,下令说:“谁敢因太后的事来劝谏我,我一定会杀死他。”为这件事进谏而死的已经有二十七个人了。茅焦请求晋见秦王,秦王让人抬来大锅准备煮死他。茅焦多次借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行为来责备秦王,话还未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吕甥的言论出于正义,左师触龙的计谋发挥于爱,蔡泽的劝说激发于情理,至于茅焦,真是所谓老虎嘴里拔牙的人了。范雎曾亲手使穰侯遭受困厄,从而夺取了他的相位,为什么竟然不如蔡泽了呢?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啊。 二、(1)校尉羽书飞瀚海 胡骑凭陵杂风雨(2)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3)蓬门今始为君开 门虽设而常关(6分。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三、考查句间关系的理解

24、,“助书贾鬻书于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强调前后的因果关系,而“趁机”往往指单一性动作,注重其前后的事理关系。 (二)一10.C F G11.B(“奚暇治礼义哉”中的“治”是讲求的意思) 12.A(“没有缺点”不正确,管仲有不节俭的缺点)13.(1)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在成功之日完成,必然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非,不是;状语后置;所由起,缘由起因,每处1分,句意 1分)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2)他们本来就是祸乱国家的人,但是重用他们的人是齐桓公(固:本来;判断句;顾: 但是, 只是;每处1分,句意 1分)14.相同点: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使齐国富民强,建立了不朽功绩不同点: 孔子认为管仲不节俭;

25、苏洵认为管仲不能举荐贤才。二(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2)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3)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三1.“绝”气息断绝,也就是喘不上来气。这与前面的“号顿于地”匹配,号,是大哭;顿,是叩头。哭得极为伤心沉痛,以至喘不上气来。2.C3.碧空如洗 空穴来风 空谷幽兰 赤手空拳 白首空归 空前绝后司空见惯 人去楼空 目空一切十室九空 (三)10.【答案】CD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原文标点为: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

26、也。11.【答案】D【解析】“用瓮做门”说法错误,应为“用瓮做窗户”。12.【答案】C【解析】“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说法错误,应是“有才能而隐匿不为,还是无才能而骄傲自夸”。 13.【答案】(1)现在齐桓公谦恭地去见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是在为齐国的政事忧虑,但小臣稷却不愿出来做官,可见小臣稷忘记了民众。(“下”“忧”“不行”各1分,句意1分)(2)纵使先生他看轻俸禄爵位,我怎么敢看轻王霸之业呢?(“纵”“骜”“庸”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材料一认为齐桓公未摆正君臣关系,不懂仁义;材料二认为齐桓公礼贤下士,足以称霸。(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

27、料一:齐桓公时期,有个没做官的读书人名叫小臣稷,齐桓公去了三次也没能见到他。齐桓公说:“我听说普通的士人不看轻爵位俸禄,就没有轻视大国君主的资本;大国君主不爱好仁义,也就没有谦卑地对待普通士人的肚量。”于是去了五次才见到小臣稷。有人说:齐桓公不懂得仁义。所谓仁义,就是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不顾及个人身处卑微的地位和受到屈辱的待遇,这才是仁义。所以伊尹因为中原地区出现动乱,通过做厨师向商汤献策得到任用;百里奚因为秦国出现动乱,通过做俘虏(进入秦国)向秦穆公献策得到任用。他们都是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不顾及个人身处卑贱的地位和受到屈辱的待遇,所以称作仁义。现在齐

28、桓公谦恭地去见一个普通的读书人,是在为齐国的政事忧虑,但小臣稷却不愿出来做官,可见小臣稷忘记了民众。忘记民众的行为不能称作仁义。仁义的人,不会失掉作为臣子的礼节,不会破坏君臣之间的尊卑秩序。因此四境之内,拿着鸟兽作为礼物朝见君主的称臣;臣子的下属官吏按不同的职务管理政事的称作萌。现在小臣稷在民萌之列,却违背君主的意愿,所以不能称作仁义。仁义已经不在小臣稷那儿了,齐桓公却按照仁义之士的规格礼遇他。如果小臣稷确有智慧才能却躲避齐桓公,这是想隐匿起来不为君主做了、应当对他施以刑罚;如果小臣稷没有智慧才能却虚伪地在齐桓公面前骄傲自满、自我夸耀,这就是故意欺骗,应当把他杀掉。小臣提的行为,不是该处罚就是

29、该杀。齐桓公不能整治(摆正)君臣之间的关系而去礼遇一个该罚该杀的人,这是齐桓公在用轻视和侮慢君主的风气教化齐国臣民,不是用来作为治国之道的办法。所以说:齐桓公不懂得仁义。 材料二:有道的士人,本来就傲视君主;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士人。贤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有道的)士人虽然以傲慢的姿态对待自己,而自己却越发以礼对待他们,这样,士人怎么会不归附呢?士人归附了,天下的人就会跟着他们归附。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朝见过的住在穷巷陋室中的人有七十个。(这件事,)周文王开了头而没有做到,周武王做了而没有完成,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才真正完成。这不正说明周成王亲自礼贤下士

30、吗?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天去三次都没能见到。跟随的人说:“大国的君主去见一个普通的士人,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能见到,就可以停止了。”齐桓公说:“不对。看轻俸禄爵位的士人,本来就轻视君主;看轻王霸之业的君主,也会轻视士人。纵使先生他看轻俸禄爵位,我怎么敢看轻王霸之业呢?”于是齐桓公见到了小臣稷,随从没能阻止他。世人大多指责齐桓公私居时的品行,他私居时的品行虽然不好,但称霸还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按上述原则去做,而且私居时的品行又好,就是称王恐怕还不止呢。 【答案】(1)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示例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示例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示例三: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每句1分,如有错字、添字、漏字,则该句不得分;第(3)题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